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口管输液袋的口管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2724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硬口管输液袋的口管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硬口管输液袋,特别是一种硬口管输液袋的口管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硬口管输液袋由口管和袋体两部分组成,两者各自分体加工,而后通过热塑封工艺进行密封连接。在此,现有的口管结构如图1和2所示,其下部用于与袋体口部连接的部位为两对称设置的外凸弧形面11' >12',两弧形面1Γ ,12'的两侧交接部位形成角度比较大的钝头夹角边13'。经实际使用发现,口管钝头夹角边13'结构设计存在很大的缺陷,在口管下部与袋体袋口的热塑封压制过程中,因钝头夹角边13'过大且过于光滑,不仅会给热塑封带来压制死角,同时在热塑封过程中袋体袋口受到的复位张力也比较大,致使口管钝头夹角边 13'顶部与袋体口部之间密封不完全而出现漏液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硬口管输液袋的口管改良结构,其具有结构简便、与袋体袋口密封性完全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硬口管输液袋的口管改良结构,口管下部用于与袋体口部连接的部位为两对称设置的外凸弧形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弧形面在其两侧的交接部位形成夹角边,每个夹角边朝外侧延伸设置有薄片式边缘片。上述每个边缘片与两侧外凸弧形面之间设置有减少夹角边夹角的内凹光滑过渡面。本实用新型在夹角边外侧延伸设置有薄片式边缘片,该边缘片在口管、袋体袋口热塑封连接过程中直接熔化与袋体袋口用于连接的两侧边融为一体,从而可在根本上杜绝口管下部与袋体袋口连接不完全的问题,保证两者连接的密封性。此外,为克服夹角边因夹角过大而存在压制死角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夹角边边缘片与两侧外凸弧形面之间设置有内凹的光滑过渡面,以此来达到平缓夹角边角度的目的,为热塑封连接加工提供方便。

图1、现有口管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现有口管的仰视图;图3、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和4所示,一种硬口管输液袋的口管改良结构,口管下部用于与袋体口部连接的部位为两对称设置的外凸弧形面11、12,两弧形面11、12在其两侧的交接部位各形成一夹角边13,每个夹角边13朝外侧延伸设置有薄片式边缘14。以上夹角边外侧延伸设置的薄片式边缘14,在口管、袋体袋口热塑封连接过程中直接熔化而与袋体袋口用于连接的两侧边融为一体,从而实现口管和袋体袋口的有效密封,在根本上杜绝两者连接不完全的问题,保证口管与袋体连接的密封性。此外,为克服夹角边14因夹角过大而存在压制死角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夹角边边缘14与两侧外凸弧形面11、12之间设置有内凹光滑过渡面15,以此来达到平缓夹角边 14角度的目的,为热塑封连接加工提供方便。综上,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产品存在的缺陷,设计了一种硬口管输液袋的口管改良结构,其具有结构简便、与袋体袋口密封性完全的特点。
权利要求1.一种硬口管输液袋的口管改良结构,口管下部用于与袋体口部连接的部位为两对称设置的外凸弧形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弧形面在其两侧的交接部位形成夹角边,每个夹角边朝外侧延伸设置有薄片式边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硬口管输液袋的口管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边缘与两侧外凸弧形面之间设置有减少夹角边夹角的内凹光滑过渡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硬口管输液袋的口管改良结构,口管下部用于与袋体口部连接的部位为两对称设置的外凸弧形面,所述两弧形面在其两侧的交接部位形成夹角边,每个夹角边朝外侧延伸设置有薄片式边缘片。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硬口管输液袋的口管存在的缺陷,其具有结构简便、与袋体袋口密封性完全的特点。
文档编号A61J1/10GK202223560SQ201120352340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0日
发明者李慧慧 申请人:浙江济民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