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栎壳斗消肿止痛外用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9564阅读:9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草药栎壳斗消肿止痛外用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外用消肿止痛药,尤其是一种中草药栎壳斗消肿止痛外用药。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颈肩腰腿痛、跌打损伤、运动扭挫伤、皮肤、肌肉发炎肿痛等伤外科疾病十分普遍;人体经络、筋肉、骨膜、皮肤等淤阻、发炎、肿痛和外伤等伤外科疾病,尤其是许多骨关节滑膜炎、肌筋膜炎等,往往久病不愈使人陷于病痛之中。采用口服药物治疗速度慢、 效果差、毒副作用大,乃至无法治愈;最好采用外用消炎止痛剂皮肤给药。而目前,外用消炎止痛剂的使用率韩国为70%,英、日为60%,美国为50%,中国只有10%。我国中草药消肿止痛外用药的使用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中国武术闻名世界,武术实战跌扑损伤、刀伤棍打、筋骨劳损、练习硬功等,都需要立即、快速、可靠的止痛和治愈;同时不能留下后遗症。每个武术门派都有独特的中草药配方和速效治疗方法,栎壳斗是练铁砂掌的洗手方中的功力药,该药是只能口授、不能文字记载的秘传药。现代西医对运动损伤初期,采用冰敷、冷气雾剂等方法镇痛消肿,虽然能起到一定的镇痛作用;但损伤处破裂的毛细血管深处的血液、组织液等,受外界冷的刺激会产生蛋白质冷凝,这些冷凝沉积物要靠人体的内分泌物来慢慢地逐步分解,沉积物和寒气渗透到组织、筋肉、骨骼、经络,会形成陈旧性损伤,留下后遗症。中医多采用温热药物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方法治疗;由于损伤处的毛细血管破裂,温热药会加速损伤处血液和组织液外渗,加剧损伤局部肿胀,淤积作痛;温热药外敷法,要等到毛细血管愈合、肿胀消退之后才能治愈,治疗时间长,效果仍不理想。另外,目前的消肿止痛中药大多都是人工批量种植生产的,药材栽培的地理、气候、水土、特有的微量元素等发生改变,药材失去了 “道地性”;加上一些药农为追求高产,滥施化肥、农药,致使大部分人工种植药材品质下降、疗效低于野生药材这一现实,已为业界所公认。因此,我国伤湿止痛膏、黑膏药、止痛酊或喷剂,生产厂家和产品种尽管很多,但对颈椎病、肩周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痛,肌肉、皮肤、筋骨发炎肿痛等, 治疗速度慢、效果差,使用率极低;与韩国、英、日、美等外用止痛剂的使用率有很大的差距。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中草药栎壳斗消肿止痛外用药,用于治疗颈肩腰腿痛、骨关节疾病、跌打损伤、运动扭挫伤、皮肤肌肉发炎肿痛等伤外科疾病治疗速度快、效果好,不留后遗症。同时, 所用药物都是中国民间草药,取材方便、价格低廉、治疗速度快、疗效可靠。本发明中草药栎壳斗消肿止痛外用药,特征是包括栎壳斗、蚤休、了哥王、八角莲、大茶药、一支箭、了刁竹、祁白芷、五毒根、马蹄香、山野烟、山椒、棉大戟、三转半、破血丹、金牛七、见血飞、南蛇根、独一味、蜈蚣草、山豆根、樟根皮、薄荷根,组成基本药料,将基本药料打成粗粉备用;根据需要可以制成八种剂型。1、中草药栎壳斗伤湿止痛贴膏是根据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橡胶膏剂通则中的方法,将基本药料粗粉制成流浸膏,另加3. 7-4. 5倍重的基质橡胶、松香、羊毛脂、氧化锌和凡士林,再用汽油2. 4-2. 9倍化浆,制成涂膏均勻涂在微孔透气布上,切成小块即成。2、中草药栎壳斗伤湿止痛黑膏药是采用中国传统黑膏药的制作方法,通过炸药、 下丹、熬膏、去火毒、加细料等工艺,制成中国传统黑膏药。3、中草药栎壳斗消肿止痛酊剂是将基本药料粗粉置玻璃容器内,先用60%医用酒精浸透,淹过药面少许,十天后过滤;滤渣再用75%医用酒精加至超过药面二分之一,浸七天以后过滤;将两次药液合并,摇勻,密封保存备用;使用时用小瓶分装成外用擦剂或喷剂。4、中草药栎壳斗消肿止痛洗剂是将基本药料粗粉用水煎煮,滤去药渣,用药液外洗患部。5、中草药栎壳斗消肿止痛酒醋合剂是将基本药料粗粉碾成细粉置玻璃容器内, 用酒醋各半浸泡,调成糊状备用;根据需要取出适量瘫在药棉或纱布上,敷于患处包扎固定。6、中草药栎壳斗消肿止痛粉剂是将基本药料粗粉碾成细粉,装小瓶密封备用,当皮肤外伤出血或破溃时,外撒患处。7、中草药栎壳斗消肿止痛热敷剂是将基本药料粗粉碾成细粉备用;根据需要取定量,用面粉和糯米酒酿调成糊,放锅内蒸1-2小时;取出摊在纱布上,趁热敷于患处。8、中草药栎壳斗消肿止痛外用药鲜品捣烂外敷是根据患者疾病症状,将基本药料中的部分鲜品捣烂,外敷患处。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方案1,中草药栎壳斗消肿止痛外用药,是由栎壳斗、蚤休、了哥王、八角莲、 大茶药、一支箭、了刁竹、祁白芷、五毒根、马蹄香、山野烟、山椒、棉大戟、三转半、破血丹、金牛七、见血飞、南蛇根、独一味、蜈蚣草、山豆根、樟根皮、薄荷根,组成基本药料,将基本药料打成粗粉;中草药栎壳斗伤湿止痛贴膏,是根据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橡胶膏剂通则中的方法,将基本药料粗粉制成流浸膏,另加3. 7-4. 5倍重的基质橡胶、松香、羊毛脂、氧化锌和凡士林,再用汽油2. 4-2. 9倍化浆,制成涂膏均勻涂在微孔透气布上,切成小块即成。本发明方案2、中草药栎壳斗伤湿止痛黑膏药是将基本药料粗粉,根据中国传统黑膏药的制作方法,通过炸药、下丹、熬膏、去火毒、加细料等工艺,制成中国传统黑膏药。本发明方案3、中草药栎壳斗消肿止痛酊剂是将基本药料粗粉置玻璃容器内,先用60%医用酒精浸透,淹过药棉少许,十天后过滤;滤渣再用75%医用酒精加至超过药面二分之一,浸七天以上过滤;将两次药液合并,摇勻,密封保存备用;使用时用小瓶分装成外用擦剂或喷剂。本发明方案4,中草药栎壳斗消肿止痛洗剂是将基本药料粗粉用水煎煮,滤去药渣,用药液外洗患部。本发明方案5,中草药栎壳斗消肿止痛酒醋合剂是将基本药料粗粉碾成细粉,置玻璃容器内用酒醋各半浸泡,调成糊状备用;根据需要取出适量瘫在药棉或纱布上,敷于患处包扎固定。本发明方案6,中草药栎壳斗消肿止痛粉剂是将基本药料粗粉碾成细粉,装小瓶密封备用,当皮肤外伤出血或破溃时,外撒患处。
本发明方案7,中草药栎壳斗消肿止痛热敷剂是将基本药料粗粉碾成细粉备用; 根据需要取定量,用面粉和糯米酒酿调成糊,放锅内蒸1-2小时;取出摊在纱布上,趁热敷于患处。本发明方案8,中草药栎壳斗消肿止痛外用药鲜品捣烂外敷是根据患者疾病症状,将基本药料中的部分鲜品捣烂,外敷患处。
权利要求
1.一种中草药栎壳斗消肿止痛外用药,由栎壳斗、蚤休、了哥王、八角莲、大茶药、一支箭、了刁竹、祁白芷、五毒根、马蹄香、山野烟、山椒、棉大戟、三转半、破血丹、金牛七、见血飞、南蛇根、独一味、蜈蚣草、山豆根、樟根皮、薄荷根,组成基本药料;其特征是中草药栎壳斗伤湿止痛贴膏,是根据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橡胶膏剂通则中的方法,将基本药料粗粉制成流浸膏,另加3. 7-4. 5倍重的基质橡胶、松香、羊毛脂、氧化锌和凡士林,再用汽油 2. 4-2. 9倍化浆,制成涂膏均勻涂在微孔透气布上,切成小块即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肿止痛外用药,其特征是中草药栎壳斗伤湿止痛黑膏药, 是将基本药料粗粉,根据中国传统黑膏药的制作方法,通过炸药、下丹、熬膏、去火毒、加细料等工艺,制成中国传统黑膏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肿止痛外用药,其特征是中草药栎壳斗消肿止痛酊剂,是将基本药料粗粉置玻璃容器内,先用60%医用酒精浸透,淹过药面少许,十天后过滤;滤渣再用75%医用酒精加至超过药面二分之一,浸七天以上过滤;将两次药液合并,摇勻,密封保存备用;使用时用小瓶分装成外用擦剂或喷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肿止痛外用药,其特征是中草药栎壳斗消肿止痛洗剂,是将基本药料粗粉用水煎煮,滤去药渣,用药液外洗患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肿止痛外用药,其特征是中草药栎壳斗消肿止痛酒醋合剂,是将基本药料粗粉碾成细粉置玻璃容器内,用酒醋各半浸泡,调成糊状备用;根据需要取出适量瘫在药棉或纱布上,敷于患处包扎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肿止痛外用药,其特征是中草药栎壳斗消肿止痛粉剂,是将基本药料粗粉碾成细粉,装小瓶密封备用,当皮肤外伤出血或破溃时,外撒患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肿止痛外用药,其特征是中草药栎壳斗消肿止痛热敷剂, 是将基本药料粗粉碾成细粉备用;根据需要取定量,用面粉和糯米酒酿调成糊,放锅内蒸 1-2小时;取出摊在纱布上,趁热敷于患处。
8.中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肿止痛外用药,其特征是中草药栎壳斗消肿止痛外用药鲜品外敷,是根据患者疾病症状,将基本药料中的部分鲜品捣烂,外敷患处。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中草药栎壳斗消肿止痛外用药,是由包括栎壳斗、蚤休、了哥王、八角莲、大茶药、一支箭、了刁竹、祁白芷、五毒根、马蹄香、山野烟、山椒、棉大戟、三转半、破血丹、金牛七、见血飞、南蛇根、独一味、蜈蚣草、山豆根、樟根皮、薄荷根,组成基本药料,将基本药料打成粗粉备用;根据需要可以制成八种剂型。用于治疗颈肩腰腿痛、骨关节疾病、跌打损伤、运动扭挫伤、皮肤肌肉发炎肿痛等伤外科疾病治疗速度快、效果好,不留后遗症。同时,所用药物都是中国民间草药,取材方便、价格低廉、治疗速度快、疗效可靠。
文档编号A61K36/896GK102166291SQ201110096888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8日
发明者王佩之, 王炜 申请人:江西师范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