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化瘀通络复方丸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45313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化瘀通络复方丸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络化瘀的中药复方丸剂及其制备方法,该丸剂旨在用于防治心
脑血管疾病。
背景技术
心脑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检测手段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有着越来越多的认识。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即“四高一多”的特点,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 7亿人!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而幸存下来的患者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现有的治疗药物,多数是针对已经发病情况的治疗,由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部位特殊,监床救助时间短暂,所以,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由于救助不及时而导致迅速恶化甚至死亡。即是能够及时治疗,多数化学合成药物都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对于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结合,降低发病几率,降低病发的严重程度便于治疗。而防治重点就是增强血液中抗凝血小板活化因子,提高纤溶酶活性,促进纤维蛋白溶解,以溶化血栓,避免血液中凝血成分在血管内形成栓塞,从而化瘀通络,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我国天然药材非常丰富,许多传统中药材都具有化瘀通络的功效。本发明即是根据中药学原理,筛选出特定药效的中药材进行研究、加工,制备成适合临床应用的制剂,可以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技术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研制出一种中药丸剂,该丸剂具有化瘀通络的功能,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发。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化瘀通络的中药丸剂由下述原料制成的丹参、葛根、 山楂、川芎、黄芪各、银杏叶、广三七、海藻、白芍、大黄、红花、薤白、地龙、黑木耳、八里麻。上述中药,从功能上来看,丹参活血祛瘀,能提高纤溶酶的活性,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可使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得到改善;葛根中含有葛根素、葛黄酮抗氧化,能够提高人体免疫细胞功能、防御、自稳,能使冠状动脉、脑动脉扩张,血管阻力降低,降血糖、降血压; 山楂具有消食积,散瘀血的功用;川芎有效成分生物碱、川芎嗪等,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增加冠脉及脑血流量;广三七止血不留瘀,散瘀不妄为,含皂苷类,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溶栓,降压,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海藻善走善破,通经络,破坚结, 消痰浊,用治血粘稠;白芍能够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促降血糖;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功效;红花内含红花苷,能够活血通径、散瘀止痛,还能提高心脑耐缺氧能力;薤白能够理气,宽胸,通阳,散结;地龙含有多种氨基酸,蚯蚓素,核算, 维生素,具有降压,抗凝血作用;银杏叶具有敛肺,平喘,活血化瘀的药理功能;。黑木耳具有益气强身、活血等功能,它能抗血凝、抗血栓、降血脂,降低血粘,软化血管,使血液流动动畅,减少心血管病发生;八里麻能够疏通气血,通络活血降低血压,常治跌打损伤,手足麻木,肢体偏瘫;黄芪中含有皂苷类,氨基酸类及铁、铜、锌、锰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增强肌体免疫功能。方中用黄芪以补气,取其力专性走,以助推动诸药之力。本发明所用药方并非为各类具有化瘀通络药材的简单组合,而是在考虑到各类药物的性质、口味、药性、药物交互作用的基础上筛选出来的,并且按照一定配比组成的处方, 各方各司其职,既有机配合,又相互促进。本发明所述丸剂的制备方法为将上述药物按照一定质量比例选材,烘干,灭菌,混合粉碎,过筛,用乙醇润湿制粒,粒重约0. 4g。本发明所制药丸,服用方式为每日三次,饭前半小时,温开水送服15 20粒。 具体实施例1、材料准备,取丹参10g,葛根、山楂、川芎、黄芪各6g,银杏叶10g,广三七、海藻、
白芍、大黄、红花、薤白、地龙、黑木耳各3g,八里麻7g。洗净,置于烘箱中,烘箱调到45°C,在这个温度下烘干16小时,再使用紫外消毒箱进行消毒,紫外消毒箱调到25°C消毒3小时,取出待用。2、将准备好的材料放在粉碎机中粉碎30分钟,过100目筛,得到灰白色面状粉末, 加入适量乙醇,搅拌使其有粘连感为宜,放入制粒机制粒,得到药丸的丸重约为0. 4g。3、将所制得的药丸放在烘箱中,烘箱调到35°C烘干该药丸,封袋储存即可。临床疗效1.临床资料33例心脑血管类疾病患者,其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最大者患者72岁,年龄最小患者沈岁,患者应用中西药物治疗疗效不佳,改用本方治疗。2.临床观察应用“化瘀通络丸”,按医嘱给患者服用,每日三次,每次15 20丸,饭前半小时用温开水送服,并按医嘱对患者禁忌,30天为一疗程。3.治疗情况治疗显著患者18例占6% ;治疗有效患者10例占30. 3% ;治疗无效患者5例占 15. 1%。4.典型病例1)、患者赵某,男,59岁,2009年2月就诊,主诉心慌,胸闷,一时性的心前区疼痛, 每因情绪波动或劳累而加重。曾服用多种中西药效果不佳,体查血压172/90mmHg,心率98 次/min,高脂血症,总胆固醇7. 8mmol/L,甘油三脂3. 2mmol/L,低密度脂蛋白5. 84g/L,心电图提示冠心病。随即给予化瘀通络丸嘱咐饭前服用,每日三次。服用一周,效果明显转好, 一月后到院复查,血脂总胆固醇降到5. 52mmol/L,甘油三脂降到2. 25mmol/L,低密度脂蛋白降到3. 36g/L,继续服用两月,再查,各项指标正常,心慌胸闷症状消失。2)、患者雷某,男,65岁。2010年3月就诊,患者眩晕多年,两周前语言障碍,四肢酸软无力而扑倒,进医院确诊为脑血栓形成。中医鉴证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半身不遂,面色苍白,气短乏力,色质暗有瘀点,苔薄白,脉沉涩,辨属气虚血瘀中风之偏枯,治宜益气活血, 化瘀通络,用补阳还五汤加味5剂尽,疗效不显。改用化瘀通络丸,服药1月后,首饰蠕动,半身能活动,效不更方,守方两月,患者手持木棍能下床行走,三月后,语清,去仗行走,手脚操纵趋于灵活,追访至今,未复发,如常人。
权利要求
1.一种复方中药丸剂及其制备方法,这种复方中药丸剂用于化瘀通络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其特征在于它由下述原料按不同的质量配比配制成丹参8 12g,葛根6 8g、山楂6 8g、川芎6 8g、黄芪6 8g,银杏叶8 12g, 广三七2 4g、海藻2 4g、白芍2 4g、大黄2 4g、红花2 4g、薤白2 4g、地龙2 4g、黑木耳2 4g,八里麻5 7g。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称好材料后,将其洗净,置于烘箱中,烘箱调到45°C,在这个温度下烘干16小时,再使用紫外消毒箱进行消毒,紫外消毒箱调到25°C消毒3小时,取出后将其放在粉碎机中粉碎30分钟,过100目筛,得到灰白色面状粉末,加入适量乙醇,搅拌使其有粘连感为宜,放入制粒机制粒,得到药丸的丸重约为0. 4g。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将所制得的药丸放在烘箱中,烘箱调到35°C烘干该药丸,然后封袋储存即可。
全文摘要
一种复方中药丸剂,它的原料组成是,丹参8~12g,葛根6~8g、山楂6~8g、川芎6~8g、黄芪6~8g,银杏叶8~12g,广三七2~4g、海藻2~4g、白芍2~4g、大黄2~4g、红花2~4g、薤白2~4g、地龙2~4g、黑木耳2~4g,八里麻5~7g。本发明药品用于化瘀通络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文档编号A61P9/10GK102441096SQ201110394710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日
发明者孙华荣, 孙殿良 申请人:孙华荣, 孙殿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