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变穿刺方向的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4760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改变穿刺方向的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穿刺针。
背景技术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常见类型一上颂神经痛是发生在头面部的上颂神经区域内的发作性剧烈疼痛,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对这种病症可通过采用在X线导引下细针穿刺圆孔射频治疗,即在X线导引下,将射频穿刺针以前下方入路穿刺入翼腭窝内的圆孔前方,并对出圆孔的上颂神经实施损毁性治疗。由于翼腭窝为一细缝,其方向与圆孔的方向成一定的角度,普通穿刺针为直针无法在进针过程中改变方向进入圆孔,因此损毁治疗的靶点位于出圆孔的上颂神经、而非圆孔内的上颂神经干;由于上颂神经干出圆孔后及分成许多分支,治疗后存在部分分支未有效毁损,导致患者仍然面痛,治疗效果一直不太理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申请人之前提出了一种前端带有一定弧度的射频穿刺针,在其刺入翼腭窝内的圆孔前方后,调整针尖方向及进针深度,可使针尖进入圆孔,且可达颅内,继而对上颂神经干行射频温控热凝处理。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治疗三叉神经上颂支痛的有效方法。但这种治疗方法所用的尖端塑形成一定弧度的穿刺针(即工作针),针尖在翼腭窝内调整捻转穿刺针过程中,针尖在组织内划动造成组织切割损伤,增加了组织损伤与手术风险,给病人增加新的痛苦。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变穿刺方向的穿刺针,在导引针到达设定位置,调整导引针使其轴向管道出口朝向特定方向后固定,直接插入工作针并推进,工作针在导引针特制的轴向管道导引下与导引针呈一定角度穿出,可进入预定的治疗目标部位。在实施治疗操作中,无针尖在组织内转动切割组织的情况,降低了组织损伤与手术风险。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改变穿刺方向的穿刺针,包括导引针、工作针,所述工作针从导引针所设的轴向管道中穿入、穿出,所述导引针的轴向管道出口设置于导引针穿入端的一侧(近针尖部位的针杆上),用以改变工作针穿出方向。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案是,距离工作针的尖端2 30毫米处的这一段针杆径向尺寸小于两端的针杆径向尺寸,或工作针针杆径向尺寸相等,且低于0. 5毫米。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工作针具有较好的弹性,当工作针穿出导引针的出口后,受导引针靠近出口处轴向管道弧度的调整而改变方向,从而实现弯曲径路穿剌。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的工作针这一段纤细部位针杆与两端的针杆呈渐进过度连接。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导引针的轴向管道近出口段呈圆弧状延伸,所述距离工作针的工作端2 30毫米处的这一段纤细部位针杆长度等于或大于轴向管道近出口段呈圆弧状延伸的弧线长度。导引针的轴向管道向出口呈圆弧状延伸的弧度,可根据工作针穿出导引针出口后方向的需要设定。例如工作针穿出导引针出口后,与导引针的夹角可以在大于0度、小于90度之间的任意角度。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工作针为中空的针,或为射频电极。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工作针置入导引针后,工作针针尖穿出导引针轴向管道一定距离(根据治疗需要,一般为2 30毫米)。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一、本实用新型在不增加组织损伤的情况下,实现非直线路径穿刺;让一些传统观点认为无法穿刺的病灶具备穿刺成功的可能,为扩展微创治疗提供了机遇。二、工作针较细,创伤小;导引针较硬,支撑力好,便于操作,节省时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对病灶实施治疗时的形状示意图(放大)。图2为图1中工作针再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导引针1、工作针2,所述导引针1的轴向管道4的出口 5、设置于导引针1穿入端一侧。仍如图1所示,导引针1的轴向管道近出口段呈圆弧状延伸。在本实施例中延伸弧度为45度,工作针穿出导引针1的出口 5后,工作针与导引针呈45度夹角。如图1、2所示,所述工作针横断面呈圆形,距离工作针的尖端2 30毫米处的这一段针杆径向尺寸小于两端的针杆径向尺寸,这一段纤细部位针杆与两端的针杆呈渐进过度连接。这一段纤细部位针杆长度等于轴向管道近出口段呈圆弧状延伸的弧线长度。在本实施例中,工作针为中空的针。工作针针杆径向尺寸相等,且低于0. 5毫米。实施例2工作针针杆径向尺寸相等(未提供图示),所述径向尺寸为0. 3毫米。其余实施如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操作过程在实时影像定位监视下,用导引针经过设定的皮肤穿刺点穿刺入既定的导引针靶点,按照穿刺的方向要求调整导引针轴向管道出口的方向,固定导引针;向导引针轴向管道内插入工作针,影像定位监视下推进工作针,工作针经过轴向管道出口刺向既定靶组织,然后可对病灶进行药物注射治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是将导引针的轴向管道出口设置于导引针穿入端一侧的(涉及改变工作针穿出方向),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改变穿刺方向的穿刺针,包括导引针、工作针,所述工作针从导引针所设的轴向管道中穿入、穿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针的轴向管道出口设置于导引针穿入端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变穿刺方向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距离工作针的尖端 2 30毫米处的这一段针杆径向尺寸小于两端的针杆径向尺寸,或工作针针杆径向尺寸相等,且低于0.5毫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变穿刺方向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针这一段纤细部位针杆与两端的针杆呈渐进过度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变穿刺方向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导引针的轴向管道近出口段呈圆弧状延伸,所述距离工作针的工作端2 30毫米处的这一段纤细部位针杆长度等于或大于轴向管道近出口段呈圆弧状延伸的弧线长度。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改变穿刺方向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工作针为中空的针,或为射频电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变穿刺方向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工作针置入导引针后,工作针针尖穿出导引针轴向管道一定距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变穿刺方向的穿刺针,包括导引针、工作针,所述工作针从导引针所设的轴向管道中穿入、穿出,所述导引针的轴向管道出口设置于导引针近针尖段针杆的一侧。距离工作针的工作端2-30毫米处的这一段针杆径向尺寸小于两端的针杆径向尺寸;工作针置入导引针后,工作针针尖穿出导引针特制的轴向管道一定距离,且与导引针针尖方向不同。本实用新型在不增加组织损伤的情况下,实现非直线路径穿刺;让一些传统观点认为无法穿刺的病灶具备穿刺成功的可能,为扩展微创治疗提供了机遇。
文档编号A61B17/34GK202288418SQ20112038917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3日
发明者万元春, 戴建虎, 胡志峰, 薛同庆, 袁威威, 赵娟, 郝成俊, 郭云虎, 陈玉平 申请人:薛同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