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出模加工的输液袋硬口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2723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便于出模加工的输液袋硬口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液袋硬口管,特别是一种便于出模加工的输液袋硬口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输液袋硬口管结构如图1所示,整个硬口管呈一“T”形结构,硬口管内设有上大下小的贯通输液孔11',硬口管外侧由上到下依序分为沿口 12'、承接部13'和连接部14',其中沿口 12'的外径最大,承接部13'的外径中等且上下保持一致,连接部14' 外径逐渐变小用于与袋体的连接。在此,在实际加工当中,为保证硬口管的顺利脱模,其加工步骤一般是先向上抽去硬口管输液孔11'中的型芯,而后再把硬口管整个本体从型腔中用顶针顶出而实现脱模。但现有的硬口管结构因其外侧面承接部13'呈外径上下一致的光滑面设置,致使在抽型芯的过程中无法保证硬口管外侧面与型腔之间具备足够的摩擦阻力,经常会发生硬口管随型芯一起被拉出的现象,导致硬口管无法正常脱模,需停机由人工介入处理,大大影响了硬口管的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便于出模加工的输液袋硬口管,其可有效增强硬口管外侧面与型腔之间的摩擦阻力,保证了加工当中的正常脱模,具有结构简单、实用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种便于出模加工的输液袋硬口管,整个硬口管呈一“T”形结构设置,硬口管外侧由上到下依序分为沿口、承接部和连接部,其中承接部的外径中等且上下保持一致,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部的侧面上设置有增加硬口管在脱模过程中与型腔摩擦阻力的增摩结构。上述增摩结构为围绕承接部设置的凸环、凸点、环形槽、凹槽中的一个或多个。本实用新型在承接部设置有凸环、凸点、环形槽、凹槽等增摩结构,这在加工当中需要模具型腔也会作出相应的配合修改,以上结构设置,会使硬口管外侧面与型腔之间形成一定的卡合阻力,这种卡合阻力有效保证了硬口管在脱模第一步的抽芯当中不会随型芯一起被拉出,保证了脱模的顺利进行,可有效提升硬口管的脱模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

图1、现有硬口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一种便于出模加工的输液袋硬口管,整个硬口管呈一“T”形结构设置,硬口管内设有上大下小的贯通输液孔11。硬口管外侧由上到下依序分为沿口 12、承接部13和连接部14,其中沿口 11的外径最大,承接部13的外径中等且上下保持一致,连接部 14则外径逐渐变小用于与袋体的连接。所述承接部13的侧面上设置有增加硬口管在脱模过程中与型腔摩擦阻力的增摩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增摩结构为围绕承接部设置的三个凸环131,在实际设置当中,增摩机构也可为凸点、环形槽或凹槽,如图3增摩机构为环形槽132的结构示意图,此外,增摩结构也可为凸环、凸点、环形槽或凹槽中的两个或多个。综上,本实用新型在承接部设置有凸环131、凸点、环形槽132、凹槽等增摩结构, 这在加工当中需要模具型腔也会作出相应的配合修改,以上结构设置,会使硬口管外侧面的承接部13与模具型腔之间形成一定的卡合阻力,这种卡合阻力有效保证了硬口管在脱模第一步的抽芯当中不会随型芯一起被拉出,保证了脱模的顺利进行,可有效提升硬口管的脱模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
权利要求1.一种便于出模加工的输液袋硬口管,整个硬口管呈一“T”形结构设置,硬口管外侧由上到下依序分为沿口、承接部和连接部,其中承接部的外径中等且上下保持一致,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部的侧面上设置有增加硬口管在脱模过程中与型腔摩擦阻力的增摩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出模加工的输液袋硬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摩结构为围绕承接部设置的凸环、凸点、环形槽、凹槽中的一个或多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出模加工的输液袋硬口管,整个硬口管呈一“T”形结构设置,硬口管外侧由上到下依序分为沿口、承接部和连接部,其中承接部的外径中等且上下保持一致,所述承接部的侧面上设置有增加硬口管在脱模过程中与型腔摩擦阻力的增摩结构。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增强硬口管外侧面与型腔之间的摩擦阻力,保证了加工当中的正常脱模,具有结构简单、实用的特点。
文档编号A61J1/10GK202223559SQ201120352339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0日
发明者李慧慧 申请人:浙江济民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