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内窥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5709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荧光内窥镜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荧光内窥镜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如下荧光内窥镜装置对于投放了特异性累积于癌细胞等病变部的荧光色素的观察对象部位照射激励荧光色素而使其产生药剂荧光的激励光,对产生的药剂荧光进行摄影,从而能够取得病变部的亮度较高的荧光图像(例如參见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I所述的荧光内窥镜装置用基于从照射了激励光的观察对象部位取得的荧光强度的荧光图像除以基于从照射了參照光的同一观察对象部位取得的反射光的強度的參照图像,从而校 正依赖于荧光图像的观察距离和观察角度等的荧光强度变化。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6-1750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然而荧光和反射光对于观察距离和观察角度的依赖性不同,因而即使如专利文献I所述的荧光内窥镜装置那样用荧光图像除以參照图像,也无法完全校正观察距离和观察角度的影响。例如激励光和參照光的照射分布随着观察距离和观察角度而不同,从而存在图像的中心部与周边部产生误差的问题。本发明就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ー种能取得被摄体的定量信息的荧光内窥镜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手段。本发明ー个方面的突光内窥镜装置具有光源,其向被摄体照射激励光和參照光;荧光图像取得部,其对由于来自该光源的上述激励光的照射而在上述被摄体中产生的荧光进行摄影并取得荧光图像;參照图像取得部,其对由于来自上述光源的上述參照光的照射而从上述被摄体返回的返回光进行摄影并取得參照图像;校正荧光图像生成部,其使用由该參照图像取得部取得的上述參照图像校正由上述荧光图像取得部取得的上述荧光图像并生成校正荧光图像;有效区域设定部,其设定该校正荧光图像生成部生成的上述校正荧光图像的亮度值在预定误差范围内的有效区域;区域提取部,其提取出上述校正荧光图像的上述亮度值在预定阈值以上的高亮度区域;以及显示部,其以能够识别出由该区域提取部提取出的上述高亮度区域是否存在于上述有效区域内的方式显示该高亮度区域。根据本发明,从光源发出的激励光照射在被摄体时,荧光图像取得部取得在被摄体产生的荧光的荧光图像。而从光源与激励光一起发出的參照光照射在被摄体时,參照图像取得部取得该返回光的參照图像。然后在校正荧光图像生成部通过參照图像校正对同一被摄体的荧光图像,从而生成减轻了依赖于观察距离和观察角度的荧光强度变化的校正荧光图像。由于激励光和參照光的照射分布随着观察距离和观察角度而不同,从而有时校正荧光图像上的亮度值会随着图像上的位置而产生误差。这种情况下,使用有效区域设定部对校正荧光图像设定有效区域,从而能够对区域提取部提取出的高亮度区域区分亮度值有效性较高还是较低。因此显示部以能够识别高亮度区域是否存在于有效区域内的方式进行显示,从而能够选择性取得被摄体的观察距离和观察角度的影响导致的误差较小的有效且定量的信息。在上述方式中,上述校正荧光图像生成部用上述參照图像除上述荧光图像。
这样构成就能够通过简单的运算处理生成定量性较高的校正荧光图像。在上述方式中,上述显示部以能够与其他区域区别开来的方式在上述校正荧光图像上显示上述有效区域。这样构成就能够在校正荧光图像上一眼识别出在校正荧光图像的有效区域内存在的高亮度区域。在上述方式中,上述显示部显示上述高亮度区域的图像信息。这样构成就能够容易把握关于在校正荧光图像的有效区域内存在的高亮度区域的具体信息。作为图像信息例如可举出高亮度区域内的平均亮度值和面积等。在上述方式中,上述显示部将上述高亮度区域的上述图像信息显示于上述校正荧光图像上的该高亮度区域附近。这样构成就能够在校正荧光图像上容易把握有效高亮度区域的图像信息。在上述方式中,上述有效区域设定部将距离上述校正荧光图像中心的预定范围内作为上述有效区域。存在对被摄体的观察距离和观察角度越小则亮度值的误差量就越小,观察距离和观察角度越大则亮度值的误差量就越大的倾向。通过如上构成,能够设定对被摄体正面观察时可靠性较高的有效区域。在上述方式中,上述有效区域设定部将把在观察范围内产生均匀强度的荧光的标准试样作为上述被摄体測定的上述有效区域设定为其他上述被摄体的上述校正荧光图像的上述有效区域。在观察范围内产生均匀强度的荧光的标准试样的校正荧光图像明显表现出观察距离和观察角度的影响导致的亮度值的误差。因此能够根据标准试样的校正荧光图像的亮度的实测值,对其他被摄体的校正荧光图像设定精度较高的有效区域。在上述方式中,具有内窥镜镜体,该内窥镜镜体在前端部分具备上述激励光和上述參照光的照射部以及上述荧光和上述返回光的受光部,上述有效区域设定部根据与上述内窥镜镜体的上述照射部和上述受光部有关的镜体信息设定上述有效区域。通过如上构成,能够按照观察对象和观察方法对于用途和规格不同的每种内窥镜镜体设定实用且可靠性较高的有效区域。作为镜体信息,例如可举出照射部数量和照射部以及受光部的观察角度等。例如可以在从単一照射部照射光的情况下设定以其光轴作为中心的圆形状的有效区域,在从多个照射部照射光的情况下设定包含所有照射部的照射范围的长圆形状的有效区域。还可以在正面观察被摄体的情况下将距离图像中心的预定范围内作为有效区域,在管腔内以广角观察体腔壁的情况下将除去图像中心部之外的环状范围内作为有效区域。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具备能够取得被摄体的定量信息的效果。


图I是本发明第I实施方式的荧光内窥镜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图2是图I的监视器的放大图。图3是示出提取出的高亮度区域存在于有效区域外的情况的图。图4是示出提取出的高亮度区域存在于有效区域内的情况的图。图5是示出本发明第I实施方式的第I变形例的荧光内窥镜装置提取出的多个高亮度区域存在于有效区域外的情况的图。图6是示出本发明第I实施方式的第I变形例的荧光内窥镜装置提取出的多个高亮度区域存在于有效区域内的情况的图。图7是示出本发明第I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荧光内窥镜装置提取出的多个高亮度区域之一存在于多个有效区域中任意ー个的情况的图。图8是示出本发明第I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荧光内窥镜装置提取出的多个高亮度区域分别存在于多个有效区域中任意ー个的情况的图。图9是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荧光内窥镜装置的概要构成图。图10是示出能够与图9的镜体进行更换的其他镜体的概要图。图11是示出能够与图9的镜体进行更换的另ー其他镜体的概要图。图12是示出使用图10的镜体取得的校正荧光图像的图。图13是示出使用图11的镜体取得的校正荧光图像的图。图14是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荧光内窥镜装置的概要构成图。图15是图13的镜体和模型的放大图。图16是示出图15的模型的校正荧光图像的亮度分布的图。图17是示出图15的模型的有效区域的图。图18是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荧光内窥镜装置的概要构成图。图19是其他模型和镜体的放大图。图20是示出图19的模型的校正荧光图像的图。图21是示出图19的模型的有效区域的图。图22是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荧光内窥镜装置的概要构成图。图23是示出图22的图像生成部生成的白色光图像的图。图24是示出图22的图像生成部生成的其他的白色光图像的图。图25是示出使用图23的白色光图像的校正荧光图像的图。图26是示出使用图24的白色光图像的校正荧光图像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I实施方式
下面參见

本发明第I实施方式的荧光内窥镜装置。如图I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荧光内窥镜装置100具有插入到体腔内的细长的镜体
2;具备光源10的照明単元20,该光源10发出从镜体2的前端2a射出的照明光;配置于镜体2内的摄影单元30,其取得作为被摄体的观察对象部位X的图像信息;对摄影单元30取得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的图像处理部40 ;显示图像处理部40处理后的图像和图像信息等的监视器50。光源10具有发出照明光的氙灯(Xe灯)11、从氙灯11发出的照明光切分出包含激励光的白色光(參照光)的激励光滤光器13、使激励光滤光器13切分后的包含激励光的白色光会聚的耦合透镜15。激励光滤光器13例如切分出包含波长频带在400nm以上且740nm 以下的激励光的白色光。另外,照明単元20还具有配置在镜体2的长度方向大致全长范围的光导纤维21、配置于镜体2的前端2a的扩散透镜23。光导纤维21将耦合透镜15所会聚的包含激励光的白色光引导至镜体2的前端2a。扩散透镜23使光导纤维21引导的包含激励光的白色光扩散并照射在观察对象部位X。摄影单元30具有物镜31,其会聚从观察对象部位X返回的返回光,该观察对象部位X被照明単元20照射了包含激励光的白色光;分光器33,其使物镜31会聚的返回光按波长分支。物镜31与扩散透镜23并列配置于镜体2的前端2a。分光器33使返回光中激励波长以上的光(激励光和荧光)反射,使波长比激励波长短的白色光(返回光)透射。该摄影単元30具有激励光截止滤波器35,其切断分光器33反射的激励光和荧光中的激励光,并仅使荧光(近红外荧光)透射;使透过激励光截止滤波器35的荧光会聚的聚光透镜37A和使透过分光器33的白色光会聚的聚光透镜37B ;对聚光透镜37A会聚的荧光进行摄影的荧光摄影部38和对聚光透镜37B会聚的白色光进行摄影的白色光摄影部39。激励光截止滤波器35例如仅使波长频带在765nm以上且在850nm以下的突光透射。荧光摄影部38例如为荧光用的高灵敏度黒白CCD。该荧光摄影部38对荧光进行摄影以取得荧光图像信息。白色光摄影部39例如为白色光用彩色CCD,具有马赛克滤色器(省略图示)。该白色光摄影部39对白色光进行摄影以取得白色光图像信息。图像处通部40具有生成突光图像和白色光图像(參照图像)的图像生成部(突光图像取得部、參照图像取得部)41、使用白色光图像校正图像生成部41生成的荧光图像的图像校正部(校正荧光图像生成部)43。图像生成部41根据荧光摄影部38取得的荧光图像信息生成2维的荧光图像,根据白色光摄影部39取得的白色光图像信息生成2维的白色光图像。图像校正部43通过同一观察对象部位X的荧光图像除以白色光图像,校正荧光图像。由此能够生成减轻了荧光图像中依赖于观察距离和观察角度等的荧光强度变化的校正荧光图像。图像校正部43还将白色光图像和生成的校正荧光图像输出给监视器50。另外,图像处理部40具有区域提取部45,其在图像校正部43生成的校正荧光图像上提取出亮度值在预定阈值以上的像素区域(以下称之为“高亮度区域”);有效区域设定部47,其设定校正荧光图像中亮度有效的区域(以下称之为“有效区域”);判定部49,其判定区域提取部45提取出的高亮度区域是否在有效区域内。
预先对区域提取部45输入预定的阈值。有效区域设定部47将以相对于校正荧光图像的中心像素的荧光强度在预定误差范围内(例如±10%或±20%的范围内)的荧光强度表示的像素的区域设定为有效区域。例如将从图像中心起以预定半径(预定像素数)形成的圆内设定为有效区域。由于存在对被摄体的观察距离和观察角度越小则亮度值的误差量越小、观察距离和观察角度越大则亮度值的误差量越大的倾向,因此能够设定正面观察被摄体时可靠性较高的有效区域。判定部49对判定为存在于有效区域内的高亮度区域计算图像信息,对判定为不存在于有效区域内的高亮度区域不计算图像信息。作为图像信息,例如可举出高亮度区域内的平均亮度值和面积等。监视器50能够同时显示从图像校正部43发送来的白色光图像和校正荧光图像。另外,监视器50具有显示部51,该显示部51在校正荧光图像上显示有效区域设定部47设定的有效区域的外缘,或者显示判定部49计算出的高亮度区域的图像信息。在判定部49判定为高亮度区域包含于有效区域内时,显示部51显示计算出的该高亮度区域的图像信息、具体是平均亮度值(Average)和面积(Area)。另外,在判定部49判定为高亮度区域不包含于有效区域内吋,显示部51将该高亮度区域的平均亮度值(Average)和面积(Area)与 NA (Not Available) 一起显不。 下面说明如上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荧光内窥镜装置100的作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荧光内窥镜装置100正面观察活体体腔内的观察对象部位X时,使荧光色素附着于观察对象部位X或被吸收。然后启动光源10,将镜体2的前端2a插入体腔内使其与观察对象部位X相対。从氙灯11发出并由激励光滤光器13切分出的包含激励光的白色光被耦合透镜15会聚,被光导纤维21引导至镜体2的前端2a。然后,包含激励光的白色光被扩散透镜23扩散,照射在观察对象部位X。在观察对象部位X处,内部包含的荧光物质被激励光激励而发出荧光,并且表面反射白色光和激励光的一部分。这些荧光、白色光和激励光被物镜31会聚,通过分光器33,使激励波长以上的光、即激励光和荧光反射,而使波长比激励波长短的白色光透射。被分光器33反射的激励光和荧光通过激励光截止滤波器35去除了激励光,仅荧光被聚光透镜37A会聚而通过荧光摄影部38进行摄影。由此在荧光摄影部38取得观察对象部位X的荧光图像信息。透过分光器33的白色光被聚光透镜37B会聚,通过白色光摄影部39进行摄影。由此在白色光摄影部39取得观察对象部位X的白色光图像信息。关于荧光图像信息和白色光图像信息,既可以先取得一方,也可以同时取得。荧光摄影部38取得的荧光图像信息和白色光摄影部39取得的白色光图像信息分别被输入到图像处理部40的图像生成部41。图像生成部41根据荧光图像信息生成2维的荧光图像,根据白色光图像信息生成2维的白色光图像。图像生成部41生成的荧光图像和白色光图像被发送给图像校正部43。在图像校正部43中,用荧光图像除以白色光图像以生成校正荧光图像。所生成的校正荧光图像被发送给区域提取部45,并且如图2所示,与白色光图像一起发送到监视器50显示。如该图所示,区域提取部45将在校正荧光图像上具有预先输入的预定阈值以上的亮度值的像素群作为高亮度区域H提取出来。例如在±10%的误差量范围内观察在校正荧光图像的中心以亮度值2000显示的強度的荧光时,有效区域设定部47将该荧光強度显示为亮度值1800以上且2200以下的圆状区域设定为有效区域E。然后如图3和图4所示,显示部51在校正荧光图像上显示所设定的有效区域E的外缘。如图3所示,判定部49在所提取的高亮度区域H存在于有效区域E外的情况下判定为高亮度区域H不包含于有效区域E内。另外,显示部51对“Average”和“Area”显示为 “NA”。如图4所示,提取出的高亮度区域H存在于有效区域E内的情况下,判定部49判定为高亮度区域H包含于有效区域E内,计算出该图像信息。而显示部51在高亮度区域的“Average”和“Area”显示计算出的数值。在该图中,高亮度区域的“Average”为1550、“Area” 为 8000。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荧光内窥镜装置100,在校正荧光图像中,即使由于激励光和參照光的照射分布的差异而随着图像上的位置在亮度值上产生误差时,通过仅对存在于有效区域E内的高亮度区域H计算图像信息并显示,也能够选择性取得观察距离和观察角度的影响导致的误差较少的有效且定量的图像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对存在于有效区域E内的高亮度区域H计算图像信息并显示,但只要能够以可识别高亮度区域H是否存在于有效区域E内的方式进行显示即可。例如,可以显示有效区域E的外缘或将有效区域E内的顔色改变为其他区域的顔色等,能够识别有效区域E内与有效区域Eタト,从而对存在于有效区域E外的高亮度区域显示图像信息。还可以不将有效区域E外的高亮度区域显示于图像上或不显示该图像信息,仅将存在于有效区域E内的高亮度区域H显示于图像上或显示该图像信息,从而不将有效区域E显示于校正荧光图像上。本实施方式可进行如下变形。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区域提取部45提取出I处校正荧光图像上的高亮度区域H,而在第I变形例中,可以同时提取出2处以上的同一校正荧光图像上的高亮度区域H。这种情况下,判定部49仅对存在于有效区域E内的高亮度区域H计算图像信息,对不存在于有效区域E内的高亮度区域H不计算图像信息即可。另外,显示部51将计算出的图像信息显示于图像上的高亮度区域H附近即可。 例如图5所示,若提取出的高亮度区域Hl、H2不存在于有效区域E内,则不计算任何一个高亮度区域HI、H2的图像信息即可。而如图6所示,若提取出的高亮度区域HI、H2存在于有效区域E内,则计算各高亮度区域H1、H2的图像信息并显示于各自附近即可(该图中高亮度区域Hl的平均亮度值为1400、高亮度区域H2的平均亮度值为2450)。这样就能够在校正荧光图像上易于把握多个高亮度区域H1、H2的图像信息。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校正荧光图像上设定了 I个有效区域E,而作为第2变形例,可以在同一校正荧光图像同时设定多个有效区域E。这种情况下,例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有效区域设定部47中,将在校正荧光图像中心以亮度值2000显示的荧光以±10%的误差量(亮度值在1800以上且在2200以下)显示出的区域作为有效区域ElJfW ±20%的误差量(亮度值在1600以上且在2400以下)显示出的区域作为有效区域E2即可。、
另外例如图7所示,在提取出的高亮度区域H2存在于有效区域E2内的情况下,显示部51将高亮度区域H2的图像信息显示于其附近(该图中高亮度区域H2的平均亮度值为2700。),对于不包含于任一有效区域El、E2的高亮度区域H1,不在它们附近进行任何显示即可。另外,如图8所示,在高亮度区域Hl存在于有效区域E2内、高亮度区域H2存在于有效区域El内的情况下,将各高亮度区域HI、H2的图像信息显示于各自附近即可(该图中高亮度区域Hl的平均亮度值为1300、高亮度区域H2的平均亮度值为2700)。此时既可以分别改变有效区域E1、E2内的顔色进行显示,也可以按照每个有效区域E1、E2改变图像信息的顔色等进行显示。这样能够易于根据求出的亮度值的误差精度把握图像信息。
在本变形例中,高亮度区域Hl的亮度值具有±20%范围的误差量,因而可知其荧光強度处于亮度值1040以上且1560以下的范围。而高亮度区域H2的亮度值具有±10%范围的误差量,因而可知其荧光强度处于亮度值2430以上且2970以下的范围。第2实施方式下面说明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荧光内窥镜装置。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荧光内窥镜装置200与第I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镜体(内窥镜镜体)202具有存储与镜体202有关的镜体信息的IC芯片261,光源210具有判别存储于IC芯片261的镜体信息的镜体判别部263。下面对与第I实施方式的荧光内窥镜装置100结构相同的部位赋予同一符号并省略说明。镜体202具有由光导纤维21和扩散透镜23构成的照射部265、由物镜31构成的受光部267。该镜体202将照射部265和受光部267的观察角度设定为正面观察观察对象部位X。另外,镜体202设置为可以与图10和图11所示用途和规格不同的其他镜体202A、202B更换。如图10所示,镜体202A具有观察角度被设定为正面观察观察对象部位X的2个照射部265和受光部267。该镜体202A向以各照射部265的光轴为中心的大致长圆形状的照射范围照射激励光和參照光。如图11所示,镜体202B用于在相比图像中心略微靠周边部处进行观察时,具有2个照射部265和受光部267,它们的观察角度设定为在沿着食管和大肠等管腔内配置的状态下以广角观察体腔壁等。该镜体202B从照射部165向体腔壁等周向整个区域广角照射激励光和參照光。IC芯片261存储镜体202、202A、202B各自特有的信息,配置于各镜体202、202A、202B的光源侧基端部。作为镜体信息,例如可举出照射部265的数量、照射部265和受光部267的观察角度等。镜体判别部263在镜体202与光源210连接吋,读取存储于IC芯片261的镜体信息,将该信息输出至有效区域设定部247。有效区域设定部247根据从镜体判别部263发送来的镜体信息,设定适于对观察对象部位X进行观察的位置和形状的有效区域。显示部51按照所设定的有效区域的形状显示其外缘或以不同于有效区域外的颜色显示有效区域内。下面说明如上构成的荧光内窥镜装置200的作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荧光内窥镜装置200对活体体腔内的观察对象部位X进行观察时,首先由镜体判别部263根据IC芯片261判别与光源210连接的某个镜体202、202A、202B的镜体信息,对有效区域设定部247输入该镜体信息。连接有图10所示的镜体202A的情况下,由有效区域设定部247根据镜体信息设定包含从各照射部265照射的激励光和參照光的所有照射范围的有效区域E。此时如图12所示,显示部51显示长圆形状的有效区域E的外缘。
而在连接有镜体202B的情况下,由有效区域设定部247根据镜体信息设定在相比图像中心略微靠周边部处进行观察的有效区域E。这种情况下如图13所示,显示部51以与有效区域E外的顔色不同的颜色显示除去中心部的环状有效区域E。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荧光内窥镜装置200,有效区域设定部247根据镜体信息设定有效区域E,从而能够按照观察对象和观察方法对用途和规格不同的每种镜体202、202A、202B设定实用且可靠性较高的有效区域E。在本实施方式中,镜体判别部263从IC芯片261读取出镜体信息并输出至有效区域设定部247,但也可以使用例如键盘等输入装置手动将镜体信息输入到有效区域设定部247。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有效区域设定部247根据镜体信息设定有效区域E,但也可以根据例如观察对象和观察方法由手术人员手动启动有效区域设定部247设定有效区域E。第3实施方式下面说明本发明第3实施方式的荧光内窥镜装置。如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荧光内窥镜装置300与第I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干,图像处理部340具有存储观察模型(标准试样)Y而取得的标准试样信息的信息存储部371,有效区域设定部347根据标准试样信息设定有效区域。下面对与第I实施方式的荧光内窥镜装置100结构相同的部位赋予同一符号并省略说明。作为模型Y可使用产生大致在整个区域均匀强度的荧光的平板状的试样。例如图15所示,该模型Y在正面观察时取得的校正荧光图像的中心具有以亮度值2000显示的荧光強度。信息存储部371能够存储有效区域设定部347在模型Y的校正荧光图像设定的有效区域。例如图16所示,将由亮度值的误差量在±10%的范围(以荧光強度在亮度值1900以上且2100以下显示的范围)、误差量从-10到-20%的范围(以荧光强度在亮度值1800以上且1900以下显示的范围)、误差量从+10到+20%的范围(以荧光强度在亮度值2100以上且2200以下显示的范围)构成的区域作为图17所示的有效区域E存储。下面说明如上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荧光内窥镜装置300的作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荧光内窥镜装置300观察活体体腔内的观察对象部位X时,若图像校正部43生成了观察对象部位X的校正荧光图像,则有效区域设定部347读取出存储于信息存储部371的模型Y的有效区域E,设定于观察对象部位X的校正荧光图像。在观察范围内产生均匀强度的荧光的模型Y的校正荧光图像中明显表现出观察距离和观察角度的影响导致的亮度值的误差,因此根据模型Y的校正荧光图像的亮度实测值能够对观察对象部位X的校正荧光图像设定精度较高的有效区域E。由此能够取得观察距离和观察角度的影响导致的误差较少且精度较高的图像信息。
本实施方式可如下变形。例如图18所示,荧光内窥镜装置300可以具有从信息存储部371中选择任意有效区域E的选择部373,该信息存储部371中存储有形状不同的其他多个模型的有效区域E。作为其他模型,只要由发出在整个区域均匀强度的荧光的荧光体形成即可,例如可举出图19所示的具有亮度值2000的荧光强度的管腔形状的模型Z。将镜体2插入该模型Z的中空内部以广角观察内壁时,例如图20所示,生成其周围环状部分相比中心部取得较高亮度值的校正荧光图像。该校正荧光图像由包含中心部以亮度值1800以下显示荧光強度的范围、在其周围以亮度值1800以上且2200以下显示荧光强度的范围、在上ー范围周围以亮度值2200以上显示荧光強度的范围构成。此时例如图21所示,可以将适于以广角观察食管和大肠内壁时的以亮度值1800以上且2200以下显示的环状区域设定为有效区域E。
以上,在本变形例中,预先将形状和荧光强度不同的多个模型Y的有效区域E存储于信息存储部371,通过选择部373的工作选择适于观察对象和观察方法的模型Y的有效区域E,并用于观察对象部位X的校正荧光图像,从而能高精度地进行各种变动的观察。第4实施方式下面说明本发明第4实施方式的荧光内窥镜装置。如图2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荧光内窥镜装置400与第I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干,图像处理部440具有判别观察状况的状况判别部481,有效区域设定部447根据来自状况判别部481的指示设定有效区域E。下面对与第I实施方式的荧光内窥镜装置100结构相同的部位赋予同一符号并省略说明。状况判定部481在图像生成部41生成的白色光图像中设定预定大小的状况判别区域。状况判别区域例如为从图像中心起以预定半径(预定像素数)形成的圆内。状况判定部481还判别状况判别区域内是否包含具有预定阈值以下的亮度值的区域。例如图23所示,该状况判别部481在状况判别区域C内包含低于阈值的像素区域的情况下,判别为以广角观察食管和大肠等管腔内的体腔壁,而如图24所示,在状况判别区域C内未包含低于阈值的像素区域的情况下,判别为正面观察内壁等。状况判别部481判别的判别结果被输出到有效区域设定部447。有效区域设定部447在从状况判别部481输入广角观察的判别结果吋,设定图25所示的除去了校正荧光图像的中心部的环状的有效区域E。另外,有效区域设定部447在从状况判别部481输入了正面观察的判别结果吋,设定图26所示的从校正荧光图像中心起由预定半径形成的圆形状的有效区域E。根据如上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荧光内窥镜装置400,根据与状况判别部481的观察状况相应的判断结果改变有效区域E的形状,从而在观察状况变化的情况下也能通过可靠性较高的有效区域E进行观察。以上參见附图详细叙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具体构成不限于该实施方式,还包含在不脱离本发明主g的范围内的设计变更等。例如本发明不限于应用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的情況,还可以用于将这些实施方式和变形例适当组合得到的实施方式中,不做特别限定。
符号说明10光源;21、23照射部;31受光部;41图像生成部(荧光图像取得部、參照图像取 得部)、43图像校正部(校正荧光图像生成部);45区域提取部;47有效区域设定部;51显示部;202、202A、202B镜体(内窥镜镜体);H高亮度区域;E有效区域
权利要求
1.一种突光内窥镜装置,其具有 光源,其向被摄体照射激励光和参照光; 荧光图像取得部,其对由于来自该光源的上述激励光的照射而在上述被摄体中产生的荧光进行摄影并取得荧光图像; 参照图像取得部,其对由于来自上述光源的上述参照光的照射而从上述被摄体返回的返回光进行摄影并取得参照图像; 校正荧光图像生成部,其使用由该参照图像取得部取得的上述参照图像校正由上述荧光图像取得部取得的上述荧光图像并生成校正荧光图像; 有效区域设定部,其设定该校正荧光图像生成部生成的上述校正荧光图像的亮度值在预定误差范围内的有效区域; 区域提取部,其提取出上述校正荧光图像的上述亮度值在预定阈值以上的高亮度区域;以及 显示部,其以能够识别出由该区域提取部提取出的上述高亮度区域是否存在于上述有效区域内的方式显示该高亮度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荧光内窥镜装置,其中,上述校正荧光图像生成部用上述参照图像除上述荧光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荧光内窥镜装置,其中,上述显示部以能够与其他区域区分开来的方式在上述校正荧光图像上显示上述有效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荧光内窥镜装置,其中,上述显示部显示上述高亮度区域的图像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荧光内窥镜装置,其中,上述显示部将上述高亮度区域的上述图像信息显示于上述校正荧光图像上的该高亮度区域附近。
6.根据权利要求I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荧光内窥镜装置,其中,上述有效区域设定部将距离上述校正荧光图像的中心的预定范围内作为上述有效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I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荧光内窥镜装置,其中,上述有效区域设定部将把在观察范围内产生均匀强度的荧光的标准试样作为上述被摄体而测定的上述有效区域设定为其他上述被摄体的上述校正荧光图像的上述有效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I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荧光内窥镜装置,其中,上述荧光内窥镜装置具有内窥镜镜体,该内窥镜镜体在前端部分具备上述激励光和上述参照光的照射部以及上述突光和上述返回光的受光部, 上述有效区域设定部根据与上述内窥镜镜体的上述照射部和上述受光部有关的镜体信息设定上述有效区域。
全文摘要
取得被摄体的定量信息。荧光内窥镜装置(100)具有向观察对象部位(X)照射激励光和参照光的光源(10);通过来自光源(10)的激励光的照射对在观察对象部位(X)产生的荧光进行摄影并取得荧光图像,或通过参照光的照射对从观察对象部位(X)返回的返回光进行摄影并取得参照图像的图像生成部(41);使用图像生成部(41)取得的参照图像校正荧光图像,生成校正荧光图像的图像校正部(43);设定图像校正部(43)生成的校正荧光图像的亮度值在预定误差范围内的有效区域的有效区域设定部(47);提取出校正荧光图像的亮度值在预定阈值以上的高亮度区域的区域提取部(45);以及以可识别出区域提取部(45)提取的高亮度区域是否存在于有效区域内的方式显示该高亮度区域的显示部(51)。
文档编号A61B1/04GK102753080SQ20118000862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10日
发明者石原康成 申请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