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罗红霉素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799943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罗红霉素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罗红霉素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罗红霉素是一种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没有臭味、具有苦味,略带有吸湿性的结晶性粉末。它易溶于乙醇,溶于甲醇和乙醚,在水中几乎不容。罗红霉素的化学名称为 9-
肟]红霉素,对酸稳定,口服易吸收,是目前临床上使用广泛、疗效优良的红霉素产品。1987年首先在法国上市,迄今已在包括我国在内的9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肠球菌、 厌氧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淋球菌等都有抗菌作用。在专利(公开号CN1012M217A)中公开了一种骨架型罗红霉素缓释微丸胶囊,该剂型延缓了药物的释放,降低了缓释微丸的密度,延长了药物在胃肠道中的滞留时间,但是由于该胶囊的制备方法使用了较为传统的挤压-滚圆成丸法,其生产制备过程中必须采用挤压机和滚圆机两台机器才能完成造丸过程,制备工艺较为复杂,且操作时间相当的长,非常不利于产业化生产。在专利(授权公告号CN1180779C)中公开了一种罗红霉素缓释胶囊及其制备方法,该缓释胶囊剂减少了每日服药次数,给患者减少了痛苦,且使用常规工艺制备,质量稳定,但由于其未考虑到在后期包衣过程中包衣材料的再流化流程,按该方法制备出来的缓释胶囊释药速率较快,未能达到预期良好的缓释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罗红霉素胶囊,以改善口服吸收差, 生物利用度低的缺陷。本发明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新型罗红霉素胶囊的制备方法,且更容易实现产业化。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罗红霉素胶囊,它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罗红霉素55 70%,黏合剂3 6%,包衣材料15 20%,增塑剂6 8%,致孔剂5 10%,助流剂0. 5 1. 5%。通过调节处方中包衣材料、增塑剂、致孔剂以及抗粘的用量配比,进行体外溶出速率试验证实以上组成可有效的延缓罗红霉素在人体内的释放、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血药浓度可较长时间保持在有效浓度范围之内。如处方配比不在以上范围内,将不能确保单位时间内的释药速率,且血药浓度波动较大。上述罗红霉素胶囊,优选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罗红霉素62 68%,黏合剂4 6%,包衣材料15 18%,增塑剂6 7%,致孔剂5 7%,助流剂0. 5 0. 8%。其中,所述的黏合剂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预胶化淀粉、卡波普、糊精、微晶纤维素、糖粉及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所述的黏合剂优选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或羧甲基纤维素钠。
其中,所述的包衣材料为乙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及丙烯酸树脂(Eudragit RS 30D-55)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所述的包衣材料优选为乙基纤维素或丙烯酸树脂(Eudragit RS 30D-55)。其中,所述的增塑剂为癸二酸二丁酯、苯二甲酸二丁酯及蓖麻油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所述的增塑剂优选为癸二酸二丁酯或苯二甲酸二丁酯。其中,所述的致孔剂为聚乙二醇(PEG1540)、乳糖或聚山梨酯20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所述的致孔剂优选为聚乙二醇(PEGlMO)或乳糖。其中,所述的助流剂为硬脂酸镁、滑石粉及二氧化硅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所述的助流剂优选为硬脂酸镁或滑石粉。上述新型罗红霉素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称取配方量的罗红霉素及黏合剂,加入润湿剂混合均勻制成软材,20目筛制粒,50 60°C烘干;(2)将步骤(1)得到的烘干后的颗粒加入配方量的助流剂,混勻并压成直径1 3mm药芯片;(3)称取配方量的包衣材料,加入配方量的增塑剂、致孔剂及水;(4)对步骤( 所得的药芯片用步骤( 制得的包衣水分散液进行流化床旋转包衣,制得包衣小丸;(5)对步骤(4)所得的包衣小丸在高于流化制粒包衣操作的温度下再进行硫化操
作制得罗红霉素缓释微丸,装填胶囊,可得罗红霉素缓释胶囊。步骤(1)中,所述的润湿剂为水和乙醇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润湿剂的加入量为罗红霉素和粘合剂总重量的8 12%,优选10%。步骤(3)中,水的加入量为包衣材料、增塑剂和致孔剂总重量的3 7%,优选5%。步骤⑷中,所述的流化床制粒包衣,其条件为进风温度40 50°C,进风量 1. 5 2. 5m3/min,喷液速度 1. 0 4. OmVmin0步骤(5)中,所述的再硫化操作,其条件为置高于包衣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5°C 的流化床内沸腾硫化2 6小时。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罗红霉素胶囊极大的改善了罗红霉素普通口服剂型服用次数多,生物利用度低的不足。将罗红霉素制成小丸,采用改进的流化床包衣法将罗红霉素小丸制成缓释小片,并装填胶囊,制得罗红霉素缓释胶囊,操作简单、重现性好,易于实现大量生产,而且与其他缓释胶囊剂型相比,通过流化包衣后的再硫化工艺,使得包衣材料发挥缓释效果,从而达到更好的发挥疗效的目的。
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具体的物料配比、工艺条件及其结果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以下实施例所采用的实验设备和原料来源如下罗红霉素江苏黄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流化床制粒包衣机常州佳发制粒干燥设备有限公司;其余试剂材料均为常规市售产品。实施例1 一种新型罗红霉素缓释胶囊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罗红霉素64%,羟丙基甲基纤维素4%,乙基纤维素18%,癸二酸二丁酯 %,聚乙二醇(PEG1540)6. 2%,硬脂酸镁0.8%。生产方法如下 (1)称取罗红霉素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加入其总重10% (w/w)的水混合均勻制成软材,20目筛制粒,60°C烘干; (2)加入硬脂酸镁混勻后压成为直径2_药芯片;(3)称取乙基纤维素、癸二酸二丁酯和聚乙二醇(PEG1540),加入其总重5% (w/w) 的水溶解作为包衣液;(4)对步骤( 所得罗红霉素药芯片利用步骤( 所得包衣液进行流化床包衣,进风温度50°C,进风量2m7min,喷液速度3. 0m3/min,包衣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5°C,制得包衣小丸;(5)对步骤(4)所得包衣小片置于110°C的条件下流化床内沸腾硫化2小时后装填胶囊,制得罗红霉素缓释胶囊。实施例2 —种新型罗红霉素缓释胶囊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罗红霉素68%,羧甲基纤维素钠5.5%,丙烯酸树脂(EudragitRS 30D-55)15%,苯二甲酸二丁酯6%,乳糖5%,滑石粉0.5%。生产方法如下(1)称取罗红霉素与羧甲基纤维素钠,加入其总重10% (w/w)的水混合均勻制成软材,20目筛制粒,60°C烘干;(2)加入滑石粉混勻后压成为直径2mm药芯片;(3)称取丙烯酸树脂(Eudragit RS 30D-55)、苯二甲酸二丁酯和乳糖,加入其总重 5% (w/w)的水溶解作为包衣液;(4)对步骤( 所得罗红霉素药芯片利用步骤( 所得包衣液进行流化床包衣,进风温度50°C,进风量2m7min,喷液速度3. 0m3/min,包衣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5°C,制得包衣小丸;(5)对步骤(4)所得包衣小片置于70°C的条件下流化床内沸腾硫化4小时后装填胶囊,制得罗红霉素缓释胶囊。实施例3 体外释放度测定试验。测定方法取实施例一、二制备的罗红霉素缓释胶囊以及市售罗红霉素缓释胶囊, 按照释放度(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采用溶出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XC)第二法装置以盐酸溶液(1 — 1000) 900ml为溶剂,转速为每分钟50转,依法操作。在2、4、8小时分别取溶液5ml滤过,并即时在操作容器中补充溶剂5ml。分别取续滤液适量,加盐酸溶液制成每Iml含罗红霉素60u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上述溶液各細1分别置IOml刻度试管瓶中,再加硫酸溶液(75 — 100)細1,混勻,放置30粉针,冷却后,照分光光度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IVA),以介质加显色剂作为空白,在482nm 的波长处分别测定吸收度,分别计算在不同时间的溶出量。结果见表1。表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罗红霉素胶囊,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罗红霉素55 70%,黏合剂3 6%,包衣材料15 20%,增塑剂6 8%,致孔剂5 10%,助流剂0. 5 1. 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罗红霉素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黏合剂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预胶化淀粉、卡波普、糊精、微晶纤维素、糖粉及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罗红霉素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衣材料为乙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及丙烯酸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罗红霉素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塑剂为癸二酸二丁酯、苯二甲酸二丁酯及蓖麻油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罗红霉素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致孔剂为聚乙二醇、 乳糖或聚山梨酯20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罗红霉素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流剂为硬脂酸镁、 滑石粉及二氧化硅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7.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罗红霉素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称取配方量的罗红霉素及黏合剂,加入润湿剂混合均勻制成软材,20目筛制粒, 50 60°C烘干;(2)将步骤(1)得到的烘干后的颗粒加入配方量的助流剂,混勻并压成直径1 3mm药-H-* LL心片;(3)称取配方量的包衣材料,加入配方量的增塑剂、致孔剂及水;(4)对步骤( 所得的药芯片用步骤( 制得的包衣水分散液进行流化床旋转包衣,制得包衣小丸;(5)对步骤(4)所得的包衣小丸在高于流化制粒包衣操作的温度下再进行硫化操作制得罗红霉素缓释微丸,装填胶囊,可得罗红霉素缓释胶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罗红霉素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润湿剂为水和乙醇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润湿剂的加入量为罗红霉素和粘合剂总重量的8 1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罗红霉素缓释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 所述的流化床制粒包衣,其条件为进风温度40 50°C,进风量1. 5 2. 5m3/min,喷液速度 1. 0 4. 0m3/min。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罗红霉素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的再硫化操作,其条件为置高于包衣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5°C的流化床内沸腾硫化2 6小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罗红霉素胶囊,它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罗红霉素55~70%,黏合剂3~6%,包衣材料15~20%,增塑剂6~8%,致孔剂5~9%,助流剂0.5~1.5%。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新型罗红霉素胶囊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罗红霉素胶囊极大的改善了罗红霉素普通口服剂型服用次数多,生物利用度低的不足。将罗红霉素制成小丸,采用改进的流化床包衣法将罗红霉素小丸制成缓释小片,并装填胶囊,制得罗红霉素缓释胶囊,操作简单、重现性好,易于实现大量生产,而且与其他市售缓释胶囊剂型相比,通过流化包衣后的再硫化工艺,使得包衣材料发挥缓释效果,从而达到更好的发挥疗效的目的。
文档编号A61P31/04GK102266309SQ20111019370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2日
发明者唐俊, 葛海涛 申请人:江苏黄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