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多功能护理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8620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下肢骨折多功能护理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坐椅的改进,具体地说是一种下肢骨折多功能护理椅,适用于成人下肢骨折的病人。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对下肢骨折的病人,复位后一般用夹板或石膏托等方法固定,固定后无论在医院还是回家治疗,在治疗期因病人不能下床,吃饭、饮水、大小便都要在床上进行,特别大、小便,需两人抬起一人将便盆放入病人臀下,大、小便后,再抬起病人,将便盆从臀下抽出,上述护理方法,现虽普遍应用,但也存有不足之处一是需多人护理,并且护理人员劳动强度大;二是护理人员若配合不当,大、小便也容易弄在床单上,很不卫生。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病人能卧、能坐,减轻护理人员劳动强度,大小便省力卫生的下肢骨折多功能护理椅。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下肢骨折多功能护理椅,由椅面、椅腿、靠背、扶手构成,其特征在于椅面的前、后分别用弹簧合页连接腿板和靠背,在椅面的中间位置设大、小便器,在扶手一侧设存物箱,另一侧设折叠桌。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大、小便器,由大小便口、抽拉盖、便盒、手把构成,大小便口设在椅面的中间位置,便盒上面的抽拉盖设在大小便口的下面,手把设在抽拉盖上。使用本实用新型病人需躺下时,把腿板抬起,靠背放下,形成床面休息,病人需要坐起时,把腿板放下,靠背抬起,形成椅状,无论病人坐着还是躺下,在需要大、小便时,护理人员只要拉动一下手把, 病人的大、小便就直接排到便盒的塑料袋里,便后将塑料袋取出;当病人就餐或学习时,将折叠桌掀起,放置在扶手上,病人用的餐具、书籍等,放置在存物箱内。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目前的坐椅相比,具有病人能卧、能坐,减轻护理人员劳动强度,大、小便省力卫生的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制作本实用新型。该下肢骨折多功能护理椅,由椅面1、椅腿2、靠背3、 扶手4构成,其特征在于椅面1的前、后分别用弹簧合页5、5 ‘连接腿板6和靠背3,在椅面 1的中间位置设大、小便器7,在扶手一侧设存物箱8,另一侧设折叠桌9。所述的大、小便器 7,由大小便口 7a、抽拉盖7b、便盒7c、手把7d构成,大小便口 7a设在椅面1的中间位置,便盒7c上面的抽拉盖7b设在大小便口 7a的下面,手把7d设在抽拉盖7b上。
权利要求1.一种下肢骨折多功能护理椅,由椅面(1)、椅腿O)、靠背(3)、扶手(4)构成,其特征在于椅面(1)的前、后分别用弹簧合页(5、5')连接腿板(6)和靠背(3),在椅面(1)的中间位置设大、小便器(7),在扶手一侧设存物箱(8),另一侧设折叠桌(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骨折多功能护理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小便器(7), 由大小便口 (7a)、抽拉盖(7b)、便盒(7c)、手把(7d)构成,大小便口 (7a)设在椅面(1)的中间位置,便盒(7c)上面的抽拉盖(7b)设在大小便口(7a)的下面,手把(7d)设在抽拉盖 (7b)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下肢骨折多功能护理椅,由椅面(1)、椅腿(2)、靠背(3)、扶手(4)构成,其特征在于椅面(1)的前、后分别用弹簧合页(5、5′)连接腿板(6)和靠背(3),在椅面(1)的中间位置设大、小便器(7),在扶手一侧设存物箱(8),另一侧设折叠桌(9)。该下肢骨折多功能护理椅,与目前的坐椅相比,具有病人能卧、能坐,减轻护理人员劳动强度,大、小便省力卫生的优点。
文档编号A61G5/10GK202313997SQ20112045885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3日
发明者孙艳美 申请人:孙艳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