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病员转移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0411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病员转移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手术中转移病人的转移床。
背景技术
接受手术的病人通常需要经过从病房到手术室或从手术室到病房的转移,在转移过程中,大多数医院需要多个医护人员先将病人从手术台或者护理床上搬至手术车上,然后再进行转移,这样的转移方式需要人手较多,病人也需要做体位挪动,容易造成伤害,尤其是刚进行完手术后的病人,应当保持静态,不宜受到碰撞和挤压,以免造成伤害。目前有一种吊架式手术搬运车,该搬运车在操作时,预先在病人身体下铺一张专用的床单,将搬运车推至床边,从床尾套入,直至搬运车与床位置重叠,摇动手柄放下吊架, 用搬运车两边的卷棍卷起床单,并使床单绷直,这样便形成了一个简易担架,然后升起吊架,撤离床位,完成病员的转移,使用该吊架式手术搬运车转移病员相对于传统方式,虽然节省人力,但是仍然存在缺陷,由于是吊架式,所以在搬运车移动过程中,吊架会产生晃动, 不能做到静态搬运,该吊架式手术搬运车在使用时需要将整个车体套入床位,遇到障碍物时会移动不便,操作复杂,同时车体结构较为复杂,构成部件较多,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结构简易、操作方便、移动灵活的病员转移床。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病员转移床,所述转移床分为上、下两层结构,上、下两层结构通过支撑部件连接,所述下层结构上设有滚轮,上层结构侧端设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蜗轮蜗杆减速器和摇动手柄,上层结构为矩形或回型框架,下层结构为U型框架,所述矩形或回型框架包括主支撑杆、前卷管、后卷管、左侧支撑管和右侧支撑管,所述主支撑杆与后卷管平行设置于矩形或回型框架的一侧,所述支撑部件包括电动推杆和支撑杆,所述电动推杆和支撑杆设在主支撑杆一侧,所述左侧支撑管管中设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两端设有传动齿轮。所述左侧支撑管管中设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两端设有传动齿轮,所述前卷管和后卷管中分别设有从动轴,所述从动轴一端设有从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齿
I=I O所述主支撑杆一端与右侧支撑管通过右套管固定连接,主支撑杆另一端与左侧支撑管通过左套管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包括主杆和套管,所述电动推杆和支撑杆设在矩形或回型框架和U型框架之间,并与所述主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前卷管与后卷管分别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中设有压杆。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病员转移床的下层结构为U型框架结构,在空间狭小的地方,常规的转移床难以行走,U型框架能够绕过障碍物,移动灵活;主支撑杆与后卷管平行设置于矩形或回型框架的一侧,电动推杆和支撑杆设在主支撑杆一侧,由于采用上述单边支撑开放式结构,在病员转移过程中,只需将病员转移床从手术台或护理床的侧面卡入,即可实现病员转移床与手术台或护理床的位置重叠,操作简便有效,同时可以实现两张病员转移床的对接,将病员从一张床转移到另一张床上,实现了病员在术后从手术室进入病房时的无菌交接。本发明病员转移床的矩形或回型框架中,所述前卷管和后卷管通过左侧支撑管中的传动轴带动转动,只需一位医护人员摇动手柄,即可卷紧或者松开床单,操作简便,大大降低了人力需求;本发明病员转移床整体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适应于广泛的推广使用;本发明病员转移床的支撑部件包括电动推杆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由主杆和套管组成, 在电动推杆伸长或收缩过程中,支撑杆起导向作用,保证矩形框架平稳,与所述吊架式手术搬运车相比,在移动过程中不会产生晃动,以免对病人造成伤害。


图1为本发明一种病员转移床的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种病员转移床的矩形框架的剖面图。图3为本发明一种病员转移床的侧视图。图4为本发明一种病员转移床的前卷管截面图。其中1-矩形框架;2-U型框架;3-滚轮;4-电动推杆;5-支撑杆;6_主杆;7_套管;8-主支撑管;9-前卷管;10-后卷管;11-左侧支撑管;12-右侧支撑管;13-左套管; 14-右套管;15-传动轴;16-传动齿轮;17-从动轴;18-从动齿轮;19-凹槽;20-压杆; 21-蜗轮蜗杆减速器;22-摇动手柄。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4所示,一种病员转移床,所述转移床分为上、下两层结构,上、下两层结构通过支撑部件连接,所述下层结构上设有滚轮3,上层结构侧端设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蜗轮蜗杆减速器21和摇动手柄22,上层结构为矩形或回型框架1,下层结构为U型框架 2,所述矩形或回型框架1包括主支撑杆8、前卷管9、后卷管10、左侧支撑管11和右侧支撑管12,所述主支撑杆8与后卷管10平行设置于矩形或回型框架1的一侧,所述支撑部件包括电动推杆4和支撑杆5,所述电动推杆4和支撑杆5设在主支撑杆8 一侧。所述左侧支撑管11管中设有传动轴15,所述传动轴15两端设有传动齿轮16,所述前卷管9和后卷管10中分别设有从动轴17,所述从动轴17 —端设有从动齿轮18,所述传动齿轮16与从动齿轮18相齿合;所述主支撑杆8 一端与右侧支撑管12通过右套管14 固定连接,主支撑杆8另一端与左侧支撑管11通过左套管13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5包括主杆6和套管7,所述电动推杆4和支撑杆5设在矩形框架1和 U型框架2之间,并与所述主支撑杆8固定连接;前卷管9与后卷管10分别设有凹槽19,所述凹槽19中设有压杆20。预先在病人身体下面铺上一张专用床单,医护人员将病员转移床推至护理床边, 从护理床的侧面卡入,使所述矩形框架1对准病人所躺的位置,启动电动推杆4,降下矩形框架1,将专用床单的两侧分别卷在所述前卷管9和后卷管10上,用所述压杆20将专用床单压入所述凹槽19中压紧,医护人员转动所述摇动手柄22,驱动所述传动轴15转动,所述从动轴17被带动,使所述前卷管9和后卷管10由内向外翻转,直至专用床单绷紧,形成一张简易的担架,病人便已平躺在这张担架上,启动电动推杆4,使所述矩形框架1脱离护理床面,完成从护理床到转移床的转移,将转移床推进手术室至手术台边,从手术台侧面卡入,启动电动推杆4,降下矩形框架1至手术台面,医护人员反向转动摇动手柄22,使前卷管9和后卷管10由外向内翻转,松开专用床单,打开所述压杆20,从凹槽19中取出专用床单,启动电动推杆4,升起矩形框架1,使其离开病人身体范围,最后推动病员转移床离开手术台,完成从转移床至手术台的转移。 病人接受完手术后,将病人转移至病房的过程中多了无菌转移这道程序,普通转移床难以完成这道程序,而本发明病员转移床实现了两张转移床之间的无菌交接转移,由于采用的是所述U型框架2和单边支撑的开放式结构,两张病员转移床可相对交叉对接,所述矩形框架1完成重叠,将病员从一张病员转移床放入另一张病员转移床,即可完成无菌转移,在术后将病人转移至病房的过程中,由于术后病人不宜受到碰撞和挤压,所以操作过程中更需谨慎。
权利要求
1.一种病员转移床,所述转移床分为上、下两层结构,上、下两层结构通过支撑部件连接,所述下层结构上设有滚轮(3),上层结构侧端设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蜗轮蜗杆减速器(21)和摇动手柄(22),其特征在于上层结构为矩形或回型框架(1),下层结构为 U型框架(2),所述矩形或回型框架(1)包括主支撑杆(8)、前卷管(9)、后卷管(10)、左侧支撑管(11)和右侧支撑管(12),所述主支撑杆(8)与后卷管(10)平行设置于矩形或回型框架 (1)的一侧,所述支撑部件包括电动推杆(4 )和支撑杆(5 ),所述电动推杆(4 )和支撑杆(5 ) 设在主支撑杆(8 ) —侧,所述左侧支撑管(11)管中设有传动轴(15 ),所述传动轴(15 )两端设有传动齿轮(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病员转移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卷管(9)和后卷管 (10)中分别设有从动轴(17),所述从动轴(17)—端设有从动齿轮(18),所述传动齿轮(16) 与从动齿轮(18)相齿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病员转移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杆(8)—端与右侧支撑管(12)通过右套管(14)固定连接,主支撑杆(8)另一端与左侧支撑管(11)通过左套管(13)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述的一种病员转移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5)包括主杆(6)和套管(7),所述电动推杆(4)和支撑杆(5)设在矩形或回型框架(1)和U型框架(2)之间,并与所述主支撑杆(8)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述的一种病员转移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卷管(9)与后卷管(10) 分别设有凹槽(19),所述凹槽(19)中设有压杆(2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病员转移床,所述转移床分为上、下两层结构,上、下两层结构通过支撑部件连接,所述下层结构上设有滚轮,上层结构侧端设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蜗轮蜗杆减速器和摇动手柄,上层结构为矩形或回型框架,下层结构为U型框架,所述矩形或回型框架包括主支撑杆、前卷管、后卷管、左侧支撑管和右侧支撑管,所述主支撑杆与后卷管平行设置于矩形或回型框架的一侧,所述支撑部件包括电动推杆和支撑杆,所述电动推杆和支撑杆设在主支撑杆一侧,所述左侧支撑管管中设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两端设有传动齿轮,本发明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移动灵活,大大减少了手术转移过程中的人力需求,降低了病人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同时本发明结构简易,降低了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A61G1/02GK102429776SQ201110388580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30日
发明者宋正和, 曹燕, 李京 申请人:宋正和, 曹燕, 李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