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水汽两用杀菌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9110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卧式水汽两用杀菌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卧式水汽两用杀菌锅。
背景技术
杀菌锅一般由锅体、锅盖、开启装置、锁紧楔块、安全联锁装置、轨道、灭菌筐、蒸汽喷管及若干管口等组成。锅盖密封采用充气式硅橡胶耐温密封圈,密封可靠,使用寿命长。 具有受热面积大,热效率高、加热均勻、液料沸腾时间短、加热温度容易控制等特点。杀菌锅主要用于食品行业、医药等各个领域。如图1所示现有的巴氏杀菌锅,包括锅体1、锅盖2以及开启装置3等,该锅体1连接有进汽管、进水管和排水管4。但是巴氏杀菌锅只能用高压高热的水蒸汽进行杀菌,水蒸汽杀菌完冷却下来的水直接排放掉,没有得到循环利用,且这些水还有带有一些热量,直接排放掉会造成一些热能的浪费。
发明内容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水汽两用杀菌锅,该杀菌锅利用高温高压的水蒸汽对食品等进行杀菌,同时循环利用水蒸汽冷却下来的水,节能效果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卧式水汽两用杀菌锅,包括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的排水管连接至储水箱,所述储水箱的回水管经加热器连接至锅体。进一步地,该卧式水汽两用杀菌锅还包括锅盖和开启装置。进一步地,所述锅体上设有压力表。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该杀菌锅不仅可以利用高温高压的水蒸汽对食品等进行杀菌,而且循环利用水蒸汽杀菌后冷却下来的水,节能效果好,可节能30%以上。

图1为现有的巴氏杀菌锅的构造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图中1-锅体2-锅盖3-开启装置4-排水管5-储水箱6-回水管7_加热器 8-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2,一种卧式水汽两用杀菌锅,包括锅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的排水管4连接至储水箱5,所述储水箱5的回水管6经加热器7连接至锅体1 ;增加一储水箱5 及加热器7后,高温高压水蒸汽杀菌完冷却下来的水可以得到再次利用,可节能30%以上; 该卧式水汽两用杀菌锅还包括锅盖2和开启装置3,上述锅体上设有压力表8。
3[0012]罐头杀菌可采用以下三种方式(1)热水循环式杀菌杀菌时锅内食品全部被热水浸泡,这种方式热分布比较均勻;(2)蒸汽式杀菌食品装到锅里后不是先加水,而是直接进蒸汽升温,由于在杀菌过程中锅内存在空气会出现冷点,所以这种方式热分布不是最均勻;(3)淋水式杀菌这种方式是采用喷嘴或喷淋管将热水喷到食品上,杀菌过程是通过装设在杀菌锅内两侧或顶部的喷嘴中,喷射出雾状的波浪型热水至食品表面,所以不但温度均勻无死角,而且升温和冷却速度迅速,能全面、快速、稳定的对锅内产品进行杀菌,特别适合软包装食品的杀菌。一般罐头食品厂对罐头作常压水煮加热杀菌处理时,都采用卧式杀菌锅,可通过引入压缩空气可实现反压杀菌;如冷却需在锅内进行,还可采用水泵打入锅顶部的喷水管 (或采用水循环系统)。在杀菌时,由于加热使罐头温度升高,罐头内压力会超过罐外(在锅内)的压力。因此,为了避免杀菌时罐内增压而跳盖,对马口铁罐两端面凸出,必须施加反压力,特别是对需要较高杀菌温度的肉类罐头更就如此。使用反压力杀菌,即是用压缩空气通入锅内增加压力,防止罐头凸罐和跳盖,其操作情况分述如下由于压缩空气是不良导热体,况蒸汽本身又具有一定的压力。因此,在杀菌时升温过程中,不放进压缩空气,而只在达到杀菌温度后处于保温时,才开放压缩空气入锅内,使锅内增加0. 5、. 8个大气压。特经过杀菌后,降温冷却时,停止供应蒸汽,将冷却水压入喷水管。由于锅内温度下降,蒸汽冷凝,而使锅内力降低采用压缩空气的压力来补偿。在杀菌过程中,应注意最初排气,进而泄汽,使蒸汽流通。亦可每隔15 20分钟放气一次,促进热交换。总之必须满足杀菌条件的规定,按一定程序进行,杀菌温度的高低,杀菌压力的大小,杀菌时间的长短和操作方法等均由罐头产品杀菌工艺作出具体规定。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卧式水汽两用杀菌锅,包括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的排水管连接至储水箱,所述储水箱的回水管经加热器连接至锅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水汽两用杀菌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锅盖和开启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水汽两用杀菌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上设有压力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卧式水汽两用杀菌锅,包括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的排水管连接至储水箱,所述储水箱的回水管经加热器连接至锅体,还包括锅盖和开启装置,所述锅体上设有压力表。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有效对食品罐头等进行杀菌,而且可以再次利用水蒸汽杀菌完冷却下来的水,节能效果好。
文档编号A61L2/07GK202043598SQ201120082928
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5日
发明者陈清松 申请人:福建省厨师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