癌治疗用小密封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3973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癌治疗用小密封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癌治疗用小密封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更详细地涉及测定前列腺癌的近距离放射治疗中使用的小密封放射源的辐射强度的癌治疗用小密封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前列腺癌的近距离放射治疗(密封小線源治療)是主要通过在前列腺中插入将放射性物质“碘125”封入钛制的胶囊内而成的放射源来进行的。该放射源通常以容器内装入五个或十五个的状态被供给,该容器C以杀菌后密封在袋内的状态被提供。需要说明的是,放射源S以使其轴向整齐(轴向彼此平行)的状态被装入容器C内(图15 (A))。在近距离放射治疗中,以密封在各放射源的放射性物质的放射能量相同为前提, 根据每个人的前列腺癌的状况,确定插入前列腺的放射源的数量和插入位置。在一次近距离放射治疗中,可插入的放射源数量为70 100个左右。但是,在多个放射源中,存在放射能量与容器供应商的公称值不同的不良品,例如数百个中有一个左右不良品,如果质量差,则在一百个中有两个左右不良品。例如,可能含有几乎没有放射性的放射源,或者放射能量大于公称值的放射源等。在使用该不良放射源的情况下,由于辐射剂量不足而不能得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相反,如果辐射剂量过量,则存在给其他组织带来影响等问题。因此,美国医学物理学协会(AAPM)推荐各机关测定预定使用放射源的至少10%,如果可以,则测定所有的预定使用放射源。按道理来讲,在使用放射源的各设施中,应该测定所有放射源的辐射强度,但是,利用现在通常采用的电离箱(放射线测定器)的辐射强度测定方法中,必须一个一个地测定胶囊的放射能量。于是,存在以下(I) (7)所述的缺点,因此实践中很难在各设施中测定所有放射源的辐射强度。(I)需要从袋中取出杀菌后包装的容器。(2)需要从容器取出放射源。(3)因为一个一个地测定放射源,所以需要非常多的时间。(4)需要将从容器取出的放射源再次装入容器内。(5)需要对再次装有放射源的容器进行再次杀菌。( 6 )在(I) (5 )作业中,很难避免作业者的手及手指被辐射。(7)需要专用的校正过的电离箱。为了解决以上各问题,开发了在将放射源装入容器内的状态下测定各放射源的辐射强度的测定器(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I涉及测定放射源的辐射强度的有关测定器的技术,该测定器在其内部具有用于收纳装有小密封放射源(密封小線源)的容器的收纳部,而且设有从外部向收纳部插入容器的插入口和贯穿收纳部与外部的多个开口。因为具有该结构,所以从插入口向测定器的收纳部插入容器,并且以使多个开口与X射线薄膜相接的方式将测定器配置在X射线薄膜上,结果从各放射源放出的放射线经由各自对应的开口向测定器外漏出。于是,与测定器相接的X射线薄膜被放射线感光,所以各放射源的辐射强度信息被记录在薄膜上。只要解析该薄膜上的记录,就能够得到所希望的信息。然而,由于专利文献I的测定器直接测定装入容器内的放射源,所以有能够解决上述(2) (4)问题的可能性,但是,如果不从袋中取出杀菌后包装的容器就不能进行测定,因此不能解决上述(I)和(5)问题。而且,因为从袋中取出容器后进行作业,所以作业人员被辐射的可能性较高,因此也不能解决(6)的问题。另外,在专利文献I的测定器中,虽能够解决上述(2) (4)问题,但存在辐射强度的测定精度下降的问题。专利文献I的测定器是利用分别从多个开口 h漏出的放射线使X射线薄膜感光 的。因此,为了得到各放射源S的辐射强度信息,必须使多个放射源S的中心轴与多个开口h的中心轴的位置全部正确地匹配,使得每个放射源与各开口 h相对应(图15 (B))。但是,不是装入容器C内的所有放射源S都以相同的间隙被装入,在每个容器C内放射源S的配置有所存在若干差异。于是,如果配合放射源S的平均线径(0. 8mm)等间隔地形成多个开口 h的位置,则在装入相对于平均线径具有误差的放射源S等而装入间隔与平均线径不同的情况下,放射源S的中心轴与开口 h的中心轴的位置被错开,从而不能测定各放射源S的准确的辐射强度(图15 (O)0如上所述,在专利文献I的测定器中,不能解决现有技术的(I) (7)问题,希望开发出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测定装置。
现有技术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实用新案登录第31325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需要解决的课题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癌治疗用小密封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在将容器杀菌后包装的状态下能够简单且精确地测定放射源的辐射强度。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第一方面发明提供的一种癌治疗用小密封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其测定装入容器内的状态下的放射源的辐射强度,其特征在于,具有辐射强度测定机构,其测定所述放射源放出的放射线;保持机构,其保持所述容器;移动机构,其使该保持机构移动到所述辐射强度测定装置;所述辐射强度测定装置具有收纳部,该收纳部具有供被所述保持机构保持的所述容器送入的收纳空间,并且设置有连通该收纳空间内部与外部的狭缝;设置于该收纳部的狭缝形成为其宽度比所述放射源的线径窄;所述保持机构具有保持部,该保持部将所述容器保持为使装入该容器中的所述放射源的轴向与所述狭缝的轴向平行;所述移动机构具有导向部,其引导该保持机构的移动以使所述保持机构沿与所述狭缝的轴向垂直的方向移动;移动部,其使所述保持机构移动以使装入所述容器内的状态下的放射源通过所述收纳部的所述收纳空间内的设置有所述狭缝的位置。第二方面发明提供的癌治疗用小密封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在第一方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容器本体、设置于该容器本体的前端且厚度比该容器本体的直径薄的板状的种子源容器;该种子源容器以使其表面与所述放射源的轴向平行的方式将该放射 源装入其内部;所述保持机构保持密封在袋内的状态下的所述容器;所述保持部具有沿该保持机构的移动方向延伸且间隔比所述种子源容器的厚度窄的间隙;该间隙设置有与该间隙的一侧开口连续的空间即前端保持区域;在该前端保持区域形成有从形成该间隙的面凹陷的固定槽;该固定槽形成为,其前端面成为与所述狭缝的轴向平行的面,并且从该固定槽的底面到形成该间隙的另一个面的距离与将封入有所述容器的所述袋的厚度和所述种子源容器的厚度相加得到的厚度相比短,使得在该前端保持区域能够插入所述种子源容器的前端部分。第三方面发明提供的癌治疗用小密封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在第二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间隙形成有连接形成所述一侧开口的端部与所述前端保持区域之间的空间即连接区域;在该连接区域形成有倾斜面,该倾斜面连接所述固定槽的底面与形成所述一侧开口的端部之间。第四方面发明提供的癌治疗用小密封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在第一至第三方面发明中的任一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射源以使其轴向与所述容器的容器本体的轴向垂直的方式装入所述容器内;所述辐射强度测定装置具有供给机构,该供给机构对所述保持机构供给封入所述袋内的状态下的所述容器;所述供给机构具有袋保持机构,其保持封入有所述容器的所述袋;定位机构,其设置在该袋保持机构与所述保持机构之间,在基准轴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袋保持机构接近或离开,所述基准轴与处于被所述保持机构保持的状态下的所述容器的所述容器本体的中心轴同轴;容器供给机构,其向所述保持机构供给被所述定位机构的定位部定位的所述容器;所述定位机构具有定位部,该定位部在将所述袋保持于所述袋保持机构的状态下接近收纳于该袋内的容器对该容器进行定位,使得该容器的所述容器本体的中心轴与所述基准轴同轴。第五方面发明提供的癌治疗用小密封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在第四方面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保持机构具有一对袋保持部,该一对袋保持部设置在将与所述狭缝的轴向垂直的垂直面夹在中间的位置;该一对袋保持部被配置为在包含所述基准轴且与所述垂直面垂直的中心面附近保持所述袋;所述定位机构的定位部具有被配置成将所述中心面夹在中间的一对定位部件;在该一对定位部件之间形成有容器本体收纳空间,当该定位机构接近所述袋保持机构时,该容器本体收纳空间以定位的状态收纳所述容器的所述容器本体;该容器本体收纳空间形成为其中心轴与所述基准轴同轴;所述一对定位部件的形成为,在所述容器本体收纳空间内收纳所述容器的所述容器本体时,形成所述容器本体收纳空间的相对面改变该容器的姿势,以使该容器的容器本体的中心轴与所述基准轴同轴。第六方面发明提供的癌治疗用小密封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在第五方面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对定位部件中,一个定位部件具有轴向与所述基准轴平行的一对轴状部件,另一定位部件具有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被配置为使所述中心面夹在所述一对轴状部件之间,并且在该一对轴状部件之间形成有所述容器本体收纳空间;所述定位机构具有轴状部件移动部,该轴状部件移动部使所述一对轴状部件沿所述基准轴的方向相对于所述袋保持机构接近或离开;所述一对轴状部件被配置为,该一对轴状部件之间的距离和/或该一对轴状部件与所述支承部件之间的距离短于所述容器的所述容器本体的直径;各轴状部件形成为,在其前端部距所述基准轴的距离随着朝向前端而变长。第七方面发明提供的癌治疗用小密封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在第四至第六方面发明中的任一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具有位置变化部,该位置变化部沿与所述垂直面垂直且与所述中心面平行的方向改变所述定位部与所述袋保持机构之 间的相对位置。第八方面发明挺杆的癌治疗用小密封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在第七方面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变化部使所述袋保持机构往返移动。第九方面发明提供的癌治疗用小密封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在第六至第八方面发明中的任一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件具有一对轴状部,所述一对轴状部被配置为与所述一对轴状部件平行且在该一对轴状部件之间形成所述容器本体收纳空间;该一对轴状部被配置为,该一对轴状部之间的距离短于所述容器的所述容器本体的直径,位于所述容器本体收纳空间的对角线上的所述轴状部件之间的距离稍长于所述容器的所述容器本体的直径。第十方面发明提供的癌治疗用小密封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在第四至第九方面发明中的任一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设置在所述保持机构上。第^^一方面发明提供的癌治疗用小密封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第一或第二方面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形成为其宽度比所述袋的宽度宽;该间隙在该间隙的一侧开口与所述前端保持区域之间具有容器本体保持区域,该容器本体保持区域是使形成该间隙的两面凹陷而形成的与该前端保持区域连续的空间,并且是用于收纳所述容器本体的大致圆筒状的空间。第十二方面发明提供的癌治疗用小密封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在第i^一方面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间隙形成有连接区域,该连接区域是连接所述前端保持区域与所述容器本体保持区域之间的空间;在该连接区域形成有倾斜面,该倾斜面连接所述固定槽的底面与所述容器本体保持区域的凹面之间。第十三方面发明提供的癌治疗用小密封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在第十一或第十二方面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强度测定机构的收纳部具有开缝板,该开缝板设置有连通所述容器本体收纳空间内部与外部的狭缝,具有一对狭缝形成板;所述狭缝形成板的一个端面形成有基准面、设置成与该基准面平行且相对于该基准面偏移相当于该狭缝宽度的距离的滑动面、连接该滑动面与所述基准面的连接面;所述开缝板以使一个狭缝形成板的基准面与另一个狭缝形成板的滑动面面接触的方式连接所述一对狭缝形成板而形成。第十四方面发明提供的癌治疗用小密封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在第一至第十二方面发明中的任一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强度测定机构的收纳部具有形成所述狭缝的开缝板和固定该开缝板的主体部;所述开缝板以使端面彼此面接触的方式将两个板状部件配合而形成;在该板状部中与另一个板状部件面接触的端面上设置有凹部,该凹部形成从该端面凹陷的所述狭缝。第十五方面发明提供的癌治疗用小密封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在第一至第十四方面发明中的任一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强度测定机构具有放射线阻断部件,该放射线阻断部件配置为包围所述狭缝的周围;该放射线阻断部件在其内部具有配置所述测定器的测定器收纳部。发明的效果
根据第一方面发明,如果利用移动机构将保持有容器的保持部移动到辐射强度测定机构,则多个放射源(例如,所有的放射源)依次通过狭缝的位置,所以能够测定通过狭缝的放射线的量的变化。能够基于放射线的量的变化,计算出各放射源的辐射强度。由此,因为通过一次测定,就能够在将多个放射源装入容器内的状态下测定各放射源的辐射强度,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测定多个放射源的辐射强度。而且,因为通过使放射源移动而测定放射线的量的变化,所以即使放射源的装入间隔存在少许偏差,也能够把握辐射强度的变化曲线的峰值和峰值的有无。由此,即使放射源的位置产生少许偏差,也能够测定各放射源的准确的辐射强度。根据第二方面发明,因为能够在收纳于袋内的状态下保持杀菌状态并且测定各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所以能够在更短时间内简单地测定辐射强度。另外,仅通过将种子源容器塞进前端保持区域,就能够将种子源容器固定于前端保持区域。而且,仅通过使种子源容器的前端按压到前端保持区域的固定槽的前端面,就能够使放射源的轴向与狭缝的轴向平行。因此,即使在戴有防辐射手套的状态下,也能够在短时间内简单地将容器以正确的位置姿势固定于保持机构。根据第三方面发明,因为连接区域具有倾斜面,所以即使在插入容器时种子源容器倾斜,只要将容器塞进,就能够利用倾斜面调整种子源容器的姿势,以使放射源的轴向与狭缝的轴向平行。因此,能够将种子源容器的姿势调整为每次都相同。根据第四方面发明,只要由袋保持机构保持收纳有容器的袋,就能够利用定位机构对容器进行定位以使其容器本体的中心轴与基准轴同轴。如果在定位的状态下,利用容器供给机构将容器供给到保持机构,能够将处于封入袋内的状态下的容器以规定的姿势保持于保持机构。即,仅通过将收纳有容器的袋保持于袋保持机构,就能够将容器以规定的姿势保持于保持机构。接着,只要利用移动机构使保持有容器的保持机构移动到辐射强度测定机构,就能够使多个放射源(例如,所有的放射源)依次通过狭缝的位置,所以能够测定通过狭缝的放射线的量的变化。即,仅通过将收纳有容器的袋保持于袋保持机构,就能够将容器以规定的姿势保持于保持机构。能够在将容器封入袋内的状态下,几乎自动地测定多个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根据第五方面发明,在将容器配置在容器本体收纳空间内时,以使容器本体的中心轴与基准轴一致的方式改变容器的姿势,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简单地进行容器的定位。根据第六方面发明,一对轴状部件之间的距离和/或一对轴状部件与支承部件之间的距离被配置为,比容器的容器本体的直径短,而且,对一对轴状部件而言,两者之间的距离及其与支承部件的距离随着朝向前端而变长。由此,仅通过利用轴状部件移动部使一对轴状部件接近保持于袋保持机构的袋,能够对封入该袋内的容器进行定位以使其容器本体的轴向与基准轴同轴。由此,使定位机构未的结构变得简单,从而能够使装置的结构变得简单,并且使装置紧凑。根据第七方面发明,如果利用位置变化部改变中心面方向的定位部与袋保持机构的相对位置,则能够使收纳在袋内的容器绕其中心轴旋转。于是,即使保持于袋保持机构的袋内的容器处于从保持于保持机构的规定的姿势旋转的状态,也能够将容器的姿势调整为保持机构能够保持的规定的姿势,而不用人为地调整容器的姿势。由此,在进行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测定时,因为缩短了作业者与袋内的容器接触的时间,所以能够进一步降低作业者被辐射的可能性。
根据第八方面发明,因为通过使袋保持机构沿中心面方向移动,能够改变中心面方向的定位部与袋保持机构的相对位置,所以能够使调整容器的姿势的机构的结构变得简单。根据第九方面发明,因为容器本体收纳空间由四个轴状部件形成,所以在容器本体收纳空间内容易配置容器。根据第十方面发明,因为定位部与保持机构的相对位置固定,所以在利用定位部可靠地维持定位状态的状态下,能够将容器保持于保持机构。根据第i^一方面发明,因为能够在收纳于袋内的状态下保持杀菌状态并且测定各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所以能够在更短时间内简单地测定辐射强度。另外,仅通过将种子源容器塞进前端保持区域,就能够将种子源容器固定于前端保持区域。而且,仅通过使种子源容器的前端按压到前端保持区域的固定槽的前端面,就能够使放射源的轴向与狭缝的轴向平行。即使在戴有防辐射手套的状态下,也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容器以正确的位置姿势固定于保持机构。根据第十二方面发明,因为连接区域具有倾斜面,所以在插入容器时种子源容器倾斜,只要塞进容器,利用倾斜面就能够以使放射源的轴向与狭缝的轴向平行的方式将种子源容器的姿势调整为每次都相同。(开缝板)根据第十三方面发明,如果连接一对狭缝形成板,则能够在一对狭缝形成板的滑动面之间形成狭缝。而且,在一个狭缝形成板的基准面与另一个狭缝形成板的滑动面面接触的状态下,如果使两者的相对位置沿狭缝的轴向变化,就能够改变狭缝的长度。因为能够与进行辐射强度测定的放射源相配合地调整狭缝的长度,所以能够利用一个开缝板进行多个放射源的测定。由此,因为不需要与测定的放射源相配合地准备开缝板,所以能够减少装置的备件,从而更换放射源时容易调整狭缝。根据第十四方面发明,如果切开板状部件的端面而形成凹部,只要使另一个板状部件的端面与形成该凹部的端面配合,就能够利用凹部形成狭缝。仅通过调整在端面形成凹部的深度,就能够调整狭缝的宽度,因此,即使宽度非常窄,也能够正确且简单地形成狭缝。(放射线阻断部件)根据第十五方面发明,能够防止放射源的散射放射线和外部的放射线侵入到测定器检测通过狭缝的放射线的区域。由此,即使在医疗现场等存在向装置的周围放出放射线的药剂和设备,也能够精确地测定通过狭缝的放射线。


图I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癌治疗用小密封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I的示意俯视图。图2是图I的II-II线的剖面向视图。 图3是图I的III - III线的剖面向视图。图4是保持机构30的单体示意说明图,图4 (A)是俯视图,图4 (B)是图4 (A)的B —B线剖面图,图4 (C)是图4 (A)的C —C线剖面图。图5是在保持机构30上安装封入袋B中的容器C的状态下的示意说明图,图5(A)是俯视图,图5 (B)是图5 (A)的B — B线剖面图,图5 (C)是前端保持区域25附近的示意剖面图。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癌治疗用小密封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100的示意纵剖面图。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癌治疗用小密封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100的示意俯视图。图8是保持机构130周边的示意放大说明图,图8 (A)是俯视图,图8 (B)是侧视图。图9 (A)是图6的IVA — IVA线的剖面向视图,图9 (B)是图6的IVB — IVB线的剖面向视图。图10是保持机构130的单体示意说明图。图11是保持机构130的单体示意说明图,图11 (A)是侧视图,图11 (B)是图11(A)的B — B线向视图,图11 (C)是前端保持区域的示意说明图。图12是移动移动壁150a使容器C旋转的状况的说明图。图13是能够调整狭缝115h的长度的开缝板115的示意说明图,图13 (A)是将狭缝115h的长度调整到20mm的状态下的说明图,图13 (B)是将狭缝115h的长度调整到IOmm的状态下的说明图。图14是形成图13的开缝板115的板状部件的单体说明图。图15 (A)是容器C的示意说明图,图15 (B)、图15 (C)是将容器C插入专利文献I的测定器的状态下的狭缝h部分的示意说明图。图16是收纳有容器C的塑料壳PK的示意说明图,图16 (A)是侧视图,图16 (B)是俯视图,图16 (C)是图16 (A)的C向视图。图17是保持机构230的单体示意说明图,图17 (A)是俯视图,图17 (B)是图17(A)的B — B线剖面图,图17 (C)是主要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图18 (A)是保持机构230的保持基底231的单体示意说明图,图18 (B)是保持机构230的上部盖232的单体示意说明图。图19是安装有保持机构230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癌治疗用小密封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300的示意俯视图。图20 (A)是保持机构230的其他保持基底231A的单体示意说明图,图20 (B)是保持机构230的其他保持基底231B的单体示意说明图。图21 (A)是保持机构230的其他保持基底231C的单体示意说明图,图21 (B)是保持机构230的其他保持基底231D的单体示意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癌治疗用小密封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用于测定在前列腺癌的近距离放射治疗中密封在放射源内的放射性物质的放射能量,即用于测定装入容器内的放射源放出的辐射强度。(放射源及容器的说明)首先,在说明本发明的癌治疗用小密封放射源的辐射剂量测定装置(以下简称为辐射强度测定装置)前,对放射源及装有该放射源的容器进行简单的说明。放射源S是将放射性物质“碘125”密封在钛制的容器(力W >)内而制成的,放射源S的轴向长度长于其线径。通常所使用的放射源S的线径为0. 80 0. 95_,轴向长度为4. 50 4. 55mm,线径及轴向长度存在少许偏差。如图15 (A)所示,容器(力一卜U V夕)C通常用于前列腺癌的近距离放射治疗,该容器C包括大致圆筒状的容器本体(7力' >)M、设置于该容器本体M的一侧轴端上用于装入多个放射源S的种子源容器('>一 F力一卜'J y 7) SC、贯穿容器本体M的中心轴的棒状的推杆P。该推杆P的前端到达种子源容器SC内的装有放射源S的空间,具有使装入种子源容器SC内的多个放射源S保持相互紧密接触的状态的功能。上述种子源容器SC被配置在容器本体M的中心轴上。该种子源容器SC是其前端面形成为与容器本体M的中心轴垂直的平坦面,并且其表面形成为与容器本体M的中心轴平行的面的板状部件(厚度为3. Imm左右)。如上所述,该种子源容器SC在其内部具有装入放射源S的空间。该空间形成为其截面高度与放射源S的线径大致相同,并且其截面宽度与放射源S的长度大致相同。在用上述推杆P将多个放射源S保持彼此紧密接触的状态下,多个放射源S的轴向与种子源容器SC的前端面及表面平行。需要说明的是,不特别限定装入种子源容器SC空间内的放射源S的数量,但是,通常为五个或十五个。在上述说明中,“容器本体M为大致圆筒状”,但是本说明书中的大致圆筒状是包含六边形、八边形等通常应用于容器C的容器本体M的形状的概念。上述容器C以杀菌后密封在袋B内的状态被提供。该袋B由厚度为0. 18mm左右的纸质片材(衬纸)和厚度为0. 05_左右的合成树脂制片材(保护片材)构成,在衬纸和保护片材之间夹入容器C的状态下使周边缘部贴合而进行密封。(辐射强度测定装置的说明)接着,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I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I具有如下特征即使在将装有多个放射源的容器C杀菌后密封于袋B内的状态下,也能够测定从放射源S放出的辐射剂量。在图I中,附图标记11表示成为辐射强度测定装置I的基底的基底部件。该基底部件11的上表面形成为平坦面,在其上表面立设有多个壁。具体而目,在基底部件11的一端上立设有基准壁12。该基准壁12具有与基底部件11的上表面垂直且形成为平坦面的基准内表面12a。另外,在与该基准壁12的基准内表面12a相对的位置立设有驱动机构保持壁13。该驱动机构保持壁13具有与基准内表面12a平行 的内表面13a。而且,在基准壁12与驱动机构保持壁13之间立设有左右一对侧壁14、14。该左右一对侧壁14、14在基准壁12附近分别具有一对保持面14a、14a,所述一对保持面14a、14a与基底部件11的上表面平行并且彼此位于同一平面上(参照图3)。如图I及图2所示,在所述左右一对侧壁14、14的一对保持面14a、14a上配置有开缝板15。该开缝板15是其下表面形成为平坦面的板状部件,在其大致中央部形成有上下贯穿的通孔即狭缝15h。该狭缝15h形成为其轴向与基准壁12的基准内表面12a平行,换言之,与基准壁12的基准内表面12a的法线方向垂直。而且,狭缝15h形成为其宽度比放射源S的线径窄,在后面对其理由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开缝板15的材料、厚度等没有限定,只要形成为放射源S的放射线不透过除狭缝15h以外的部分,或者,即使透过也不影响测定放射源S的辐射强度的程度即可。另外,虽然未特别限定狭缝15h的轴向长度,但是,考虑到除去散射放射线并且最大限度地取得来自放射源S的直接放射线的尺寸时,狭缝15h的轴向长度优选为2cm。如图I所示,在开缝板15的上表面设置有中空的圆筒状的放射线阻断部件18。该放射线阻断部件18是采用黄铜、铜、钨等材料形成的部件,被配置为狭缝15h位于其内部的中空部分。该放射线阻断部件18的中空部分是测定器收纳部18h,是将用于测定从放射源S放出的辐射强度的测定器19配置在其内部的部分。如图I所示,在所述驱动机构保持壁13上安装有步进电动机等电动机21。电动机21被配置为其主轴与内表面13a垂直,换言之,其主轴与基准壁12的基准内表面12a的法线方向平行。该电动机21的主轴经由联轴器21a与滚珠丝杠等丝杠轴22的基端连接。该丝杠轴22也被配置为其中心轴与基准壁12的基准内表面12a的法线方向平行。换言之,丝杠轴22被配置为其中心轴与狭缝15h垂直。丝杠轴22的前端延伸到所述开缝板15的下方,即延伸到由基底部件11、基准壁12、左右一对的侧壁14、14及开缝板15包围的空间内。如图2所示,螺母部件23与该丝杠轴22螺合,配置于比丝杠轴22更靠上方位置的保持机构30与该螺母部件23连接。该保持机构30能够将容器C保持为规定的姿势。具体而言,保持机构30具有将装入容器C的内放射源S保持为其轴向与狭缝15h的轴向平行的功能,对此将在后面进行详细的说明。另外,在基底部件11的上表面设置有与丝杠轴22平行的一对导轨24、24。在各导轨24上安装有能够沿导轨24的轴向移动的例如轴承转向架等滑动部件25。一对滑动部件25、25均与保持机构30连接。因为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只要电动机21动作,丝杠轴22的旋转就能够使保持机构30与螺母部件23 —起沿丝杠轴22移动。换言之,能够使保持机构30沿基准壁12的基准内表面12a的法线方向移动。而且,保持机构30利用一对滑动部件25、25在被一对导轨
24、24引导的状态下移动,因此,能够使保持机构30在稳定的状态下移动。而且,保持机构30被配置为从基底部件11的上表面到其上端的距离小于从基底部件11的上表面到配置于左右一对侧壁14、14的一对保持面14a、14a的状态下的开缝板15下表面的距离。因为丝杠轴22的前端延伸到开缝板15的下方,所以能够使保持机构30移动到开缝板15的下方。(第一实施方式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I的辐射强度测定)
因为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第一实施方式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I能够通过如下所述方法测定装入容器C内的各放射源S的辐射强度。首先,在配置于开缝板15的上表面的放射线阻断部件18的测定器收纳部18h配置测定器19。接着,在保持机构30上,为了测定放射源S的辐射强度而安装容器C,至此结束测定准备。在结束测定准备后,使电动机21动作,使保持机构30移动到开缝板15的下方。这时,如果移动保持机构30而使保持于保持机构30的放射源S通过狭缝15h的位置,就能够由测定器19测定通过狭缝15h的辐射强度。在此,因为保持机构30将装入容器C内的多个放射源S保持为使其轴向与狭缝15h的轴向平行,所以,当保持机构30沿丝杠轴22移动时,多个放射源S在保持其轴向与狭缝15h的轴向平行的状态下依次通过狭缝15h的位置。因为狭缝15h的宽度比放射源S的线径窄,所以随着多个放射源S的移动,测定器19检测到的辐射强度发生变化。具体而言,因为狭缝15h的宽度比放射源S的线径窄,所以只有从放射源S放出的放射线中的一部分通过狭缝15h,由测定器19仅检测到通过狭缝15h的放射线。因为从放射源S放出的放射线从放射源S的中心轴呈放射状放出,所以测定器19所检测到的辐射强度在狭缝15h的中心轴与放射源S的中心轴一致时最强,随着狭缝15h的中心轴和放射源S的中心轴的错开程度越大辐射强度越小。因此,如果多个放射源S的轴向在移动期间保持与狭缝15h的轴向平行,则测定器19检测到的辐射强度显示为随着多个放射源S的移动,当各放射源S的中心轴与狭缝15h的中心轴一致时处于波峰,而在狭缝15h的中心轴处于邻接的放射源S的中心轴之间时处于波谷。于是,基于测定到的辐射强度的变化,具体而言,基于辐射强度的波峰的数量、其峰值、峰值出现的时间,计算出每个放射源S的辐射强度。由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1,如果将装有多个放射源S的容器C保持在保持机构30上,并且使保持机构30移动为使所有放射源S通过狭缝15h的位置,则通过一次测定,就能够在将多个放射源S (即,所有的放射源S)装入容器C内的状态下测定各放射源S的辐射强度。由此,能够在短时间内对装入容器C内的多个放射源S的辐射强度进行测定。需要说明的是,在只想测定装入容器C内的多个放射源S中的一部分放射源S的情况下,以使要测定的放射源S通过狭缝15h的位置的方式移动保持机构30即可,而不需要使所有的放射源S都通过狭缝15h的位置。而且,因为使保持于容器C的多个放射源S移动而测定辐射强度的变化,所以即使放射源S的装入间隔存在少许偏差,也能够把握辐射强度变化曲线的峰值和峰值的有无。因此,即使保持于容器C的放射源S的位置产生少许偏差,也能够测定各放射源S的准确的辐射强度。需要说明的是,不特别限定移动保持机构30的速度,只要是能够测定用于计算每个放射源S的辐射强度的辐射强度变化的速度即可。在要把握各放射源S的辐射强度的绝对值的情况下,对作为测定对象的容器C进行测定之前,只要对装有具有基准的辐射强度的基准放射源的容器C测定其辐射强度的变化曲线即可。于是,以基准放射源的峰值为基准,能够从作为测定对象的容器C的测定值(峰值)把握作为测定对象的装入容器C内的各放射源S的辐射强度的绝对值。
而在不需要各放射源S的辐射强度的绝对值的情况下,通过相对比较辐射强度的变化曲线中的各放射源S的峰值,也能够把握各放射源S的良或不良。在上述例子中,说明了辐射强度测定装置I具有放射线阻断部件18的情况,但是也可以不设置放射线阻断部件18。但是,如果设置放射线阻断部件18,则能够防止作为测定对象的放射源S的散射放射线或外部的放射线侵入到由测定器19检测通过狭缝15h的放射线的区域。并且,即使在医疗现场等存在向辐射强度测定装置I的周围放出放射线的药剂或设备的情况下,也能够精确地测定通过狭缝15h的放射线,能够精确地把握各放射源S的良或不良。上述基底部件11、基准壁12、左右一对侧壁14、14及开缝板15相当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辐射强度测定机构的收纳部。基底部件11、基准壁12、左右一对侧壁14、14相当于收纳部的主体部。另外,由基底部件11、基准壁12、左右一对侧壁14、14及开缝板15包围的空间是收纳空间10h。另外,上述电动机21、丝杠轴22、螺母部件23、一对导轨24、24及一对滑动部件25、25相当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移动机构,一对导轨24、24及一对滑动部件25、25相当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导向部。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电动机21、丝杠轴22、螺母部件23、一对导轨24、24及一对滑动部件25、25包括在内的部件称为移动机构20。需要说明的是,移动机构及导向部不限定于上述结构。例如,作为移动机构,也可以使用缸筒、臂等;作为导向部,也可以使用金属丝等。但是,如上所述,如果使保持机构30沿丝杠轴22和一对导轨24、24这三个直线状的部件移动,则能够提高保持机构30的移动稳定性。(保持机构30的说明)接着,对保持机构30进行详细的说明。如上所述,保持机构30将容器C保持为规定的姿势,第一实施方式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I的保持机构30具有如下结构即使在将容器C封入袋B内的状态下也能够将容器C保持为规定的姿势。在图4及图5中,附图标记31表示板状的保持基底。该保持基底31被配置为其下表面与上述螺母部件23和一对滑动部件25、25连接,并且支承于上述螺母部件23与一对滑动部件25、25,保持基底31的上表面与上述基底部件11的上表面平行。而且,该保持基底31的宽度比收纳上述容器C的袋B的宽度宽。如图4及图5所示,在该保持基底31的上方配置有板状的上部盖32。该上部盖32被配置为其下表面与保持基底31的上表面平行,而且,在其下表面与保持基底31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沿保持机构30的移动方向贯穿的间隙30h。另外,上部盖32被配置为在形成有后述的保持孔33的部分以外的部分中,上述间隙30h的间隔比容器C的种子源容器SC的厚度窄,间隙30h的宽度比收纳有上述容器C的袋B的宽度宽。间隙30h具有用于保持容器C的空间 即保持孔33,该保持孔33从位于自开缝板15离开的一侧的开口(图4及图5中的右端的开口,以下称为插入开口)朝向开缝板15延伸。该保持孔33形成为其轴向与丝杠轴22的中心轴平行。即,保持孔33形成为其轴向与狭缝15h垂直。而且,保持孔33形成为包含其轴向且与基底部件11的上表面垂直的平面将狭缝15h 二等分。即,保持孔33形成在利用移动机构20使保持机构30移动到收纳空间IOh内的开缝板15的下方时通过狭缝15h的下方的位置。如图4及图5所示,保持孔33具有配置容器本体M的容器本体保持区域34和配置种子源容器SC的前端部的前端保持区域35。首先,容器本体保持区域34是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的部分,通过使形成间隙的两个面(即,保持基底31的上表面与上部盖32的下表面)凹陷,在两个凹面之间形成能够收纳容器本体M的程度的空间。例如,该容器本体保持区域34的凹面形成为其曲率半径与容器C的容器本体M的半径大致相同。在比该容器本体保持区域34更靠近开缝板15的一侧,形成有与容器本体保持区域34连续的前端保持区域35。该前端保持区域35具有使保持基底31的上表面向下方凹陷的固定槽36。该固定槽36形成为其截面为矩形且其底面36a成为与保持基底31的上表面平行的平坦面。换言之,固定槽36的底面36a形成为与上部盖32的下表面平行的平坦面。另外,固定槽36的端面36b (即,位于开缝板15侧的面)形成为与保持孔33的轴向垂直。S卩,固定槽36的端面36b形成为与狭缝15h的轴向平行。前端保持区域35的固定槽36形成为从其底面36a到上部盖32的下表面的距离H稍微短于将种子源容器SC的厚度与袋B的厚度(纸质衬纸的厚度与保护片材的厚度之和)相加得到的厚度Dl。对该距离H而言,因为距离H比厚度Dl稍短,所以在将容器C密封于袋B内的状态下,能够将种子源容器SC的前端塞进前端保持区域35,并且能够将种子源容器SC固定在前端保持区域35。这是因为距离H比厚度Dl短而使袋B的材料稍微压缩。另外,因为固定槽36的底面36a与上部盖32的下表面相互平行,所以如果将种子源容器SC的前端塞进前端保持区域35,就能够使装入种子源容器SC内的多个放射源S的轴向与上部盖32的下表面平行。换言之,能够使装入种子源容器SC内的多个放射源S的轴向与开缝板15的下表面(即,基底部件11的上表面)平行。如果将种子源容器SC塞入直到其前端面碰到固定槽36的端面36b,因为固定槽36的端面36b形成为与狭缝15h的轴向平行,所以能够使种子源容器SC的前端面与狭缝15h的轴向平行。换言之,能够使装入种子源容器SC内的多个放射源S的轴向与狭缝15h的轴向平行。因为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所以如果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就能够将容器C固定在保持机构30上。首先,在种子源容器SC所处位置的相反侧,对装入袋B内的容器C进行保持,然后从种子源容器SC开始,从插入开口向保持机构30的保持孔33插入。这时,袋B的未位于保持孔33的部分进入间隙30h。从该状态开始,将容器C塞进保持孔33时,容器本体M配置在容器本体保持区域34。将容器C进一步塞进保持孔33时,种子源容器SC的前端部被塞进前端保持区域35并被固定。
于是,能够将密封于袋B内的容器C以规定的姿势,即以使装入种子源容器SC内的多个放射源S的轴向与狭缝15h的轴向平行的状态固定在保持机构30上。在将容器C固定于保持机构30时,因为仅将容器C插入并塞进保持孔33即可,所以即使在戴有防辐射用的防护手套的状态下,也能够在短时间内简单地将密封于袋B内的容器C以正确的位置姿势固定在保持机构30上。例如,当种子源容器SC的厚度为3. Imm,袋B的厚度为0. 23mm(纸质衬纸0. 18mm,合成树脂制片材0. 05mm)时,只要距离H形成为3. Imm,即使在戴有防辐射用防护手套的状态下,也能够通过将容器C插入并塞进保持机构30的保持孔33,将容器C以正确的位置姿势固定在保持机构30上。需要说明的是,在将装入袋B内的容器C固定在保持机构30上的情况下,如何处理袋B中的未配置于保持孔33的部分成为问题。但是,上述保持机构30在保持基底31的上表面与上部盖32的下表面之间具有比种子源容器SC的前端部的厚度窄的间隔的间隙30h。而且,该间隙30h沿保持机构30的移动方向贯穿保持机构30,其宽度比袋B的宽度宽。因为能够将袋B中的未配置于保持孔33的部分配置在间隙30h内,所以能够防止该部分妨碍容器C的固定或定位。在上述例子中,说明了间隙30h沿保持机构30的移动方向贯穿保持机构30的情况,但是,只要在固定槽36的前方形成能够将配置于种子源容器SC的前方的袋B收纳为使其不弯曲的空间,间隙30h也可以不贯穿保持机构30。在将装入袋B内的容器C固定于保持机构30的情况下,优选使保持基底31的长度(图4中的左右方向的长度)长于上部盖32的长度(图4中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在该情况下,能够在保持孔33的插入开口的跟前侧形成台阶状的部分(台阶区域)。于是,在将容器C插入保持孔33时,只要以使袋B中的未配置于保持孔33的部分与台阶区域接触的状态将容器C插入保持孔33,就能够简单地使该部分滑入间隙30h,从而容易进行将装入袋B内的容器C固定于保持机构30的作业。另外,上述保持机构30不一定仅使用在保持装入袋B内的容器C的情况,也能够使用于保持从袋B取出的容器C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因为不能将袋B使用于种子源容器SC前端的固定上,所以只要在种子源容器SC的表面上安装具有压缩性的缓冲材料,就能够通过将种子源容器SC的前端塞进前端保持区域35而将容器C固定于保持机构30。例如,能够使用具有压缩性的聚乙烯制杀菌密封袋(々袋)作为缓冲材料,如果将容器C装入该密封袋,则与将容器C收纳在袋B内的情况相同,能够将种子源容器SC固定于前端保持区域35。而且,在距离H比种子源容器SC的厚度稍大(例如,200 iim左右)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缓冲材料。在该情况下,虽然不能将容器C的种子源容器SC牢固地固定于前端保持区域35,但是能够防止保持机构30移动时容器C移动而使种子源容器SC的位置错位。(连接区域37)另外,在保持孔33中,大致圆筒状的容器本体保持区域34与前端保持区域35可以直接相连,但是,如图4所示,也可以在两者之间设置连接区域37。如图4及图5所示,连接区域37设置在容器本体保持区域34与前端保持区域35之间。该连接区域37具有与容器本体保持区域34的凹面34a连续的曲面和以切断该曲 面的方式形成的倾斜面37a。该倾斜面37a形成为与该固定槽36的底面36a连续,并且使底面36a向下方弯曲。因此,在将容器C插入保持孔33时,如果种子源容器SC的表面相对于固定槽36的底面36a倾斜,则在将容器C塞进保持孔33时,种子源容器SC的前端部分与连接区域37的倾斜面37a接触。因为连接区域37的倾斜面37a具有如上所述的形状,所以在塞进容器C时,容器C旋转以使种子源容器SC的前端部分的下端边缘与连接区域37的倾斜面37a进行线接触。因此,当种子源容器SC的前端部分到达前端保持区域35的入口时,能够使种子源容器SC的前端部分的表面与固定槽36的底面36a平行。S卩,如果如上所述地设置连接区域37,仅通过塞进容器C就能够将种子源容器SC的姿势每次调整为都相同,使得放射源S的轴向与狭缝15h的轴向平行。(开缝板15)上述开缝板15可以在一个板状部件上形成狭缝15h而制造,但是,如图I所示,也可以将两个板状部件16、17的端面彼此面接触,使两个板状部件16、17配合而形成。如图I所示,板状部件16以使其一端面与上述基准壁12的基准内表面12a面接触的方式配置在左右一对侧壁14、14的一对保持面14a、14a上。该板状部件16形成为与基准壁12的基准内表面12a面接触的端面(基准端面16a)和与该端面相对的端面(相对端面16b)相互平行,并且,两个端面为平坦面且与板状部件16的两表面垂直。即,板状部件16形成为如果使基准端面16a与基准壁12的基准内表面12a面接触,则相对端面16b与基准内表面12a平行。另一方面,板状部件17以使其一端面与板状部件16的相对端面16b面接触的方式配置在左右一对的侧壁14、14的一对保持面14a、14a上。该板状部件17形成为与板状部件16的相对端面16b面接触的端面(相对端面17a)为平坦面且与板状部件17的两表面垂直。在板状部件16的相对端面16b设置有从其端面凹陷的凹部16c。该凹部16c形成为贯穿板状部件16的两表面。因此,如果使两个板状部件16、17的相对端面16b、17a彼此配合,并且以使板状部件16的基准端面16a与基准壁12的基准内表面12a面接触的方式配置在一对保持面14a、14a上,就能够形成贯穿开缝板15的狭缝15h。在利用该方法形成开缝板15的情况下,因为仅通过调整形成于板状部件16的相对端面16b的凹部16c的深度,就能够调整狭缝15h的宽度,所以即使是宽度非常窄的狭缝15h,也能够正确且简单地形成。另外,狭缝15h必须保持其轴向与基准壁12的基准内表面12a正确地平行。但是,在利用上述方法形成开缝板15的情况下,如果使板状部件16的两端面16a、16b形成为平行,并且保持所述两端面16a、16b与凹部16c的底面平行,则能够保持狭缝15h的轴向与基准壁12的基准内表面12a正确地平行。与在一个板上形成狭缝15h作为通孔的情况相t匕,能够非常简单且高精度地形成狭缝15h。例如,在将上述两个板状部件16、17的相对端面16b、17a彼此配合而形成开缝板15的情况下,即使狭缝15h的宽度为0. I 0.01mm,也能够高精度地形成。如果要使两个板状部件16、17的相对端面16b、17a彼此可靠地面接触,则优选利 用螺栓等固定两个板状部件16、17。另外,两个板状部件16、17中的在相对端面形成有凹陷的板状部件(在上述例子中,为板状部件16)安装在左右一对侧壁14、14的一对保持面14a、14a上时,该凹陷必须始终配置于规定位置。因此,需要在左右一对侧壁14、14的一对保持面14a、14a及板状部件16上设置对两者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能够采用公知的各种定位机构,例如能够采用设置固定位置记号等,并且使各板状部件16、17的位置与该固定位置记号配合等方法。而且,在上述例子中,对在板状部件16的相对端面形成凹陷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可以不在板状部件16的相对端面16b形成凹陷,而通过在板状部件17的相对端面17a形成凹陷而形成狭缝15h,也可以通过在两个板状部件16、17的相对端面16b、17a上分别形成凹陷而形成狭缝15h。(关于收纳部)上述辐射强度测定机构的收纳部可以通过组装分别个别地加工的基底部件11、基准壁12、左右一对侧壁14、14及开缝板15而形成,也可以将上述部件全部一体成型。另外,也可以使由基底部件11、基准壁12及左右一对侧壁14、14构成的主体部形成为一体,仅使开缝板15设置为能够装卸。但是,从加工的容易性及提高加工精度方面来看,如上所述,优选由板状部件个别地形成基底部件11、基准壁12、左右一对侧壁14、14及开缝板15。(第二实施方式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下面,对第二实施方式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100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100具有如下特征在进行放射源S的辐射强度测定时,能够缩短作业者处理装有容器C的袋B的时间,换言之,能够减少被辐射的可能性(时间)。(外壳110的说明)在图6及图7中,附图标记110表示辐射强度测定装置100的外壳。该外壳110具有作为基底的基底部件111。该基底部件111的上表面形成为平坦面,并且以包围该平坦面的方式配置有多个壁。
具体而言,在基底部件111的侧方设置有左右一对侧壁114、114。该左右一对侧壁114、114形成为其下端边缘与基底部件111的侧端边缘连接时,其内表面是与基底部件111的上表面垂直的平坦面(以下,称该内表面为基准内表面114a)。另外,在基底部件111的如后端(图6中的左右端)设直有一对壁部件112、112。该一对壁部件112、112的侧端边缘分别与所述左右一对侧壁114、114的前后端边缘连接,并且,该一对壁部件112、112的下端边缘分别与基底部件111的前后端边缘连接。S卩,外壳110具有以基底部件111为底的,由左右一对侧壁114、114及一对壁部件112、112包围而形成的中空的空间110h。而且,在一对壁部件112、112的上部具有朝向另一侧的壁部件112弯曲的盖部112a。各盖部112a的大小形成为在两者之间形成有使所述空间IlOh与外部之间连通的开口 IlOa的程度,各盖部112a的左右端边缘分别与左右一对侧壁114、114的上端连接。该开口 IlOa是将收纳有容器C的袋B (以下,简称为袋B)供给到后述的供给机构150的供给口,对此将在后面进行详细的说明。(辐射强度测定机构的说明)在该左右一对侧壁114、114的上端边缘,在位于盖部112a之间的部分形成有一对保持面114b、114b,该一对保持面114b、114b与基底部件111的上表面平行(换言之,与基准内表面114a垂直)并且位于同一平面上。另外,在一对保持面114b、114b上配置有开缝板115。该开缝板115是其下表面形成为平坦面的板状部件,在其大致中央部形成有上下贯穿的通孔即狭缝115h。该狭缝115h形成为其轴向与基准内表面114a垂直。而且,狭缝115h形成为其宽度比放射源S的线径窄,就其理由将在后面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不特别限定开缝板115的材料、厚度等,只要放射源S的放射线不透过除狭缝115h以外的部分,或者即使透过也不影响放射源S的辐射强度的测定的程度即可。如图6所示,在开缝板115的上表面设置有中空的圆筒状的放射线阻断部件118。该放射线阻断部件118是将黄铜、铜、钨等作为材料而形成的部件,并且被配置为使狭缝115h位于其内部的中空部分。该放射线阻断部件118的中空部分是测定器收纳部118h,是配置用于测定从放射源S放出的辐射强度的测定器119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基底部件111、一侧的壁部件112(图6中的左侧壁部件112)、左右一对侧壁114、114及开缝板115相当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辐射强度测定机构的收纳部,由上述部件包围的空间相当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辐射强度测定机构的收纳部的收纳空间。另外,上述辐射强度测定机构的收纳部可以通过组装分别个别地加工的基底部件111、壁部件112、侧壁114及开缝板115而形成,也可以将这些所有部件一体成型。另外,可以使基底部件111、壁部件112及左右一对侧壁114、114形成一体,而仅使开缝板115设置为能够装卸。但是,从加工的容易性、提高加工精度的方面来看,如上所述,优选使基底部件 111、壁部件112、左右一对侧壁114、114及开缝板115全部由板状部件分别形成并进行组装。
(保持机构130的说明)如图6及图7所示,在左右一对侧壁114、114之间设置有基准板113。该基准板113被配置为其上表面与所述基底部件111的上表面平行。如图6及图7所示,在外壳110的空间IlOh内的基准板113上方的空间配置有保持机构130。该保持机构130的大小形成为能够收纳于后述的移动机构120的丝杠轴122与开缝板115之间的空间(S卩,收纳部的收纳空间)的程度。该保持机构130能够将容器C保持为规定的姿势。具体而言,保持机构130具有保持装入容器C内的放射源S的轴向与狭缝115h的轴向平行的功能。换言之,保持机构130具有将容器C保持为其容器本体M的中心轴与垂直于狭缝115h的轴的垂直面平行的功能。
在后面对该保持机构130进行详细的说明。(供给机构150的说明)如图6及图7所示,在外壳110的空间IlOh内的基准板113上方空间设置有供给机构150。该供给机构150具有设置于所述开口 IlOa的位置而被供给袋B的袋保持机构
151。该供给机构150具有对被袋保持机构151保持的袋B内的容器C进行定位,并且将其供给到所述保持机构130的功能。具体而言,具有以使容器C的容器本体M的中心轴平行于基准板113的上表面,并且平行于与所述狭缝115h的轴垂直的垂直面的方式进行定位,并且将容器C供给到保持机构130的功能,对此将在后面进行详细的说明。(移动机构120的说明)如图6所示,在该基准板113的上表面设置有移动机构120的丝杠轴122 (例如,滚珠丝杠等)。该丝杠轴122被配置为其一端(图6中的左端)位于开缝板115的下方,而其另一端(图6中的右端)位于所述供给机构150的袋保持机构151附近。而且,丝杠轴122被配置为其中心轴平行于基准板113的上表面,并且平行于与所述狭缝115h的轴垂直的垂直面。螺母部件123与该丝杠轴122螺合,配置于比丝杠轴122更靠近上方的保持机构130与该螺母部件123连接。另外,步进电动机等电动机121的主轴经由联轴器21a与丝杠轴122的一端连接。因为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所以只要使电动机121动作而使丝杠轴122旋转,就能够使保持机构130与螺母部件123 —起沿丝杠轴122的轴向移动。换言之,能够利用移动机构120,使保持机构130与垂直于狭缝115h的轴的垂直面平行地,并且与基准板113的上表面平行(与基底部件111的上表面平行)地移动。另外,保持机构130的大小形成为能够收纳于丝杠轴122与开缝板115之间的空间的程度。丝杠轴122被配置为其一端配置于开缝板115的下方,而另一端位于供给机构150的袋保持机构151附近。由此,只要使移动机构120动作,就能够使保持机构130在开缝板115的下方位置与袋保持机构151附近的位置之间移动。而且,保持机构130将容器C保持为使容器本体M的中心轴平行于基准板113的上表面,并且平行于与狭缝115h的轴垂直的垂直面,因此,处于被保持在保持机构130的状态下的容器C的容器本体M的中心轴与丝杠轴122的轴向平行。即使利用移动机构120移动保持机构130,保持在保持机构130的容器C的中心轴也始终维持与丝杠轴122的轴向平行。换言之,保持在保持机构130的容器C保持其容器本体M的中心轴始终平行于基准板113的上表面,并且平行于与狭缝115h的轴垂直的垂直面。(支承保持机构130的移动的结构)如图6所示,在基准板113的上表面设置与丝杠轴122平行的一对导轨124、124,可以利用能够沿各导轨124的轴向移动地设置的滑动部件(例如,轴承转向架等)引导保持机构130的移动。即,也可以设置引导保持机构130的移动的导向部,在设置有导向部的情况下,能够使保持机构130在更加稳定的状态下移动。另外,移动机构不限于如上所述的结构,例如,作为移动机构,可以使用缸体、臂等,作为导向部,可以使用金属线等。但是,如上所述,在使保持机构130沿丝杠轴122与一对导轨124、124即三个直线状的部件移动的情况下,能够提高保持机构130的移动的稳定性。
(第二实施方式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100的辐射强度测定)因为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所以第二实施方式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100能够通过如下所述方法测定装入容器C内的各放射源S的辐射强度。首先,在配置于开缝板115的上表面的放射线阻断部件118的测定器收纳部118h配置测定器119。然后,在保持机构130上安装用于测定放射源S的辐射强度的容器C,至此结束测定准备。在测定准备结束后,首先,将收纳有容器C的袋B供给到供给机构150的袋保持机构151。接着,使电动机121动作,使保持机构130移动到袋保持机构151附近,这样收纳在袋B中的容器C在被定位的状态下供给到保持机构130。在容器C被定位的状态下,当从供给机构150的袋保持机构151向保持机构130供给容器C时,移动机构120将保持机构130移动到开缝板115的下方。这时,只要以使保持于保持机构130的放射源S通过狭缝115h的位置的方式移动保持机构130,就能够由测定器119测定通过狭缝115h的辐射强度。在此,因为保持机构130将装入容器C内的多个放射源S保持为其轴向与狭缝115h的轴向平行,所以当保持机构130沿丝杠轴122移动时,多个放射源S在保持其轴向与狭缝115h的轴向平行的状态下依次通过狭缝115h的位置。因为狭缝115h的宽度比放射源S的线径窄,所以测定器119检测到的辐射强度随着多个放射源S的移动而发生变化。具体而言,因为狭缝115h的宽度比放射源S的线径窄,所以只有从放射源S放出的放射线的一部分通过狭缝115h,测定器119仅检测到通过了狭缝115h的放射线。因为从放射源S放出的放射线从放射源S的中心轴呈放射状地放出,所以在狭缝115h的中心轴与放射源S的中心轴一致时,测定器119检测的辐射强度最强,狭缝115h的中心轴与放射源S的中心轴的错位越大,测定器119检测的辐射强度越小。因此,如果多个放射源S的轴向在其移动期间保持与狭缝115h的轴向平行,则测定器119检测的辐射强度随着多个放射源S的移动而显示为当各放射源S的中心轴与狭缝115h的中心轴一致时处于波峰,而在狭缝115h的中心轴处于邻接的放射源S的中心轴之间时处于波谷。于是,基于测定到的辐射强度的变化,具体而言,基于辐射强度的波峰的数量、峰值及波峰出现的时间,计算出每个放射源S的辐射强度。
因为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所以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100,只要将收纳有装入了多个放射源S的容器C的袋B供给到供给机构150的袋保持机构151,就能够在对容器C进行定位的状态下将其保持在保持机构130。接着,移动保持容器C的保持机构130,使所有的放射源S通过狭缝115h的位置,这样能够通过一次测定,在将多个放射源S (即,所有的放射源S)装入容器C内并且将容器C封入袋B内的状态下,测定各放射源S的辐射强度。由此,能够在短时间内一定程度自动地测定装入容器C内的多个放射源S的辐射强度。而且,如果作业者将封入有容器C的袋B供给到供给机构150的袋保持机构151,则在之后的作业中,即使不接触袋B等 也能够进行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测定。即,因为缩短作业者处理容器C的时间,所以能够减少作业者被辐射的可能性(时间)。需要说明的是,在只想测定装入容器C内的多个放射源S中的一部分放射源S的情况下,可以以只使要测定的放射源S通过狭缝115h的位置的方式移动保持机构130,而不需要使所有的放射源S通过狭缝115h的位置。另外,由于使保持于容器C的多个放射源S移动而测定辐射强度的变化,因此,即使放射源S的装入间隔存在少许偏差,也能够把握辐射强度的变化曲线的峰值和峰值的有无。由此,即使保持于容器C的放射源S的位置产生少许偏差,也能够测定各放射源S的准确的辐射强度。需要说明的是,不特别限定移动保持机构130的速度,只要是能够测定计算每个放射源S的辐射强度的辐射强度变化的速度即可。在要把握各放射源S的辐射强度的绝对值的情况下,测定作为测定对象的容器C之前,只要对装入了具有基准的辐射强度的基准放射源的容器C测定辐射强度的变化曲线即可。于是,以基准放射源的峰值为基准,能够从作为测定对象的容器C的测定值(峰值)把握作为测定对象的装入容器C内的各放射源S的辐射强度的绝对值。另外,在不需要各放射源S的辐射强度的绝对值的情况下,只要相对比较辐射强度变化曲线的各放射源S的峰值,就能够把握各放射源S的良或不良。在上述例子中,说明了辐射强度测定装置100具有放射线阻断部件118的情况,但是不一定设置放射线阻断部件118。但是,如果设置放射线阻断部件118,则能够防止作为测定对象的放射源S的散射放射线或外部的放射线侵入到由测定器119检测通过狭缝115h的放射线的区域。于是,即使在医疗现场等中存在向辐射强度测定装置100的周围放出放射线的药剂或设备的情况下,也能够精确地测定通过狭缝115h的放射线,并且能够精确地把握各放射源S的良或不良。(保持机构130及供给机构150的详细说明)如上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100构成为,只要将收纳有容器C的袋B供给到供给机构150的袋保持机构151,就能够在对容器C进行定位状态下将其保持在保持机构130。因此,能够缩短作业者处理装入有容器C的袋B的时间,所以起到能够减少作业者被辐射的可能性(时间)的效果。以下,详细说明为了得到如上所述效果而起重要作用的保持机构130及供给机构150的结构。(保持机构130的详细说明)接着,对保持机构130进行详细的说明。如上所述,保持机构130将容器C保持为规定的姿势,构成为即使在将容器C封入袋B内的状态下,也能够将其保持为规定姿势。具体而言,保持机构130构成为以使垂直于狭缝115h的轴的垂直面(以下,简称为垂直面)与收纳于种子源容器SC的放射源的轴向相垂直的方式能够保持封入袋B内的容器C。以下,在由保持机构130保持容器C时,将与容器本体M的中心轴同轴的轴,具体而言,将与基准板113的上表面平行且与垂直于所述狭缝115h的轴的垂直面平行的轴称为
基准轴。
如图8及图10所示,保持机构130具有保持种子源容器SC的下保持部件131与上保持部件132。下保持部件131是以使其上表面为平坦面的方式形成的部件,在下保持部件131上经由板状部件连接有上述螺母部件123、一对滑动部件124、124。该下保持部件131被配置为其上表面与上述基准板113的上表面平行。在该下保持部件131的上方配置有上保持部件132,该上保持部件132的下表面形成为平坦面。该上保持部件132被配置为其下表面与下保持部件131的上表面平行,而且,在该下表面与下保持部件131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沿保持机构130移动的方向贯穿的间隙130h。具体而言,上保持部件132被配置为上述间隙130h的间隔比容器C的种子源容器SC的厚度窄,并且间隙130h的间隔比相加了收纳有上述容器C的袋B的厚度(纸质衬纸的厚度与保护片材的厚度之和)的厚度Dl (以下,简称为袋B的厚度Dl)还大。(前端保持区域135的说明)在下保持部件131与上保持部件132之间形成有前端保持区域135,该前端保持区域135为从供给机构150侧的端部(图9及图10中右端的端部,以下称为插入端),朝向位于与供给机构150相反侧的位置的端部(以下称为反插入端)延伸的,用于保持容器C的种子源容器SC的前端的空间。该前端保持区域135被配置为其轴向与基准轴平行,而且,包含其中心轴且与基准板113的上表面垂直的平面35s将狭缝115h 二等分。该前端保持区域135由一对凹陷而形成,该一对凹陷分别设置在下保持部件131的上表面及上保持部件132的下表面。首先,形成于下保持部件131的上表面的凹陷(以下称为固定槽136)形成为其截面呈矩形,其底面136a为与下保持部件131的上表面平行的平坦面。另外,固定槽136的端面136b (即,位于反插入端侧的面)形成为与前端保持区域135的轴向垂直。即,固定槽136的端面136b形成为与狭缝115h的轴向平行并且与基准板113的上表面垂直。同样地,形成于上保持部件132的下表面的凹陷(以下称为固定槽137)形成为其截面呈矩形,其底面137a为与下保持部件131的上表面平行的平坦面。换言之,固定槽137的底面137a形成为与固定槽136的底面136a平行的平坦面。另外,固定槽137的端面137b (即,位于反插入端侧的面)形成为与前端保持区域135的轴向垂直。而且,固定槽137的端面137b形成为位于与固定槽136的端面136b同一的平面上。前端保持区域135形成为从固定槽136的底面136a到固定槽137的底面137a的距离H稍短于将种子源容器SC的厚度和袋B的厚度相加得到的厚度Dl。例如,如果种子源容器SC的厚度为3. 1mm、袋B的厚度为0. 23mm(纸质衬纸0. 18mm、合成树脂制片材0. 05mm),则距离H形成为3. 1_。对该距离H而言,因为距离H比厚度Dl稍短,所以在将容器C密封于袋B内的状态下,能够将种子源容器SC的前端收纳于前端保持区域135,能够将种子源容器SC固定于前端保持区域135。这是因为袋B由可压缩的材料形成,而且,因为距离H比厚度Dl稍短,所以在袋B的材料稍微被压缩的状态下,种子源容器SC被配置于前端保持区域135。另外,因为固定槽136的底面136a与固定槽137的底面137a相互平行,所以如果 种子源容器SC的前端收纳于前端保持区域135,则能够使装入种子源容器SC的多个放射源S的轴向与上保持部件132的下表面平行。换言之,能够使装入种子源容器SC的多个放射源S的轴向与开缝板115的下表面(即,基准板113的上表面)平行。接着,将种子源容器SC配置为使其前端面碰到前端保持区域135的端面,即碰到固定槽136的端面136b及固定槽137的端面137b。因为固定槽136的端面136b及固定槽137的端面137b形成为与狭缝115h的轴向平行,所以能够使种子源容器SC的前端面与狭缝115h的轴向平行。换言之,能够使装入种子源容器SC的多个放射源S的轴向与狭缝115h的轴向平行。如图11所示,如果间隙130h形成为该间隙从前端保持区域135朝向插入端逐渐变宽,则能够容易地将种子源容器SC的前端收纳于前端保持区域135,因此优选上述方案。另外,如果间隙130h形成为贯穿保持机构130移动的方向,则能够将配置于种子源容器SC的前方的袋B收纳成使其不弯曲,所以具有袋B不会成为种子源容器SC的前端收纳于前端保持区域135的障碍的优点。但是,间隙130h不一定贯穿保持机构130,只要在固定槽136的前方形成能够将配置于种子源容器SC的前方的袋B收纳成使其不弯曲的空间即可。(供给机构150的详细说明)接着,对供给机构150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6及图9所示,在外壳110的中空的空间50h内,具有能够沿与所述垂直面垂直的方向移动的移动壁150a。例如,作为移动移动壁150a的机构,可以采用如下机构在与垂直面垂直地配置的轨道上滑动自如地安装移动壁150a,利用滚珠丝杠机构移动移动壁150a,该滚珠丝杠机构构成为能够利用电动机等使丝杠轴旋转。但是,作为移动移动壁150a的机构,只要能够使移动壁150a沿与垂直面垂直的方向移动,则不特别限定其具体的结构。(袋保持机构151的详细说明)在移动壁150a上设置有通过外壳110的开口 IlOa供给到袋B的袋保持机构151的一对袋保持部152、152。该一对袋保持部152、152被配置在中间夹有所述垂直面的位置,能够以夹袋B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方式保持该袋B。具体而言,一对袋保持部152、152被配置为两者之间在垂直于所述垂直面的方向上的距离比袋B的宽度短,具有能够利用一对袋保持部152、152保持袋B的两端(优选在使袋B—定程度伸展的状态下保持)的程度的距离。如图9所示,一对袋保持部152、152分别具有固定于移动壁150a的保持台152a。该保持台152a是其上表面形成为平坦面的部件,一对袋保持部152、152的保持台152a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而且,各保持台152a的上表面被配置为与所述垂直面垂直并且位于包含基准轴的面(以下称为中心面)上。如图9所示,在各保持台152a的侧方设置有摆动轴152。各摆动轴152c旋转自如地保持于移动壁150a,并且摆动轴152c的中心轴与基准轴平行。而且,在各摆动轴152c 的基端上连接有使摆动轴152c旋转的,具有例如电动机等驱动源的旋转机构。另一方面,在各摆动轴152c的前端分别安装有按压部件152b的基端。在该按压部件152b的前端形成有挟持部,该挟持部在使摆动轴152c旋转时相对于保持台152a的上表面从其上方接近或离开。在该挟持部上形成有挟持面,该挟持面在接近保持台152a的上表面时与保持台152a的上表面面接触。因为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所以在使一对袋保持部152、152的按压部件152b的挟持部从保持台152a的上表面离开的状态下,将袋B的两端放置在保持台152a的上表面以使容器C位于一对袋保持部152、152之间。在该状态下,如果使摆动轴152c旋转,使按压部件152b的挟持部接近保持台152a的上表面,则在将容器C配置于一对袋保持部152、152之间的状态下,能够利用一对袋保持部152、152夹住袋B的两端而保持该袋B。(定位机构155的详细的说明)如图6及图8所示,在保持机构130的下保持部件131及上保持部件132的插入端设置有定位机构155的四个轴状部件156。该四个轴状部件156的基端被固定在下保持部件131的插入端或上保持部件132的插入端。而且,四个轴状部件156被配置为其轴向都与基准轴平行。四个轴状部件156被配置为所述中心面位于固定在下保持部件131的两个轴状部件156与固定在上保持部件132的两个轴状部件156之间。另外,四个轴状部件156中邻接的轴状部件156彼此之间距离比容器C的容器本体M的直径短。而且,从基准轴方向观察四个轴状部件156时,位于对角线上的轴状部件156之间的距离比容器C的容器本体M的直径稍长。四个轴状部件156被配置为从基准轴到四个轴状部件156的距离都相等。于是,在由四个轴状部件156包围的部分形成有能够收纳容器C的空间,即其中心轴与基准轴同轴的空间(以下称为容器本体收纳空间155h)。因为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所以如果在由定位机构155的四个轴状部件156形成的容器本体收纳空间155h内收纳容器C的容器本体M,则能够在容器本体收纳空间155h内保持容器C。具体而言,容器C被保持为不能在与容器本体收纳空间155h的中心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而且,因为容器本体收纳空间155h的中心轴与基准轴同轴,所以如果在容器本体收纳空间155h内收纳容器C的容器本体M,则能够对容器C的容器本体M的中心轴进行定位使其处于与基准轴大致同轴的状态。
另外,定位机构155的四个轴状部件156形成为其前端部从容器本体收纳空间155h向外侧弯曲。即,四个轴状部件156形成为位于容器本体收纳空间155h的对角线上的轴状部件156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随着朝向前端而变长。在后面对形成为该形状的理由进行说明。(容器C的供给作业)因为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所以按照以下所述方法进行,就能够利用供给机构150对容器C进行定位,并且向保持机构130供给容器C。
首先,将密封有容器C的袋B配置在袋保持机构151的一对袋保持部152、152之间。这时,因为一对袋保持部152、152之间的距离为如上所述距离,所以能够配置袋B的两端使其处于分别放置在一对袋保持部152、152的保持台152a的上表面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如果通过使摆动轴152c旋转而摆动按压部件152b以使按压部件152b的挟持部接近保持台152a的上表面,则在保持台152a的上表面与挟持部的挟持面之间夹持袋B的两端。因为利用袋保持机构151保持袋B (优选在一定程度地伸展的状态下被保持),所以袋B被配置为其高度为与中心面大致相同的高度。当袋保持机构151保持袋B时,使移动机构120的电动机121动作,使保持机构130沿丝杠轴122朝向袋保持机构151移动。因为四个轴状部件156被配置为使中心面位于固定在下保持部件131的两个轴状部件156 (以下称为下轴状部件156)与固定在上保持部件132的两个轴状部件156 (以下称为上轴状部件156)之间,所以在保持机构130接近袋保持机构151时,袋B收纳在定位机构155的下轴状部件156与上轴状部件156之间。(容器本体M的中心轴与容器本体收纳空间155h的中心轴大致一致的情况)这时,假设处于被袋保持机构151保持的状态下的容器C被配置为,其容器本体M的中心轴与容器本体收纳空间155h的中心轴大致平行,并且位于容器本体收纳空间155h的中心轴附近。在该情况下,当保持机构130接近袋保持机构151时,容器C以被定位的状态收纳在容器本体收纳空间155h内。即,容器C以其容器本体M的中心轴与容器本体收纳空间155h的中心轴一致的状态被收纳。在容器C被收纳于容器本体收纳空间155h内之后,使保持机构130接近袋保持机构151时,容器C的种子源容器SC的前端也进入前端保持区域135。接着,当种子源容器SC的前端面移动到与前端保持区域135的端面碰到的位置时,移动机构120停止使保持机构130移动。于是,容器C在被定位成的状态下被保持机构130保持为装入种子源容器SC的放射源S的轴向与狭缝115h平行(即,与垂直于狭缝115h的轴向的垂直面垂直)。同时,摆动轴152c旋转,使按压部件152b摆动以使按压部件152b的挟持部从保持台152a的上表面离开,一对袋保持部152、152释放袋B。当一对袋保持部152、152释放袋B时,移动机构120使保持有容器C的保持机构130移动到开缝板115的下方。由于保持机构130所保持的放射源S维持其轴向与狭缝115h的轴向平行并通过狭缝115h的位置,因此,能够由测定器119测定通过狭缝115h的放射源S的福射强度。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移动机构120相当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供给机构的容器供给机构,但是,容器供给机构不限于所述机构。例如,如果采用使袋保持机构151接近保持机构130的机构来代替保持机构130,那么该机构相当于容器供给机构。另外,可以采用将配置于容器本体收纳空间155h内的容器C朝向保持机构130按压的装置,例如缸筒机构等作为容器供给机构。但是,如果使移动机构120作为容器供给机构发挥作用,则存在能够使装置的结构变得简单的优点。另外,不特别限定检测种子源容器SC的前端面是否碰到前端保持区域135的端面,即容器C是否在被定位的状态下供给到保持机构130的方法。例如,在容器C具有金属部分的情况下,可以将检测其金属部分的传感器设置在保持机构130上,利用来自传感器的信号来判断是否处于上述状态。
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在容器本体收纳空间155h的下方设置金属探测器SE,当种子源容器SC的前端面碰到前端保持区域135的端面时,金属探测器与容器C的金属部分产生反应。于是,能够利用金属探测器检测容器C是否在被定位于保持机构130的状态下被供给到保持机构130。需要说明的是,在采用该方法的情况下,能够基于来自金属探测器的信号,在利用金属探测器检测容器C的金属部分的同时,利用移动机构120停止保持机构130的移动以及袋保持机构151释放袋B是不言而喻的。(容器本体M的中心轴与容器本体收纳空间155h的中心轴错开的情况)假设容器C被配置为,处于被袋保持机构151保持的状态下的容器C的容器本体M的中心轴相对于容器本体收纳空间155h的中心轴稍微倾斜(例如,42. 75度左右(容器的长度为65mm,宽度为8mm并且一对袋保持部152、152之间的距离为50mm的情况)),或者位于从容器本体收纳空间155h的中心轴稍微错开的位置(例如,40mm左右错开的位置(容器的外径为IOmm且一对袋保持部152、152之间的距离为50mm的情况))。即使在该情况下,因为四个轴状部件156形成为向外侧弯曲的形状,所以如果袋保持机构151保持袋B的状态下的容器C的前端位于由四个轴状部件156的前端包围的区域,则能够使容器C以使其容器本体M的轴向与容器本体收纳空间155h的中心轴一致的方式在袋B内移动。具体而言,通过使保持机构130接近袋保持机构151,容器C的容器本体M的外表面经由袋B与四个轴状部件156中任一个的前端内表面接触。该轴状部件156的前端内表面朝向容器本体收纳空间155h的中心轴倾斜。当保持机构130进一步接近袋保持机构151时,伴随着保持机构130接近袋保持机构151,容器C移动直到其容器本体M沿前端内表面移动,并且其容器本体M的轴向与容器本体收纳空间155h的中心轴一致。接着,保持机构130进一步接近袋保持机构151时,在容器本体收纳空间155h中,容器C的容器本体M进入四个轴状部件156中的与容器本体收纳空间155h的中心轴平行的部分。由此,能够将容器C定位成使其容器本体M的轴向与容器本体收纳空间155h的中心轴一致。(移动移动壁150a的情况)特别是,如果一边使保持机构130接近袋保持机构151,一边使移动壁150a与中心面平行地往返移动,则能够更容易地对容器C进行定位。具体而言,一边使保持机构130接近袋保持机构151,一边使容器C的位置在与容器本体收纳空间155h的中心轴垂直的方向上发生变化。于是,轴状部件156向容器本体收纳空间155h的中心轴按压容器C。所以,能够在容器本体M的中心轴与容器本体收纳空间155h的中心轴一致的状态下短时间内可靠地移动容器C。(容器C的旋转情况)为了将种子源容器SC的前端插入前端保持区域135,需要使种子源容器SC的表面与形成前端保持区域135的固定槽136的底面136a及固定槽137的底面137a平行(以下,称该状态为种子源容器SC的规定姿势)。在将袋B保持于袋保持机构151的状态下,即使种子源容器SC的表面相对于固定槽136的底面136a等倾斜,如果其倾斜率小,如果以使其间隙130h从前端保持区域135朝向插入端变宽的方式(换言之,以使其间隙130h朝向前端保持区域135变窄的方式)形成倾斜面38,则能够使种子源容器SC处于规定的姿势。其理由为如下。 在倾斜面与种子源容器SC的前端接触的状态下,如果种子源容器SC与前端保持区域135之间的距离接近,则种子源容器SC的前端沿着倾斜面朝向前端保持区域135移动。如上所述,倾斜面形成为其间隙130h朝向前端保持区域135变窄。而且,如上述所述,收纳于容器本体收纳空间155h的容器C向与容器本体M的轴向垂直的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因此,使容器C旋转为上下方向的高度随着种子源容器SC与前端保持区域135之间的距离接近而变小。接着,当种子源容器SC的前端到达前端保持区域135时,容器C处于其种子源容器SC的前端部分的端边缘与倾斜面线接触的状态。S卩,如果如上所述地形成倾斜面,则随着种子源容器SC与前端保持区域135之间接近,容器C旋转为使种子源容器SC处于规定姿势。由此,在将袋B保持于袋保持机构151的状态下,即使种子源容器SC从规定姿势倾斜,如果其倾斜率小,也能够将种子源容器SC的前端插入前端保持区域135。另一方面,在将袋B保持于袋保持机构151的状态下,如果种子源容器SC的表面相对于固定槽136的底面136a等倾斜很大,即使种子源容器SC的前端与倾斜面接触,也存在不能使种子源容器SC处于规定姿势的可能性。但是,收纳于容器本体收纳空间155h的容器C向与容器本体M的轴向垂直的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因此,在将容器C收纳于容器本体收纳空间155h的状态下,如果使移动壁150a与中心面平行地往返移动,则能够使容器C在袋B内旋转。如果能够使容器C旋转至种子源容器SC处于规定姿势,则能够将种子源容器SC的前端插入前端保持区域135。另外,如果不能使容器C旋转至种子源容器SC处于规定姿势,那么只要能够使容器C旋转至一定程度即可。如果种子源容器SC的前端与前端保持区域135接近,因为能够如上所述地使种子源容器SC处于规定姿势,所以能够将种子源容器SC的前端插入前端保持区域135。在将容器C收纳于容器本体收纳空间155h的状态下,使移动壁150a与中心面平行地往返移动而能够使容器C在袋B内旋转的理由为如下。
如图12所示,如果移动移动壁150a,则安装于移动壁150a的一对袋保持部152、152也移动,所以被该一对袋保持部152、152保持的袋B也向与容器本体收纳空间155h的中心轴垂直的方向移动。但是,当容器C被收纳于容器本体收纳空间155h时,因为容器C不能向与容器本体收纳空间155h的中心轴垂直的方向移动,所以袋B的内表面在容器C的表面上滑移。随着袋B的移动,在袋B的内表面与容器C的表面之间产生摩擦。在此,袋B在材料不同的片材(纸质的片材(衬纸)和合成树脂制的片材(保护片材))之间夹入容器C的状态下使周边缘部贴合而形成。因为衬纸内表面的摩擦阻力与保护片材内表面的摩擦阻力不同,所以衬纸内表面与容器C的表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引起的力Fl的大小与保护片材内表面与容器C的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引起的力F2的大小不同。于是,力Fl与力F2的差在容器C产生使容器C沿其表面旋转的力,因此,如果移 动移动壁150a使袋B移动,则能够使容器C旋转。如果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在保持于袋保持机构151的状态下,即使袋B内的容器C处于从规定姿势旋转的状态,也无需人为地调整容器C的姿势,能够将容器C的姿势调整至由保持机构130可保持的规定姿势。由此,在进行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测定时,因为能够缩短袋B内的容器C与作业者接触的时间,所以能够进一步降低作业者被辐射的可能性。上述移动壁150a及使移动壁150a移动的机构相当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移动位
置变化部。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在保持机构130的下保持部件131与上保持部件132之间的间隙130h未形成为从前端保持区域135朝向插入端变宽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插入种子源容器SC的部分设置倾斜面。于是,当保持机构130与袋保持机构151接近时,能够使容器C旋转为使种子源容器SC处于规定姿势,因此优选以上方案。(袋保持机构151的其他例子)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各保持台152a之间设置支承板,该支承板位于比保持台152a的上表面更靠近下方的位置,如果设置该支承板,只要将袋B放在支承板上并使一对袋保持部152、152动作,就能够利用一对袋保持部152、152保持袋B的两端。因为直到利用一对袋保持部152、152保持袋B的两端为止作业者不需要保持袋B,所以能够缩短作业者与袋B接触的时间,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作业者被辐射的可能性。另外,一对袋保持部152、152的各保持台152a的上表面不一定与中心面处于同一平面上,可以配置在中心面附近(例如,错开数毫米左右的位置),也可以使各保持台152a的上表面相对于中心面稍微倾斜。即,当保持机构130接近袋保持机构151时,一对袋保持部
152、152只要能够将袋B保持(优选在一定程度地伸展的状态下保持)为在保持机构130的下保持部件131与上保持部件132之间的间隙130h中顺利地插入袋B的位于容器C两侧的部分即可。而且,也不特别限定各袋保持部152的结构,只要是将袋B保持(优选在一定程度地伸展的状态下保持)为在保持机构130的下保持部件131与上保持部件132之间的间隙130h中能够顺利地插入袋B的位于容器C两侧的部分的结构即可。而且,也不特别限定使各摆动轴152c旋转的旋转机构的结构,可以设置能够使各摆动轴152c分别独立地旋转的旋转机构,也可以设置使两者同时旋转的旋转机构。例如,如图9 (B)所示,如果利用皮带机构等连接摆动轴152c之间,则能够利用一个旋转机构使两个摆动轴152c同步旋转。如果构成为这种结构,因为能够减少设置于装置的旋转机构的数量,所以能够使装置紧凑。另外,因为能够使两个摆动轴152c更加可靠地同步动作,所以能够将袋B更加可靠地保持在一对袋保持部152、152上。(定位机构的其他例子)在上述例子中,四个轴状部件156相当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定位机构的定位部,但是,四个轴状部件156的前端部也可以不向外侧弯曲,而整体可以由笔直的棒状部件形成。但是,如上所述,从将容器C可靠地供给到保持机构130的方面来看,优选使其前端部向外侧弯曲的形状。另外,定位部的结构不一定限定为如上所述地构成的结构(四个轴状部件156),只要是能够将保持于袋保持机构151的袋B内的容器C的容器本体M的中心轴定位成与基准 轴同轴的结构即可。例如,可以在保持机构130的上保持部件132上设置一对轴状部件156、156,在下保持部件132上设置板状的支承部件。即使在该情况下,只要将支承部件构成为在一对轴状部件156、156之间夹入中心面,并且使一对轴状部件156、156与支承部件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比容器C的容器本体M的直径窄,也能够在防止容器C向与容器本体收纳空间155h垂直的方向移动的状态下进行定位。即使在该情况下,如果一对轴状部件156、156的前端部随着朝向前端,向上方以彼此离开的方式弯曲,则存在容易地将容器C配置在容器本体收纳空间155h内的优点。另外,如果在支承部件上形成从其上表面凹陷的槽,则能够稳定地配置容器C,因此优选在支承部件上形成从其上表面凹陷的槽。具体而言,优选使槽内表面形成为以容器本体收纳空间155h的中心轴为中心轴且半径比容器本体M的半径稍长的圆筒状面。如果在支承部件的槽内收纳容器C的容器本体M,就能够可靠地对容器C进行定位。另外,可以在保持机构130的上保持部件132及下保持部件132这两者上设置板状的支承部件来代替四个轴状部件156。在该情况下,可以在两个支承部件彼此相对的面上形成槽等,在该槽之间形成容器本体收纳空间155h即可。具体而言,槽可以形成为其内表面成为与基准轴同轴的圆筒状面。特别是,如果槽内表面的插入侧端附近的部分形成为朝向其插入侧端变宽,则存在容易地将容器C收纳在容器本体收纳空间155h内的优点。(定位部的其他例子)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四个轴状部件156等定位机构的定位部不一定固定在保持机构130上,也可以是能够相对于保持机构130的动作而独立地移动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在对容器C进行定位时,可以不使袋保持机构151移动,而使定位部向与容器本体收纳空间155h的中心轴向垂直的方向移动,也可以使袋保持机构151与定位部这两者移动。(开缝板115的其他例子)上述开缝板115可以在一个板状部件上形成狭缝115h而制造,但是,如图6所示,也可以以使两个板状部件116、117的端面彼此面接触的方式配合而形成。
如图6所示,板状部件116配置在左右一对侧壁114、114的一对保持面114b、114b上。该板状部件116形成为,例如在利用刻印的记号等进行定位时,使相对端面116b与侧壁114的基准内表面114a垂直。另一方面,板状部件117以使一个端面与板状部件116的相对端面116b面接触的方式配置在左右一对侧壁114、114的一对保持面114b、114b上。该板状部件117形成为与板状部件116的相对端面116b面接触的端面(相对端面117a)为平坦面并且与板状部件117的两表面垂直。在板状部件116的相对端面116b上设置有从其端面凹陷的凹部116c。该凹部116c形成为贯穿板状部件116的两表面。因此,如果将两个板状部件116、117的相对端面116b、117a彼此配合,并在对板状部件116定位后配置在一对保持面114b、114b上,则能够形成贯穿开缝板115的狭缝115h。 在利用该方法形成开缝板115的情况下,因为能够仅通过调整形成于板状部件116的相对端面116b的凹部116c的深度来调整狭缝115h的宽度,所以即使是宽度非常窄的狭缝115h,也能够准确且简单地形成。另外,必须将狭缝115h保持为使其轴向与侧壁114的基准内表面114a正确地垂直。但是,在利用上述方法形成开缝板115的情况下,如果保持板状部件116的相对端面116b与凹部116c的底面平行,则能够将狭缝115h保持为使其轴向与侧壁114的基准内表面114a正确地垂直。与在一个板上形成作为通孔的狭缝115h的情况相比,能够非常简单且高精度地形成狭缝115h。例如,在将上述两个板状部件116、117的相对端面116b、117a彼此配合而形成开缝板115的情况下,即使狭缝115h的宽度为0. ro. 01mm,也能够高精度地形成。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将两个板状部件116、117的相对端面116b、117a彼此可靠地面接触,优选利用螺栓将两个板状部件116、117彼此固定。另外,作为对板状部件116正确地进行定位的方法,能够采用公知的各种定位机构,但是,如上所述,可以采用基于刻印的记号使各板状部件116、117的位置配合的方法、利用定位销或实施阶梯加工等而进行定位的方法等。而且,在上述例子中,对在板状部件116的相对端面形成凹陷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可以不在板状部件116的相对端面116b形成凹陷,而在板状部件117的相对端面117a上形成凹陷而形成狭缝115h,也可以在两个板状部件116、117的相对端面116b、117a上分别形成凹陷而形成狭缝115h。如果开缝板115构成为如下结构,则能够使狭缝115h的长度变化,所以能够与进行辐射强度测定的放射源配合而调整狭缝115h的长度。于是,因为利用一个开缝板115能够测定例如长度不同的多个放射源,所以不需要根据不同的测定放射源而准备不同的开缝板115。由此,能够减少装置的备件,具有更换放射源时容易调整狭缝的优点。以下,对能够使狭缝115h的长度变化的开缝板115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3及图14所示,开缝板115的一对板状部件116、117的形状相同,相对端面116b、117a均形成为阶梯状的端面。具体而言,一对板状部件116、117的相对端面116b、117a都具有基准面a和滑动面b,该滑动面b与基准面a平行并且相对于基准面a凹陷狭缝宽度的程度(偏移)。另外,在滑动面b与基准面a之间形成有使两者连接的连接面c。需要说明的是,一对板状部件116、117的相对端面116b、117a的基准面a、滑动面b及连接面c形成为都与板状部件116、117的两表面垂直。因为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所以在开缝板115中,如果以使相对端面116b、117a彼此面接触的方式使一对板状部件116、117接触,则在一对板状部件116、117之间形成狭缝115h。S卩,将一对板状部件116、117连接为使一个板状部件的相对端面的基准面a与另一个板状部件的相对端面的滑动面b面接触,由此形成开缝板115。如果将一对板状部件116、117的相对端面116b、117a的连接面c设置为彼此相互离开,则能够在一对板状部件116、117的滑动面b之间形成狭缝115h。
另外,在各板状部件116、117的相对端面116b、117a上,因为基准面a及滑动面b以彼此平行的方式形成,所以在使一个板状部件的相对端面的基准面a与另一个板状部件的相对端面的滑动面b面接触的状态下,能够使一对板状部件116、117两者的相对位置沿狭缝115h的轴向变化。因为在将一对板状部件116、117的滑动面b之间的距离维持在一定(S卩,狭缝115h的宽度一定)的情况下,能够使连接面c彼此离开,所以能够改变狭缝115h的长度。由此,如果利用具有如上所述的形状的一对板状部件116、117形成开缝板115,就能够利用一个开缝板115测定长度不同的多个放射源。于是,不需要根据不同的测定放射源准备不同的开缝板115,从而具有减少装置的备件,并且更换放射源容易调整狭缝的优点。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滑动面b附近沿滑动面b设置刻度(例如,以5mm为一个间隔)。因为通过观察该刻度就能够简单地把握狭缝115h的长度,所以狭缝115h长度的调整
变得容易。上述一对板状部件116、117相当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一对狭缝形成板。(第三实施方式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如图19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癌治疗用小密封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3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I相比,保持容器C的保持机构不同。除了保持机构以外,实质上第三实施方式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3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相同,所以以下仅对保持机构230进行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9中,对于第三实施方式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300中实质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I相同的部分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I相同的附图标记。首先,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I不同,在第三实施方式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300中保持收纳在塑料壳PK中的容器C。因此,在对第三实施方式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的保持机构进行说明之前,对塑料壳PK进行说明。如图16所示,塑料壳PK由具有凹陷部分(以下称为凹部d)的塑料制的收纳壳PC和为了堵塞该收纳壳PC的凹部开口而设置的保护片材ST构成。如图16所示,收纳壳PC是由塑料等具有一定程度强度的材料形成的部件。该收纳壳PC具有将容器C收纳在内部的凹部d和设置于凹部d的开口周围的凸缘部f。凹部d形成为,当在其内部收纳容器C时,使容器C的轴向与凹部d的轴向大致一致,并且能够限制容器C在其内部中的移动。具体而言,在凹部d的中央部设置有能够收纳容器C的容器本体M的容器本体收纳部db。该容器本体收纳部db形成为其深度及宽度比容器本体M的直径稍大,其长度比容器本体M的轴向的长度稍长。而且,容器本体收纳部db形成为能够保持容器本体M的形状,以使收纳于其内部的容器本体M的轴向与容器本体收纳部db的轴向大致一致。在该容器本体收纳部db的轴向的端部,设置有作为与容器本体收纳部db连通的空间的种子源容器收纳部da。该种子源容器收纳部da形成为在将容器C的容器本体M收纳于容器本体收纳部db时收纳种子源容器SC。
该种子源容器收纳部da形成为在其内部收纳有种子源容器SC时,使种子源容器收纳部da的轴向与种子源容器SC内的多个放射源S的轴向大致垂直。另外,种子源容器收纳部da形成为其凹部的底(图16中的上表面)为平坦面,并且使其深度DP为容器本体M的半径与种子源容器SC的厚度之和左右。种子源容器收纳部da的宽度比种子源容器SC的宽度稍宽。具体而言,比种子源容器SC的宽度稍宽数mm左右。需要说明的是,凹部d在相对于容器本体收纳部db与种子源容器收纳部da的相反侧,也具有实质上形状与种子源容器收纳部da相同的凹部。凸缘部f设置在凹部d的开口周围,并且其表面(图18中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与种子源容器收纳部da的底面平行。因为凹部d形成为如上所述的形状,所以在将容器C收纳在收纳壳PC的凹部d时,容器C的轴向与凹部d的轴向大致一致。而且,容器C被配置为使种子源容器SC的表面与种子源容器收纳部da的底面大致平行。在该状态下,如果以覆盖凹部d的开口的方式配置保护片材ST,并且使保护片材ST与凸缘部f气密性地粘接,则能够将容器C密封在塑料壳PK内。而且,在将容器C收纳在凹部d内时,容器C向其轴向的移动被限制。这是因为当容器C向轴向移动时,容器本体M的轴向的端面与连接容器本体收纳部db和种子源容器收纳部da等的壁面接触而不能移动。另外,在将保护片材ST粘贴于收纳壳PC的凸缘部f上时,容器C绕其轴的旋转也被限制。这是因为种子源容器SC的表面处于与种子源容器收纳部da的底面面接触的状态,或者在两者之间仅存在少许的间隙。因此,处于收纳在塑料壳PK内的状态的容器C被保持为使容器C的轴向与凹部d的轴向大致一致,并且使种子源容器SC的表面与凸缘部f的表面平行,换言之,使种子源容器SC的表面与塑料壳PK的底面(图18中的下表面)大致平行。(保持机构230的说明)接着,说明用于保持如上所述收纳在塑料壳PK内的容器C的保持机构230。在图17及图18中,附图标记231表示板状的保持基底。该保持基底231是其上表面形成为平坦面的板状部件。该保持基底231被配置为在其下表面上连接有上述螺母部件23和一对滑动部件25、25,由于该保持基底231被螺母部件23和一对滑动部件25、25支承,其上表面与上述基底部件11的上表面平行。在该保持基底231的上表面形成有从其上表面凹陷的槽部231h。该槽部231hs利用其内部的空间231s和后述的上部盖232的收纳凹部232g内的空间232s形成收纳塑料壳PK的收纳空间232g。该槽部231h形成为其轴向与丝杠轴22 (参照图19)的轴向平行。SP,槽部231h形成为其轴向与狭缝15h的轴向垂直。而且,槽部231h形成为使其内底面成为与保持基底231的上表面平行的平坦面。槽部23Ih的宽度W 2为与塑料壳PK的宽度WI (参照图16 (B))大致相同的宽度。如图17及图18所示,在所述保持基底231的上方配置有板状的上部盖232。该上部盖232是其下表面形成为平坦面的板状部件。在该上部盖232的下表面形成有从其下表面凹陷的槽形的收纳凹部232g。如上所述,该收纳凹部232g利用其内部的空间232s和所述槽部231h内部的空间231s形成收纳塑料壳PK的收纳空间230s。该槽形的收纳凹部232g形成为从位于远离开缝板15侧的 开口(图17中的右端)朝向开缝板15延伸。而且,收纳凹部232g与槽部231h同样地形成为其轴向与丝杠轴22 (参照图19)的轴向平行。即,收纳凹部232g也形成为其轴向与狭缝15h垂直。另外,收纳凹部232g形成为其内表面的形状与所述塑料壳PK的收纳壳PC的凹部d的上表面大致相同。具体而言,收纳凹部232g在其前端部分(图17中的位于右侧的部分)具有凹部,该凹部具有与种子源容器收纳部da大致相同形状的内表面,收纳凹部232g在其基端部分(图17中的位于左侧的部分)具有凹部,该凹部具有与容器本体收纳部db大致相同形状的内表面(参照图17 (B))。此处所说的大致相同的形状是指,在将塑料壳PK塞进收纳空间230s内时,塑料壳PK的上表面与收纳凹部232g的内表面接触,而且,能够施加使塑料壳PK稍微压缩的力的形状。具体而言,收纳凹部232g形成为使塑料壳PK的种子源容器收纳部da位置的厚度比从收纳凹部232g的前端部分内表面到槽部231h的内底面的距离稍短。而且,收纳凹部232g形成为包含其轴向并且与基底部件11的上表面垂直的平面将狭缝15h 二等分。即,收纳凹部232g形成在利用移动机构20使保持机构230移动到收纳空间IOh内的开缝板15的下方时通过狭缝15h的下方的位置。在上部盖232上,在收纳凹部232g的前端部分,即形成为与种子源容器收纳部da的上表面相同形状的部分,形成有贯穿收纳凹部232g与外部之间的通孔232h。因为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所以如果按照以下所述方法进行,则能够将塑料壳PK固定在保持机构230上。首先,将塑料壳PK放置为使其底面与槽部231h的内底面面接触。这时,种子源容器收纳部da位于收纳凹部232g侧。如果从该状态开始,一边使塑料壳PK的底面在槽部231h的内底面上滑动,一边使塑料壳PK朝向收纳凹部232g移动,则能够将塑料壳PK从种子源容器收纳部da侧插入形成于收纳凹部232g与槽部231h之间的收纳空间230s内。在将塑料壳PK塞进收纳空间230s内时,因为塑料壳PK的前端部(S卩,塑料壳PK的种子源容器收纳部da的位置)配置在收纳凹部232g的前端部分内表面与槽部231h的内底面之间,所以能够将塑料壳PK固定在保持机构230。于是,能够将塑料壳PK内的容器C配置为使其处于规定的姿势,即使其轴向与丝杠轴22 (参照图19)的轴向平行。换言之,能够将容器C配置为使装入种子源容器SC中的多个放射源S的轴向与狭缝15h的轴向平行。因为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所以在第三实施方式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300中,能够在将装入多个放射源S的容器C收纳于塑料壳PK的状态下,将该塑料壳PK安装于保持机构230。
收纳凹部232g形成为包含其轴向并且与基底部件11的上表面垂直的平面将狭缝15h 二等分,在上部盖232上形成有贯穿收纳凹部232g与外部之间的通孔232h。因此,只要移动保持机构230,就能够使多个放射源S通过狭缝15h的下方,从而能够测定透过通孔232h及狭缝15h的各放射源S的辐射强度。(突起23Ip的说明)另外,在槽部231h的内底面也可以形成突起231p。具体而言,也可以在收纳凹部232g的前端部分与基端部分之间的边界部分中位于内表面下方的部分,或者,在收纳凹部232g的基端部分中位于前端内表面下方的部分,并且在槽部231h的宽度方向(图17 (A)中的上下方向)的中间形成突起231p。在塑料壳PK上安装有保护片材ST,但是,在覆盖凹部d的开口的部分,保护片材ST能够稍微变形。因此,如果将突起231p设置在如上所述的位置,当把塑料壳PK塞进收纳空间230s内时,该突起23Ip向上方按压保护片材ST。换言之,突起23Ip按压保护片材ST使其向凹部d内凹陷而变形。如果保护片材ST向内方凹陷,则容器C的容器本体部M向上方被按压,受到该影响,种子源容器SC的上表面向种子源容器收纳部da的内底面被按压。换言之,种子源容器SC的上表面向上部盖232的内表面被按压。(突起23Ip的其他形状)另外,形成于保持基底231的突起231p不限定于如上所述的形状,可以形成为如图20、图21所示的形状。与上述保持基底231的突起23Ip相比,形成于图20和图21的各保持基底231A D的突起23Ip的轴向长度长。具体而言,形成于各保持基底231A D的突起23Ip形成为其轴向长度与容器C的容器本体M的长度相同。形成于该各保持基底231A D的突起231p形成为,在将塑料壳PK塞进收纳空间230s内时,突起231p的前端(图20和图21中的左端)位于配置容器本体M的前端部的位置。而且,突起231p形成为其上表面(或上端)与槽部231h的内底面平行。换言之,突起231p形成为其上表面与保持基底231的上表面平行。如果突起231p形成为如上所述的形状,则在将塑料壳PK塞进收纳空间230s内时,塑料壳PK内的容器C被配置为隔着保护片材ST载置在突起231p的上表面。因为突起231p的上表面与槽部231h的内底面平行,所以能够将容器C配置为使其轴向与槽部231h的内底面平行。而且,因为容器C以突起231p的高度向收纳壳PC被按压,所以能够使种子源容器SC的上表面挤压种子源容器收纳部da的内底面。于是,能够在保持机构230上将容器固定为使装入种子源容器SC的多个放射源S的轴向与狭缝15h的轴向平行。特别是,优选在突起231p的上表面形成槽部231g,该槽部231g从突起231p的上表面凹陷并且沿槽部231h的轴向延伸。如果形成该槽部231g,则在将塑料壳PK塞进收纳空间230s内时,能够利用槽部231g,保持容器C的容器本体M的轴向与保持机构230的移动方向平行。于是,能够在保持机构230上将容器C更可靠地固定为使装入种子源容器SC的多个放射源S的轴向与狭缝15h的轴向平行。另外,也可以在形成于保持基底231B、D的突起231p的基端(图20、图21中的右端),形成从槽部23 Ih的内底面朝向突起23 Ip的上表面向上倾斜的倾斜面。若在突起23 Ip 形成该倾斜面,则在将塑料壳PK塞进收纳空间230s内时,具有可使容器C顺利地移动到突起23Ip的上表面的优点。工业实用性本发明的癌治疗用小密封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适合测定前列腺癌的近距离放射治疗中使用的小密封放射源的辐射强度。附图标记说明I辐射强度测定装置IOh收纳空间15开缝板15h 狭缝16板状部件17板状部件18放射线阻断部件18h测定器收纳部19测定器20移动机构30保持机构30h 间隙33保持孔34容器本体保持区域35前端部保持区域36 固定槽36a 底面36b 端面37连接区域37a倾斜面100辐射强度测定装置IlOh收纳空间115开缝板
115h 狭缝116板状部件117板状部件118放射线阻断部件118h测定器收纳部119测定器120移动机构130保持机构 130h 间隙135前端部保持区域150供给机构151袋保持机构152袋保持部152袋保持部156轴状部件155h容器本体收纳空间C 容器SC种子源容器M容器本体B 袋
权利要求
1.一种癌治疗用小密封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其测定装入容器内的状态下的放射源的辐射强度,其特征在于,具有 辐射强度测定机构,其测定所述放射源放出的放射线; 保持机构,其保持所述容器; 移动机构,其使该保持机构移动到所述辐射强度测定装置; 所述辐射强度测定装置具有收纳部,该收纳部具有供被所述保持机构保持的所述容器送入的收纳空间,并且设置有连通该收纳空间内部与外部的狭缝; 设置于该收纳部的狭缝形成为其宽度比所述放射源的线径窄; 所述保持机构具有保持部,该保持部将所述容器保持为使装入该容器中的所述放射源的轴向与所述狭缝的轴向平行; 所述移动机构具有 导向部,其引导该保持机构的移动以使所述保持机构沿与所述狭缝的轴向垂直的方向移动; 移动部,其使所述保持机构移动以使装入所述容器内的状态下的放射源通过所述收纳部的所述收纳空间内的设置有所述狭缝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癌治疗用小密封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容器本体、设置于该容器本体的前端且厚度比该容器本体的直径薄的板状的种子源容器; 该种子源容器以使其表面与所述放射源的轴向平行的方式将该放射源装入其内部; 所述保持机构保持密封在袋内的状态下的所述容器; 所述保持部具有沿该保持机构的移动方向延伸且间隔比所述种子源容器的厚度窄的间隙; 该间隙设置有与该间隙的一侧开口连续的空间即前端保持区域; 在该前端保持区域形成有从形成该间隙的面凹陷的固定槽; 该固定槽形成为,其前端面成为与所述狭缝的轴向平行的面,并且从该固定槽的底面到形成该间隙的另一个面的距离与将封入有所述容器的所述袋的厚度和所述种子源容器的厚度相加得到的厚度相比短,使得在该前端保持区域能够插入所述种子源容器的前端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癌治疗用小密封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间隙形成有连接形成所述一侧开口的端部与所述前端保持区域之间的空间即连接区域; 在该连接区域形成有倾斜面,该倾斜面连接所述固定槽的底面与形成所述一侧开口的端部之间。
4.如权利要求I 3中任一项所述的癌治疗用小密封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射源以使其轴向与所述容器的容器本体的轴向垂直的方式装入所述容器内; 所述辐射强度测定装置具有供给机构,该供给机构对所述保持机构供给封入所述袋内的状态下的所述容器; 所述供给机构具有袋保持机构,其保持封入有所述容器的所述袋; 定位机构,其设置在该袋保持机构与所述保持机构之间,在基准轴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袋保持机构接近或离开,所述基准轴与处于被所述保持机构保持的状态下的所述容器的所述容器本体的中心轴同轴; 容器供给机构,其向所述保持机构供给被所述定位机构的定位部定位的所述容器;所述定位机构具有定位部,该定位部在将所述袋保持于所述袋保持机构的状态下接近收纳于该袋内的容器对该容器进行定位,使得该容器的所述容器本体的中心轴与所述基准轴同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癌治疗用小密封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袋保持机构具有一对袋保持部,该一对袋保持部设置在将与所述狭缝的轴向垂直的垂直面夹在中间的位置;、 该一对袋保持部被配置为在包含所述基准轴且与所述垂直面垂直的中心面附近保持所述袋; 所述定位机构的定位部具有被配置成将所述中心面夹在中间的一对定位部件; 在该一对定位部件之间形成有容器本体收纳空间,当该定位机构接近所述袋保持机构时,该容器本体收纳空间以定位的状态收纳所述容器的所述容器本体; 该容器本体收纳空间形成为其中心轴与所述基准轴同轴; 所述一对定位部件的形成为,在所述容器本体收纳空间内收纳所述容器的所述容器本体时,形成所述容器本体收纳空间的相对面改变该容器的姿势,以使该容器的容器本体的中心轴与所述基准轴同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癌治疗用小密封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对定位部件中,一个定位部件具有轴向与所述基准轴平行的一对轴状部件,另一定位部件具有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被配置为使所述中心面夹在所述一对轴状部件之间,并且在该一对轴状部件之间形成有所述容器本体收纳空间; 所述定位机构具有轴状部件移动部,该轴状部件移动部使所述一对轴状部件沿所述基准轴的方向相对于所述袋保持机构接近或离开; 所述一对轴状部件被配置为,该一对轴状部件之间的距离和/或该一对轴状部件与所述支承部件之间的距离短于所述容器的所述容器本体的直径; 各轴状部件形成为,在其前端部距所述基准轴的距离随着朝向前端而变长。
7.如权利要求4 6中任一项所述的癌治疗用小密封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机构具有位置变化部,该位置变化部沿与所述垂直面垂直且与所述中心面平行的方向改变所述定位部与所述袋保持机构之间的相对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癌治疗用小密封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变化部使所述袋保持机构往返移动。
9.如权利要求6 8中任一项所述的癌治疗用小密封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件具有一对轴状部,所述一对轴状部被配置为与所述一对轴状部件平行且在该一对轴状部件之间形成所述容器本体收纳空间;该一对轴状部被配置为,该一对轴状部之间的距离短于所述容器的所述容器本体的直径,位于所述容器本体收纳空间的对角线上的所述轴状部件之间的距离稍长于所述容器的所述容器本体的直径。
10.如权利要求4 9中任一项所述的癌治疗用小密封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部设置在所述保持机构上。
11.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癌治疗用小密封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隙形成为其宽度比所述袋的宽度宽;该间隙在该间隙的一侧开口与所述前端保持区域之间具有容器本体保持区域,该容器本体保持区域是使形成该间隙的两面凹陷而形成的与该前端保持区域连续的空间,并且是用于收纳所述容器本体的大致圆筒状的空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癌治疗用小密封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间隙形成有连接区域,该连接区域是连接所述前端保持区域与所述容器本体保持区域之间的空间; 在该连接区域形成有倾斜面,该倾斜面连接所述固定槽的底面与所述容器本体保持区域的凹面之间。
13.如权利要求I 12中任一项所述的癌治疗用小密封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辐射强度测定机构的收纳部具有开缝板,该开缝板设置有连通所述容器本体收纳空间内部与外部的狭缝,具有一对狭缝形成板; 所述狭缝形成板的一个端面形成有基准面、设置成与该基准面平行且相对于该基准面偏移相当于该狭缝宽度的距离的滑动面、连接该滑动面与所述基准面的连接面; 所述开缝板以使一个狭缝形成板的基准面与另一个狭缝形成板的滑动面面接触的方式连接所述一对狭缝形成板而形成。
14.如权利要求I 12中任一项所述的癌治疗用小密封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辐射强度测定机构的收纳部具有形成所述狭缝的开缝板和固定该开缝板的主体部; 所述开缝板以使端面彼此面接触的方式将两个板状部件配合而形成; 在该板状部中与另一个板状部件面接触的端面上设置有凹部,该凹部形成从该端面凹陷的所述狭缝。
15.如权利要求I 14中任一项所述的癌治疗用小密封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辐射强度测定机构具有放射线阻断部件,该放射线阻断部件配置为包围所述狭缝的周围; 该放射线阻断部件在其内部具有配置所述测定器的测定器收纳部。
全文摘要
一种癌治疗用小密封放射源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能够简单且精确地测定将容器杀菌后包装的状态下的放射源的辐射强度。装入容器(C)内的状态下的放射源(S)的辐射强度测定装置,包括测定放射源(S)放出的放射线的辐射强度测定机构、保持容器(C)的保持机构(30)、将保持机构(30)移动到辐射强度测定机构的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具有导向部和移动部,所述导向部引导保持机构(30)的移动以使保持机构(30)沿与狭缝(15h)的轴向垂直的方向移动,所述移动部使保持机构(30)移动以使装入容器(C)内的状态下的所有放射源都通过收纳部的收纳空间内的设有狭缝(15h)的位置。
文档编号A61N5/10GK102741708SQ201080062868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日
发明者中山信太郎, 佐瀬卓也, 古谷俊介, 山田隆治, 木下悠亮, 桑原义典, 森本努, 篠原敏德, 黑崎裕 申请人:国立大学法人德岛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