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输卵管积水的药物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0016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输卵管积水的药物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治疗输卵管积水的药物及其制备工艺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输卵管积水的药物,具体的说是以中药饮片为原料制成的治疗输卵管积水的中成药,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工艺。在不孕不育门诊中,输卵管积水是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西医以通液、造影、 介入治疗或行腹腔镜下输卵管造口术,治疗效果均不理想。本人为提高不孕不育治愈率,经 40余年研究,认为输卵管积水是慢性输卵管炎发展所致,在中医分析,为气滞血瘀痰湿所致。本发明为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工艺。其主要原料由海螵蛸、青皮、白芍、香附、肉桂、莪术、郁金、牡丹皮、白术组成。各组分按重量配比为海螵蛸15%、青皮15%、白芍10%、香附10%、肉桂10%、莪术 10%、郁金10%、牡丹皮10%、白术10%。其制备工艺为1、药锅中先置入上述九味中药,加九味药总重量的12倍水量进行煎煮,至煮沸后60分钟,离火倒取药汁备用;2、在药渣上加入原九味药总重量的12倍水量进行第2次煎煮,至煮沸后60分钟离火,倒取药汁备用;3、在药渣上加入原九味药总重量的12倍水量进行第3次煎煮,至煮沸后60分钟离火,倒取药汁备用;4、将3次煎煮的药汁经混合、过滤、干燥、填入硬胶囊而成。本发明按中药原理,海螵蛸具有收敛去积水作用;青皮疏肝理气,又具祛痰功效; 郁金、牡丹皮活血祛瘀;白芍、香附、肉桂温补肾阳,温经通络;白术健脾燥湿,还具有扶正之功,在众多祛痰、理气、活血的泻药方中加入一味白术,可使诸邪消除而正气不伤。本人诊治输卵管积水患者60例,纳入标准均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中的诊断标准。彩超检查示单侧或双侧输卵管积水,直径在5 crn以内,或伴盆腔积液。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二组患者年龄、病程及B超检查结果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患者每日口服发明方成品20克,以30天为一疗程,连用3个疗程。对照组参考文献资料,服用甲硝唑片0. 4g/次,3次/日,以及妇炎康复片5片/ 次,3次/日,连续用7d为一疗程,停药7d后,再作第2疗程,共3个疗程。治愈B超检查提示输卵管积水消失,无明显症状及体征;有效B超检查提示输卵管积水较前减少,腹痛及压痛较前减轻,白带量少;无效B超检查及症状体征未见明显改变。治疗组治愈18例, 有效10例,总有效率93. 3% ;对照组治愈2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30. 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本发明有以下优点一、疗效可靠,二、无副作用,三、服用方便,四、制法简单,有相当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
按重量比海螵蛸150克,青皮150克,白芍100克,香附100克,肉桂100克,莪术100 克,郁金100克,牡丹皮100克,白术100克。上述九味药置入药锅中加水12000克煎煮至煮沸后60分钟,离火倒取药汁备用。第二次在九味药渣上加水12000克再行煎煮,至煮沸后60分钟,离火倒取药汁备用。已煎两次的药渣上再加入原九味药总重量的12倍水量进行第3次煎煮,至煮沸后60分钟离火,倒取药汁备用。将三次药汁混合,经过滤,干燥,填入硬胶囊而成。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输卵管积水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的原料由下列按重量配比的组分组成 海螵蛸15%、青皮15%、白芍10%、香附10%、肉桂10%、莪术10%、郁金10%、牡丹皮10%、 白术10%。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输卵管积水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胶囊剂。
3.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由下列步骤组成1、 药锅中先置入上述九味中药,加九味药总重量的12倍水量进行煎煮,至煮沸后60分钟,离火倒取药汁备用;2、在药渣上加入原九味药总重量的12倍水量进行第2次煎煮,至煮沸后 60分钟离火,倒取药汁备用;3、在药渣上加入原九味药总重量的12倍水量进行第3次煎煮,至煮沸后60分钟离火,倒取药汁备用;4、将3次煎煮的药汁经混合、过滤、干燥、填入硬胶囊而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输卵管积水的药物及其制备工艺。其主要原料由海螵蛸、青皮、白芍、香附、肉桂、莪术、郁金、牡丹皮、白术组成,各组分严格按照重量配比组合,经煎煮取汁,过滤干燥,填入硬胶囊而成。本发明之药物对治疗输卵管积水有显著疗效且无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K36/9066GK102178898SQ20111011110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日
发明者徐究竟 申请人:徐究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