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用三腔管分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6786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窥镜用三腔管分配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ー种内窥镜用三腔管分配器。
背景技术
软管内窥镜是临床上常用的医疗器械,普通内窥镜内部有一管道,可做吸引管道,将分泌物吸除,亦可作器械管道,将活检钳等手术器械通过该管道进入体内手术部位进行操作。由于镜管前端只可前后弯曲,左右不能弯曲,所以操作时术者在内窥镜操作部需不断旋转,更换不同的器械,由于没有分配器装置,不同的器械全部通过ー个通管与外鞘相连
接,造成了器械之间的交叉感染和干扰,影响内窥镜的灵敏度。再者镜管三腔管的不同的器械在同时工作时,彼此前进或后退或旋转,容易造成器械不能完全回缩归位,操作起来容易造成光纤、器械、引流管在进入三腔管之前卡位,手术过程中卡位,再重新插入人体,如此反复,不仅麻烦费时,而且给病人带来痛苦。目前各医院使用的软管内窥镜,多没有采用三腔管分配器,不仅影响了内窥镜的使用效率,而且还可能由于不同的器械隔离得不彻底而导致疾病的传播,由于内窥镜内管反复卡位,还会影响软管内窥镜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内窥镜用三腔管分配器,使其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操作准确度高,稳定性强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窥镜用三腔管分配器,包括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在固定件一端设有能插入三腔管的主腔道,在主腔道中设有能固定三腔管的紧固机构,在固定件中与主腔道相对另一端开设有四个分配腔道,所述四个分配腔道的外端位于固定件的端面,所述四个分配腔道的内端汇拢聚集于主腔道内端。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四个分配腔道各自的中轴线分别与所述固定件中轴线之间形成7° -13°的夹角。进ー步地,所述紧固机构为设置在主腔道侧壁上的紧固螺钉。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干该三腔管分配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分配器将不同的器械通道相隔离开,使得不同的器械之间不互相干扰,在不同的工作通道汇集于三腔管之前就将它们进行了第一歩的汇拢,使得不同的工作通道汇拢效果更好,进入三腔管的角度变小,更倾向于水平进入,使得手术过程中,不同的器械操作起来,前进、后退和旋转更灵敏,手术误差更小,不同器械通道的相互隔离,避免其相互间的相互干扰,不仅提高了内窥镜的利用率,延长了使用寿命,而且可以防止疾病的交叉感染。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各软管内窥镜型号的不同制成相应的型号,适用于纤维或电子喉镜、支气管镜、胃镜及肠镜、神经内镜、生殖内镜、输卵管镜、输尿管肾镜、经皮肾镜、消化内科、胰腺外科、血管外科、呼吸科、心胸外科等。

[0009]图I为本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图2为固定件中分配腔道横截面的示意图图3为主腔道中插入三腔管后三腔管部位横截面示意图。图中1.固定件,2.三腔管,3.分配腔道,4.紧固螺钉,5.主腔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的详细描述,但该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I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包括固定件,在固定件I 一端设有能插入三腔管2的主腔道5,在主腔道中设有能固定三腔管的紧固机构,在固定件中与主腔道相对另一端开设有四个分配腔道3,所述四个分配腔道的外端位于固定件的端面,所述四个分配腔道的内端汇拢聚集于主腔道内端。所述四个分配腔道各自的中轴线分别与所述固定件中轴线之间形成7° -13°的夹角。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紧固机构为设置在主腔道5侧壁上的紧固螺钉4。本实施例在输尿管肾镜检查中尤其有用,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也可以应用到类似的内窥镜检查的其它领域、外科和侵入式医学检查程序中。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木。
权利要求1.一种内窥镜用三腔管分配器,包括固定件(I),其特征在于,在固定件一端设有能插入三腔管(2)的主腔道(5),在主腔道(5)中设有能固定三腔管(2)的紧固机构,在固定件(I)中与主腔道(5)相对另一端开设有四个分配腔道(3),所述四个分配腔道(3)的外端位于固定件(I)的端面,所述四个分配腔道(3)的内端汇拢聚集于主腔道(5)内端。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内窥镜用三腔管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分配腔道(3)各自的中轴线分别与所述固定件(I)中轴线之间形成7° -13°的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内窥镜用三腔管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机构为设置在主腔道(5)侧壁上的紧固螺钉(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窥镜用三腔管分配器,包括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在固定件一端设有能插入三腔管的主腔道,在主腔道中设有能固定三腔管的紧固机构,在固定件中与主腔道相对另一端开设有四个分配腔道,所述四个分配腔道的外端位于固定件的端面,所述四个分配腔道的内端汇拢聚集于主腔道内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分配器将不同的器械通道相隔离开,使得不同的器械之间不互相干扰,在手术过程中,操作起来更灵敏,手术误差更小,提高了内窥镜的利用率,延长了使用寿命,而且可以防止疾病的交叉感染。
文档编号A61B1/012GK202446051SQ20112042568
公开日2012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日
发明者龙刚, 龙学平 申请人:龙刚, 龙学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