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7705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抑郁症是以意志消沉、思维迟钝、言语减少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性疾病。 中风后抑郁症是指中风后引发的抑郁症,属于继发性抑郁症的一种,是中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除中风病固有的各种躯体症状外,尚可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抑郁症候。 据资料统计,中风后合并抑郁症的患者占中风的40%-67%,在这一群体中,又有75%的患者因种种原因被漏诊。其中患者家庭及临床医生对抑郁症的忽视及认识不足是其主要原因。在已合并抑郁症的中风患者中,其中有的患者发生在中风急性期,即一个月之内;约有半数患者在中风后半年左右发病,这段时间是合并出现抑郁症的高峰期;中风后两年内均为合并抑郁症的高危期。对于中风后抑郁症的治疗,现代医学多采用西药三环类抗抑郁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进行治疗,均存在依懒性和明显的不良反应,如出现头晕、乏力、肝功能异常等副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中药,针对中风后抑郁症形成的病因,选择理气活血、化痰祛湿、补益心脾、滋养肝肾的中药,辨证论治,使病人缓解压力,解除抑郁状态,同时无毒副作用。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益母草15-20份、香附10-15份、白芍9-13份、郁金15-20份、泽泻7_13 份、白术15-20份、藿香7-13份、枸杞子15-20份、决明子10-15份、黄芪13-17份、熟地黄 15-20 份。优选的,该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益母草17份、香附12份、白芍11份、郁金17份、泽泻10份、白术17份、藿香10份、枸杞子17份、决明子13 份、黄芪15份、熟地黄17份。按传统方法水煎,制成汤剂服用。方中益母草活血通络,祛瘀生新;香附疏肝理气,用于肝胃不和,气郁不舒;白芍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郁金行气化瘀,清心解郁;泽泻利水渗湿;泄热通淋;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藿香祛暑解表,化湿和胃;枸杞子养肝滋肾,润肺滋肾;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黄芪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熟地黄养血滋阴,补精益髓。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所试患者为2005年2月 2009年2月从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脑中风病患者中筛选出150例符合中风后抑郁症诊断并愿意配合治疗的患者。治疗组75例,女38例,男37例;年龄49 78岁,平均(61. 2 士8. 5)岁;病程7个月 2年5个月,平均(8 士 10. 5) 个月;HAMD评分5士 11. 8)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9. 5士6. 3)分;Barthel指数评分 (39. 5士23. 4)。对照组75例,女36例,男39例;年龄48 77岁,平均(62. 3士8. 4)岁; 病程6个半月 2年6个月,平均(9士 10. 1)个月;HAMD评分6士9. 8)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9. 1 士7. 1)分;Barthel指数评分(39. 7士21. 6)。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 HAMD评分等临床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 > 0. 05),具有可比性。2、入选标准①首发脑卒中,经CT或MRl证实为脑洫管意外,病程在半年以上,并存在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者。②抑郁自评量表(SDQ >41分提示可能存在抑郁。③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撤1 ,对项)评分> 20分。排除标准严重痴呆和因失语、感觉运动或视觉障碍不适合做心理测试的患者。有严重器质性疾病、癫痫、明显脑血管畸形、滥用药物或酗酒的患者;有精神病史、双相情感性障碍及躁狂症患者;自杀倾向明显者。3、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本发明所述的中药制剂,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用。治疗中不合并使用抗抑郁药和安定剂、兴奋类药物。对照组口服阿米替林,每日3次,每次25mg。两组均以 4周为1个疗程,坚持治疗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分别进行疗效统计。4、疗效评定标准按HAMD减分率标准评定。痊愈HAMD减分率彡75%,主要症状消失;显效HAMD 减分率> 50%,症状基本消失;有效HAMD减分率> 25%,抑郁症状有所改善;无效HAMD 减分率< 25%,抑郁症状无改善。中医疗效标准参考1994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显效症状消失,情绪正常;有效症状减轻,情绪基本稳定 ’无效症状情绪均无改善。5、治疗结果
治疗两个疗程后统计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37例3% ),有效35例7),无效3例(4.0% ),总有效率为96.0% ;对照组显效26例(34. 7%),有效32例(42. 7%), 无效17例02.7%),总有效率为77.3%。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6、不良反应治疗组服药两个疗程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头晕12例,乏力14例,肝功能异常8例,低血压9例。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称取益母草17g、香附12g、白芍llg、郁金17g、泽泻10g、白术17g、藿香 10g、枸杞子17g、决明子13g、黄芪15g、熟地黄17g。按传统方法水煎制成汤剂,每天1齐U, 水煎分2次服用。实施例二 称取益母草15g、香附15g、白芍13g、郁金20g、泽泻7g、白术20g、藿香 7g、枸杞子20g、决明子10g、黄芪17g、熟地黄15g。按传统方法水煎制成汤剂,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用。实施例三称取益母草20g、香附10g、白芍9g、郁金15g、泽泻13g、白术15g、藿香
413g、枸杞子15g、决明子15g、黄芪13g、熟地黄20g。按传统方法水煎制成汤剂,每天1齐U, 水煎分2次服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该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益母草15-20份、香附10-15份、白芍9-13份、郁金15-20份、泽泻7-13份、 白术15-20份、藿香7-13份、枸杞子15-20份、决明子10-15份、黄芪13-17份、熟地黄15-20 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该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益母草17份、香附12份、白芍11份、郁金17份、泽泻10份、白术17份、藿香10份、枸杞子17份、决明子13份、黄芪15份、熟地黄17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中药,针对中风后抑郁症形成的病因,选择理气活血、化痰祛湿、补益心脾、滋养肝肾的中药益母草、香附、白芍、郁金、泽泻、白术、藿香、枸杞子、决明子、黄芪、熟地黄,科学配伍,制成汤剂,辨证论治,使病人缓解压力,解除抑郁状态,经本院临床试验,总有效率为96.0%,治疗效果十分明显,同时和西药相比,患者长期服用无不良反应,治疗成本低。
文档编号A61K36/9066GK102327558SQ20111028095
公开日2012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0日
发明者季加翠, 田开勇 申请人:季加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