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眉棱骨痛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8507阅读:46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眉棱骨痛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眉棱骨痛的中药。
背景技术
眉棱骨痛,又名眉框痛、眼眶骨痛。因经气不通致眉棱骨痛兼眼眶深部胀痛的眼 病,相当于眶上神经痛,昼静夜剧,在妇女月经期间症状有加重趋势。中医常将其症候分为 风热上扰、肝火上炎、肝血不足等。大部分患者常采用止痛、穴位按摩等方法,因不能有效控 制而出现反复,造成生活质量下降。本发明中药以滋阴清热、益气养血、化瘀通络、养心安神为治则的整体治疗理念。 临床常根据不同证型辨证施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上的不足,提供疗效好、疗程短、治愈率高,成 本低且无毒副作用的一种治疗眉棱骨痛的中药。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治疗眉棱骨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中药的原料药组成为党 参8 12g、黄芪10 12g、当归10 12g、五倍子8 10g、麦冬10 12g、天门10 12g、 丹参6 9g、生地6 9g、陈皮10 12g、川芎10 12g、赤芍10 12g、白芷6 9g、远 志8 10g、夜交藤6 8g、桔梗8 10g、黄连6 8g、葛根6 9g、竹叶6 9g、甘草3 6g。本发明的中药配制简单、成本低、药源广、使用方便、疗效快,治愈率高,无任何毒 副作用。本发明中党参性平、味甘、微酸;归脾肺经。功效补中益气、健脾益肺,治疗气血 两亏。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肝肾经。功效具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 消肿。具有抗氧化和稳定肝细胞的功能。当归昧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功效补血活 血,调经止痛、风湿痹痛。五倍子味酸、涩,性寒,归肺大肠肾经。功效固精、止血、解毒,可 平衡五脏。麦冬味甘、性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功效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天门冬味甘 苦,性寒,入手太阴、足少阴经。功效滋阴,润燥,清肺,降火。丹参味苦,微寒,归心肝经。 功效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抑制肝细胞变性,加速纤维组织的重吸收。陈皮味辛、苦。功效 理气降逆、调中开胃、燥湿化痰之功。主治脾胃气滞湿阻、胸膈满闷、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 吐秽逆。川芎味辛,性温。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可提高肝酶活性、清除自由基。赤芍 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功效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白芷性味性温,味辛功效祛风湿,活血排 脓,生肌止痛,用于头痛。生地生地黄甘,寒。归心肝肾经;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 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远志苦、辛,微温。归心、肾、肺经。功效安神益智,祛痰,消 肿。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夜交藤味甘微苦,平,入心、脾、肾、肝经。功 效养心,安神,通络,祛风治失眠症,劳伤,多汗,血虚身痛。桔梗归肺、胃经。功效宣肺、祛 痰、利咽、排毒。还具有提升諸药的功效。黄连味苦,寒。主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竹叶清热除烦,生津利尿、葛根性凉,味甘、辛。功效清热、降火、排毒。甘草性平、味甘,归 十二经。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本发明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水煎服用。将上述诸原料药选好、混合浸泡后, 加水煎2次,每剂加水量以没过药面为宜,煎30分钟,每剂煎200ml,两次去渣混均。本发明经临床验证85%以上,有效率95%以上,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病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实施1 一种治疗眉棱骨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药物党参 8 12g、黄芪10 12g、当归10 12g、五倍子8 10g、麦冬10 12g、天门10 12g、丹 参6 9g、生地6 9g、陈皮10 12g、川芎10 12g、赤芍10 12g、白芷6 9g、远志 8 10g、夜交藤6 8g、桔梗8 10g、黄连6 8g、葛根6 9g、竹叶6 9g、甘草3 6g。实施2 —种治疗眉棱骨痛的中药,其优选方是党参12g、黄芪12g、当归10g、五 倍子log、麦冬12g、天门10g、丹参9g、生地9g、陈皮12g、川芎10g、赤芍10g、白芷6g、远志 8g、夜交藤6g、桔梗10g、黄连8g、葛根6g、竹叶6g、甘草6g。临床疗效总结一、本方多年来在临床应用广泛,治疗上百例患者,疗效频佳。二、诊断标准眉棱骨部疼痛,白天较轻,晚间疼痛明显,攒竹穴处(眶上切迹)压 痛,或伴眼胀痛、视力疲劳,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等。三、服药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属肝血不足者停用寒性较重的黄连。四、疗效评定治愈眉棱骨痛及伴随症状消失,攒竹穴处无压痛。好转眉棱骨痛及伴随症状减轻,攒竹穴处压痛减轻。未愈眉棱骨痛及伴随症状均无改善。五、治疗效果服药10天为一疗程,轻症1-2疗程症状消失,重症2-3疗程症状消 失。经统计治愈率85%以上,有效率95%以上,无毒副作用。六、典型病例1、邓XX,女,48岁,2009年9月因眉棱骨部疼痛,伴有头晕,夜间加重,伴胸闷,睡眠 差1个月。查体眉棱骨部位压痛。经口服西比灵加止疼片治疗,经常反复,即服本发明中 药10剂,每日1剂,全身症状完全消失,至今未见再复发。2、高X,女,39岁,2009年11月来诊。主诉每次月经来潮前出现眉棱骨痛,伴有视 力疲劳,眼干涩,常欲闭目,口干,乏力5个月,经攒竹穴按摩,口服止疼药短暂缓解后反复 发病,查体眉棱骨部位压痛、角膜干燥。患者要求服本发明中药20剂,全身症状消失,包括 眉棱骨痛及伴随症状消失,攒竹穴处无压痛,至今未再复发。3、董XX,女,36岁,因眉棱骨痛,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小便短赤20天于 2010年8月来诊,查体眉棱骨部压痛。经服本发明中药15剂,全身症状完全消失,至今未 再复发。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眉棱骨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原料药物配比的组份组成 党参8 12g、黄芪10 12g、当归10 12g、五倍子8 10g、麦冬10 12g、天门10 12g、丹参6 9g、生地6 9g、陈皮10 12g、川芎10 12g、赤芍10 12g、白芷6 9g、 远志8 10g、夜交藤6 8g、桔梗8 10g、黄连6 8g、葛根6 9g、竹叶6 9g、甘草 3 6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眉棱骨痛的中药,其优选方是党参12g、黄芪12g、当 归10g、五倍子10g、麦冬12g、天门10g、丹参9g、生地9g、陈皮12g、川芎10g、赤芍10g、白芷 6g、远志8g、夜交藤6g、桔梗10g、黄连8g、葛根6g、竹叶6g、甘草6g。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眉棱骨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中药的原料药组成为党参8~12g、黄芪10~12g、当归10~12g、五倍子8~10g、麦冬10~12g、天门10~12g、丹参6~9g、生地6~9g、陈皮10~12g、川芎10~12g、赤芍10~12g、白芷6~9g、远志8~10g、夜交藤6~8g、桔梗8~10g、黄连6~8g、葛根6~9g、竹叶6~9g、甘草3~6g。本发明中药以滋阴清热、益气养血、化瘀通络、养心安神的为治则。疗效快,效果好,治愈率85%以上,有效率95%以上,无毒副作用,临床常根据不同证型辨证施治。
文档编号A61P29/02GK102145132SQ20111006658
公开日2011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3日
发明者刘秀娥, 苏桂华, 苗洁清 申请人:刘秀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