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鞋底跟部的回弹缓震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652740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用于鞋底跟部的回弹缓震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鞋底的组成部分,特别是指一种用于鞋底跟部的回弹缓震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运动时,运动者脚跟处所承受的冲击力是其自身体重的三倍,该力会对人产生有较大危害的震荡波,使骨骼、肌肉或关节等组织产生损伤和病变。为此,具备良好缓震功能的鞋底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的缓震鞋底多通过增设如气垫、硅胶垫、弹簧等弹性体的缓震装置,或者采用形变量大的材料(如EVA)制作鞋底,或者通过如蜂巢结构、缓震凸起的缓震结构等方式实现缓震目的。它们或存在着结构复杂、生产工艺繁琐,或存在着鞋底体积大,或存在着回弹助力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0003]如申请号为“201120204447.2”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布了一种运动鞋及鞋底缓冲减震装置,它包括EVA中底,所述EVA中底的后脚跟部内嵌装有多个沿所述EVA中底的前后方向依次设置的柱状TPU弹性体,所述TPU弹性体为中空结构且其轴线与所述EVA中底的前后方向垂直。该减震结构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其仅对脚跟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并且鞋底的厚度需要得到保证,否则容易出现TPU弹性体“咯脚”的情况出现,更为重要的是椭圆柱形的TPU弹性体在形变后回弹力小,其对运动的弹力辅助效果较不理想。
[0004]如申请号为“201220260511.3”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布了一种增高减震透气鞋,包括鞋面和鞋底,所述鞋底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有鞋垫、中间夹层、中底和底片,中底底部的脚掌部和脚跟部上设有多道横向贯通的凹槽,底片贴合于中底的脚掌部和脚跟部上与凹槽形成两端透气通道。该鞋底的结构具备一定的缓震能力,但是其鞋底厚度大,鞋底回弹速度慢,且主要回弹方向仅限于垂直地面方向,对脚部的运动助力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鞋底跟部的回弹缓震装置,以克服现有缓震结构存在的结构复杂、生产工艺繁琐,鞋底体积大,回弹助力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0006]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用于鞋底跟部的回弹缓震装置,包括装配于鞋底跟部的缓震体,鞋底优选为EVA鞋底。该缓震体由复数个所述单元体构成,该单元体为TPU单元体。该单元体为弧形弯曲呈C字形的弹性件,单元体的两个端部之间的缺口为单元体的开口,单元体的两个端部的顶面分别与鞋底连接;每个单元体弯曲形成槽孔,槽孔沿鞋底宽度方向延伸;复数个单元体呈线性且沿鞋底长度方向延伸排布,且单元体的开口向后朝向;相邻两个单元体的邻接两个端部叠合粘接或者一体连接。
[0007]缓震体的装配位置优选下述两种方式:其一,所述缓震体设于所述鞋底底面;每个所述单元体的底面固定连接有防滑橡胶底片。其二,所述缓震体设于所述鞋底的中间层。
[0008]由上述对本发明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的单元体的弧形弯曲呈C字形的开口结构方式,使得该单元体具备良好的形变能力,能够将鞋底跟部受到的踩踏压力分解卸力,使得单元体整体发生适当的形变,进而使得鞋底跟部随着缓震体的形变而逐步整体下沉,使得鞋底起到良好的缓震效果,很好地保护运动者的脚跟。在踩踏作用力逐步撤销的过程中,单元体的两个端部均斜向前形变复原,在这个过程中,单元体的两个端部会对鞋底产生一个斜向前的作用力,进而为运动员提供向前的推力助力,帮助运动员加速运动;单元体在回弹的过程中,力量的回弹率达到35?52%。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发明的缓震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底面装配有缓震装置的鞋底的右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1]图3为中间层装配有缓震装置的鞋底的右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2]图4为本发明的缓震装置受压时的力量传导示意图。
[0013]图5为本发明的缓震装置回弹时的力量传导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5]参照图1、图2、图3,参照图1、图2,用于鞋底跟部的回弹缓震装置,包括装配于鞋底2跟部的缓震体A,鞋底优选为EVA鞋底。该缓震体A由复数个单元体1构成,优选该单元体1采用TPU材料制成。复数个单元体1呈线性且沿鞋底2长度方向延伸排布;且每个上述单元体1弯曲形成槽孔10,槽孔10沿鞋底2宽度方向延伸。该单元体1为弧形弯曲呈C字形或者斜U字形的弹性件,单元体1的开口向后朝向。单元体1的两个端部11的顶面处于同一连接面,单元体1的两个端部11的顶面分别与鞋底2连接。相邻两个上述单元体1的邻接两个端部11叠合粘接(如图3所示)或者一体连接(如图2所示),单元体1的两端的顶面分别与鞋底2连接。
[0016]缓震体A的装配位置优选下述两种方式:其一,参照图2,缓震体A直接装配于鞋底跟部的底面;每个单元体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防滑橡胶底片12。其二,参照图3,缓震体A作为中间体夹设于鞋底2跟部的上底21和底片22之间。
[0017]参照图2、图3、图4,该单元体1的弧形弯曲呈C字形的开口结构方式,使得该单元体1具备良好的形变能力,如图4所示中箭号指示的力的传导,在踩踏的作用力下,单元体1的两个端部11向下弯曲,单元体1触地的弯曲部分也在发生着形变,而单元体1之间的连接方式,使得鞋底2受到的踩踏压力如图3中所示的箭头方向分解卸力,使得缓震体A整体发生适当的形变,进而使得鞋底2随着缓震体A的形变而逐步整体下沉,而相邻两个单元体1的一体连接方式,使得单元体1之间的受力能够彼此传递、卸力,使得鞋底2跟部能够快速分散所受冲击力,从而有效地起到优良的缓震效果。参照图5,在踩踏作用力逐步撤销的过程中,单元体1也随之进行形变复原,如图5所示中箭号指示的力的传导,单元体1的两个端部11均斜向前形变复原,在这个过程中,如图5所示,单元体1的两个端部11会对鞋底2产生一个斜向前的作用力F,进而为运动员提供向前的推力助力(如图5所示的向前的作用力F1和向上的作用力F2),帮助运动员加速运动;单元体1在回弹的过程中,力量的回弹率达到35?52%。
[0018]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主权项】
1.用于鞋底跟部的回弹缓震装置,包括装配于鞋底跟部的缓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震体由复数个单元体构成,该单元体为弧形弯曲呈C字形的弹性件,单元体的两个端部的顶面分别与鞋底连接;每个单元体弯曲形成槽孔,槽孔沿鞋底宽度方向延伸;复数个单元体呈线性且沿鞋底长度方向延伸排布,且单元体的开口向后朝向;相邻两个单元体的邻接两个端部叠合粘接或者一体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鞋底跟部的回弹缓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震体设于所述鞋底底面;每个所述单元体的底面固定连接有防滑橡胶底片。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鞋底跟部的回弹缓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震体设于所述鞋底的中间层。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鞋底跟部的回弹缓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体为TPU单元体。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鞋底跟部的回弹缓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为EVA鞋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鞋底跟部的回弹缓震装置,它包括装配于鞋底跟部的一缓震体,该缓震体由复数个所述单元体构成,该单元体为弧形弯曲呈C字形的弹性件,单元体的两个端部的顶面分别与鞋底连接;每个单元体弯曲形成槽孔,槽孔沿鞋底宽度方向延伸;复数个单元体呈线性且沿鞋底长度方向延伸排布,且单元体的开口向后朝向;相邻两个单元体的邻接两个端部叠合粘接或者一体连接。本发明的单元体的结构方式,使其具备良好的形变能力,能够将鞋底跟部受力分解卸力,对鞋底跟部起到良好的缓震和保护效果;且单元体的两个端部能够对鞋底产生斜向前的回弹力,力量的回弹率达到35~52%,为运动员提供向前的推力助力。
【IPC分类】A43B13/18
【公开号】CN105411097
【申请号】CN201511001891
【发明人】林天福, 陈宗荣
【申请人】贵人鸟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