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缓震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2976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按摩缓震鞋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按摩缓震鞋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按摩缓震鞋底。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鞋底,为了达到按摩的效果,生产者往往在鞋底上设计各式各样的按摩块,进而刺激脚底穴位,但是,这些按摩块一般都是一些实心的小凸块,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问题,如凸块太硬,行走或站立太久,对脚底刺激太大,造成脚底疼痛,又如实心凸块弹性较弱,跳跃着地时重力太大,而缓冲力太小,也会造成脚底疼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按摩缓震鞋底。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按摩缓震鞋底,在鞋大底上设置凹槽,在所述凹槽内设置凸柱,所述凸柱平均分布于整体鞋大底的凹槽内,所述凸柱内部为空心结构,顶部设有球面,所述球面中部设有圆孔。所述凸柱根据鞋底各部分承受压力或所需弹性的大小的不同可设置不同的高度, 所述鞋底后跟部的凸柱较鞋底前掌部的凸柱高。为了进一步增大缓震效果,所述鞋大底底面设有凸块,所述凸块平均分布于鞋大底底面上。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在鞋大底凹槽内设置空心凸柱,不仅可以对脚底按摩,而且可以增加鞋底弹性,减缓冲击、震动,使足部更为舒适。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凸柱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大底底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述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按摩缓震鞋底,在鞋大底1的后跟部设置凹槽2,在鞋大底前脚掌部设置凹槽3,在所述凹槽2内设置凸柱4,所述凸柱4较长,弹性收缩幅度也较大, 在所述凹槽3内设置凸柱5,所述凸柱5较短,弹性收缩幅度较小,所述凸柱4平均分布于凹槽2内,所述凸柱5平均分布于凹槽3内,所述凸柱4和凸柱5内部均为空心结构,所述凸柱4和凸柱5顶部设有球面6,以球面状凸柱按摩脚底也较为合适,使脚底较为舒适些,所述球面6中部设有圆孔7,以配合球面6收缩时需要的收缩空间,否则球面受压下凹后将难以恢复原形。[0014]如图1、2所示,所述凸柱4和凸柱5不仅刺激了脚底,达到了按摩脚底的作用,还支撑着整体人体,其空心结构可以轻易地实现良好的弹性效果,使达到缓震作用。如图4所示,所述鞋大底1底面设有凸块8,所述凸块8平均分布于鞋大底1底面上,增强鞋大底1的缓震作用。则本技术方案实施完毕。
权利要求1.一种按摩缓震鞋底,在鞋大底上设置凹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槽内设置凸柱,所述凸柱平均分布于整体鞋大底的凹槽内,所述凸柱内部为空心结构,顶部设有球面,所述球面中部设有圆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摩缓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后跟部的凸柱较鞋底前掌部的凸柱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摩缓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大底底面设有凸块, 所述凸块平均分布于鞋大底底面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按摩缓震鞋底,在鞋大底上设置凹槽,在所述凹槽内设置凸柱,所述凸柱平均分布于整体鞋大底的凹槽内,所述凸柱内部为空心结构,顶部设有球面,所述球面中部设有圆孔。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在鞋大底凹槽内设置空心凸柱,不仅可以对脚底按摩,而且可以增加鞋底弹性,减缓冲击、震动,使足部更为舒适。
文档编号A61H39/04GK202051033SQ201120149739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2日
发明者郭修彬 申请人:郭修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