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血丝虫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11910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血丝虫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血丝虫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丝虫病是由丝虫寄生于淋巴组织、皮下组织或腔膜腔所致的寄生虫病。国内流行的是淋巴丝虫病。临床表现早期为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晚期则出现淋巴管阻塞症状。血中有微丝蚴的患者或带虫者是主要传染源,经蚊虫叮咬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本病属中医“流火”、“大脚风”、“膏淋”范畴。血丝虫病-有效治疗药品依维菌素依维菌素具有广谱抗丝虫活性,对盘尾丝虫、犬丝虫、棉鼠丝虫的微丝蚴具有强大的杀灭活性,但对成虫无活性。可影响盘尾丝虫的微丝蚴在雌虫子宫内的正常发育,并抑制其从孕虫宫内的释放,迅速减少患者皮肤内的微丝蚴数量,为治疗盘尾丝虫病的首选药,口服疗效高,但对成虫作用甚微。口服1次每千克体重0. 15-0. ang,每间隔6-12月复治1次, 持续若干年。对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病则以乙胺嗪(海群生)治疗,其可杀灭微丝蚴和成虫,对班氏丝虫、马来丝虫、帝汶丝虫和罗阿丝虫的巨丝蚴有相当的作用,在丝虫患者体内, 能使微丝蚴迅速从血液中消失。用于班氏丝虫病或马来丝虫病,1日600mg分2次给予,餐后服用,连续7日为1疗程,间隔1-2月后可进行2-3个疗程;用于治疗罗阿丝虫病,1次每千克体重2-;3mg,l日3次,连续2-3周,必要时隔3-4周复治;用于盘尾丝虫病,初始剂量宜小,按体重1次0. 5mg,第1日给1次,第2日2次,第3日增至1次lmg,l日3次,如无严重反应可增至1次ang,1日3次,总疗程14日。呋喃嘧酮近年中国研制的呋喃嘧酮对成虫作用强,对棉鼠丝虫、马来丝虫和班氏丝虫的成虫和微丝蚴具有强大的杀灭作用,杀虫的活性和疗效均优于乙胺嗪(海群生),用于班氏丝虫病,1日每千克体重20mg,分3次给予,餐后服用,连续7日为1个疗程;用于马来丝虫病, 1日每千克体重15_20mg分3次给予,餐后服用,连续6日为1个疗程。

发明内容
为了更好、更有效的治疗血丝虫病,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血丝虫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血丝虫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包括药物A和药物B,其中药物A原料由紫红色苋菜、纯水组成,药物B原料由防己、海桐皮、片姜黄、蚕砂、苍术混合组成;所述的紫红色苋菜、纯水的重量份比例为3. 5-4 5. 5;所述的药物B中各原料重量份为防己 2. 5-3. 5g,海桐皮 2. 5-3. 5g,片姜黄 2. 5-3. 5g、蚕砂 2. 5-3. 5g、苍术 1. 5-2. 5。治疗血丝虫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药物A的制备方法按原料的重量份比例称取干净的紫红色苋菜,加入到纯水中,加热煮沸2-3分钟, 去除苋菜的全部茎、干、枝、叶,得到残留液;(2)药物B的制备方法按原料的重量份比例称取防己、海桐皮、片姜黄、蚕砂、苍术,煎熬30-60分钟,得到药物B。治疗血丝虫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药物A选择每天不定时、不限量的服用,药物B 为每隔9-11天服用一副,早晚各一次。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治疗血丝虫病的药物用以治疗血丝虫病;本发明药物具有操作方便、成本低、疗效稳定、使用方便等优点。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治疗血丝虫病的药物,包括药物A和药物B,其中药物A原料由紫红色苋菜、纯水组成,药物B原料由防己、海桐皮、片姜黄、蚕砂、苍术混合组成。所述的紫红色苋菜、纯水的重量份比例为3.5-4 5.5。所述的药物B中各原料重量份为防己2.5-3. 5g,海桐皮2. 5_3. 5g,片姜黄 2. 5-3. 5g、蚕砂 2. 5-3. 5g、苍术 1. 5-2. 5。治疗血丝虫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药物A的制备方法按原料的重量份比例称取干净的紫红色苋菜,加入到纯水中,加热煮沸2-3分钟, 去除苋菜的全部茎、干、枝、叶,得到残留液。(3)药物B的制备方法按原料的重量份比例称取防己、海桐皮、片姜黄、蚕砂、苍术,煎熬30-60分钟,得到药物B。治疗血丝虫病的药物,药物A选择每天不定时、不限量的服用,药物B为每隔9-11 天服用一副,早晚各一次。实施例2 患者黄吉禹,男,74岁,本病例于2004年3月11日因血丝虫病,急来就诊,确诊 血丝虫病。处理本人给患者配出本发明的药物A和B,药物A中紫红色苋菜、纯水的重量份比例为4 5.5;药物B中各原料重量份为防己3g,海桐皮3g,片姜黄3g、蚕砂3g、苍术2。 药物A选择每天不定时、不限量的服用,药物B为每隔9-11天服用一副,早晚各一次,一个月后患者治愈。实施例3 患者党学云,男,75岁,因患有血丝虫病长期受难。处理本人发明的药物A和B,药物A中紫红色苋菜、纯水的重量份比例为5 5. 5 ; 药物B中各原料重量份为防己3g,海桐皮3g,片姜黄3g、蚕砂3g、苍术2。药物A选择不定时、不限量的服用,药物B为每隔9-11天服用一副,早晚各一次,三个月后治愈。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血丝虫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包括药物A和药物B,其中药物A原料由紫红色苋菜、纯水组成,药物B原料由防己、海桐皮、片姜黄、蚕砂、苍术混合组成;所述的紫红色苋菜、纯水的重量份比例为3. 5-4 5. 5;所述的药物B中各原料重量份为防己2.5-3. 5g, 海桐皮 2. 5-3. 5g,片姜黄 2. 5-3. 5g、蚕砂 2. 5-3. 5g、苍术 1. 5-2. 5。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血丝虫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药物A的制备方法按原料的重量份比例称取干净的紫红色苋菜,加入到纯水中,加热煮沸2-3分钟,去除苋菜的全部茎、干、枝、叶,得到残留液;(2)药物B的制备方法按原料的重量份比例称取防己、海桐皮、片姜黄、蚕砂、苍术,煎熬30-60分钟,得到药物B。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血丝虫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主要是由两种药物配合治疗,其中一种药物原料为紫红色苋菜、纯水组成,另一种药物原料由防己、海桐皮、片姜黄、蚕砂、苍术混合组成。本发明的治疗血丝虫病的药物用以治疗血丝虫病;本发明药物具有操作方便、成本低、疗效稳定、使用方便等优点。
文档编号A61K35/64GK102228662SQ201110159199
公开日2011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5日
发明者党学云 申请人:党学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