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托板伸展回折轮椅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7189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脚托板伸展回折轮椅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椅车,特别是一种脚托板伸展回折轮椅车。
背景技术
轮椅车的脚托板是轮椅车整体结构中的一关键部件。下肢功能不健全的人士在使用轮椅车的过程中,根据需要调整脚托板到人体腿部最适易的角度,特别是具有平躺功能的轮椅车显得更为重要。常规上多功能的轮椅车,在正常的坐姿条件下,脚托支架与座垫呈90°角,而脚托板则基本处于水平即与座垫呈平行状态,座垫与脚托板铅垂线平行距离在450mm左右。多功能的轮椅车有平躺功能,即是靠背与脚托板可进行角度调整。由于脚托板托架的转动调节支点设置右座垫底部,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来看,大、小腿尺骨关节运动有着一定的径差,同时人体在处于平座姿态时小腿肌肉与座垫前侧之间需保持一定的空间,这样如果把脚托板支架角度调到与座垫平行的平躺状态时,由于脚托支架旋转支点与座垫平面本就存在着一个约30 50mm的高差,那么在脚托支架向上旋动与座垫水平躺身位置时,由于脚托板支架旋转半径与座垫平面前侧理论转点为轴心就存在有30 50mm的径差,因此其脚托支架平放时本来就长度不够,加上脚托板呈L状,而限制了腿部的伸展,人体只能屈足而躺、或者向靠背方向移动身体来保持正常的躺姿,这对正常人来说没难度的事,但对那些身体不方便的使用者来说就困难了。
(三)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脚托板随脚托支架的调节而伸展和回折的轮椅车。所述脚托板伸展回折轮椅车,包括脚托板、脚踏支架和车架,(坐姿位置时)所述脚踏支架的上端和车架铰装,所不同的是所述脚托板通过水平转轴与脚踏支架的下端铰连,所述脚托板与车架之间设有使脚托板随脚踏支架位置改变而伸展和回折的脚托伸展回折机构。所述脚踏支架位置介于坐姿和平躺之间,脚踏支架从坐姿位置调节至平躺位置,脚托板从回折位置向伸展位置转化,反之,脚踏支架从平躺位置回调到坐姿位置,脚托板则从伸展位置回位至回折位置。所述脚托伸展回折机构的一种结构包括摆臂和连杆,所述摆臂的一端与脚托板固连,摆臂的另一端于脚踏支架(脚踏支架于坐姿位置时)与车架之间和连杆的下端铰连,连杆的上端与车架铰连,所述连杆与车架的铰连点低于脚踏支架与车架的铰连点。所述脚踏支架、摆臂和连杆构成一连杆机构,所述脚托板与摆臂构成一杠杆结构,杠杆的支点为脚托板与脚踏支架的铰连点,杠杆的主动端为摆臂与连杆的铰连点,脚托板则为杠杆的从动端。所述摆臂与脚托板的一种连接方式摆臂与水平转轴的凸端固连,而水平转轴与脚托板固连。[0011 ] 在坐姿位置和平躺位置对脚踏支架定位的限位机构设于脚托板与脚踏支架之间。所述限位机构的一种简单结构包括限位弧槽和与限位弧槽两端发生阻挡作用的挡块。所述限位弧槽开设于摆臂上,所述挡块设于脚踏支架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脚托板伸展回折轮椅 车通过脚托伸展回折机构,使脚托板能够追踪脚踏支架的位置变化而改变与脚踏支架之间的角度,始终能让脚托板与座垫保持平行,脚托板与脚踏支架之间保持合理的搭脚位置。本实用新型设计比传统设计更具人性化,使乘坐轮椅车更加舒适,最大程度满足残疾人士的出行要求。


图I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实施方式中的A向视图。图3是图I实施方式中的B向视图。图4是图2中脚托板从回折位置变换至伸展位置的示意图。图5是图3中脚托板从回折位置变换至伸展位置的示意图。图号标识1、脚托板;2、脚踏支架;3、车架;4、摆臂;5、连杆;6、水平转轴;7、挡块;8、油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脚托板伸展回折轮椅车主要由车架3、脚踏支架2和脚托板I构成,脚踏支架2的上端(针对脚托板I处于垂直的坐姿位置)铰链于车架3前端面顶部,车架3内安置有油缸8,油缸8的活塞杆端部斜向上方与脚踏支架2的架体铰装,脚托板I后端的悬臀与脚踏支架2的下端通过水平转轴6铰链,其中脚托板I与水平转轴6固定连接,如前所述在脚踏支架2的坐姿位置,脚托板I呈水平状与车架3顶面即座垫平行并与脚踏支架2形成约90度的夹角,如图I、图2、图3所示。所述脚托板I与车架3之间设有一由摆臂4和连杆5构成的脚托伸展回折机构,在脚踏支架2处于坐姿位置时,所述连杆5设置在脚踏支架2与车架3之间,所述摆臂4呈向下向后的弯折形状,摆臂4前上端销孔与伸在脚托板I外的水平转轴6的凸端同轴固连,摆臂4后下端于脚踏支架2后与连杆5的下端铰链,连杆5的上端与车架3端面铰链,连杆5与车架3的铰链点与脚踏支架2和车架3的铰链点处于一条直线上并低于脚踏支架2与车架3的铰链点,如图3所示。如上所述,脚踏支架2、摆臂4和连杆5构成一连杆机构,而摆臂4与脚托板I为一杠杆整体。在脚踏支架2从坐姿位置(垂直位置)向平躺位置(水平位置)调节时,油缸8的活塞杆向前推出,脚踏支架2向上转动,连杆5跟随转动,连杆5拉住摆臂4向后上方摆动,而脚托板I则向前下方伸展摆动,而此时脚托板I还随脚踏支架2向前上方转动,设计好连杆机构和杠杆机构的相关尺寸,即可以使两个转动方向相互抵消,即脚托板I基本上保持与车架3顶面即座垫平行的位置,如图4、图5所示。[0026]在脚踏支架2从平躺位置(水平位置)回调到坐姿位置(垂直)时,油缸8的活塞杆向后回缩,脚踏支架2向下转动,连杆5跟随转动,连杆5推动摆臂4向前下方摆动,而脚托板I则向后上方回折摆动,而此时脚托板I还随脚踏支架2向后下方转动,如前所述在设计好连杆机构和杠杆机构的相关尺寸的情况下,两个转动方向相互抵消,即脚托板I基本上保持与车架3顶面即座垫平行的位置,如图2、图3所示。所述脚踏支架2于平躺位置(水平位置)和坐姿位置(垂直位置)的定位由限位机构控制,所述限位机构为相互配合的限位弧槽和挡块7,与水平转轴6同心的限位弧槽开设于摆臂4上,挡块7固定设在脚踏支架2上,限位弧槽两端侧面与挡块7相互的抵挡作用,即可对平躺位置(水平位置)和坐姿位置(垂直位置)进行限位,避 免因油缸8活塞杆的过位运动而造成对杠杆机构和连杆机构的损坏,如图3、图4、图5所示。
权利要求1.脚托板伸展回折轮椅车,包括脚托板(I)、脚踏支架(2)和车架(3),所述脚踏支架(2)的上端和车架(3)铰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托板(I)通过水平转轴(6)与脚踏支架(2)的下端铰连,所述脚托板(I)与车架(3 )之间设有使脚托板(I)随脚踏支架(2 )位置改变而伸展和回折的脚托伸展回折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脚托板伸展回折轮椅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托伸展回折机构包括摆臂(4)和连杆(5),所述摆臂(4)的一端与脚托板(I)固连,摆臂(4)的另一端于脚踏支架(2)与车架(3)之间和连杆(5)的下端铰连,连杆(5)的上端与车架(3)铰连,所述连杆(5)与车架(3)的铰连点低于脚踏支架(2)与车架的铰连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脚托板随伸展回折轮椅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4)与水平转轴(6)的凸端固连,水平转轴(6)与脚托板(I)固连。
4.根据权利要求I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脚托板伸展回折轮椅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托板(I)与脚踏支架(2)之间设有在坐姿位置和平躺位置对脚踏支架(2)定位的限位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脚托板伸展回折轮椅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弧槽和与限位弧槽两端发生阻挡作用的挡块(7 )。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脚托板伸展回折轮椅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弧槽开设于摆臂(4 )上,所述挡块(7 )设于脚踏支架(2 )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脚托板伸展回折轮椅车,包括脚托板、脚踏支架和车架,所述脚踏支架的上端和车架铰装,所述脚托板通过水平转轴与脚踏支架的下端铰连,所述脚托板与车架之间设有由摆臂和连杆构成的脚托伸展回折机构,所述摆臂的一端与脚托板固连,摆臂的另一端于脚踏支架与车架之间和连杆的下端铰连,连杆的上端与车架铰连,所述连杆与车架的铰连点低于脚踏支架与车架的铰连点。本实用新型通过脚托伸展回折机构,使脚托板能够追踪脚踏支架的位置变化而改变与脚踏支架之间的角度,始终能让脚托板与座垫保持平行位置,设计更具人性化设计,乘坐更加舒适,最大程度满足残疾人士的出行要求。
文档编号A61G5/12GK202366041SQ20112043511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5日
发明者陈戈平 申请人:桂林埃力克电控智能车业制造有限公司, 陈戈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