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脂肪瘤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6856阅读:15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脂肪瘤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特别是一种治疗脂肪瘤病的中药。
背景技术
脂肪瘤(lipoma)是由增生的成熟脂肪组织形成的良性肿瘤。多见于40 50岁的成年人。瘤体质地柔软,圆形或分叶状,位于皮下,可以推动;瘤体大小不等,小的如枣大, 用手摸方能触知,大的可隆起皮面,但表面皮肤正常。肿瘤单发或多发,见于体表的任何部位,以肩、背、腹部为多见。多无自觉症状。血管脂肪瘤为一特殊类型的脂肪瘤,以年轻人较为多见,好发于下肢,可自觉疼痛,触之亦有压痛。脂肪瘤的临床表现脂肪瘤可以发生在身体有脂肪组织存在的任何部位,通常好发于皮下,以四肢及腹部最常见。肿瘤一般多发,少数为单发,其边界清楚,质地韧,呈分叶状。与周围无粘连,在皮下可推动。由于肿瘤与皮肤之间有纤维带相连,在推动肿块时,皮肤可有橘皮样改变。除局部肿物外,通常无自觉症状或轻度疼痛,不引起功能障碍。除皮下外,脂肪瘤还可发生在肌间隔、肌肉深层及腹膜后等部位。皮下脂肪瘤通常有薄弱纤维包膜,而深部脂肪瘤则无包膜,呈伪足状向四周组织浸润生长。组织学检查示病变包膜完整, 主要由成熟的脂肪细胞构成。肿瘤不仅局部于皮下层,而且发展至筋膜中,肌间与肌层间, 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呈浸润性生长。可有孤立性脂肪瘤及多发性脂肪瘤二类。前者为扁平或分叶状、质软,边界清楚的皮下限局性肿物。质软,可推动,表面皮肤正常,单发损害发生迟,发展慢。切除肿物效果良好。发生于深部组织如腹膜后者可以恶变为脂肪肉瘤。多发性脂肪瘤有家族倾向。亦称家族性脂肪瘤,肿物小,数目多达数百个,常在皮下。现虽有治疗脂肪瘤的多种药物,但由于种种原因,其疗效并不尽人意,因此,研制新的中药物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脂肪瘤病的中药,可有效解决脂肪瘤的治疗用药,提高治疗效果的问题。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该中药由以下重量计的组份制成当归25_35g、荔枝核25-35g、制香附40-50g、莪术25_35g、柴胡25_35g、元胡25_35g、乳香25_35g、桔核 25-35g、川芎25-35g、制没药25_35g、炒王不留25_35g、五灵脂25_35g、升麻25_35g和桔梗 25-35g,其中,当归、荔枝核、制香附、莪术、柴胡、炒王不留、五灵脂、升麻和桔梗粉碎,过300 目筛,混勻成细粉;将元胡、乳香、桔核、川芎、制没药混合,加其重量6-8倍的水煎煮二次, 每次1. 5小时,合并煎液,浓缩至50°C相对密度为1. 20-1. 30的浸膏;将细粉与浸膏混合, 和成药坨,制成药丸,烘干,然后采用常规方法,包衣,分装。本发明原料丰富,组方科学、合理,易生产制造,成本低,服用效果好,有效用于治疗脂肪瘤,造益于社会。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可由以下实施例给出 实施例1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是由以下组分制成当归30g、荔枝核30g、制香附45g、莪术30g、 柴胡30g、元胡30g、乳香30g、桔核30g、川芎30g、制没药30g、炒王不留30g、五灵脂30g、升麻30g和桔梗30g,其中,将当归、荔枝核、制香附、莪术、柴胡、炒王不留、五灵脂、升麻和桔梗粉碎,过300目筛,成粒径彡ΙΟμπι混合均勻的细粉;将元胡、乳香、桔核、川芎、制没药混合,加其重量6-8倍的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元胡、乳香、桔核、川芎、制没药8倍重量的水, 煎煮1. 5小时,过滤,得滤液,药渣再加入元胡、乳香、桔核、川弯、制没药6倍重量的水,煎煮 1. 5小时,过滤,合并煎液,浓缩至50°C相对密度为1. 25的浸膏;将细粉与浸膏混合,和成药坨,用制丸机制成药丸,烘干,然后采用常规方法包衣,方法是,将干燥的丸粒置糖衣锅内转动锅,加入适量的糖浆,搅拌均勻,待丸粒表面呈毛刺状且丸心润透时,加入适量的滑石粉, 搅拌均勻,使滑石粉全部裹附于丸粒表面,再加糖浆,加滑石粉,如此反复,用吹风机将丸粒吹干,然后停止吹风,再加入糖浆,搅拌,使丸粒表面均勻一致为准,待丸粒表面略干时,再加热吹风将丸吹干,然后加入蜡粉,转动摩擦至丸表面极为光亮为止,出锅,放置室温,置净容器中。实施例2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还可由以下组分制成当归25g、荔枝核25g、制香附40g、莪术 25g、柴胡25g、元胡25g、乳香25g、桔核25g、川芎25g、制没药25g、炒王不留25g、五灵脂 25g、升麻25g和桔梗25g,其中,将当归、荔枝核、制香附、莪术、柴胡、炒王不留、五灵脂、升麻和桔梗粉碎,过300目筛,成粒径彡IOym混合均勻的细粉;将元胡、乳香、桔核、川芎、制没药混合,加其重量6倍的水煎煮二次,每次1. 5小时,过滤,合并煎液,浓缩至50°C相对密度为1.20的浸膏;将细粉与浸膏混合,和成药坨,用制丸机制成药丸,烘干,然后采用常规方法包衣,方法是,将干燥的丸粒置糖衣锅内转动锅,加入适量的糖浆,搅拌均勻,待丸粒表面呈毛刺状且丸心润透时,加入适量的滑石粉,搅拌均勻,使滑石粉全部裹附于丸粒表面, 再加糖浆,加滑石粉,如此反复,用吹风机将丸粒吹干,然后停止吹风,再加入糖浆,搅拌,使丸粒表面均勻一致为准,待丸粒表面略干时,再加热吹风将丸吹干,然后加入蜡粉,转动摩擦至丸表面极为光亮为止,出锅,放置室温,置净容器中。实施例3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还可由以下组分制成当归35g、荔枝核35g、制香附50g、莪术 35g、柴胡35g、元胡35g、乳香35g、桔核35g、川芎35g、制没药35g、炒王不留35g、五灵脂 35g、升麻35g和桔梗35g,其中,将当归、荔枝核、制香附、莪术、柴胡、炒王不留、五灵脂、升麻和桔梗粉碎,过300目筛,成粒径彡IOym混合均勻的细粉;将元胡、乳香、桔核、川芎、制没药混合,加其重量8倍的水煎煮二次,每次煎煮1. 5小时,过滤,合并煎液,浓缩至50°C 相对密度为1.25的浸膏;将细粉与浸膏混合,和成药坨,用制丸机制成药丸,烘干,然后采用常规方法包衣,方法是,将干燥的丸粒置糖衣锅内转动锅,加入适量的糖浆,搅拌均勻,待丸粒表面呈毛刺状且丸心润透时,加入适量的滑石粉,搅拌均勻,使滑石粉全部裹附于丸粒表面,再加糖浆,加滑石粉,如此反复,用吹风机将丸粒吹干,然后停止吹风,再加入糖浆,搅拌,使丸粒表面均勻一致为准,待丸粒表面略干时,再加热吹风将丸吹干,然后加入蜡粉,转动摩擦至丸表面极为光亮为止,出锅,放置室温,置净容器中。在上述药物中,当归拣去杂质,洗净,闷润,稍晾至内外湿度适宜时,切片晒干。 功用主治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癥瘕结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窃,跌扑损伤。荔枝核除净皮肉,取种子,洗净晒干。温中,理气,止痛。功用主治治胃脘痛,疝气痛,妇女血气刺痛。制香附将碾碎之香附放入缸内,用黄酒及米醋拌勻。再用砂糖,加水适量炒烊,然后将香附倒入锅内,与砂糖水充分混合,炒干。功用主治理气解郁,止痛调经。治肝胃不和,气郁不舒,胸腹胁肋胀痛,痰饮痞满,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莪术洗净,蒸或煮至透心,晒干或低温干燥后除去须根及杂质。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功用主治用于血瘀腹痛、肝脾肿大、心腹胀痛,积聚,妇女血瘀经闭,跌打损伤作痛饮食积滞。柴胡拣去杂质,除去残茎,洗净泥沙,捞出,润透后及时切片,随即晒干。功用主治和解表里,疏肝,升阳。治寒热往来,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利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元胡洗净,放入开水中略煮3— 6分钟至块茎内部中心有芝麻样小白点时为度, 立即捞起晒干。功用主治活血行气止痛用于全身各部气滞血瘀之痛,痛经,经闭,症瘕, 产后瘀阻,
乳香拣去砂子杂质。调气活血,定痛,追毒。功用主治治气血凝滞、心腹疼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痛经,产后瘀血刺痛。 桔核果实成熟后收集。洗净,晒干。功用主治理气,散结,止痛。用于小肠疝气,睾丸肿痛,乳痈肿痛。川芎夏季当茎上的节盘显著突出,并略带紫色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后炕干,再去须根。功用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腹痛,胸肋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制没药取拣净的没药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稍见熔化点,取出放凉。或炒至表面稍见熔化时,喷洒米醋,继续炒至外层明亮光透,取出放凉。功用主治散血去瘀,消肿定痛。 治跌损,金疮,筋骨,心腹诸痛,癥瘕,经闭,痈疽肿痛,痔漏,目障。炒王不留簸净杂质,置锅内,用文火炒至爆开白花六、七成时取出,放凉。功用主治行血通经,催生下乳,消肿敛疮。治妇女经闭,乳汁不通,难产,血淋,痈肿,金疮出血。五灵脂拣净杂质,打碎(灵脂块)或筛去灰屑(灵脂米)用。生用行血止痛。功用主治治心腹血气诸痛,妇女经闭,产后瘀血作痛;外治蛇、蝎、蜈蚣咬伤。炒用止血。治妇女血崩,经水过多,赤带不绝
升麻拣去杂质,略泡洗净,捞出,润透,切片,晒干。功用主治升阳,发表,透疹,解毒。 治时气疫疠,头痛寒热,喉痛,口疮,斑疹不透;中气下陷,久泻久痢,脱肛,妇女崩、带,子宫下坠;痈肿疮毒。桔梗拣净杂质,除去芦头,洗净捞出,润透后切片,晒干。功用主治开宣肺气,祛痰排脓。治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所说的脂肪瘤西医认为从发病机理上并结合现代生物分子学理论,终于总结出各种类型脂肪瘤形成的根本原因,“脂肪瘤致瘤因子”在患者体细胞内也存在一种致瘤因子,在正常情况下,这种致瘤因子处于一种失活状态(无活性状态),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发病,但在各种内外环境的诱因影响作用下,这种脂肪瘤致瘤因子的活性处于活跃状态具有一定的活性,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机体内的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对致瘤因子的监控能力下降,再加上体内的内环境改变,慢性炎症的刺激、全身脂肪代谢异常的诱因条件下,脂肪瘤致瘤因子活性进一步增强与机体的正常细胞中某些基因片断结合,形成基因异常突变,使正常的脂肪细胞与周围的组织细胞发生一种异常增生现象,导致脂肪组织沉积有关,并向体表或各个内脏器官突出的肿块,称之脂肪瘤。中医认为,脂肪瘤的病因是皮下脂肪瘤在中医称为“痰核” “肉瘤”之名出《千金要方》。多因郁滞伤睥,痰气凝结所致。以皮下肉中生肿块,大如桃、拳,按之稍软,皮色不变, 无痛为主要表现的瘤病类疾病。本病常见于西医学所指的脂肪瘤。脂肪瘤中医不主张手术。因其只能治其标,不能治其本。因人是一个不可分割而相生相克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只有在脏腑机能正常的状态下才能维持着人体的生理正常功能。一旦某一脏腑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其它脏腑。不论病因何来,都是如此。就中医来讲,任何脂肪瘤都不可怕,均是由气血壅滞瘀阻不通坏死所致。即或因寒湿阴邪凝滞,或阳热温毒积聚等引起的机体气、血、 津、液、经(脉)络等阻滞不通,所造成的瘀滞。为中医外科症型。如病因可分气、血、寒、热、 痰、湿、阴毒凝滞瘀阻、阳毒炽盛等瘀久败腐而致。整体调治,不失为余。痰生百病,“痰气” 无处不到,无处不行,无论滞留何处即成痰核(此痰气非指咳吐之痰)。其痰核为瘤多发,形壮大小不一,分部在全身各个位置。有的遍身起筋块如瘤如粟、皮色不变,或痛或不疼等。根据上述病因和发病机理,中医认为,应以益气排脂、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排毒去瘤为治疗原则,而本发明药物组份的有机配伍,正好具有益气排脂、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排毒去瘤之功效,可有效用于治疗脂肪瘤,服用方便、简单、效果好,并经临床资料充分证明, 有关临床资料如下
一、选择病例的标准
以无痛性软组织包块,较大时压迫周围神经可能会引起疼痛。表浅脂肪瘤。树脂状脂肪瘤常见于成人,症状是受累关节逐渐肿胀。影像学显示脂肪瘤是同质性软组织包块,与皮下组织密度相同,经证实是脂肪浸润。可以见到细纤维条索,但没有在非典型脂肪瘤中多见。 肌内脂肪瘤界限比较清楚,而树脂状脂肪瘤弥漫浸润滑膜。凡具有上述症状者均选择为病例,并给予治疗。二、诊断标准
根据上述症状,其诊断标准是
(1)好发于颈,背,肩胛及前臂等处,也可发生于身体其他部位。(2)多见于成年人。(3)多数为单发性,少数为多发性。(4)肿块大小不一,呈扁圆形或圆形,边界不清,皮色不变,质地柔软,触之不痛, 而有假性波动感,典型的用手紧捏肿物,表面可出现分叶状,肿块生长比较缓慢。粉瘤、脂肪瘤、神经纤维瘤,是体表常见良性瘤。粉瘤,又称皮脂腺囊肿。位于真皮内,有完整包膜,内贮留豆腐渣样分泌物,伴臭味。黄豆大、枣大或更大。面部、耳后、背、臀部为好发部位。夏季易感染化脓。脂肪瘤位于皮下脂肪组织内,由成熟的脂肪细胞堆积而成。多在躯干、上肢发病。单个多,大小不等,个别的有拳头大。扁圆形或圆形,呈分叶状, 有完整的薄包膜。质地柔软,切面淡黄色。神经纤维瘤系显性遗传性疾病,有家族史。源于身体各处的神经干或神经末梢,位于皮下,多发是特点。瘤体小,可推动,质地坚韧,界线清楚,没有包膜。切面灰白色、半透明状。均确诊为患有脂肪瘤。三、治疗方案
患者口服本发明中药,每日三次,每次10g,儿童酌减,饭后半小时服用,三个月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统计治疗结果。四、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治愈脂肪瘤体萎缩,接近正常,伴随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 显效脂肪瘤体明显缩小,伴随症状明显减轻; 有效脂肪瘤体及伴随症状均较治疗前减轻; 无效无任何体征改善表现; 五、统计处理
根据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经对100例脂肪瘤患者观察,临床治愈(脂肪瘤体萎缩,接近正常,伴随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16例,显效(脂肪瘤体明显缩小,伴随症状明显减轻)39 例,有效(脂肪瘤体及伴随症状均较治疗前减轻)40例,总有效率达到95%,而且有较好的远期效果。本病因系全身性机能失调,治疗需长期,疗程长,效果较好。六、结论
由上述资料表明,本发明中药是治疗脂肪瘤的有效药物,方法简单,,携带方便,效果好,费用低,有实际的临床意义,为脂肪瘤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治疗条件,是中医药学的一大创造,造益于社会。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脂肪瘤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计的组份制成当归25-35g、 荔枝核25-35g、制香附40-50g、莪术25_35g、柴胡25_35g、元胡25_35g、乳香25_35g、桔核 25-35g、川芎25-35g、制没药25-35g、炒王不留25_35g、五灵脂25_35g、升麻25_35g和桔梗 25-35g,其中,当归、荔枝核、制香附、莪术、柴胡、炒王不留、五灵脂、升麻和桔梗粉碎,过300 目筛,混勻成细粉;将元胡、乳香、桔核、川芎、制没药混合,加其重量6-8倍的水煎煮二次, 每次1. 5小时,合并煎液,浓缩至50°C相对密度为1. 20-1. 30的浸膏;将细粉与浸膏混合, 和成药坨,制成药丸,烘干,然后采用常规方法,包衣,分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脂肪瘤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组分制成当归 30g、荔枝核30g、制香附45g、莪术30g、柴胡30g、元胡30g、乳香30g、桔核30g、川芎30g、制没药30g、炒王不留30g、五灵脂30g、升麻30g和桔梗30g,其中,将当归、荔枝核、制香附、 莪术、柴胡、炒王不留、五灵脂、升麻和桔梗粉碎,过300目筛,成粒径< IOym混合均勻的细粉;将元胡、乳香、桔核、川芎、制没药混合,加其重量6-8倍的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元胡、 乳香、桔核、川弯、制没药8倍重量的水,煎煮1.5小时,过滤,得滤液,药渣再加入元胡、乳香、桔核、川弯、制没药6倍重量的水,煎煮1.5小时,过滤,合并煎液,浓缩至50°C相对密度为1.25的浸膏;将细粉与浸膏混合,和成药坨,用制丸机制成药丸,烘干,然后采用常规方法包衣,分装,每瓶90g。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治疗脂肪瘤病的中药,可有效解决脂肪瘤的治疗用药,提高治疗效果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由当归25-35g、荔枝核25-35g、制香附40-50g、莪术25-35g、柴胡25-35g、元胡25-35g、乳香25-35g、桔核25-35g、川芎25-35g、制没药25-35g、炒王不留25-35g、五灵脂25-35g、升麻25-35g和桔梗25-35g制成,将当归、荔枝核、制香附、莪术、柴胡、炒王不留、五灵脂、升麻和桔梗粉碎,过300目筛,混匀成细粉;将元胡、乳香、桔核、川芎、制没药混合,加其重量6-8倍的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浓缩至50℃相对密度为1.20-1.30的浸膏;将细粉与浸膏混合,和成药坨,制成药丸,烘干,包衣,分装,本发明原料丰富,组方科学、合理,易生产制造,成本低,服用效果好,有效用于治疗脂肪瘤,造益于社会。
文档编号A61K36/9066GK102302736SQ20111026029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5日
发明者李小明 申请人:李小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