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崩漏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9751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崩漏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崩漏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祖国医学的“崩漏”,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尽者为“漏”,属现代医学的“功能性子宫出血”范畴。本病多因气虚、血热、血瘀导致冲任损伤,不能固摄所致。多见于青春期及更年期,亦可发生于育龄期妇女。“崩漏”是中医界共认的妇科疑难重症,它的出血特点是“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二者常交替出现”,“甚至屡月未有尽时”。西医主要是通过应用止血药、雌激素、手术等疗法,副作用较大,容易复发;中医也有很多治疗崩漏的药物,但大都治疗效果不理想,治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崩漏的中药组合物。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采用了一种治疗崩漏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组分组成黄芪12 50份、当归15 25份、党参15 50份、生地黄15 30份、山药15 25份、升麻15 25份、仙鹤草15 25份、桅子10 20份、黄芩10 15份、羚羊角10 20份、白茅花15 30份、西洋参10 30份、麦门冬12 25份、五味子12 25份、阿胶9 30份、熟地黄12 30份、山稔根15 25份、三七6 30份、蒲黄5 15份、茜草10 25份、牡蛎15 20份、菟丝子10 20份、天花粉12 30份、山茱萸10 20份、墨旱莲15 20份、女贞子15 30份。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案为,一种治疗崩漏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组分组成黄芪20 45份、当归20 25份、党参20 45份、生地黄20 30份、山药20 25份、升麻20 25份、仙鹤草20 25份、桅子15 20份、黄芩12 15份、羚羊角15 20份、白茅花20 30份、西洋参20 30份、麦门冬20 25份、五味子15 25份、阿胶 15 30份、熟地黄20 30份、山稔根20 25份、三七15 30份、蒲黄8 15份、茜草 15 25份、牡蛎16 20份、菟丝子15 20份、天花粉15 30份、山茱萸15 20份、墨旱莲16 20份、女贞子20 30份。该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口服剂型。该中药组合物的用法用量将本发明治疗崩漏的中药组合物制成汤剂,每次50 60ml,加200 ml温开水,空腹口服,每天2 4次。7天为一疗程。视病情轻重,一般1 2个疗程痊愈。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对“崩漏”有显著疗效,可改善由虚热、实热损伤冲任、久病、 失血;心肝失养,累及脾肾;七情致瘀所导致的崩漏引起的出血量大、出血无定期、出血淋漓不尽等症状;治疗崩漏见效迅速,治愈率高,治愈后不易复发,且副作用小。本发明的组方黄芪,甘,温,归肺、脾经,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主治一切气虚血亏之证;当归,甘、辛、苦,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主治血虚诸证;党参,甘、平,归脾、肺经,主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诸证;生地黄,甘、微苦,寒,归心、肝、肾经,清热生津,滋阴养血,主治消渴、吐血、血崩、月经不调;山药,甘、平,归肺、脾、 肾经,主治脾虚泄泻、遗精、带下、肾虚尿频等;升麻,辛、甘,微寒,归肺、脾、大、肠、胃经,主治脾虚泄泻、妇女带下、崩中;仙鹤草,苦、涩,平,归肺、肝、脾经,收敛止血,消肿解毒,主治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等;桅子,苦,寒,归心、肺、肝、胃、三焦经,泻火止烦、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黄芩,苦,寒,归肺、心、肝、胆、大肠经,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止血,安胎;羚羊角, 咸,寒,归肝、心经,平肝息风、清肝明目、凉血解毒;白茅花甘,温,止血,定痛;西洋参,甘、 微苦,寒,归肺、心、胃、肾经,补气养阴,清火生津,主治气亏阴虚火旺;麦门冬,甘、微苦,微寒,归肺、胃、心经,滋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五味子,酸,温,归肺、心、肾经,收敛固涩,益气生津、宁心安神;阿胶,甘,平,归肝、肺、肾经,补血止血,滋阴润肺,主治血虚眩晕, 吐血、便血、衄血、妊娠下血、崩漏等;熟地黄,甘、微苦,温,归肝、肾经,补血滋润,益精填髓, 主治血虚萎黄、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肝肾阴亏、潮热盗汗等;山茱萸,酸,微温,归肝、肾经, 补益肝肾、收敛固脱,主治腰膝酸软、遗精滑精、小便频繁、虚汗不止、妇女崩漏;山稔根,辛、 甘,平,理气止血,利湿止湾,祛瘀止血,主治崩漏、劳伤出血、跌打伤痛、疝气、痔疮、呕吐泻痢等;三七,甘、微苦,温,归肝、胃、心、大肠经,止血散瘀,消肿止痛,主治吐血、咳血、便血、 尿血、崩漏、产后出血、外伤出血、血瘀闭经、痛经等;蒲黄,甘、微辛,平,归肝、心、脾经,止血,祛瘀,主治吐血、咳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产后瘀痛、外伤出血、带下、痛经等;茜草, 苦、寒,归肝、心经,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牡蛎,咸,微寒,归肝、肾经,主治眩晕耳鸣、惊悸失眠、遗精、崩漏、带下;菟丝子,辛、甘,平,归肝、肾、脾经,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养胎止泄;天花粉,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生津、润肺化痰、消肿排脓;女贞子,甘、苦,凉,归肝、肾经, 补益肝肾,清虚热、明目,主治腰膝酸软,遗精,耳鸣等;墨旱莲,甘、酸,凉,归肝、肾经,补益肝肾,凉血止血,主治肝肾不足,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诸药合用具清热解毒,滋阴养血止血,保护血小板,提气、补气摄血,双补气阴,止血升脉,止血化瘀等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本实施例治疗崩漏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组分组成黄芪12份、当归15 份、党参16份、生地黄15份、山药15份、升麻15份、仙鹤草16份、桅子10份、黄芩10份、 羚羊角10份、白茅花15份、西洋参10份、麦门冬12份、五味子12份、阿胶9份、熟地黄12 份、山稔根15份、三七6份、蒲黄5份、茜草10份、牡蛎15份、菟丝子5份、天花粉12份、山茱萸10份、墨旱莲15份、女贞子15份。将本实施例治疗崩漏的中药组合物制成汤剂,具体制备步骤为
(1)浸泡把生地黄、山药、三七、羚羊角、牡蛎、天花粉分别粉碎,加水浸渍12小时,牡蛎、山稔根加水浸泡4小时;取其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
(2)将步骤(1)中经处理的药物置入煎煮锅中,加水煎煮,水面超过药面4公分,沸后再煎25分钟,浓缩至料汤比为1:1,倒出药液备用;
(3)将倒出药液后的药渣按照步骤(2)的方法操作,重复煎煮2次;(4)将3次煎煮得到的药液混合,最后合并,再加热,药汤沸腾后,把阿胶加热烊化加入;再分别以蒸馏法,渗漉法提取成浓药汤;
4(5)将上述浓药汤灭菌、灌装,储存于容器内低温存放。实施例2
本实施例治疗崩漏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组分组成黄芪30份、当归21 份、党参25份、生地黄20份、山药20份、升麻20份、仙鹤草20份、桅子15份、黄芩12份、 羚羊角15份、白茅花22份、西洋参21份、麦门冬18份、五味子18份、阿胶20份、熟地黄20 份、山稔根20份、三七18份、蒲黄10份、茜草17份、牡蛎18份、菟丝子15份、天花粉20份、 山茱萸15份、墨旱莲18份、女贞子23份。将本实施例治疗崩漏的中药组合物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成汤剂。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为治疗崩漏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组分组成黄芪50份、当归 25份、党参50份、生地黄30份、山药25份、升麻25份、仙鹤草25份、桅子20份、黄芩15 份、羚羊角20份、白茅花30份、西洋参30份、麦门冬25份、五味子25份、阿胶30份、熟地黄30份、山稔根25份、三七30份、蒲黄15份、茜草25份、牡蛎20份、菟丝子15份、天花粉 30份、山茱萸20份、墨旱莲20份、女贞子30份。将本实施例治疗崩漏的中药组合物参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成汤剂。本发明治疗崩漏的中药组合物的临床疗效观察
崩漏的诊断标准根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崩漏因血热、脾虚、肾虚、血瘀等导致冲任损伤,不能约制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注者为崩,量少淋漓不尽者为漏,两者常交替出现,多见于子宫功能性出血。诊断依据
1、经血无周期可循;
2、经量或暴下如注,或漏下不止,或两者交替出现;
3、须与胎漏、异位妊娠、产后出血、赤带以及症瘕、外伤引起的阴道出血相鉴别。证候分类
1、血热内扰经血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深红或紫红,质粘稠,夹有少量血块。面赤头晕, 烦躁易怒,口干喜饮,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
2、气不摄血经血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淡质稀。神疲懒言,面色萎黄,动则气促,头晕心悸,纳呆便溏;舌质淡胖或边有齿印,舌苔薄润,脉芤或细无力;
3、肾阳亏虚经血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淡质稀。精神不振,面色晦暗,肢冷畏寒,腰膝酸软,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润,脉沉细无力,尺部尤弱;
4、肾阴亏虚经血时多时少,色鲜红。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夜寐不安;舌质红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5、瘀滞胞宫经漏淋漓不绝,或骤然暴下,色暗或黑,夹有瘀块,小腹疼痛,块下痛减; 舌质紫暗或边有瘀斑,脉沉涩或弦紧。疗效评定标准①痊愈治疗后1 3天血止,1 3个月内周期正常,经量正常; ②显效-J天内血止,1 3个月内周期接近正常03 40天),3个月内经量明显减少,经期7天以内;③好转出血时间7天以上,3个月内周期基本规则,但不稳定,经期7天之间, 经量有所减少,但仍偏多;④无效用中药9剂以上仍未止血,需改用诊刮止血或转住院治疗者。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60例“崩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0例进行治疗观察。治疗组给予本发明实施例2的中药组合物汤剂口服,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疗法,两组应用其他常规治疗药物相同。观察结果治疗组平均止血时间3.观士 1. 51d ;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 7. 78 士 1.96d,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意义(ρ < 0.01 ),总有效率(痊愈+显效+好转)达 94. 72%,见表 1。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 <0.01。临床治疗组380例患者,其中血热型崩漏以“发病急、质稠、血味臭,脉细数有力”为特点,该方三七,地黄,羚羊角加量治疗;气虚型脉细数无力为特点,重用党参、三七、 仙鹤草;瘀血型以“腹痛,有血块,或少量出血久而不止,脉弱”为特点,重用当归、熟地黄、 山稔根、三七、蒲黄、茜草、牡蛎;虚中挟实证以“小腹隐痛,按之痛甚,出血淋漓不断、全身虚象”为特点,重用蒲黄、阿胶、当归、生地黄、黄芪、白术、仙鹤草、三七。临床疗效显著,见效迅速。典型病例
病例1
2007.3. 16初诊,侯X,女,35岁。头晕乏力面黄30天,下腹痛4天来诊。主诉昨天突然月经增多,色暗红伴血块,下腹疼痛,本次月经来潮近一月未净,质稠,味臭,神疲腰酸乏力,淋漓不断并逐渐加重,动则气短。3月2号在南阳市中心医院,妇科检查外阴经产式, 表面有血迹,小腹部无压痛。体温、血常规正常。诊为附件炎。行超声检查。经西药治疗 (药名,用量不详)1天不见好转。患者上避孕育环5年。上环后出现月经量多、经期延长, 历10余天不干净。平时白带粘稠,味臭。每次月经前,右侧乳房胀痛,反酸恶心。右侧腰疼。血压低,常在90/50mmHg。望诊,面色暗黄,消瘦,肢冷,舌质淡红,无苔,脉象细弱。血压 80/50mmHg。辨证为气阴两亏型崩漏,气虚不能摄血。给予本发明实施2的中药组合物汤剂治疗,每次50ml汤剂,加200ml温开水口服,每日三次,连服3天。2诊自述服药后,症状减轻。继续服用3天。月经干净。复诊追踪2年,无腹疼,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正常。病例2
2008.12. 30门诊初诊段XX,女,40岁,河南南阳人,农民。患者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出血15天,停5天又见阴道流血,量多如注,色鲜红,质稠,夹大量血块,头晕来就诊。诉月经前后无腹痛,饭后腹胀,4年前开始月经量多。妇科B超示子宫内膜稍增厚。西医诊断为 功能性子宫出血。小便深黄而少,大便干带血。曾经西药治疗无好转,在外院行诊刮术加取环术,病理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诊刮术后流血手足麻痹,口干口淡,食少纳呆。 平时精神尚可,能自由劳动,妇科B超示避孕环错位,子宫增大,取环,清宫后,月经严重紊乱。3 4月来一次月经,每次持续20多天,神疲乏力,头晕心悸,面色白,腰痛,每次均需经输液治疗。中医检查见舌质淡暗,苔薄黄,脉弦细略数,诊断为气阴两虚夹瘀型崩漏。给予本发明实施例3的中药组合物汤剂治疗。组方加药金银花、连翘、虎杖、桅子、地榆、蒲黄、杜仲各10g,牡蛎15g、菟丝子 10g、龙骨log、赤石脂10g、海螵蛸10g、麦芽20g、神曲20g、瓜子金5g、生姜16g、大枣IOg煎
服。医嘱应注重休息,加强营养,禁食辛辣刺激食物。三天后2诊上述症状减轻。继续取实施例3的中药组合物汤剂,每次50ml,加 200ml温开水口服,每日3次。生姜25g,大枣5g,藕100g,煎水250ml,兑服。2个疗程后,
月经量正常,痊愈。本病例中患者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出血,为气不摄血之征象;避孕环错位,子宫增大,在外院行诊刮术加取环术,清宫后,月经严重紊乱。是为气血两虚,需清热解毒补气补血;神疲乏力,头晕心t季,面色白,腰痛,属肾阳亏虚;口干□淡,食少纳呆,为脾胃运化不良,所以加金银花、连翘、虎杖、桅子、瓜子金、藕等中药,清热解毒凉血,滋阴养血止血,纠正患者经血量多,气不摄血;加地榆,蒲黄、杜仲、龙骨、赤石脂、海螵蛸药物,加强止血,补肾阳亏虚;加药麦芽、神曲、生姜、治疗脾胃运化不良;大枣,补气补血,生姜、大枣引药运行。用本发明组方外再加药,故对本方起到相加作用,以排除崩漏合并症。病例3
初诊日期2006年5月27日,张XX,女,43岁。月经期腹痛3年,每次月经量多伴大血块.淋漓不尽2周。有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180-140/110-95mmHg,有糖尿病史2年。1 周前县妇幼保健院查BS 7. 72mmol/L,血脂高密度脂蛋白(HDL-C) HDL1. 2 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C) 2.8 mmol/L,胆固醇(TC) 3. 96 mmol/L,甘油三酯(TG)、2. 47mmol/L,B 超检查诊子宫后壁回声异常,宫颈多发那氏小囊肿。望诊面色褐黄暗,轻度浮肿,舌苔黄厚, 体胖。脉象濡缓无力。血压145/96mmHg。服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中药组合物汤剂,每日3 次,每次50 ml,加200ml温开水口服。在其服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中药组合物汤剂的同时辨证服用组方加减。加药方用川芎15g,红花5g,益母草20g,赤芍15g,白芍15g,丹参20g, 山楂15g,香附15g,延胡索10g,郁金10g,佛手柑10g,木香10g,小茴香5g,木瓜15g,牛膝 15g,苏木5g,夏枯草10g,水煎服。治疗1个疗程后2诊,诉服药3天月经期,腹部不痛,出血 7天,月经干净。3诊再次月经,出血第一天腹部不痛,出血量中等,诸症均减。望诊舌苔白厚腻,脉濡缓。上述加药方去佛手柑,加苍术10g,玄参10g,黄柏5g,龙骨20g,牡蛎20g。 4诊月经正常,经来5天干净,无腹痛。经随访2年未见复发。本例患者诊断为崩漏,高血压病,高血脂,糖尿病,给予本发明实施例2的中药组合物汤剂治疗,同时加药,旨在针对原有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进行综合治疗。加药组方中川芎和血通肝,补血润燥行气,祛风止痛;红花活血通经,有轻度兴奋心脏、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血压和胆固醇的作用;益母草性味辛、苦、凉,具有活血、祛瘀、调经、消水的功效,明显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冠脉阻力,减慢心率及减少输出量和左心室作功的作用,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赤芍抗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和抗动脉硬化作用,保肝作用,常与红花、川芎同用,以活血化瘀,通畅血脉;白芍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丹参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炒山楂降压作用,降脂作用,抗氧化作用,配制香附、木香、佛手柑,行气止痛;山楂配川芎,行气活血;山楂配延胡索、西茴、郁金舒肝理气,主治气滞血瘀、高血压、高血脂;木瓜入肝、脾经,具有消食,清热, 祛风的功效;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活血祛瘀;苏木活血祛瘀,降低血液粘度,有抗高胆固醇血症的作用;夏枯草具有清肝火,散瘀结利尿的功效,治疗高血压病。 本例患者在原有基础疾病上出现崩漏,在服用本发明方剂治疗崩漏的同时,中医
辩证,人体五脏相互滋生、相互制约。中医治病就是利用药物的阴阳性能和作用,调整阴阳
失调,控制原发病。制约高血压病,高血脂,糖尿病,以利于本发明方剂治疗崩漏起到更好的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崩漏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组分组成黄芪 12 50份、当归15 25份、党参15 50份、生地黄15 30份、山药15 25份、升麻 15 25份、仙鹤草15 25份、桅子10 20份、黄芩10 15份、羚羊角10 20份、白茅花15 30份、西洋参10 30份、麦门冬12 25份、五味子12 25份、阿胶9 30份、 熟地黄12 30份、山稔根15 25份、三七6 30份、蒲黄5 15份、茜草10 25份、 牡蛎15 20份、菟丝子10 20份、天花粉12 30份、山茱萸10 20份、墨旱莲15 20份、女贞子15 3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崩漏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组分组成黄芪20 45份、当归20 25份、党参20 45份、生地黄20 30份、山药 20 25份、升麻20 25份、仙鹤草20 25份、桅子15 20份、黄芩12 15份、羚羊角15 20份、白茅花20 30份、西洋参20 30份、麦门冬20 25份、五味子15 25 份、阿胶15 30份、熟地黄20 30份、山稔根20 25份、三七15 30份、蒲黄8 15 份、茜草15 25份、牡蛎16 20份、菟丝子15 20份、天花粉15 30份、山茱萸15 20份、墨旱莲16 20份、女贞子20 3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崩漏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口服剂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崩漏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口服剂型为汤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崩漏的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组分组成黄芪12~50份、当归15~25份、党参15~50份、生地黄15~30份、山药15~25份、升麻15~25份、仙鹤草15~25份、栀子10~20份、黄芩10~15份、羚羊角10~20份、白茅花15~30份、西洋参10~30份、麦门冬12~25份、五味子12~25份、阿胶9~30份、熟地黄12~30份、山稔根15~25份、三七6~30份、蒲黄5~15份、茜草10~25份、牡蛎15~20份、菟丝子10~20份、天花粉12~30份、山茱萸10~20份、墨旱莲15~20份、女贞子15~30份。该中药组合物具有清热解毒,滋阴养血,气血双补,止血升脉等作用,治疗崩漏临床疗效显著,见效迅速。
文档编号A61K35/32GK102166317SQ20111010225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2日
发明者郭华, 郭华林, 郭明德, 郭杰, 陈玲 申请人:南阳理工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