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增量支撑椎弓根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0759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增量支撑椎弓根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增量支撑椎弓根钉,适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管狭
窄等疾病。
背景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管狭窄是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及社会生活能力,椎间盘严重突出,脊髓和椎骨之间的空隙变窄,椎间盘和椎骨空间受损严重,即使切除了突出的椎间盘,病人的腰椎骨也会失去运动能力,不能再前后伸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一般有三种方法,一种是不切开椎骨和脊髓,把突出的椎间盘直接切除的微创手术,不影响椎骨稳定性,但加快了相邻椎间盘的受损速度;一种是把椎骨脊髓都切开,把突出的椎间盘切除,形成大创口,不对受损的椎间盘做任何修复;第三种是在第二种的基础上,将椎间盘突出的上下两节固定,但是却破坏了人体腰的活动能力,同时也加重了邻近椎盘承受的压力,加快受损时间。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设计先进特点的椎弓根钉。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微增量支撑椎弓根钉,是由螺塞⑴、上压块(2)、弹簧圈(3)、下压块⑷、连接器 (5)和球头钉(6)组成,其特征在于上压块( 中心通孔,上端有弧形通槽;下压块(4)中心通孔,两端有对称小孔,下端有弧形凹槽;连接器( 为中心通孔,有U型槽,且其上部为螺纹孔,连接器( 通孔下端为球面,球面与U型槽间有台阶,连接器( 外表面上侧和下侧有对称小孔;球头钉(6)外表面有螺纹,左端有台阶,左端头部为球形,且有六方孔。上压块( 上端有弧形通槽,配合脊柱棒。下压块(4)下端有弧形凹槽,与球头钉(6)配合,上压块( 与下压块(4)间用弹簧圈C3)作介质,当螺塞(1)压紧脊柱棒,棒压紧上压块0),上压块( 通过弹簧圈(3)压住下压块G),使下压块(4)对球头钉(6)保持着一个弹性压力,从而使球头钉(6)可作一定的动态摆动,即"柔性约束"。连接器(5)为中心通孔,有U型槽,便于脊柱棒插入,连接器(5),与螺塞⑴连接, 便于调整脊柱棒;连接器( 下侧两个对称孔,与压块(1)外侧两小孔对应,连接器(5)外表面上侧和下侧有对称小孔,便于器械持取,内部螺纹孔与螺塞(1)配合,放入脊柱棒,拧入螺塞(1),使球头钉(6)在脊柱棒的作用力下,实现一定范围内角度摆动,实现微量万向式摆动的功能。球头钉(6)头部有六方孔,便于器械持取,球头钉(6)可根据其直径、长度设计出多种规格,供手术时选用。通过术前CT或X光等诊断脊椎病症,实施固定手术切除或清理损伤的椎间盘和椎体节段,根据患者主诉和诊断结果确定所固定节段、所用内植入物包括微增量支撑椎弓根钉的尺寸和数量。首先确定微增量支撑椎弓根钉植入的深度和方位,在椎体上实施钻孔, 用持钉扳手持取微增量支撑椎弓根钉,将脊柱棒放入上压块O)凹槽中,预弯脊柱棒,用同样的方法植入其他几枚微增量支撑椎弓根钉,待全部预紧后,依次拧入螺塞(1),压紧到最终锁紧位置,实现系统的弹性固定、微增量支撑功能。有了微增量支撑椎弓根钉,受损的腰椎盘虽然被切除,在微增量支撑椎弓根钉的固定下,保持原来的椎骨高度,同时又可以自由上下屈伸。微增量支撑椎弓根钉钉入两节椎骨后,能够像原有完好的椎骨一样,在纵面保持4度-8度的旋转幅度,让手术后的椎骨自由活动。微增量支撑椎弓根钉将腰部承受的负荷摊在了钉子和脊椎之间,同时表面有一层能够和人体骨头融合的涂层,能够增强微增量支撑椎弓根钉的骨长入,不会在人体椎骨中造成松动,对于大部分人是适用的。为了保证病人腰椎的稳定性,又要让脊椎能够灵活运动,使用微增量支撑椎弓根钉,把突出的腰椎间盘切除,同时在突出的椎间盘上下的两节椎骨上钉了两个会旋转的微增量支撑椎弓根钉。术后可灵活自如地弯腰转动。“这比传统的手术恢复时间缩短了 1个
月左右”。微增量支撑椎弓根钉,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设计先进的优点,适宜于骨科临床推广应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微增量支撑椎弓根钉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螺塞(1)结构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压块O)结构图。图如为本实用新型的弹簧圈(3)的右视图。图4b为本实用新型的弹簧圈(3)的主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压块结构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5)结构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球头钉(6)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微增量支撑椎弓根钉,是由螺塞⑴、上压块(2)、弹簧圈(3)、下压块⑷、连接器 (5)和球头钉(6)组成,其特征在于上压块( 中心通孔,上端有弧形通槽;下压块(4)中心通孔,两端有对称小孔,下端有弧形凹槽;连接器( 为中心通孔,有U型槽,且其上部为螺纹孔,连接器( 通孔下端为球面,球面与U型槽间有台阶,连接器(5)外表面上侧和下侧有对称小孔;球头钉(6)外表面有螺纹,左端有台阶,左端头部为球形,且有六方孔。首先确定微增量支撑椎弓根钉植入的深度和方位,在椎体上实施钻孔,用持钉扳手持取椎弓根钉,将脊柱棒放入上压块O)凹槽中,预弯脊柱棒,用同样的方法植入其他几枚椎弓根钉, 待全部预紧后,依次拧入螺塞(1),压紧到最终锁紧位置,实现系统的弹性固定、微增量支撑功能。
权利要求1.微增量支撑椎弓根钉,是由螺塞(1)、上压块O)、弹簧圈(3)、下压块G)、连接器 (5)和球头钉(6)组成,其特征在于上压块( 中心通孔,上端有弧形通槽;下压块(4)中心通孔,两端有对称小孔,下端有弧形凹槽;连接器( 为中心通孔,有U型槽,且其上部为螺纹孔,连接器( 通孔下端为球面,球面与U型槽间有台阶,连接器( 外表面上侧和下侧有对称小孔;球头钉(6)外表面有螺纹,左端有台阶,左端头部为球形,且有六方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增量支撑椎弓根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压块(4)与球头钉(6)配合,上压块(2)与下压块⑷间用弹簧圈(3)作介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增量支撑椎弓根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头钉(6)可根据其直径、长度设计出多种规格,供手术时选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增量支撑椎弓根钉,适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管狭窄等疾病。微增量支撑椎弓根钉,是由螺塞(1)、上压块(2)、弹簧圈(3)、下压块(4)、连接器(5)和球头钉(6)组成,其特征在于上压块(2)中心通孔,有通槽;下压块(4)中心通孔,有凹槽;连接器(5)为中心通孔,有U型槽,且其上部为螺纹孔,连接器(5)通孔下端为球面;球头钉(6)左端头部为六方孔。首先确定微增量支撑椎弓根钉植入的深度和方位,在椎体上钻孔,用持钉扳手持取,将脊柱棒放入上压块(2)凹槽中,预弯脊柱棒;用同样的方法植入其他几枚,待全部预紧后,依次拧入螺塞(1),压紧到最终锁紧位置,实现系统的弹性固定、微增量支撑功能。
文档编号A61B17/70GK202136405SQ201120108439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4日
发明者何伟义, 张建亭, 曾析非, 朱军磊, 李贵涛, 樊国平, 陈为坚 申请人:北京市富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胡桓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