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血液透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2774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血液透析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血液透析系统,适用于在床边对危重病人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血液透析是用弥散现象来分离、纯化血液,使之达到净化目的。床边血液透析系统主要为不能搬动的危重病人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该系统的建立是以简易、方便、可靠为原则,主要由水源、水处理系统、血液透析机组成。传统的方法是在一个标准的房间通过技术员的操作,用管道把几个部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标准的血液透析系统,但是开展床边透析治疗的对象都是急、危、重病人,由于病人病情重,在治疗或抢救过程中有仪器进行监护,抢救时间不定,随时都有可能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而现有的床边血液透析系统存在结构复杂、 操作麻烦,整个系统无法移动,只能在固定地方及特定的时间为病人进行血液透析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床边血液透析系统存在结构复杂、操作麻烦,整个系统无法移动,只能在固定地方及特定的时间为病人进行血液透析的缺点,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血液透析系统,该系统具有安装简单快速、操作方便的特点,采用该系统后无论何时何地,随时都能为病人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措施达到便携式血液透析系统,其特征是由移动式水处理装置⑴、移动式透析机⑵和易装拆连接机构(3);移动式水处理装置(1)的出水管与易装拆连接机构(3)的进水端连接,易装拆连接机构C3)的出水端与移动式透析机( 的进水端连接;易装拆连接机构(3) 由两个母接头(31)、一个公接头(32)构成,构成弹性卡位式结构;或者易装拆连接机构(3) 为螺旋式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的还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措施达到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一种实施方式是对于弹性卡位式结构的易装拆连接机构 ⑶,1)母接头(31)包括母接头本体(31-1)、卡环(31-2)、活动套环(31_3)、复位弹簧(31-4)、锁紧钢珠(31-5)、密封圈(31-6);母接头本体(31_1)上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连接口(31-la)和第二连接口(31-lb);活动套环(31-3)通过复位弹簧(31_4)套接在第一连接口(31-la)的外壁上,卡环(31-2)设置在第一连接口(31_la)的前端外壁上;锁紧钢珠(31-5)设置在第一连接口(31-la)的前端内壁上,密封圈(31_6)设置在第一连接口 (31-la)的末端内壁上;2)公接头(32)为阶梯形管状结构,其两开口端(32-1)的外径与设置在母接头本体(31-1)中的密封圈(31-6)的内径相同,在公接头(32)两端的外壁上分别设有与设置在母接头本体(31-1)中的锁紧钢珠(31-5)相吻合的环形凹槽(32-2);公接头(32)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母接头(31)的第一连接口(31-la)卡接,其中一个母接头(31)的第二连接口(31-lb)与移动式水处理装置(1)的出水管连接,另一个母接头(31)的第二连接口 (31-lb)与移动式透析机O)的进水管连接。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的移动式水处理装置(1)由小型水处理装置和小推车构成,或者在小型水处理装置的底部设置三个或四个滚轮构成。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的移动式透析机O)由透析机和小推车构成,或者在透析机的底部设置三个或四个滚轮构成。所述小型水处理装置采用常规技术中的水处理装置。所述透析机采用常规技术中的透析机。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快速连接装置将小型水处理装置和透析机快速连接构成简单的血液透析系统,进行连接时不需要特殊的工具,无技术员的情况下医护人员都可以随时自行操作,具有安装简单快速、操作方便的优点。操作者在接驳前把快速连接装置进行无菌消毒,并在无菌操作下连接成一个简易的血液透析系统。我们定期进行水质检查,结果均符合国家透析用水标准。因小型的水处理装置和血液透析机分别安装在小推车上,容易运送,所以如果患者病情需要,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这种床边透析治疗模式。2、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快速连接装置具有安装简单快速、操作方便及密封效果好的有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床边血液透析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所述快速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所述母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所述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具体实施例1 参照图1,本实施例包括小型水处理装置1、透析机2和快速连接装置3 ;小型水处理装置1的进水管连接水源,其出水管与快速连接装置3的进水端连接,所述快速连接装置 3的出水端与透析机2的进水管连接。参照图2,所述快速连接装置3为弹性卡位式结构。它由两个母接头31、一个公接头32构成;参照图3,所述母接头31包括母接头本体31-1、卡环31_2、活动套环31_3、复位弹簧31-4、锁紧钢珠31-5、密封圈31-6 ;母接头本体31_1上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连接口 31-la和第二连接口 31-lb ;活动套环31-3通过复位弹簧31_4套接在第一连接口 31_la的外壁上,卡环31-2设置在第一连接口 31-la的前端外壁上;锁紧钢珠31_5设置在第一连接口 31-la的前端内壁上,密封圈31-6设置在第一连接口 31_la的末端内壁上;参照图4,所述公接头32为阶梯形管状结构,其两开口端32-1的外径与设置在母接头本体31-1中的密封圈31-6的内径相同,在公接头32两端的外壁上分别设有与设置在母接头本体31-1中的锁紧钢珠31-5相吻合的环形凹槽32-2 ;参照图1 图4,所述公接头32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母接头31的第一连接口 31_la 卡接,其中一个母接头31的第二连接口 31-lb与小型水处理装置1的出水管连接,另一个母接头31的第二连接口 31-lb与透析机2的进水管连接。实际应用中,所述的小型水处理装置1和透析机2分别安装在小推车上。所述小型水处理装置1采用常规技术中的水处理装置。所述透析机2采用常规技术中的透析机。本实用新型通过快速连接装置将小型水处理装置和透析机快速连接构成简单的血液透析系统,此方法的特点是快速、方便,进行连接时不需要特殊的工具,无技术员的情况下医护人员都可以随时自行操作。操作者在接驳前把快速接头进行无菌消毒,并在无菌操作下连接成一个简易的血液透析系统。我们定期进行水质检查,结果均符合国家透析用水标准。因小型的水处理装置和血液透析机分别安装在小推车上,容易运送,所以如果患者病情需要,无论何时何地(如灾难医学救助或家庭透析),都可以进行这种床边透析治疗模式。同时我们已按卫生部2010年《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分别把三台可流动的透析机分为阴性机、乙肝阳性机和丙肝阳性机,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具体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特点是所述快速连接装置3为螺旋式连接结构。其他与具体实施例 1相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便携式血液透析系统,其特征是由移动式水处理装置(1)、移动式透析机( 和易装拆连接机构(3);移动式水处理装置(1)的出水管与易装拆连接机构(3)的进水端连接, 易装拆连接机构(3)的出水端与移动式透析机O)的进水端连接;易装拆连接机构(3)由两个母接头(31)、一个公接头(32)构成,构成弹性卡位式结构;或者易装拆连接机构(3) 为螺旋式连接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血液透析系统,其特征是对于弹性卡位式结构的易装拆连接机构(3),1)母接头(31)包括母接头本体(31-1)、卡环(31-2)、活动套环(31-;3)、复位弹簧 (31-4)、锁紧钢珠(31-5)、密封圈(31-6);母接头本体(31_1)上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连接(31-la)和第二连接(31-lb);活动套环(31-3)通过复位弹簧(31_4)套接在第一连接 (31-la)的外壁上,卡环(31-2)设置在第一连接(31_la)的前端外壁上;锁紧钢珠(31_5) 设置在第一连接(31-la)的前端内壁上,密封圈(31-6)设置在第一连接口(31_la)的末端内壁上;2)公接头(32)为阶梯形管状结构,其两开口端(32-1)的外径与设置在母接头本体 (31-1)中的密封圈(31-6)的内径相同,在公接头(32)两端的外壁上分别设有与设置在母接头本体(31-1)中的锁紧钢珠(31-5)相吻合的环形凹槽(32-2);公接头(32)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母接头(31)的第一连接(31-la)卡接,其中一个母接头(31)的第二连接(31_lb) 与移动式水处理装置(1)的出水管连接,另一个母接头(31)的第二连接口(31-lb)与移动式透析机O)的进水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血液透析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移动式水处理装置 (1)由小型水处理装置和小推车构成,或者在小型水处理装置的底部设置三个或四个滚轮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血液透析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移动式透析机(2) 由透析机和小推车构成,或者在透析机的底部设置三个或四个滚轮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便携式血液透析系统,其特征是由移动式水处理装置(1)、移动式透析机(2)和易装拆连接机构(3);移动式水处理装置(1)的出水管与易装拆连接机构(3)的进水端连接,易装拆连接机构(3)的出水端与移动式透析机(2)的进水端连接;易装拆连接机构(3)由两个母接头(31)、一个公接头(32)构成,构成弹性卡位式结构;或者易装拆连接机构(3)为螺旋式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安装简单快速、操作方便的特点,采用该系统后无论何时何地,随时都能为病人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文档编号A61M1/14GK202128744SQ20112014637
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0日
发明者古英明, 陈星 , 黄莹 申请人: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