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腹膜透析管路对接清洁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6792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腹膜透析管路对接清洁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需在无菌环境下进行腹膜透析管路对接时使用的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是利用腹膜作为半渗透膜,利用重力作用将配制好的透析液经导管灌入患者的腹膜腔,通过腹腔透析液不断地更换,以达到清除体内代谢产物、毒性物质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对尿毒症患者的治疗。要进行腹膜透析的患者需先通过外科手术向体内置入一根透析管,透析管管口位于体外,通过将透析管与透析液存储装置的透析液管对接即可进行腹膜透析,对接时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容易进入体内引起感染,导致腹膜炎等并发症。因此,患者需进行腹膜透析时均需要在经过清洁、消毒灭菌的空间进行,由于腹膜透析一般需要进行多次,因此大大限制了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活动范围,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曾作出一项发明创造2010201325 . 2,提出了一种便于携带的一次性清洁操作仓,使对接操作在操作仓内进行以降低感染的风险,便于患者在任何地点进行透析, 其后,发明人又对其进行了改进,将密封口设置于支架上便于穿刺操作。但该该改进后的操作仓仍存在以下几点不足a)工艺性较差,不便于制造,大批量生产时成本较高,不易实现; b)使用过程中操作较为复杂,不够方便;c)由于采用硬质支架,决定了其折叠包装后体积不可能小于支架。针对上述不足,需对现有的清洁仓进行改进,使其易于实现大批量制造,便于使用,且折叠包装后体积更小。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次性腹膜透析管路对接清洁仓,以解决现有清洁仓不便于大批量制造的技术问题,同时,也使其折叠后体积更小且便于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腹膜透析管路对接清洁仓,包括由无菌软膜制成的筒状对接室、密封连接在对接室两端的无菌软膜套和用于撑开对接室的支架,对接室和软膜套共同围成清洁仓,所述对接室上设置有两个分别用于腹膜透析管和透析液管伸入时穿过的硅胶圈,所述硅胶圈密封,所述支架为连接在对接室外的气囊,气囊上设置有充气口,所述对接室上设置有连通外界和对接清洁仓内部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设置滤芯。进一步,所述气囊由两个分别沿对接室两端口部设置的环状气囊和连通于两个环状气囊之间的连接气囊构成;进一步,所述对接室的室壁为中部分离且两端口部密封的双层结构,双层结构中部分离形成的空间为所述气囊;进一步,所述清洁仓内留置一个腹膜透析管的管口帽;[0010]进一步,所述硅胶圈上设置横截面由内向外逐渐增大的喇叭口形伸入孔;进一步,所述伸入孔由软质膜片粘贴密封;进一步,所述硅胶圈焊接在对接室上;进一步,所述硅胶圈上焊接有用于支撑加强伸入孔的胶圈;进一步,所述软膜套伸展至最长时的长度大于对接室长度的一半且小于对接室的长度;进一步,所述软膜套的柔软度高于对接室的柔软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腹膜透析管路对接清洁仓,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采用充气定型的气囊作为支架,节省了支架制造所需的成本,也避免了支架与对接室连接的复杂工艺,有利于实现大批量生产,同时,气囊未充气时较柔软,包装时可折叠并压缩至最小;2)清洁仓内留置管口帽,在透析完成后可在清洁仓内盖好透析管后再取出,避免先取出后盖帽时管口接触有菌环境而引发感染;3)硅胶圈采用喇叭口形,使其可在管路伸入后对管路进行密封,避免有害空气进入清洁仓内,通过在硅胶圈上增加胶圈,防止硅胶圈偏软影响插管;4)软膜套长度合理,且不采用手套结构,可方便使用时内翻;5)采用粘贴的膜来密封伸入孔,使用时只需撕去膜即可,使用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对接室的展开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一次性腹膜透析管路对接清洁仓,包括由无菌软膜制成的筒状对接室1、密封连接在对接室1两端的无菌软膜套2和用于撑开对接室的支架,软膜套与对接室两端通过塑焊工艺密封连接,软膜套和对接室均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使用时,双手通过软膜套伸入对接室内进行操作,对接室 1和软膜套2共同围成清洁仓,所述对接室1上设置有两个分别用于腹膜透析管和透析液管伸入时穿过的硅胶圈4,所述硅胶圈4密封,所述支架为连接在对接室1外的气囊3,气囊3 上设置有充气口 8,通过气泵或人工对充气口进行充气,气囊膨胀后成型撑开对接室,便于对接操作,所述对接室1上设置有连通外界和清洁仓内部的进气口 5,所述进气口 5设置滤芯,以便于在对接室被撑开时空气进入清洁仓内,避免内部产生负压影响对接室的撑开,通过滤芯可保持进入清洁仓内的空气洁净;由于避免了硬质支架的使用,有效降低了成本并减少了工艺环节,同时,气囊可在对接室展开时制作,更加简化了清洁仓的制造工艺,有利于实现大批量生产。气囊较为优选的结构是所述气囊3由两个分别沿对接室1两端口部设置的环状气囊3a和连通于两个环状气囊3a之间的连接气囊北构成,该结构充气量小且不影响对接室室壁的透明度,当然,也可采用另一种结构的气囊,即所述对接室1的室壁为中部分离且两端口部密封的双层结构,双层结构中部分离形成的空间为所述气囊3,该结构定型效果较好,制造方便,但透明度受一定影响。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清洁仓内留置一个腹膜透析管的管口帽6, 在透析完成后可在清洁仓内盖好透析管后再取出,避免先取出后盖帽时管口接触有菌环境而引发感染。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硅胶圈4上设置横截面由内向外逐渐增大的喇叭口形伸入孔4a,可在管路伸入后对管路进行密封,避免有害空气进入清洁仓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伸入孔如由软质膜片粘贴密封,使用时直接撕去膜片,简单方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硅胶圈4焊接在对接室1上,连接可靠,制造方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硅胶圈4上焊接有用于支撑加强伸入孔如的胶圈7,通过在硅胶圈上增加胶圈,防止硅胶圈偏软影响插管。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软膜套2伸展至最长时的长度大于对接室 1长度的一半且小于对接室1的长度,双手通过软膜套的隔离伸入对接室以后,可使双手进行一次交叉,软膜套自动变形成为与手指相适应的手套形态,便于进行对接操作。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软膜套2的柔软度高于对接室1的柔软度, 以便于软膜套可随手型变化而变形,同时,对接室的稳定性较好,便于对接操作。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一次性腹膜透析管路对接清洁仓,包括由无菌软膜制成的筒状对接室(1)、密封连接在对接室(1)两端的无菌软膜套(2 )和用于撑开对接室的支架,对接室(1)和软膜套 (2)共同围成清洁仓,所述对接室(1)上设置有两个分别用于腹膜透析管和透析液管伸入时穿过的硅胶圈(4),所述硅胶圈(4)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连接在对接室(1)外的气囊(3 ),气囊(3 )上设置有充气口( 8 ),所述对接室(1)上设置有连通外界和清洁仓内部的进气口(5),所述进气口(5)设置滤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腹膜透析管路对接清洁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3) 由两个分别沿对接室(1)两端口部设置的环状气囊(3a)和连通于两个环状气囊(3a)之间的连接气囊(3b)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腹膜透析管路对接清洁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室(1)的室壁为中部分离且两端口部密封的双层结构,双层结构中部分离形成的空间为所述气囊(3)。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次性腹膜透析管路对接清洁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仓内留置一个腹膜透析管的管口帽(6 )。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次性腹膜透析管路对接清洁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圈 (4)上设置横截面由内向外逐渐增大的喇叭口形伸入孔(4a)。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次性腹膜透析管路对接清洁仓,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入孔 (4a)由软质膜片粘贴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次性腹膜透析管路对接清洁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圈 (4)焊接在对接室(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次性腹膜透析管路对接清洁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圈 (4 )上焊接有用于支撑加强伸入孔(4a)的胶圈(7 )。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次性腹膜透析管路对接清洁仓,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膜套(2)伸展至最长时的长度大于对接室(1)长度的一半且小于对接室(1)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次性腹膜透析管路对接清洁仓,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膜套 (2)的柔软度高于对接室(1)的柔软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次性腹膜透析管路对接清洁仓,包括由无菌软膜制成的筒状对接室、密封连接在对接室两端的无菌软膜套和用于撑开对接室的支架,对接室和软膜套共同围成清洁仓,所述对接室上设置有两个分别用于腹膜透析管和透析液管伸入时穿过的硅胶圈,所述硅胶圈密封,所述支架为连接在对接室外的气囊,气囊上设置有充气口,所述对接室上设置有连通外界和对接清洁仓内部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设置滤芯,由于采用充气定型的气囊作为支架,节省了支架制造所需的成本,也避免了支架与对接室连接的复杂工艺,有利于实现大批量生产,同时,气囊未充气时较柔软,包装时可折叠并压缩至最小。
文档编号A61M39/18GK202314946SQ20112042579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日
发明者董捷 申请人:董捷, 重庆智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