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牵拉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3522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腹壁牵拉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腹壁牵拉器。
背景技术
腹壁牵拉器是手术中常用的一种医疗器械,在腹腔手术时作牵拉腹壁用。目前现有的腹壁牵拉器包括由上钳柄与下钳柄组成的钳柄以及由上钳头与下钳头组成的钳头;上钳头的尾部与下钳柄固定相连,下钳头的尾部与上钳柄固定相连;上钳柄与下钳柄转动相连;在上钳柄上设有上锁齿,在下钳柄上设有与上锁齿相配合的下锁齿。实际使用时,通过操纵上钳柄与下钳柄,使上钳头的头部和下钳头的头部合拢,从而夹持住需要牵拉的腹壁组织;利用上锁齿与下锁齿能保证上钳柄与下钳柄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即,能保证上钳头和下钳头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目前现有的腹壁牵拉器,上钳头的头部和下钳头的头部均为钝形头部,由于人体腹壁组织韧性比较强,钝形头部无法刺入腹壁,因此无法对腹壁进行有效夹持;医务人员利用此腹壁牵拉器作腹壁牵拉时,腹壁组织容易从钳头处滑脱;导致手术无法顺利进行。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对腹壁组织进行有效夹持、从而保证在手术中能顺利牵拉腹壁组织的腹壁牵拉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腹壁牵拉器,包括由上钳柄与下钳柄组成的钳柄以及由上钳头与下钳头组成的钳头,上钳头的尾部与下钳柄固定相连,下钳头的尾部与上钳柄固定相连;上钳柄与下钳柄转动相连;在上钳柄上设有上锁齿,在下钳柄上设有与上锁齿相配合的下锁齿;在上钳头的头部设置斜圆锥体I,在下钳头的头部设置与斜圆锥体I相对应的斜圆锥体II。本实用新型的腹壁牵拉器,由于在上钳头的头部设置斜圆锥体I,在下钳头的头部设置与斜圆锥体I相对应的斜圆锥体II ;因此实际使用时,斜圆锥体I和斜圆锥体II能扎入腹壁组织内,从而避免腹壁组织从钳头处滑脱。即,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腹壁牵拉器,能保证在手术中顺利实现牵拉腹壁,从而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腹壁牵拉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
图1的左视放大后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结合给出了一种腹壁牵拉器,包括由上钳柄5与下钳柄6组成的钳柄以及由上钳头2与下钳头3组成的钳头;上钳头2的尾部与下钳柄6的头部固定相连,在下钳柄6的尾部设有下指圈10 ;下钳头3的尾部与上钳柄5的头部固定相连,在上钳柄5的尾部设有上指圈9。上钳柄5与下钳柄6通过钳柄轴销4转动相连;在上钳柄5上设有上锁齿7,在下钳柄6上设有与上锁齿7相配合的下锁齿8。上述结构均同现有技术,其使用方法也同现有技术。在上钳头2的头部设置斜圆锥体I 21,在下钳头3的头部设置与斜圆锥体I 21相对应的斜圆锥体II 31。斜圆锥体I 21的底面直径等于上钳头2头部的直径,斜圆锥体II 31的底面直径等于下钳头3头部的直径。上钳头2头部的直径和下钳头3头部的直径相等,为Imm左右。斜圆锥体I 21的高度等于斜圆锥体II 31的高度,为3mm左右。因此,斜圆锥体I 21和斜圆锥体II 31形同针尖,扎入腹壁组织后,是不会引起大量出血的。该腹壁牵拉器实际使用时,医务人员的大拇指和中指分别套入下指圈10和上指圈9,先控制上钳头2与下钳头3相对分离,使需要牵拉的腹壁组织位于上钳头2与下钳头 3之间;再控制上钳头2与下钳头3相对合拢,从而使斜圆锥体I 21和斜圆锥体II 31如同针尖一样扎入腹壁组织内;与此同时,依靠上锁齿7与下锁齿8的配合,上钳头2与下钳头3的相对位置被有效固定。最后,医务人员利用此腹壁牵拉器作腹壁牵拉动作。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腹壁牵拉器,包括由上钳柄( 与下钳柄(6)组成的钳柄以及由上钳头( 与下钳头(3)组成的钳头,所述上钳头O)的尾部与下钳柄(6)固定相连,下钳头(3)的尾部与上钳柄(5)固定相连;所述上钳柄( 与下钳柄(6)转动相连;在上钳柄( 上设有上锁齿 (7),在下钳柄(6)上设有与上锁齿(7)相配合的下锁齿(8);其特征是在上钳头O)的头部设置斜圆锥体I (21),在下钳头(3)的头部设置与斜圆锥体I 相对应的斜圆锥体 11(3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腹壁牵拉器,包括由上钳柄(5)与下钳柄(6)组成的钳柄以及由上钳头(2)与下钳头(3)组成的钳头,上钳头(2)的尾部与下钳柄(6)固定相连,下钳头(3)的尾部与上钳柄(5)固定相连;上钳柄(5)与下钳柄(6)转动相连;在上钳柄(5)上设有上锁齿(7),在下钳柄(6)上设有与上锁齿(7)相配合的下锁齿(8);在上钳头(2)的头部设置斜圆锥体I(21),在下钳头(3)的头部设置与斜圆锥体I(21)相对应的斜圆锥体II(31)。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腹壁牵拉器,能保证在手术中顺利实现牵拉腹壁,从而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A61B17/02GK202086510SQ20112015942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8日
发明者周炎明 申请人:桐庐洲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