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气囊三腔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32186阅读:1349来源:国知局
双气囊三腔导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双气囊三腔导管,包括胃管(1),胃管的前部管壁上有胃气囊(2)和食管囊(3),胃管的后部分成三岔,包括胃气囊注气管(6)、食管囊注气管(5)和胃管末端(4),胃气囊注气管与胃气囊相连通,食管囊注气管与食管囊相连通,胃管末端、胃气囊注气管和食管囊注气管上各套着一个罗伯特夹子(7、8、9)。这种双气囊三腔导管可以利用胃气囊注气管和食管囊注气管上的罗伯特夹子连通或者夹闭胃气囊和食管囊内腔,操作简单,罗伯特夹子上还可以标注上“胃囊”、“食管囊”等字样,字体可以较大而醒目;胃管末端、胃气囊注气管和食管囊注气管还可以采用不同的颜色,相应的罗伯特夹子或夹子上的字也可以为同种颜色,便于分辨。
【专利说明】
双气囊三腔导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一种双气囊三腔导管。
【背景技术】
[0002]双气囊三腔导管是由胃管、胃气囊、食管囊、胃气囊注气管和食管囊注气管所组成。主要用于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下端、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的压迫止血。通过胃气囊、食管囊的注气管将空气注入囊内,产生一定的压力压迫出血的静脉,以达到压迫止血的作用。已有的双气囊三腔导管的不足之处为:(I)胃气囊和食管囊没有很明显的标识,只是在胃气囊注气管、食管囊注气管外壁用蓝色墨水印了 “胃”和“食道”字样,字小而不清,临床使用时由于情况危急,很容易弄错。(2)胃气囊注气管、胃管、食管囊注气管皆没有开关,临床使用时需用血管钳夹住,由于血管钳的重力作用一方面易引起患者恶心、咽喉部不适,另一方面由于三腔二囊管牵拉不直,影响压迫止血效果。(3)在临床使用时,牵拉绳索需与双气囊三腔管连接,但双气囊三腔管上没有固定绳索的装置。(4)护士测量气囊压力时需把血管钳拿下、夹上,一个人操作时很容易导致气囊漏气,操作不易完成。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使用更便利的双气囊三腔导管的结构。
[0004]这种双气囊三腔导管包括一根胃管,胃管的前部管壁上有胃气囊和食管囊,胃管的后部分成三岔,包括胃气囊注气管、食管囊注气管和胃管末端,胃气囊注气管与胃气囊相连通,食管囊注气管与食管囊相连通,胃管末端、胃气囊注气管和食管囊注气管上各套着一个罗伯特夹子。
[0005]这种双气囊三腔导管可以利用胃气囊注气管和食管囊注气管上的罗伯特夹子连通或者夹闭胃气囊内腔和食管囊内腔,操作简单,罗伯特夹子上还可以标注上“胃囊”、“食管囊”等字样,字体可以较大而醒目。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双气囊三腔导管的结构图;
[0007]图2为双气囊三腔导管后部的结构图:
[0008]图3为罗伯特夹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如图1所示,这种双气囊三腔导管包括胃管I,胃管的前部管壁上有胃气囊2和食管囊3,胃管的后部分成三岔,包括胃气囊注气管6、食管囊注气管5和胃管末端4,胃气囊注气管6通过胃管内壁上的一条细管与胃气囊2相连通,食管囊注气管5通过胃管内壁上的另一条细管与食管囊3相连通。胃管末端4、胃气囊注气管6和食管囊注气管5上各套着一个罗伯特夹子7、8、9。
[0010]这种双气囊三腔导管可以利用胃管末端、胃气囊注气管和食管囊注气管上的罗伯特夹子使胃气囊内腔、食管囊内腔以及胃内腔与外界连通或者夹闭,操作简单。罗伯特夹子的结构如图3所示,罗伯特夹子也叫医用管夹、医用卡扣、Q型夹子、导管夹子等。罗伯特夹子的侧面13、14有较大的表面,可以在上面标注上“胃囊”、“食管囊”等字样,字体可以较大,因而醒目;胃管末端4、胃气囊注气管6和食管囊注气管5还可以采用不同的颜色,例如,胃管I和胃管末端4为紫红色,胃气囊注气管6为白色,食管囊注气管5为蓝色;相应的罗伯特夹子或夹子上的字也可以与管子同种颜色,便于分辨。
[0011]如图2所示,这种双气囊三腔导管的胃管I后部的分岔处12的前侧还可以套着一个小圆环10,此小圆环的内径稍大于胃管外径,小圆环与一个大圆环11相连。大圆环11用来固定牵拉绳,使牵拉操作简单,牵引效果甚佳。
【主权项】
1.一种双气囊三腔导管,包括胃管(I),胃管的前部管壁上有胃气囊(2)和食管囊(3),胃管的后部分成三岔,包括胃气囊注气管(6)、食管囊注气管(5)和胃管末端(4),胃气囊注气管(6)与胃气囊(2)相连通,食管囊注气管(5)与食管囊(3)相连通,其特征是胃管末端(4)、胃气囊注气管(6)和食管囊注气管(5)上各套着一个罗伯特夹子(7、8、9)。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双气囊三腔导管,其特征是所述的胃管(I)后部的分岔处(12)的前侦幢着一个小圆环(10),此小圆环的内径稍大于胃管外径,小圆环与一个大圆环(11)相连。
【文档编号】A61M25/10GK205515937SQ201620136730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3日
【发明人】朱志红
【申请人】嘉兴市第医院, 嘉兴市第一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