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膀胱冲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2476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膀胱冲洗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膀胱冲洗器。
背景技术
患者在做完膀胱手术后,其膀胱中往往残留有许多血块,需及早将残留的血块排出患者的体外,以避免残留的血块使得患者的病情恶化或影响患者的康复。目前普遍采用引流法将残留的血块从患者的膀胱中排出,一般做法是采用引流管插入患者的膀胱中,然后用针筒吸满冲洗液通过引流管注入患者的膀胱中,然后再通过针筒、引流管将患者膀胱中的冲洗液吸出,残留的部分血块随着吸到针筒中。由于针筒的容量较小,每次注入患者膀胱中冲洗液的量较少,冲洗效果欠佳;而且每一次操作之后,针筒中的冲洗液由于混杂有血块,不能再注入患者的膀胱中,医务人员需将针筒中混杂有血块的冲洗液排放到废液桶中, 再次吸入干净的冲洗液进行冲洗,如此反复数十次,才能将患者膀胱中残留的血块全部引流出来,反复更换冲洗液,使得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相当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膀胱冲洗器,这种膀胱冲洗器对患者的膀胱冲洗效果更好, 操作简单方便,降低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膀胱冲洗器,包括导流管,其特征是还包括储液罐和泵液装置;储液罐的顶部设有进水口和旋盖,储液罐的侧壁中部设有第一导流孔和第二导流孔;泵液装置包括筒体、活塞和推杆,筒体的一端设有开口,筒体的另一端设有滑动通孔,活塞处于筒体中,推杆的一端通过滑动通孔进入筒体中并与活塞连接,推杆的另一端处于滑动通孔外侧;导流管的后端与第一导流孔可拆卸连接,筒体设有开口的一端与第二导流孔连接。先将导流管插入到患者的膀胱中,再将导流管的后端与储液罐连接,然后再从进水口加满冲洗液,拧紧旋盖。医务人员只要来回拉动推杆,就可以反复向患者的膀胱中注入冲洗液和吸出冲洗液进行冲洗。当推动推杆,使活塞向筒体前端(设有开口的一端)移动时,活塞压迫冲洗液,使冲洗液注入患者的膀胱中;当拉动推杆,使活塞向筒体后端移动时, 患者膀胱中术后残留的血块随着冲洗液的吸出而排出,并落入储液罐的底部;再次推动推杆时,将储液罐上部较清的冲洗液注入患者的膀胱中;如此反复操作数十次,便可快速将患者膀胱中残留的血块清除干净。通过推杆推动活塞,压迫冲洗液注入患者的膀胱中,具有冲散血块的作用,更便于血块排出,通过反复注入、吸出大量的冲洗液,将血块导流出来,使得对患者的膀胱冲洗效果更好;储液罐能够容纳更多的冲洗液,并对血块具有沉淀作用,医务人员只要在加满冲洗液后来回拉动推杆即可,免去反复更换冲洗液的麻烦,大大降低了工作强度,使患者的膀胱冲洗更加轻松。在将患者膀胱中的血块都引流出来之后,拆除导流管与储液罐之间的连接,导流管仍插在患者的膀胱中,以便进一步的冲洗或进行其它的诊疗工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其特征是所述储液罐由塑料薄膜制成。采用塑料薄膜制成储液罐,更加轻便,而且成本低,可以作为一次性用品使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其特征是还包括第一橡胶管、第一卡环、第二橡胶管和第二卡环;第一橡胶管的内径与导流管后端的外径相应,第一橡胶管的一端与第一导流孔连接,导流管的后端处于第一橡胶管中,第一卡环卡在导流管后端外侧的第一橡胶管上;第二橡胶管的内径与筒体的外径相应,第二橡胶管的一端与第二导流孔连接,筒体设有开口的一端处于第二橡胶管中,第二卡环卡在筒体外侧的第一橡胶管上。卡环为一种常用的夹紧装置,其结构与发夹相似,将第一橡胶管夹紧在导流管上,将第二橡胶管夹紧在筒体上。通过设置第一橡胶管和第一卡环与导流管插接,第二橡胶管和第二卡环与筒体插接这样的结构,方便导流管、储液罐和筒体三者的拆卸、清洗,其安装也十分简易、方便。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其特征是还包括挂钩,挂钩设于储液罐上部。通过挂钩,可将储液罐挂病床上,无需人来维持储液罐不倾倒,使得冲洗过程更加轻松、方便。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对患者的膀胱冲洗效果更好,操作简单方便,降低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卡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这种膀胱冲洗器,包括导流管1、储液罐2、泵液装置3、第一橡胶管4、第一卡环5、第二橡胶管6和第二卡环7 ;储液罐2采用塑料薄膜制成,储液罐2的顶部设有进水口 8和旋盖9,储液罐2的侧壁中部设有第一导流孔10和第二导流孔11 ;泵液装置3包括筒体12、活塞13和推杆14,筒体12的一端设有开口 15,筒体12的另一端设有滑动通孔16,活塞13处于筒体12中,推杆14的一端通过滑动通孔16进入筒体12中并与活塞13连接,推杆14的另一端处于滑动通孔16外侧;第一橡胶管4的内径与导流管1后端的外径相应,第一橡胶管4的一端与第一导流孔10连接,导流管1的后端处于第一橡胶管4中,第一卡环5卡在导流管1后端外侧的第一橡胶管4上;第二橡胶管6的内径与筒体 12的外径相应,第二橡胶管6的一端与第二导流孔11连接,筒体12设有开口 15的一端处于第二橡胶管6中,第二卡环卡7在筒体12外侧的第一橡胶管6上。这种膀胱冲洗器还包括挂钩17,挂钩17设于储液罐2上部。使用时,将储液罐2通过挂钩17挂到病床上,将第二橡胶管6与筒体12设有开口 15的一端连接,第二卡环卡7在第二橡胶管6上,然后将导流管1的前端插入患者的膀胱中,将导流管1的后端与第一橡胶管4连接,第一卡环5卡在第一橡胶管4上,接着再将储液罐2注满冲洗液,拧紧旋盖9。进行冲洗时,医务人员来回拉动推杆14,就可以反复向患者的膀胱中注入冲洗液和吸出冲洗液进行冲洗。当推动推杆14,使活塞13向筒体12前端(设有开口的一端)移动时,活塞13压迫冲洗液,使冲洗液注入患者的膀胱中;当拉动推杆14, 使活塞13向筒体12后端移动时,患者膀胱中术后残留的血块随着冲洗液的吸出而排出,并落入储液罐2的底部;再次推动推杆14时,将储液罐2上部较清的冲洗液注入患者的膀胱
4中;如此反复操作数十次,便可快速将患者膀胱中残留的血块清除干净。在将患者膀胱中的血块都引流出来之后,拔下第一卡环5,拆除导流管1与第一橡胶管4之间的连接,导流管1 仍插在患者的膀胱中,以便进一步的冲洗或进行其它的诊疗工作。
权利要求1.一种膀胱冲洗器,包括导流管,其特征是还包括储液罐和泵液装置;储液罐的顶部设有进水口和旋盖,储液罐的侧壁中部设有第一导流孔和第二导流孔;泵液装置包括筒体、 活塞和推杆,筒体的一端设有开口,筒体的另一端设有滑动通孔,活塞处于筒体中,推杆的一端通过滑动通孔进入筒体中并与活塞连接,推杆的另一端处于滑动通孔外侧;导流管的后端与第一导流孔可拆卸连接,筒体设有开口的一端与第二导流孔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膀胱冲洗器,其特征是所述储液罐由塑料薄膜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膀胱冲洗器,其特征是还包括第一橡胶管、第一卡环、第二橡胶管和第二卡环;第一橡胶管的内径与导流管后端的外径相应,第一橡胶管的一端与第一导流孔连接,导流管的后端处于第一橡胶管中,第一卡环卡在导流管后端外侧的第一橡胶管上;第二橡胶管的内径与筒体的外径相应,第二橡胶管的一端与第二导流孔连接,筒体设有开口的一端处于第二橡胶管中,第二卡环卡在筒体外侧的第一橡胶管上。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膀胱冲洗器,其特征是还包括挂钩,挂钩设于储液罐上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膀胱冲洗器,其特征是还包括挂钩,挂钩设于储液罐上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膀胱冲洗器,包括导流管,其特征是还包括储液罐和泵液装置;储液罐的顶部设有进水口和旋盖,储液罐的侧壁中部设有第一导流孔和第二导流孔;泵液装置包括筒体、活塞和推杆,筒体的一端设有开口,筒体的另一端设有滑动通孔,活塞处于筒体中,推杆的一端通过滑动通孔进入筒体中并与活塞连接,推杆的另一端处于滑动通孔外侧;导流管的后端与第一导流孔可拆卸连接,筒体设有开口的一端与第二导流孔连接。这种膀胱冲洗器无需反复更换冲洗液,对患者的膀胱冲洗效果更好,操作简单方便,降低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
文档编号A61M3/02GK202211897SQ201120347368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6日
发明者佘衍玲, 汤银惠, 陈佩燕, 黄文娟 申请人: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