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轮及脐周皮肤保护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2725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生儿脐轮及脐周皮肤保护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到新生儿脐轮及脐周皮肤保护贴。
背景技术
新生儿出生后需将脐带进行结扎处理,现临床采取较多的结扎方式为气门芯结扎法,但在结扎过程中,由于气门芯弹性较大,在下滑结扎的过程中很容易误伤新生儿脐轮及周围皮肤,造成周围皮肤的擦伤,挫伤等不良后果,存在安全隐患,易引起医患纠纷。临床上一般在出生后24-72h后视新生儿脐带残端的坏死情况,将脐带残端进行剪除术,以免脐带残端继发感染,在行剪除术的过程中,由于新生儿无法主动配合,通常会遇到哭闹蹬踢等现象,使得剪除过程中剪刀等锐器伤及脐轮周围皮肤,轻则刮伤,重者剪伤,后果严重,易引起医患纠纷。现临床上对于以上两项操作均未采取有效地保护性措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新生儿脐轮及周围皮肤覆盖,且将脐带暴露在外的新生」L脐轮及脐周皮肤保护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生儿脐轮及脐周皮肤保护贴,包括贴体、脐带孔和脐带孔开缝,该保护贴在贴体的中上部开有脐带孔,沿脐带孔在贴体上开有脐带孔开缝一直到贴体的边缘。所述的新生儿脐轮及脐周皮肤保护贴的贴体与皮肤接触面带有粘性。所述的新生儿脐轮及脐周皮肤保护贴的贴体用除布质以外的医用柔性材料制成, 如热塑性弹性体、柔性医用含氟弹性体和聚氨酯医用材料。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为I、易于操作将保护贴轻轻粘贴在新生儿脐周皮肤上,通过保护贴上的圆洞开口将脐带固定在保护贴上方正中,方法简单,易于操作。2、能有效保护脐周皮肤,为操作提供安全的视野,贴好保护贴后,新生儿脐轮及周围皮肤均被保护贴覆盖,仅仅将需要进行操作的脐带暴露在保护贴上方,使得操作视野安全清楚,即便新生儿不配合,由于有保护贴的保护,剪刀等锐器也不会误伤皮肤。3、安全舒适保护贴为弱粘性,使用起来不会对新生儿皮肤造成刺激,操作完毕即可取下不会产生过敏现象,临床使用安全舒适。4、省时省力避免了护士在操作时由于新生儿的不配合而手忙脚乱的现象,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5、价格低廉,可重复消毒使用制作保护贴取材方便,价格低廉,同时由于其反复水洗后仍可保持弱粘性,所以临床中可重复浸泡消毒使用,进一步减轻了使用成本。

图I、新生儿脐轮及脐周皮肤保护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I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脐带结扎法在结扎脐带前,将脐带从保护贴I上所开的脐带孔开缝处3处至脐带孔2内,将保护贴I下滑至脐带根部,紧密粘贴在脐轮上方,确定脐轮及周围皮肤均被保护贴I覆盖后, 再进行气门芯结扎脐带术。可确保气门芯在下滑结扎的过程中,不会损伤脐轮和周围皮肤。实例二脐带残端剪除法在行脐带残段剪除前,将脐带残段从保护贴I上所开的脐带开缝3处穿至脐带孔2 内,将保护贴I紧密覆盖在脐周皮肤上,仅保留脐带残段在脐带孔2的上方,在保护贴I的保护下行残端剪除术,可确保脐周皮肤不受损伤。
权利要求1.一种新生儿脐轮及脐周皮肤保护贴,包括贴体⑴、脐带孔⑵和脐带孔开缝(3),其特征在于在贴体(I)的中上部开有脐带孔(2),沿脐带孔(2)在贴体(I)上开有脐带孔开缝⑶一直到贴体⑴的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生儿脐轮及脐周皮肤保护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贴体(I) 与皮肤接触面带有粘性。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生儿脐轮及脐周皮肤保护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贴体(I) 用除布质以外的医用柔性材料制成,所述的医用柔性材料为热塑性弹性体、柔性医用含氟弹性体或聚氨酯医用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生儿脐轮及脐周皮肤保护贴。该保护贴在贴体的中上部开有脐带孔,沿脐带孔在贴体上开有脐带孔开缝一直到贴体的边缘。所述的新生儿脐轮及脐周皮肤保护贴的贴体与皮肤接触面带有粘性。所述的新生儿脐轮及脐周皮肤保护贴的贴体用除布质以外的医用柔性材料制成,如热塑性弹性体、柔性医用含氟弹性体和聚氨酯医用材料。将保护贴轻轻粘贴在新生儿脐周皮肤上,通过保护贴上的圆洞开口将脐带固定在保护贴上方正中,方法简单,易于操作。保护贴为弱粘性,使用起来不会对新生儿皮肤造成刺激,操作完毕即可取下不会产生过敏现象,临床使用安全舒适。
文档编号A61F13/02GK202342299SQ20112035235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0日
发明者代红霞, 任艳蕊, 孟昭敏, 彭文娇, 王忠喜, 王燕, 胡艾珍 申请人:任艳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