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滑脱复位装置及其复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0390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脊柱滑脱复位装置及其复位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脊柱滑脱复位装置的复位器。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复位器的脊柱滑脱复位装置。
背景技术
腰椎滑脱和腰椎崩解是临床常见病,占腰痛病人总数的5%。可并发椎间盘突出, 椎管狭窄,以至不全截瘫。自从1911年HilA创用后路椎板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后, 1952年Bosworth改进用“H”形植骨融合,1953年Watkins创用后外侧途径横突间融合,植骨愈合率达96 %,但假关节发生率高达15 % 40 %。1971年Freebody创面前路椎体间融合术,直接融合滑脱椎体,但不愈合率仍不能降低,疗效不能满意。1970年Buck采用峡部不连处切断、植骨、螺钉内固定,但适应症太少。以上是长期来的传统治疗原则解除神经根或马尾压迫,防止继续滑脱,对畸形矫正则束手无策。也正是由于滑脱未被复位,腰骶角过大, 仍将形成巨大的滑脱椎体的滑移剪力,使植骨不足以对抗,才逐渐发生疲劳骨折、假关节形成而继续滑脱。说明腰骶角的矫正和滑脱椎体的复位在治疗上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目前,实现椎体的滑脱复位,都是通过内植入物和配套工具进行复位操作,其手术操作繁琐、连接复杂;配套手术器械操作复杂,手术操作困难,对医生要求高;而且易造成复位丢失,使手术的风险很大,安全可靠性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如何提高椎体滑脱复位手术的安全可靠性,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脊柱滑脱复位装置的复位器,该复位器可以有效提高椎体滑脱复位手术的安全可靠性,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复位器的脊柱滑脱复位装置。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脊柱滑脱复位装置的复位器,包括固定臂、复位臂、调节臂和驱动所述调节臂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固定臂的第一端与所述复位臂的第一端铰接;所述调节臂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臂的中部铰接,第二端与所述复位臂的中部沿其延伸方向滑动连接,中部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具体包括螺杆和与所述螺杆配合的螺母,所述固定臂具有通孔,所述螺杆的一端与所述调节臂滑动连接,另一端穿透所述通孔。优选地,还包括连接所述螺杆和所述调节臂的第一调节轴,所述调节臂与其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一滑槽,所述螺杆具有连接孔,所述第一调节轴同时设于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连接孔中。优选地,所述复位臂的中部设有与其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二滑槽,所述调节臂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调节轴,所述第二调节轴沿所述第二滑槽滑动。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复位臂固定连接的手柄。
优选地,所述手柄的固接位置靠近所述复位臂的第二端。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脊柱滑脱复位装置,包括与植入脊柱内的植入物固定连接的配套器械,包括如权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复位器。优选地,所述配套器械包括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复位器的固定臂与所述第一横梁铰接,所述复位器的复位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横梁卡接。优选地,所述复位臂的第二端具有与所述第二横梁配合的复位槽口,所述第二横梁卡设于所述复位槽口中。本发明所提供的复位器,用于脊柱滑脱复位手术中对滑脱的脊柱进行复位。该复位器包括固定臂、复位臂、调节臂和驱动装置,其中,复位臂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臂的第一端铰接,调节臂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臂的中部铰接,第二端与所述复位臂的中部沿其延伸方向滑动连接;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调节臂运动,使调节臂的第一端相对固定臂旋转,第二端沿复位臂的延伸方向滑动,从而相互铰接的固定臂和复位臂第二端之间的相互距离和角度发生变化。在脊柱滑脱复位手术中,可能会在脊柱中植入钉子类的植入物,再将配套器械与植入物固定连接,植入物至少会有两个,配套器械有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分别与两个植入物中的一个固定连接。滑脱复位时,将固定臂与第一横梁铰接,复位臂与第二横梁配合连接,驱动装置驱动调节臂运动,使调节臂的两端分别作用于固定臂与复位臂,使复位臂带动第二横梁远离第一横梁,进而使两个植入物间距离和角度发生变化,达到滑脱复位的目的。上述的复位器结构简单,复位操作简单易行,可以有效降低手术的风险和难度,提高手术的安全可靠性。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装置具体包括螺杆和与所述螺杆配合的螺母,所述固定臂具有通孔,所述螺杆的一端与所述调节臂滑动连接,另一端穿透所述通孔。 手术中,只要手动旋转螺母,就可以驱动螺杆向上或向下运动,进而带动调节臂的第一端相对于固定臂转动,第二端沿复位臂滑动。螺杆与螺母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使复位器的整体成本较低。而且,手动控制螺母可以使调节臂的运动量得到有效控制,进而控制好第二横梁远离第一横梁的距离和角度,使滑脱复位的距离和角度控制在理想范围内,从而提高手术精度,降低手术风险。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复位器还包括与所述复位臂固定连接的手柄。手术中,可以把持手柄,防止复位臂与第二横梁在复位过程中卡接不牢固,出现偏移,进一步提高手术的安全可靠性,降低手术风险。在提供上述复位器的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复位器的脊柱滑脱复位装置;由于复位器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复位器的脊柱滑脱复位装置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复位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复位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复位器的爆炸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用于脊柱滑脱复位装置的复位器,该复位器可以有效提高椎体滑脱复位手术的安全可靠性,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本发明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复位器的脊柱滑脱复位装置。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复位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复位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复位器的爆炸视图。本发明所提供的复位器,用于脊柱滑脱复位手术中,用于对滑脱的脊柱进行复位。 该复位器包括固定臂1、复位臂2、调节臂3和驱动装置4,其中,复位臂2的第一端与固定臂 1的第一端铰接,调节臂3的第一端与固定臂1的中部铰接,第二端与复位臂2的中部沿其延伸方向滑动连接;驱动装置4用于驱动调节臂3运动,使调节臂3的第一端相对固定臂1 旋转,第二端沿复位臂2的延伸方向滑动,从而相互铰接的固定臂1和复位臂2的第二端之间的相互距离和角度发生变化,达到复位的目的。在脊柱滑脱复位手术中,可能会在脊柱中植入钉子类的植入物,再将配套器械与植入物固定连接,植入物至少会有两个,配套器械有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分别与两个植入物中的一个固定连接。滑脱复位时,将固定臂1的第二端与第一横梁铰接(也可以直接铰接在骨头上,以骨头为支点),复位臂2的第二端与第二横梁配合连接, 驱动装置4驱动调节臂3运动,使调节臂3的两端分别作用于固定臂1与复位臂2,使复位臂2带动第二横梁远离第一横梁,进而使两个植入物间距离和角度发生变化,达到滑脱复位的目的。上述的复位器结构简单,复位操作简单易行,可以有效降低手术的风险和难度, 提高手术的安全可靠性。显然,上文所述的中部,均是相对于端部所说的,只要不在两端,均可以理解为中部。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4具体可以包括螺杆41和与螺杆41配合的螺母42,固定臂1具有通孔,螺杆41的一端与调节臂3滑动连接,另一端穿透通孔。手术中, 只要手动旋转螺母42,就可以驱动螺杆41向上或向下运动,进而带动调节臂3的第一端相对于固定臂1转动,第二端沿复位臂2滑动。螺杆41与螺母42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使复位器的整体成本较低。而且,手动控制螺母42可以使调节臂3的运动量得到有效控制, 进而控制好第二横梁远离第一横梁的距离和角度,使滑脱复位的距离和角度控制在理想范围内,从而提高手术精度,降低手术风险。除了上述的螺杆41与螺母42的结构外,能驱动调节臂3的结构还有很多,例如可以在螺杆41上配合安装一个手轮,通过手轮旋转带动与之配合的螺杆41,这样的结构也能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从数学的角度理解,本发明所提供的固定臂1、复位臂2和调节臂3形成了一个可变的三角形,以调节臂3所在的位置为三角形的一个边,改变此边上的高度就可以改变三角形的形状,进而改变固定臂1与复位臂2之间的夹角,从而实现调节固定臂1 的端部与复位臂2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和角度调整。能实现这样的位置调整的机械方式有很多种,在此不再一一赘述。进一步的,本发明所提供的复位器还可以包括连接螺杆41和调节臂3的第一调节轴5,调节臂3与其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一滑槽31,螺杆41具有连接孔,第一调节轴5同时设于第一滑槽31与连接孔中。调节螺母42时,第一调节轴5在第一滑槽31中滑动,减小螺杆41与调节臂3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更省力地驱动调节臂3的第二端绕第一端转动。同时, 利用第一调节轴5连接调节臂3和螺杆41,其连接方式简单,容易生产制造,可以降低复位器的生产成本。同样的道理,复位臂2的中部也可以设有与其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二滑槽21,调节臂3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调节轴6,第二调节轴6沿第二滑槽21滑动。第二调节轴6 与第二滑槽21的配合既可以满足发明需要,又可以简化复位器的结构,可以进一步降低复位器的生产成本。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调节轴5和第二调节轴6均可以是螺栓或其它易拆卸的结构,以降低复位器的组装难度。同时,第一调节轴5和第二调节轴6也可以是分别焊接在螺杆41和调节臂3上的销子,其具体结构可以为多种,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复位器还包括与复位臂2固定连接的手柄7。手术中,可以把持手柄7,防止复位臂2与第二横梁在复位过程中卡接不牢固,出现失稳或偏移,进一步提高手术的安全可靠性,降低手术风险。具体地,手柄7的固接位置靠近复位臂2的第二端,手术中,第二端最靠近第二横梁,其受力最大,将手柄7安装在靠近第二端的位置,可以最省力地防止复位臂2偏移,进一步减小手术的难度,提高手术的安全可靠性。除了上述复位器,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复位器的脊柱滑脱复位装置,该脊柱滑脱复位装置包括复位器和与复位器配套的配套器械。在滑脱复位手术中,需要在脊椎中植入至少两个钉子类的植入物,两植入物相互独立,配套器械可以包括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且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可以分别与两植入物中的一个固定连接。在手术中,将复位器的固定臂1与第一横梁连接在一起(固定臂也可以直接连接骨头上,以骨头为支点),复位臂2与第二横梁卡接,通过调节臂3调节固定臂1与复位臂2的张角,调节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间的距离和角度,进而调节两植入物间的距离和角度,达到滑脱复位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述的配套器械,是指完成脊柱滑脱复位手术时,除复位器之外的设备的总称。由于本申请仅对脊柱滑脱复位装置的复位器做出改进,对其它设备并未变动,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的设备配上本发明所提供的复位器,即可以高效地完成手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因此,本发明并未对配套器械作进一步地深入介绍,读者可参考相关技术文献,在此不再赘述。同时,由于配套器械是总称,不能理解为配套器械为一个器件或装置,例如本发明中所提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两者虽都属于配套器械的一部分,但却可以是分体的,分别与两个植入物固定连接。具体地,复位臂2的第二端具有与第二横梁配合的复位槽口,第二横梁卡设于复位槽口中。复位槽口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第二横梁的实际结构设计,以能在手术中将第二横梁与复位臂2连接在一起为基本要求,以便复位臂2能有效推动第二横梁带动植入物移动,实现滑脱复位。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脊柱滑脱复位装置及其复位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脊柱滑脱复位装置的复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臂、复位臂、调节臂和驱动所述调节臂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固定臂的第一端与所述复位臂的第一端铰接;所述调节臂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臂的中部铰接,第二端与所述复位臂的中部沿其延伸方向滑动连接,中部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脊柱滑脱复位装置的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具体包括螺杆和与所述螺杆配合的螺母,所述固定臂具有通孔,所述螺杆的一端与所述调节臂滑动连接,另一端穿透所述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脊柱滑脱复位装置的复位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所述螺杆和所述调节臂的第一调节轴,所述调节臂与其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一滑槽,所述螺杆具有连接孔,所述第一调节轴同时设于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连接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脊柱滑脱复位装置的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臂的中部设有与其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二滑槽,所述调节臂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调节轴, 所述第二调节轴沿所述第二滑槽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脊柱滑脱复位装置的复位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复位臂固定连接的手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脊柱滑脱复位装置的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的固接位置靠近所述复位臂的第二端。
7.一种脊柱滑脱复位装置,包括与植入脊柱内的植入物固定连接的配套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复位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脊柱滑脱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套器械包括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复位器的固定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横梁铰接,所述复位器的复位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横梁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脊柱滑脱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臂的第二端具有与所述第二横梁配合的复位槽口,所述第二横梁卡设于所述复位槽口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脊柱滑脱复位装置及其复位器,公开的复位器用于脊柱滑脱复位手术中对滑脱的脊柱进行复位。该复位器包括固定臂、复位臂、调节臂和驱动装置,其中,固定臂的第一端与所述复位臂的第一端铰接;所述调节臂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臂的中部铰接,第二端与所述复位臂的中部沿其延伸方向滑动连接,中部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调节臂运动,使调节臂的第一端相对固定臂旋转,第二端沿复位臂的延伸方向滑动,从而使固定臂和复位臂的第二段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发生变化,达到滑脱复位的目的。该复位器结构简单,复位操作简单易行,可以有效降低手术的难度和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可靠性。
文档编号A61B17/56GK102429712SQ20111038692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8日
发明者张文桥, 钱邦平 申请人:上海拓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