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猩红热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0331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猩红热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猩红热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早期常因延误治疗引起病情加重,给治疗造成困难。中医治疗本病,以清热解毒、滋阴生津、透疹止痒、益肾利水为治则,临床上常根据不同症型辨证施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技术上的不足,提供疗效好、疗程短,治愈率高,成本低,无毒副作用的一种治疗猩红热的中药制剂。为了上述目的,一种治疗猩红热的中药,其特征在于中药的原料药组成为内服药桅子4 6g、黄连2 4g、黄岑2 4g、双花4 6g、连翅4 6g、鱼腥草3 5g、崩大碗2 4g、千里光2 4g、石膏4 6g、牡丹皮2 4g、川弯4 6g、玄参4 6g、麦冬 2 4g、谷精草2 4g、熟地黄4 6g、吴茱萸4 6g、苦参3 5g、白癣皮2 4g、淡竹叶 4 6g、甘草2 4g本发明中药桅子、黄连、黄岑、黄柏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伤寒论》; 配黄连、黄芩、黄柏等,可用治热病火毒炽盛,三焦俱热。其中桅子功能主治泻火除烦;清
热利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肝火目赤、头痛、湿热黄疳、口舌生疮、疮疡肿毒.......
黄连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黄芩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柏具有清热解毒燥湿的功效。双花味甘,性寒。功效主治消炎、杀毒、杀菌、利尿和止痒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对多种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连翘性味 苦,微寒,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有“疮家圣药”之称。鱼腥草性微寒,味苦。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喉哦;热痢;痈肿疮毒;热淋。崩大碗味苦、辛,性寒。功效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用于湿热黄疸,中暑腹泻,痈肿疮毒。千里光性寒,味苦。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明目,止痒。用于风热感冒、目赤肿痛、皮肤湿疹、疮疖。石膏味辛甘,性寒。功能主治解肌清热,除烦止渴、清热解毒。牡丹皮味苦;凉;微寒。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病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本草纲目》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川芎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玄参味甘、苦、咸;性微寒。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用于温邪入营,内陷心包,温毒发斑,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麦冬甘、微苦,微寒。功能与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谷精草味辛、甘,性平;归肝、胃经。功能与主治功能与主治疏散风热,明目,退翳。用于风热目赤,肿痛羞明,眼生翳膜,风热头痛。熟地黄味甘;性温。功效主治补血滋润;益精填髓。与山茱萸等同用可补肝肾。苦参味苦,性寒,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湿
疹,湿疮,皮肤瘙痒.......白癣皮苦咸,寒。功能主治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用于湿热疮
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疥癣疮瘌,风湿热痹,黄疸尿赤。淡竹叶入心经、肾经。功效主治 甘淡渗利,性寒清降,善导心与小肠之火下行而利尿通淋。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功能与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本发明遵循中医的处方原则,水煎服。经多年临床应用验证,总有效率95%以上, 治愈率90%以上,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实施I :一种治疗猩红热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桅子4 6g、黄连2 4g、黄岑2 4g、双花4 6g、连翅4 6g、鱼腥草3 5g、崩大碗2 4g、千里光2 4g、石膏4 6g、牡丹皮2 4g、川弯4 6g、玄参4 6g、麦冬2 4g、谷精草 2 4g、熟地黄4 6g、吴茱萸4 6g、苦参3 5g、白癖皮2 4g、淡竹叶4 6g、甘草 2 4g0实施2 :—种治疗猩红热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桅子4g、 黄连2g、黄芩2g、双花4g、连翘4g、鱼腥草3g、崩大碗2g、千里光2g、石膏4g、牡丹皮2g、川芎4g、玄参4g、麦冬2g、谷精草2g、熟地黄4g、吴茱萸4g、苦参3g、白癣皮2g、淡竹叶4g、甘草2g。临床疗效总结一、一般资料本方多年来在临床应用广泛,治疗上百例患者,疗效频佳,结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等方面,效果甚佳。二、诊断标准当地有本病发生及流行,有与该类病人接触史,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发热,咽峡炎,草莓舌。普通型猩红热发病I 2d内出现猩红热样皮疹,皮肤呈弥漫性充血潮红,其间有针尖大小猩红色红点疹,压之褪色,亦可呈“鸡皮疹”或“粟粒疹”。皮肤皱褶处有密集的红点疹。呈皮折红线(即巴氏线)。2 5d后皮疹消退。疹退后皮肤有脱屑或脱皮。中毒型猩红热严重的毒血症,可出现中毒性心肌炎和感染性休克。脓毒型猩红热表现为严重的化脓性病变。咽峡炎明显,可有坏死及溃疡。咽部炎症蔓延,引起败血症及迁徒性化脓性病变。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咽拭子或脓液培养,分离出A组链球。三、服药方法水煎服,浓煎100ml,早晚各服50ml,7天为一疗程。四、疗效判断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好转临床症状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五、治疗效果本发明多年来在临床应用,总有效率在95%以上,治愈率在90%以CN 102526528 A上。六、典型病例I、王X,女,9岁,2009年9月,患者主诉吞酸,吐酸,胸骨后烧灼样疼痛不适I周,应及时应用青霉素G静脉点滴5日,无明显好转。查体。即服本中药共7剂,每日I剂,症状完全消失,食管内压力测定正常,食管内窥镜食管粘膜正常。至今未复发。2、李X,男,12岁,2010年I月就诊,患者自述胸骨后烧灼样疼痛,反胃,恶性半月余,经服胃乐新不见好转,食管内压力测定增高。食管内窥镜食管粘膜充血、轻度溃疡。要求服本发明中药7剂,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食管内窥镜食管粘膜正常。至今未复发。3、张X,男,10岁,有咽峡炎和典型的皮疹,颌下淋巴结肿大2天,在村医肌肉注射青霉素I周左右,效果不佳于2010年5月来诊。食管内窥镜食管粘膜充血、轻度糜烂。患者要求服本发明中药14剂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食管内压力测定正常,食管内窥镜食管粘膜正常。至今未复发。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猩红热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配比的药物内服药桅子4 6g、黄连2 4g、黄岑2 4g、双花4 6g、连翅4 6g、鱼腥草3 5g、崩大碗2 4g、千里光2 4g、石膏4 6g、牡丹皮2 4g、川弯4 6g、玄参4 6g、麦冬2 4g、谷精草 2 4g、熟地黄4 6g、吴茱萸4 6g、苦参3 5g、白癖皮2 4g、淡竹叶4 6g、甘草 2 4g,。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猩红热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配比的药物内服药栀子4~6g、黄连2~4g、黄芩2~4g、双花4~6g、连翘4~6g、鱼腥草3~5g、崩大碗2~4g、千里光2~4g、石膏4~6g、牡丹皮2~4g、川芎4~6g、玄参4~6g、麦冬2~4g、谷精草2~4g、熟地黄4~6g、吴茱萸4~6g、苦参3~5g、白癣皮2~4g、淡竹叶4~6g、甘草2~4g。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具有清热解毒、滋阴生津、透疹止痒、益肾利水的功效,临床上常根据不同症型辨证施治。该药疗效好、疗程短,治愈率高,成本低,无毒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P31/04GK102526528SQ20121002897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5日
发明者于成勇, 侯丽艳 申请人:于成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