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分左心室心外膜起搏电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4920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拆分左心室心外膜起搏电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临床医学中应用的装置,具体涉及ー种可拆分的左心室心外膜起搏电极,属于国际专利分类A61N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是通过双心室起搏的方式治疗心室收缩不同步的心カ衰竭患者。CRT在传统的双腔起搏的基础上增加了左室起搏,左室起搏电极经右房的冠状静脉窦开ロ,进入冠状静脉左室后壁侧壁支起搏左室。CRT中主要是经冠状静脉放置左心室电极,由于很多患者冠状静脉左室后壁侧壁支粗大,左心室电极放置无法固定在冠状静脉左室后壁侧壁支中部,而放置远端常引起膈肌刺激症状,导致无法达到理想的左心室起搏。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ー种使用方便、可以拆分的左心室心外膜起搏电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可拆分左心室心外膜起搏电极,它由电极主体和负极体两部分组成;电极主体的前端为金属螺旋结构;负极体为镍钛合金记忆金属构成的环形网状结构,其尾端有一金属螺旋凹槽,该金属螺旋凹槽与电极主体中的螺旋结构前端相旋接。所述的金属螺旋结构的前端,直径为I. 5mm、长3mm。所述的网状结构的负极体,其长度为4mm,直径为4mm-12mm。所述的构成负极体的环形网状结构中所使用的镍钛合金直径为0. 11-0. 16mm。本实用新型改变了常规的左心室心外膜起搏电极尖端作为负极、该负极电极为弧形并与导线电极体构成一体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左心室的心外膜起搏电极采用将尖端负极与电极体呈分体设计,将尖端负极电极设计为直径不同的环形网状结构,选择合适直径的负极电极与电极体对接后,使其能够固定于较为粗大的左室后侧壁支中部。解决了现有技术上的难题,为临床医生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图I为本实用新型电极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极负极体的示意图。图中1.电极主体,2.前端,3.负极体,4.金属螺旋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參见图I,左心室心外膜起搏电极,设计为分体结构,包括负极体3和电极主体I两部分。负极体的材料由镍钛合金记忆金属构成,形状为网状结构,长度4_,直径从4_到12_,每个型号直径相差1mm。构成负极体3的环形网状结构中所使用的镍钛合金,直径为
0.11-0. 16_。在网状结构的一端,设计为ー个金属螺旋凹槽4,用于与电极主体I中的负极螺旋即前端2相旋接。[0014]在电极主体I中,将目前临床中常用的左心室心外膜起搏尖端,设计为直径
1.5_、长3_的金属螺旋结构-即前端2,用于与负极体3中的金属螺旋凹槽对接。
权利要求1.一种可拆分左心室心外膜起搏电极,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电极主体(I)和负极体(3)两部分组成,所述的电极主体(1),其前端(2)为金属螺旋结构;所述的负极体(3)为镍钛合金记忆金属构成的环形网状结构,其尾端有一金属螺旋凹槽(4),该凹槽与电极主体(I)中螺旋结构的前端(2)相旋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拆分左心室心外膜起搏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螺旋结构的前端(2),直径为I. 5mm、长3mm。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拆分左心室心外膜起搏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结构的负极体⑶,其长度为4mm,直径为4mm-12mm。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拆分左心室心外膜起搏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构成负极体(3)的环形网状结构中所使用的镍钛合金,其直径为0. 11-0. 16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拆分左心室心外膜起搏电极,它由电极主体和负极体两部分组成;电极主体的前端为金属螺旋结构;负极体为镍钛合金记忆金属构成的环形网状结构,其尾端有一金属螺旋凹槽,该金属螺旋凹槽与电极主体中的螺旋结构前端相旋接。金属螺旋结构前端直径为1.5mm、长3mm。网状结构的负极体长度为4mm,直径为4mm-12mm。本实用新型采用左心室的心外膜起搏电极采用将尖端负极与电极体呈分体设计,将尖端负极电极设计为直径不同的环形网状结构,选择合适直径的负极电极与电极体对接后,使其能够固定于较为粗大的左室后侧壁支中部。为临床医生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文档编号A61N1/05GK202397976SQ20112057824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31日
发明者李世军 申请人:李世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