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天然产物b用于制备抗血管性痴呆产品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9942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活性天然产物b用于制备抗血管性痴呆产品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和食品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中药提取物——活性天然产物用于制备抗血管性痴呆产品的用途,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海洋真菌提取物一一 舌'性天然产物 B,艮口 4,6-Dihydroxy-3-methylene-10-propenyl-2-oxa-spiro[4,5] deC-8-ene-l,7-di0ne,用于制备抗血管性痴呆产品的用途。
背景技术
(一 )海洋真菌的研究概况1、概述海洋微生物以其生存于特殊的生物环境中而具有产生新型生物活性物质的巨大潜力。几十多年来,从海洋真菌中分离鉴定近600个结构新颖的次级代谢产物,许多化合物显示了良好的抗肿瘤、抗菌和抗病毒活性;另有一些化合物显示出了独特的生理活性,如抗老年痴呆。因此,海洋微生物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海洋微生物——尤其是那些跟海洋动物或海洋植物存在共生或寄生等关系的微生物——能产生结构独特并具强烈生理活性的代谢产物。而且海洋微生物繁殖快,可利用现代微生物技术,大规模工业发酵,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科学家们预计,开发新的海洋药物将寄希望于海洋微生物这一新的领域。2、海洋真菌海洋真菌(Marine Fungi)是生活在海洋中的能形成孢子且有真核结构的微生物, 是一个既能在海水中繁殖和完成生活史、又能在海水培养基上良好生长的真菌类群,又称海水真菌。即具有真核结构、能形成孢子、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海洋生物(①J. Kohlmeyer and Ε. Kohlmeyer, Marine Mycology, Academic Press,New York,1979 ;(2) Τ. W. Johnson, F. K. Sparrow, Fungi in Oceans and Estuaries,J. Cramer,Weinheim,1961)。海洋真菌通常为菌丝状和多细胞,只有酵母菌在发育阶段中有单细胞出现。营养方式除粘菌为摄食式外,多为吸收式。一些来源于海洋并能在海洋生境中生长与繁殖者,称为专性海洋真菌;另一些来源于陆地或淡水,但能在海洋生境中生长与繁殖者,称为兼性海洋真菌。它们适应海水的酸碱度,耐高渗透压能力较强,大多数栖于某种基物而生活,例如寄生于海藻和海生动物,或者腐生于浸沉在海水中的木材上;少数自由生活,例如可生长在含盐的湿地和栲树沼泽中。因此,真菌在海洋中的分布主要取决于寄主的分布。研究简史1869年法国M. C. de迪尔约等从海草中首先发现海洋真菌。1934年, F. K.斯帕罗研究了丹麦海域的藻状菌类。1944年,E. S.巴洪和D.H.林德发表研究海洋木生真菌的论文。1961年,T. W.约翰森和F. K.斯帕罗的《海洋与河口真菌》论述了海洋真菌的分类与生物学特性。1978年E. B. G琼斯主编的《水生真菌学进展》论述了海洋真菌形态、 生理和生态方面的研究进展。1979年J.科尔迈尔等的《海洋真菌学-高等真菌》,系统阐述了高等海洋真菌的研究成果。分类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真菌应独立成界(King-dom mycota) 0但对所属门、纲等的划分,至今还没有一个较为公认的方案。据现有记载,海洋真菌尚不足500种,仅相当于陆地真菌种数(约5万种)的1%。包括丝状高等海洋真菌209种,海洋酵母菌类177 种,低等海洋真菌藻状菌类(Phycomycetes)约70种。在高等海洋真菌中,有子囊菌类 (Ascomycetes) 149 种、担子菌类(Basidiomycetes) 4 种禾口半知菌类(Deuteromycetes) 56 种。海洋真菌可分为海藻寄生菌、木材腐生海水菌和匙孢囊目3类①海藻上的寄生种类有根肿菌属、破囊壶菌属、链壶菌属、水霉属、冠孢壳属、隔孢球壳属、球座菌属、近枝链孢属和变孢霉属等;②常见的木材腐生海水菌有冠孢壳属、海生壳属、木生壳属、桡孢壳属、白冬孢酵母属、拟珊瑚孢属、腐质霉属和无梗孢属等;③匙孢囊目寄生在红藻上,分解卤索的能力较强。匙孢囊属提供了菌类起源于红藻的证据,有人认为它是海水中木材着生子囊菌的直接祖先。分布海洋真菌分布广泛,从潮间带高潮线或河口到深海,从浅海沙滩到深海沉积物中,均有其成员。海洋酵母菌和低等真菌附生于浮游生物和动物体上,因而在大洋中也有分布;高等海洋真菌的生长要求适宜的基物作为栖生场所,因此多集中分布在沿岸海域。由于海洋真菌营腐生或寄生生活,所以其地理分布的特点是取决于寄主的地理分布范围。但海水中溶解氧的浓度和海水水温,也是影响海洋真菌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因子。几乎所有真菌都可在小于海水中氧化钠浓度的条件下生长,因此耐盐性不能作为区分海洋真菌与陆地真菌的标志。来源于水深超过500米海洋环境中的真菌,明显地具有适应高压、低温而生长的能力。现知的深海真菌只有5种,采集样品的最大水深为5315米。生态习性大多数海洋真菌依赖栖住某种基物而生活,只有少数真菌不依赖基物而自由生活。依其栖生的习性,海洋真菌可分成5种基本的生态类型①木生真菌。在海洋水体中数量最多和分布最广的高等真菌,营腐生生活,善分解纤维素。在热带海域和浅海环境中分布更加广泛。已知有子囊菌类76种,半知菌类四种, 担子菌类2种。一类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高等海洋真菌。能强烈地分解木材和其他纤维物质。它们在热带海域的分布较温带和极地广泛,在浅海环境的分布较深海广泛。在已知的107种海洋木生真菌中,子囊菌类占76种,半知菌类占四种,担子菌类只有2种。②寄生藻体真菌。约占海洋真菌种数的1/3,其中以子囊菌类居多。有腐生、寄生和共生等类型。在海洋真菌中,约有1/3的种与藻类有联系,其中以子囊菌类居多。有腐生、寄生和共生等类型。不同海藻的分布可直接影响该类真菌的分布,如在北大西洋的马尾藻海中,真菌的种类和数量都很少,也极少发现被真菌侵染的海藻,这是由于马尾藻(Sar as-sum spp)具有抗菌作用的单宁酸物质。一般说,腐烂海藻上酵母菌的数量要高于活藻体上和海水中的数量;附在红藻和绿藻上的酵母菌数量,要高于褐藻上的。因为褐藻分泌的酚类物质能抑制海洋真菌的生长。一些海洋真菌与特定海藻结合形成专性共生的结合体,即为海洋地衣。③红树林真菌。多半是腐生菌,其中子囊菌类23种,半知菌类17种,担子菌类2 种。红树是热带亚热带潮间带盐泽地的植物(见红树林生物群落)。栖生在红树林的海洋真菌多半是腐生菌,其中有子囊菌类种,半知菌类17种,担子菌类2种。浸在海水中的红树枢干、枝条和根部的表皮被穿孔动物、风浪或人为损伤后,极易被真菌侵入而造成腐烂。但埋在泥中的根部,则不易受真菌侵害。海洋真菌能分解红树叶片,为海洋提供大量的有机物碎屑。④海草真菌。数量很少,多栖居于叶部。数量较少,其中栖居叶部的真菌较栖根者为多。海草根中含有单宁酸和其他抑制生物生长的物质,只有那些能抵抗这类物质的海洋真菌才能在海草根上适应生长。⑤寄生动物体真菌。只限寄生在外骨骼和壳部处。只局限于寄生在外骨骼、壳等处。海洋真菌在分解动物体中的纤维素、甲壳素、蛋白质和碳酸钙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低等海洋真菌是引起海洋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病害的重要致病菌。海洋真菌常有如下特点①如果属于子囊菌亚门,则主要为有分解纤维素活力的核菌纲的成员,子囊壳黑色,子囊孢子常具有含酸性多糖的附属丝,有利于粘附在新基质上。通常无分生孢子世代。②如果是不完全菌,则孢子为顶壁孢子型,多为暗色。海洋真菌和海洋细菌都参加海洋有机物的分解和无机营养物的再生过程,不断为海洋植物提供有效营养;但海洋真菌是海洋动物的寄生菌和致病菌,有的能使海洋植物致病,甚至使港湾设施中的木质结构腐烂;某些海洋真菌能破坏聚氨基甲酸酯等高分子合成材料。意义海洋真菌与海洋细菌一样,参与海洋有机物质的分解和无机营养物的再生过程,为海洋植物不断提供有效营养,在海洋食物链中占有重要位置。特别是在海洋沉积物中的真菌菌丝体和酵母菌体,为海洋原生动物、底栖动物等提供了饵料的来源。某些海洋真菌能产生抗菌素和其他生理活性物质,是新药开发的巨大宝库,在生态和应用方面也有重要意义,如降解海洋环境中的污染物,促进海洋自净等;利用海洋真菌加工麦麸、甘蔗渣、稻草等,制成廉价的微生物碎屑混合物,用作水产养殖中的饲料。海洋真菌是某些海洋动物的寄生菌和致病菌,如美国牡蛎生产区曾因真菌的侵害遭受严重损失。能引起某些海洋植物的病害,如北大西洋、太平洋沿岸和欧洲的海草曾被网粘菌属真菌严重侵染。海洋木生真菌能腐烂港口设施、防波提及堰提中的木质结构和其他纤维材料。某些海洋真菌能破坏海水中的人工合成材料,如聚氨基甲酸酯材料被它们穿透后会膨胀裂坏。3、活性天然产物B的化学结构与制备方法
海洋真菌Massarina tunicata的代谢产物B为首次从中国海海洋真菌中分离得到。真菌中活性产物B及甘露醇均有较高的含量,如果对其培养条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可将Massarina tunicata开发为一种资源菌,进一步加强在提高免疫功能、抗癌、抗衰老等作用方面的研究。海洋真菌#以6的代谢产物中,胆碱硫酸酯为首次从南中国海海洋真菌中分离得到;3,4,5_三羟基苯甲酸是首次从海洋真菌中发现。真菌#以6中胆碱硫酸酯及甘露醇均有较高的含量,如果对其培养条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可将#以6开发为一种资源菌。胆碱硫酸酯(简称C0S)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它在土壤中硫的微生物转换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多种植物、土壤真菌以及细菌都能利用胆碱和PA(3’-phosphoadenosine-5’-phosphos ulphate)作为底物,在硫转换酶催化作用下合成COS,另一方面在胆碱硫酸酯水解酶的作用下COS可发生水解,成为生物体内胆碱和硫酸基团的来源之一。COS的另一个重要角色是作为抗渗透化合物。3,4,5_三羟基苯甲酸(即没食子酸)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由于分子中有一定量的R · OH基,能形成有抗氧化作用的氢自由基(H·),有超氧阴离子(02_·)和羟基自由基(0H·)等自由基的活性,从而保护组织免受氧化作用的损害,以及提高免疫功能、 抗癌、抗衰老等作用。通过对海洋真菌Massarina sp.,strain CNT-016的深入研究,目前已发现螺环内酉旨化合物 6-印i-5 ‘ -hydroxy-mycosporulone (参见M. A. Abdel-ffahab et al. / Phytochemistry 68(2007) 1212-1218),但尚未进行深入的生物活性研究,本发明的研究涉及到的化合物与其有类似母核,并进行了抗真菌抗肿瘤活性及抗血管性老年痴呆研究。( 二)常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1、溶剂提取法(1)原理溶剂提取法是根据被提取物原料例如中草药中各种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质,选用对活性成分溶解度大,对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而将有效成分从药材组织内溶解出来的方法。当溶剂加到被提取物原料(例如中草药,需适当粉碎)中时,溶剂由于扩散、渗透作用逐渐通过细胞壁透入到细胞内,溶解了可溶性物质,而造成细胞内外的浓度差,于是细胞内的浓溶液不断向外扩散,溶剂又不断进入药材组织细胞中,如此多次往返,直至细胞内外溶液浓度达到动态平衡时,将此饱和溶液滤出,继续多次加入新溶剂, 就可以把所需要的成分近于完全溶出或大部溶出。被提取物原料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直接与溶剂性质有关。溶剂可分为亲水性有机溶剂及亲脂性有机溶剂,被溶解物质也有亲水性及亲脂性的不同。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亲水性基团多,其极性大而疏于油;有的亲水性基团少,其极性小而疏于水。各类溶剂的性质,同样也与其分子结构有关。这样,发明人就可以通过对被提取物原料例如中草药成分结构分析,去估计它们的此类性质和选用的溶剂。总的说来,只要被提取物原料成分的亲水性和亲脂性与溶剂的此项性质相当,就会在其中有较大的溶解度,即所谓“相似相溶”的规律。这是选择适当溶剂自被提取物原料中提取所需要成分的依据之一。(2)溶剂的选择运用溶剂提取法的关键,是选择适当的溶剂。溶剂选择适当,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将需要的成分提取出来。选择溶剂要注意以下三点①溶剂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②溶剂不能与中药的成分起化学变化;③溶剂要经济、易得、使用安全等。常见的提取溶剂可分为以下三类
①水水是一种强的极性溶剂。被提取物原料中亲水性的成分,如无机盐、糖类、分子不太大的多糖类、鞣质、氨基酸、蛋白质、有机酸盐、生物碱盐及苷类等都能被水溶出。为了增加某些成分的溶解度,也常采用酸水及碱水作为提取溶剂。②亲水性的有机溶剂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与水能混溶的有机溶剂,如乙醇(又称 酒精)、甲醇(又称木精)、丙酮等,以乙醇最常用。乙醇的溶解性能比较好,对被提取物原料细胞的穿透能力较强。亲水性的成分除蛋白质、粘液质、果胶、淀粉和部分多糖等外,大多能在乙醇中溶解。难溶于水的亲脂性成分,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也较大。还可以根据被提取物质的性质,采用不同浓度的乙醇进行提取。用乙醇提取比用水量较少,提取时间短,溶解出的水溶性杂质也少。乙醇为有机溶剂,虽易燃,但毒性小,价格便宜,来源方便,有一定设备即可回收反复使用,而且乙醇的提取液不易发霉变质。由于这些原因,用乙醇提取的方法是历来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甲醇的性质和乙醇相似,沸点较低(64°C),但有毒性,使用时应息。
③亲脂性的有机溶剂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与水不能混溶的有机溶剂,如石油醚、 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二氯乙烷等。这些溶剂的选择性能强,不能或不容易提出亲水性杂质。但这类溶剂挥发性大,多易燃(氯仿除外),一般有毒,价格较贵,设备要求较高,且它们透入植物组织的能力较弱,往往需要长时间反复提取才能提取完全。如果药材中含有较多的水分,用这类溶剂就很难浸出其有效成分,因此,大量提取被提取物原料时,直接应用这类溶剂有一定的局限性。(3)提取方法用溶剂提取被提取物原料成分,常用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及连续回流提取法等。同时,原料的粉碎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设备条件等因素也都能影响提取效率,必须加以考虑。①浸渍提取法(简称浸渍法)浸渍法系将被提取物原料粉末或碎块装入适当的容器中,加入适宜的溶剂(如乙醇、稀醇或水),浸渍药材以溶出其中成分的方法。本法比较简单易行,但浸出率较差,且如用水为溶剂,其提取液易发霉变质,须注意加入适当的防腐剂。②渗漉提取法(简称渗漉法)渗漉法是将被提取物原料粉末装在渗漉器中,不断添加新溶剂,使其渗透过药材,自上而下从渗漉器下部流出浸出液的一种浸出方法。当溶剂渗进药粉、溶出成分比重加大而向下移动时,上层的溶液或稀浸液便置换其位置,造成良好的浓度差,使扩散能较好地进行,故浸出效果优于浸渍法。但应控制流速,在渗渡过程中随时自药面上补充新溶剂,使药材中有效成分充分浸出为止。或当渗滴液颜色极浅或渗涌液的体积相当于原药材重的10倍时,便可认为基本上已提取完全。在大量生产中常将收集的稀浸出液作为另一批新原料的溶剂之用。③煎煮提取法(简称煎煮法)煎煮法是中国最早使用的传统的浸出方法。所用容器一般为陶器、砂罐或铜制、搪瓷器皿,不宜用铁锅,以免药液变色。直火加热时最好时常搅拌,以免局部药材受热太高,容易焦糊。有蒸汽加热设备的药厂,多采用大反应锅、大铜锅、大木桶,或水泥砌的池子中通入蒸汽加热。还可将数个煎煮器通过管道互相连接,进行连续煎浸。④加热回流提取法应用有机溶剂加热提取,需采用回流加热装置,以免溶剂挥发损失。小量操作时,可在圆底烧瓶上连接回流冷凝器。瓶内装药材约为容量的20% 60%,溶剂浸过药材表面约1 2cm。在水浴中加热回流,一般保持沸腾3 6小时,放冷过滤,再在药渣中加溶剂,作第二、三次加热回流分别约半小时,或至基本提尽有效成分为止。此法提取效率较冷浸法高,大量生产中多采用连续提取法。⑤连续回流提取法应用挥发性有机溶剂提取被提取物原料有效成分,不论小型实验或大型生产,均以连续提取法为好,而且需用溶剂量较少,提取成分也较完全。实验室常用脂肪提取器或称索氏提取器。连续提取法,一般需数小时才能提取完全。提取成分受热时间较长,遇热不稳定易变化的成分不宜采用此法。2、分离和纯化方法上述提取法所得到的被提取物原料提取液或提取物仍然是混合物,需进一步除去杂质,分离并进行精制。(1)溶剂分离法一般是将上述总提取物,选用三、四种不同极性的溶剂,由低极性到高极性分步进行提取分离。水浸膏或乙醇浸膏常为胶状物,难以均勻分散在低极性溶剂中,故不能提取完全,可拌入适量惰性填充剂,如硅藻土或纤维粉等,然后低温或自然干燥,粉碎后,再以选用溶剂依次提取,使总提取物中各组成成分,依其在不同极性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而得到分离。利用被提取物原料化学成分,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进行分离纯化,是最常用的方法。(2)溶剂萃取法①萃取法溶剂提取萃取法又简称萃取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萃取时如果各成分在溶剂中分配系数相差越大,则分离效率越高;如果在水提取液中的有效成分是亲脂性的物质,一般多用亲脂性有机溶剂,如苯、氯仿或乙醚进行萃取,如果有效成分是偏于亲水性的物质,在亲脂性溶剂中难溶解,就需要改用弱亲脂性的溶剂,例如乙酸乙酯、丁醇等。还可以在氯仿、乙醚中加入适量乙醇或甲醇以增大其亲水性。提取黄酮类成分时,多用乙酸乙脂和水萃取。提取亲水性强的皂苷则多选用正丁醇、异戊醇和水作萃取。不过,一般有机溶剂亲水性越大,与水作萃取的效果就越不好,因为能使较多的亲水性杂质伴随而出,对有效成分进一步精制影响很大。②逆流连续萃取法是一种连续的溶剂萃取法。其装置可具有一根、数根或更多的萃取管。管内用小瓷圈或小的不锈钢丝圈填充,以增加溶剂萃取时的接触面。如果一种被提取物原料的水浸液需要用比水轻的苯、乙酸乙酯等进行萃取,则需将水提浓缩液装在萃取管内,而苯、乙酸乙酯贮于高位容器内。萃取是否完全,可取样品用薄层层析、纸层析及显色反应或沉淀反应进行检查。③逆流分配法逆流分配法又称逆流分溶法、逆流分布法或反流分布法。逆流分配法与溶剂逆流萃取法原理一致,但加样量一定,并不断在一定容量的溶剂中,经多次移位萃取分配而达到混合物的分离。④液滴逆流分配法液滴逆流分配法又称液滴逆流层析法。为近年来在逆流分配法基础上改进的溶剂萃取法。对溶剂系统的选择基本同逆流分配法,但要求能在短时间内分离成,并可生成有效的液滴。由于移动相形成液滴,在细的分配萃取管中与固定相有效地接触、摩擦不断形成新的表面,促进溶质在溶剂中的分配,故其分离效果往往比逆流分配法好。(3)大孔吸附树脂法大孔吸附树脂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类有机高聚物吸附剂,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近十余年来逐渐被应用于被提取物原料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中药新药的开发研制。大孔吸附树脂为吸附和筛选原理相结合的分离材料。它的吸附性是由于范德华引力或生成氢键的结果。筛选原理是由于其本身多孔性结构所决定。由于吸附和筛选原理, 有机化合物根据吸附力的不同及分子量的大小,在大孔吸附树脂上经一定的溶剂洗脱而分开。这使得有机化合物尤其是水溶性化合物的提纯得以大大简化。大孔吸附树脂的骨架由苯乙烯和二乙烯苯缩聚而生成,由于改性剂的加入,大孔吸附树脂的极性发生改变,按照树脂的表面性质,吸附树脂一般分为非极性、中极性和极性三类。非极性吸附树脂是由偶极矩很小的单体聚合物制得的不带任何功能基的吸附树脂。典型的例子是苯乙烯-二乙烯苯体系的吸附树脂,如D101、XAD-l、DiaiOnHP-10大孔吸附树脂。中极性吸附树脂指含酯基的吸附树脂,如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与双甲基丙烯酸酯等交联的一类共聚物。它是在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的基础上,加入丙烯酸甲酯或丙烯腈缩聚而成,如中国中国经常使用的AB-8大孔吸附树脂。极性吸附树脂是指含酰胺基、腈基、酚羟基等含氮、氧、硫极性功能基的吸附树脂。 此外,有时把含氮、氧、硫等配体基团的离子交换树脂称作强极性吸附树脂,强极性吸附树脂与离子交换树脂的界限很难区别。极性大孔吸附树脂可以由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酰胺或亚砜类缩聚而成,如日本三菱化工的Diaion HP 2MG、美国Rohm-hass公司的XAD-10, XAD-9大孔吸附树脂。与活性炭和其它吸附剂相比,大孔吸附树脂具有很多的优点,如对某种物质的吸附选择性较高;物理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较好;品种规格较多,可根据需要改变树脂物理或化学结构;吸附树脂一般为球状颗粒,流体阻力较小等等。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等领域,近年来关于大孔吸附树脂在天然产物提取分离中的应用研究报道越来越多。大孔吸附树脂对被提取物原料化学成分如生物碱、黄酮、皂苷、香豆素及其他一些苷类成分都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对糖的吸附能力很差,对色素的吸附能力较强。(4)沉淀法是在被提取物原料提取液中加入某些试剂使产生沉淀,以获得有效成分或除去杂质的方法。如铅盐沉淀法铅盐沉淀法为分离某些被提取物原料成分的经典方法之一。由于醋酸铅及碱式醋酸铅在水及醇溶液中,能与多种被提取物原料成分生成难溶的铅盐或络盐沉淀,故可利用这种性质使有效成分与杂质分离。然后将铅盐沉淀悬浮于新溶剂中,通以硫化氢气体,使分解并转为不溶性硫化铅而沉淀。(5)盐析法盐析法是在被提取物原料的水提液中,加入无机盐至一定浓度,或达到饱和状态,可使某些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沉淀析出,而与水溶性大的杂质分离。常用作盐析的无机盐有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镁、硫酸铵等。(6)透析法透析法是利用小分子物质在溶液中可通过半透膜,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的性质,达到分离的方法。反之也可将大分子的杂质留在半透膜内,而将小分子的物质通过半透膜进入膜外溶液中,而加以分离精制。(7)结晶、重结晶和分步结晶法鉴定被提取物原料化学成分,研究其化学结构, 必须首先将被提取物原料成分制备成单体纯品。在常温下,物质本身性质是液体的化合物, 可分别用分馏法或层析法进行分离精制。一般地说,被提取物原料化学成分在常温下多半是固体的物质,都具有结晶体的通性,可以根据溶解度的不同用结晶法来达到分离精制的目的。3、常用干燥方法(1)真空干燥是基于这样一基本原理水的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紧密相关,在真空状态下,水的沸点降低,即在真空下操作也就是在低温下操作,可避免在高温下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等的破坏,同时提高了干燥速度。真空干燥在食品、制药、化工等行业有广泛的应用, 中国也开发和引进了各种真空干燥设备,其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常用的形式主要有箱式真空干燥器、双锥式真空干燥器、带式真空干燥器等。这些传统的真空干燥装置主要采用热风,蒸汽或电等加热,利用热传导、对流或辐射原理将热量从外部传到物料内部。真空干燥具有干燥温度低,干燥室内相对缺氧,可避免脂肪氧化,色素褐变等一系列优点,适合于热敏感性食品物料的干燥,此外设备成本、干燥费用也相对较低。(2)喷雾干燥是流化技术用于液态物料干燥的一种方法。因是瞬间干燥,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料,故所得产品质量好,保持原来的色香味,且易溶解。利用喷雾干燥来制备微囊的研究正在进行,它是将心料混悬在衣料的溶液中,经离心喷雾器将其喷入热气流中, 所得的产品是衣料包心料而成的微囊,这种微囊粉末可采用于直接压片,也可制备胶囊剂、 糖浆剂或混悬剂。(3)冷冻干燥是将干燥液体物料冷冻成固体,在低温减压条件下利用冰的升华性能,使物料低温脱水而达到干燥的一种方法。由于物料在高度真空及低温条件下干燥,故对某些极不耐热物品的干燥很适合。王大林报道了一种喷雾通气冻干新技术,是利用冷的空气或氮气作为介质,迅速流经冻结物使水升华,喷雾冻干制得的产品微粒小、干燥快、时间短、均勻、流动性好,并具良好的速溶性。近年来,对膏状物料和粘稠物料干燥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流态化技术、喷射技术、惰性载体技术,则是在此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旋转闪蒸干燥机、热喷射气流干燥机、惰性载体干燥机均适合热敏性物料和膏状物料的干燥。这些新的研究成果用于中药制剂生产,将大大改善中药加工的技术水平,提高生产效率。(4)远红外加热干燥法是一项新的干燥技术,其干燥原理是将电能转变为远红外辐射,从而被药材的分子吸收,产生共振,引起分子和原子的振动和转动,导致物体变热, 经过热扩散、蒸发和化学变化,最终达到干燥的目的。远红外干燥可节省电能20% 50%, 效果较好。(5)微波干燥法是一项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微波干燥实际上是通过感应加热和介质加热,使被干燥物中的水分和脂肪不同程度地吸收微波能量,并把它转变为热量从而达到干燥的目的。微波干燥可杀灭微生物和霉菌,并具有消毒作用。目前中国生产的微波加热成套设备有915mhz和M50mhz两个频率。(三)血管性痴呆的研究概况痴呆(Dementia)是由于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和持续性智能障碍综合症, 智能障碍包括不同程度的记忆、语言、视空间功能、人格异常及认知能力降低。痴呆的主要类型是包括血管性痴呆症(vascular dementia,或称血管性老年痴呆症,简称VD)、老年痴呆症中的老年性痴呆症(Alzheimer’ s Disease,或称阿尔兹海默症,或称阿尔茨海默症,简称AD)等。老年痴呆症包括老年性痴呆症、多重梗塞型痴呆症(Multimfarct Dementia)、酒精性痴呆症(Alcoholic Dementia)及正常脑压水脑症(Normal Pressure Hychocephalus),其中老年性痴呆症为老年痴呆症中的主要类型。由于AD好发病于60岁以上老年人,所以习惯被称为早老性痴呆症。血管性痴呆症是由脑血管性疾病引起的,主要由脑缺血缺氧导致。临床上常见多梗死性痴呆、大面积脑梗死性痴呆、丘脑性痴呆及出血性脑血管并发痴呆及混合性痴呆等类型。临床表现为抑郁、谵妄、失语等。病理改变为多发性腔隙性病变或大面积梗死灶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参见神经病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治疗可使用胆碱能抑制剂,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或者利用脑保护剂一抗氧化剂或自由基清除剂可以改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病理损伤减少脑细胞坏死和凋亡,保护脑组织。血管性痴呆者早期仅表现近记忆障碍,远记忆相对保持较好;随病程的增加,远记忆能力逐渐丧失,智能衰退呈渐进性加重。而老年性痴呆早期就表现出远近记忆障碍,智能衰退呈现出一种缓慢的进展过程(郭明英,韩国玲,等.老年性痴呆与血管性痴呆智能障碍的比较研究.青海医学院学报· 2007,28(2) :125-127.)。血管性危险因素在血管性痴呆和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病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有理论认为阿尔兹海默症与血管性痴呆可能并非两个独立疾患。阿尔兹海默症与血管性痴呆的共性研究已经在危险因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影像学改变等各个方面广泛地开展。血管性痴呆症是由多次脑卒中或长期慢性脑缺血所致的大脑皮层获得性高级功能的进行性衰退性疾病。在欧美调查表明,55岁以上的老人中痴呆发生率约1. 1%,其中阿尔兹海默症占首要位置(发生率约7. 7%o),约为痴呆总人数的50% 60%,而VD居次(发生率约 1.5%。),占10% 20%,而随着年龄增长,VD所占比例显著增加(①Ott A,Breteler MMB, Harskamp F, Stijnen T, Hofman A. Incidence and risk of dementia :the Rotterdam study.Am. J. Epidemiol. ,1998,147(6) :574-580.;② Di Carlo A, Baldereschi M, Amaducci L, et al. Incidence of dementia, Alzheimer ' s disease, and vascular dementia in Italy. The ILSA Study. J. Am. Geriatr. Soc. , 2002 ;50 :41-48.)。中国最近的研究也表明,65岁以上的老人中AD发生率约3.5%,VD发生率1. 1% (Zhang ZX, Zahner GE, Roman GC, et al. Dementia subtypes in China-prevalence in Beijing, Xian, Shanghai, and Chengdu. Arch Neurol. 2005 ;62 (3) :447-453.)。由于目前还缺乏适用于诊断VD的认知损害模式,对于AD和VD的诊断的鉴别以及“混合型”痴呆(AD+脑血管病,简称AD+CVD)的诊断仍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①丁素菊,李云霞.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13(9) 676-680 ;② Erkinjuntti T Vascular dementia :challenge of clinical diagnosis. Int Psychogeriatr. 1997 ;9 :51-58.),所以有人认为血管性痴呆可能是老年人中最为常见的痴呆类型,主要是因为很多“混合型”痴呆(AD+CVD)可能被诊断为AD (①RonuSn GC. Vascular dementia may be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dementia in the elderly. J Neurol Sci. 2002,203-204 :7-10 ;②丁素菊.血管性痴呆.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 ;23 (4) 200-202.)。VD 的发生率在男女无明显差异(Anderson K, Launer LJ, Dewey ME,et al. Genderdifferences in the incidence of AD and vascular dementia :the EURODEM studies. Neurology. 1999 ;53 :1992-1997.),其最显著的危险因子是年龄[Hebert R.,Lindsay J., Verreault R. , Rockwood K., Hill G. , Dubois MF. Vascular dementia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in the Canadian study of health and aging. Stroke, 2000 ;31 (7) 1487-1493.],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在大于60岁的人群中,年龄每增加5岁VD的发病率就增加1倍。引起VD的两个主要原因是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简称IHD),而在老年人中这两者都是常见病。仅就脑卒中而言,现在每年全球新增加卒中患者 1000 万,其中中国就有 200 万(① Feigin VL, Lawes CMM, Bennett DA, et al. Stroke epidemiology -.a review of population-based studies of incidence, prevalence, and case-fatality in the late 20th century. Lancet Neurol. , 2003, 2 (1) :43-53 ;②吴兆苏,姚崇华,赵冬.中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 ;24(3) :236-239.),在老年人中发病率尤高,从而造成很多患者并发VD。中国全国性痴呆流行病学统计资料也显示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饮食结构的改变,VD的发病呈递增趋势。随着人口老化,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发VD患者也逐渐增多。VD不仅严重损害患者健康,给患者带来长期痛苦,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它是老年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普遍认为年龄对VD的作用是通过多方面来影响的,例如脑的自身调节、细胞的新陈代谢、血脑屏障及自主功能方面的老化改变使脑血管易于受到损害,而脑损害的累计效应也是原因之一。痴呆的诊断必须符合三个条件①痴呆;②脑血管病;③以上二者密切相关。痴呆和卒中在时间上密切联系,通常卒中后3个月内发生痴呆。主要症状为①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②记忆力下降。关于VD的治疗,目前尚无肯定的治疗方法可以改变整个病程,由于脑梗死后坏死的脑细胞不可能逆转,主要是对供血不足的脑细胞的治疗以缓解发作期症状、预防再损害等。常采用积极改善脑细胞供氧、改善微循环、预防新血栓与再梗死的方法等。改善脑循环治疗常用的有双氢麦角碱类、钙离子拮抗剂、烟酸类、其他扩血管药物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胆碱酯酶抑制剂是近年发展较为迅速的痴呆治疗药物,如盐酸多奈哌齐和重酒石酸卡巴拉汀。临床上还经常应用脑保护治疗药物如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和西吡灵);自由基清除剂(维生素E、维生素C以及银杏叶制剂)等。但从上述药物目前临床的应用效果来看,疗效一般,并且大部分都仅仅是对症处理,并不能改善死亡率。目前一些中药制剂如银杏叶、灯盏花、刺五加等制剂大多存在活性成分不清、作用机制不明、质量不稳、毒副作用大等不足之处,难以满足临床需要。因此,目前世界各国对控制此病病程进展尚无有效方法和药物,VD的预防、治疗和预后的药物研究和开发已成为各国非常重视的研究课题(①丁素菊.血管性痴呆.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 ;23 (4) =200-202 ;②陈舂雷,邱智辉,苏世鑫,郑忠诚,陈培芬,叶志平.血管性痴呆的治疗进展.中国新医学论坛.2007,7 (7) :59-62.)。因此,研究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来阻止潜在的发病过程是很必要的,结合中国的传统被提取物原料,从中发掘有效、低毒、价廉的治疗血管性痴呆和老年性痴呆的药物, 用于预防、诊断、检测、保护和治疗VD等方面的产品特别是药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四)抗真菌药物的研究概况近年来真菌感染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它包括浅部和深部真菌病,后者发病多系机体免疫功能受损,常病情严重,危及生命,需全身应用强效抗真菌药物治疗。该类药物可分为外用和系统应用两类,外用药物仅用于浅部真菌感染。人类的真菌感染可累及表皮、皮下和全身;一般可分为浅部感染(即局限在角层、 鳞状粘膜或角膜)和深部感染(皮下和全身)两大类。它们的治疗药物也有所不同,而有部分药物既可用于浅部感染,又可用于深部感染。浅部真菌感染包括皮肤真菌病,皮肤、指 (趾)甲、毛发的感染,如体癣、股癣、手足癣、花斑癣、甲真菌病、皮肤黏膜念珠菌病和真菌性角膜炎等。据统计浅部真菌病约占全部皮肤病的1/4,特别是足部真菌感染,约占皮肤科就诊病人的46%,而其中甲真菌病就占了约16% ;对于这些感染,主要采用局部用药治疗, 由于其感染的特点,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很满意,在某些情况,还需口服用药。局部使用环吡酮胺指甲涂剂涂在指甲表面是治疗甲真菌病的较好方法。深部真菌感染包括皮下组织和全身系统感染,包括念珠菌病、隐球菌病、曲霉病和毛霉菌病等。近年来由于广泛应用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器官移植、导管手术以及艾滋病的增多,使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机会增加,而导致深部真菌感染日益增多,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多年来,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增高了 3 5倍。对于全身系统感染则需全身用药,有时尚需联合用药。由于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特别需要注意它们的安全性和药物相互作用问题。在治疗应用方面,深部真菌感染主要选用两性酶素B、伊曲康唑、酮康唑、氟康唑、 伏立康唑、泊沙康唑、卡泊芬净和氟胞嘧啶,其他药物则多用于浅部真菌感染,但多数具有较严重的毒副作用,如两性霉素有肾脏毒性。在长期药物应用的过程中病原菌也逐渐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迫切需要我们开发新型疗效好且毒副作用更小的抗真菌药物。(五)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概况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据RST统计,在全世界五十多多亿人口中平均每年死于恶性肿瘤者达690万人,新发病例为870万例,且数字还在逐年增加。因此,各国政府、研究机构及制药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对肿瘤研究和抗肿瘤药物予以高度重视,在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上,目前已取得了重大进展。近年来,分子肿瘤学、分子药理学的发展使肿瘤本质正在逐步阐明;大规模快速筛选、组合化学、基因工程等先进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加速了药物开发进程;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抗肿瘤药物正从传统的细胞毒性药物,向针对机制的多环节作用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发展。因此,研究开发新型的抗肿瘤药物成为迫切的需要。药品销售的数据表明,全球制药企业50强在2007年的处方药销售额增长为2. 8%,而其中抗肿瘤类药物增长最快,达 14%。2006年数据同样表明,10类药物中抗肿瘤药物的销售增长居首位,达20.5%。这反映了对抗肿瘤药物的持续、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中国在制定中长期科学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提出设立一批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是从“十一五”到2020年间国家支持的重大项目之一。该项目将针对肿瘤、心血管病等多种严重危害人民的重大疾病,研制创新药物。 很明显,抗肿瘤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既是防治严重危害人民疾病的需要,也是我国持续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任务。“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设立,将对我国抗肿瘤新药研发的进程产生积极的影响。癌症治疗是医学与生物学的重大难题。研制可根治肿瘤的药物,仍然“任重道远”。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在抗肿瘤新药研究方面仍有不小差距。抗肿瘤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科技人员长期专心致志地工作与积累。因此,需要为研究者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与条件;需要各方面专业人员和相关机构通力合作;需要有利于推动合作的政策保障措施和组织协调机制;需要有较大数量经费包括临床前研究与临床研究的经费的大力支持。当前,抗肿瘤新药研发正面临良好的机遇。生物医药科学的发展,为研制新型抗肿瘤药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新的技术支撑。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包括癌症在内的重大疾病治疗药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市场和世界市场的巨大需求能给研发单位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中国设立“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将促进中国新药包括抗肿瘤新药的研究与开发。经文献检索等,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有活性天然产物B(p0lydatin,piceid)以及其组合物在直接用于预防、诊断、检测、保护、治疗和研究抗真菌、抗肿瘤、血管性痴呆和老年性痴呆及其直接相关疾病方面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公开了一种中药活性天然产物B抗真菌、抗肿瘤及抗血管性痴呆的新作用,即该提取物用于制备抗真菌产品、抗肿瘤产品及抗血管性痴呆产品,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也就是说,本发明通过细胞和动物实验等研究和理论探索,意在明确一种活性天然产物B在抗真菌、抗肿瘤及抗血管性痴呆应用方面的活性,即本发明涉及一种活性天然产物B的新用途。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含有上述活性天然产物B的药物组合物作为制备抗真菌抗肿瘤产品及抗血管性痴呆产品的应用。在该组合物中,本发明的活性天然产物B占 10% 90% (重量百分比),优选占50% 90% (重量百分比)。(一)本发明所采用的定义本发明所述的抗真菌抗肿瘤产品是包括抗真菌产品和抗肿瘤产品;本发明所述的抗真菌产品是指直接用于预防、诊断、检测、保护、治疗和研究病原真菌及其直接相关疾病的产品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病原真菌是指白念球菌、新生隐球菌、红色毛癣菌和烟曲霉菌。本发明所述的抗肿瘤产品是指直接用于预防、诊断、检测、保护、治疗和研究肿瘤及其直接相关疾病的产品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肿瘤是指肝癌、乳腺癌和肺癌。本发明所述的抗血管性痴呆产品是指直接用于预防、诊断、检测、保护、治疗和研究血管性痴呆及其直接相关疾病的产品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所述的抗真菌抗肿瘤产品、抗血管性痴呆产品均是包括医药和食品等领域产品中的一种,是包括药物、试剂或食品等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药物。本发明所述的活性天然产物B所使用的药材原料是指海洋真菌或海洋真菌粗提物,优选海洋真菌Massarina tunicata或海洋真菌Massarina tunicata粗提物。
活性天然产物B是预防、诊断、检测、保护、治疗和研究抗真菌、抗肿瘤、抗血管性痴呆的活性成分,其使用方式是包括单独使用或与其他化学物质联合使用等中的一种,优选单独使用,均能够用于制备抗真菌产品、抗肿瘤产品和抗血管性痴呆产品。供试样品均是采取常规的制备方法获得,所得到的活性天然产物B含量一般 <60%,但是通过纯化,能够得到纯化后的活性天然产物B的纯度能够在95%以上,即本发明所定义的活性天然产物B。也就是说,采用活性天然产物B为原料,或者是直接采用含有活性天然产物B的海洋真菌为原料,或者直接采用含有活性天然产物B的海洋真菌粗提物为原料,都能够直接或间接用于制备抗真菌抗肿瘤产品和抗血管性痴呆产品。活性天然产物B优选以基本纯的形式使用即本发明所定义的活性天然产物B,如活性天然产物B的纯度> 95%。(二)技术构思自主开发创新药物是中国目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中国中医药学具有悠久的历史, 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从中药中寻找有效的活性成分或发现其新的用途均是有效的快捷途径,也是中国快捷创新药物研制的优势之所在。陆生微生物发酵产物一直是制药工业的重要资源之一,但近年来随着陆地资源的不断开发,寻找新的微生物或筛选新的活性代谢产物的难度越来越大,且抗药性问题日益严重,使得新药的开发面临着严峻挑战。海洋微生物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蕴藏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表明,海洋微生物——尤其是那些跟海洋动物或海洋植物存在共生或寄生等关系的微生物——能产生结构独特并具强烈生理活性的代谢产物。而且海洋微生物繁殖快,可利用现代微生物技术,大规模工业发酵,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科学家们预计,开发新的海洋药物将寄希望于海洋微生物这一新的领域。从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中寻找新的抗肿瘤活性代谢产物,为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提供先导化合物,通过对海洋真菌Massarina sp.,strain CNT-016的深入研究,目前己发现螺环内酉旨化合物 6-印i-5' -hydroxy-mycosporulone (参见Μ· A. Abdel—Wahab et al. /Phytochemistry 68(2007) 1212-1218),但尚未进行生物活性研究,本发明研究涉及到的化合物与其有类似母核,并进行了抗真菌抗肿瘤活性研究,开展了细胞和动物实验研究。发明人通过对海洋真菌提取物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筛选并证明该海洋真菌提取物活性天然产物B的活性和用途,发明人从而推测活性天然产物B在预防、诊断、检测、 保护、治疗和研究抗真菌、抗肿瘤、抗血管性痴呆等方面活性的临床药效,也应主要是通过活性部位该海洋真菌提取物特别是活性天然产物B的药效来发挥的,研究结果也证明和证实了该海洋真菌提取物特别是活性天然产物B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发明人经过研究的最新发现是活性天然产物B能够抵抗β -淀粉样蛋白致脑细胞损伤的作用,能够抵抗过氧化氢致脑细胞损伤作用,提高东茛菪碱致痴呆小鼠模型的学习记忆功能,提高A β致痴呆小鼠模型学习记忆能力,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脑组织脂质过氧化,增强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减低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脑片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痴呆特别是血管性痴呆和老年性痴呆严重影响中国人口的健康和生存质量,研制预防、诊断、检测、保护、治疗和研究血管性痴呆和老年性痴呆等方面的产品,特别是药物、诊断试剂和保健品等,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活性天然产物B的结构与性质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的新化合物,阐明了该化合物的结构,活性天然产物B结构式如下
权利要求
1.活性天然产物B在制备抗血管性痴呆产品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天然产物B的组合物在制备抗血管性痴呆产品中的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天然产物B的药材原料在制备抗血管性痴呆产品中的应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性天然产物B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天然产物B 的药材原料是海洋真菌或海洋真菌粗提物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性天然产物B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天然产物B 的药材原料是海洋真菌Massarina tunicata或海洋真菌Massarina tunicata粗提物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天然产物B的药材原料的组合物在制备抗血管性痴呆产品中的应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活性天然产物B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天然产物B 的药材原料是海洋真菌或海洋真菌粗提物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活性天然产物B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天然产物B 的药材原料是海洋真菌Massarina tunicata或海洋真菌Massarina tunicata粗提物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 8任一项所述的活性天然产物B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血管性痴呆产品是指直接用于预防、诊断、检测、保护、治疗和研究血管性痴呆及其直接相关疾病的产品中的一种或多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 8任一项所述的活性天然产物B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血管性痴呆产品是包括药物、试剂或食品中的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活性天然产物B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血管性痴呆产品是药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 8任一项所述的活性天然产物B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该活性天然产物B的结构式如下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活性天然产物B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天然产物 B的纯度 95%。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活性天然产物B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天然产物 B的使用方式是包括单独使用或与其他化学物质联合使用中的一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海洋真菌提取物——活性天然产物B的用途。经体外研究试验显示,活性天然产物B对白念球菌、新生隐球菌、红色毛癣菌和烟曲霉菌等常见临床病原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能不同程度抑制肝癌、乳腺癌、肺癌等肿瘤细胞株的生长,并能对大鼠多发性梗塞性脑缺血损伤等造成的病理损伤有较强的保护作用,能够显著改善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可用于制备抗血管性痴呆产品。本发明为临床抗真菌、抗肿瘤、抗血管性痴呆症及其直接相关疾病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药物来源,对开发利用我国的药用资源具有重要价值。
文档编号A61K31/365GK102293767SQ201110193628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31日
发明者冯建平, 徐丽莉, 游飞, 秦路平 申请人:杭州双马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