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0332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的一种沿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以神经痛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四季均可发病,常见各种原因造成因机体免疫力下降,较正常人明显易感,且病程迁延。主要表现典型的皮损为主,出现成簇而不融合的粟粒至黄豆大丘疹,丘疹继而变为水疱,疱液澄清,疱壁紧张,围以红晕,疼痛难以忍受。病情严重者可融合大片,脓疱,破溃形成糜烂,使用消炎药治疗效果不佳。中医治疗本病,以扶正益气养血、清热解毒、滋阴凉血、收敛止痛为治则,临床常根据不同症型辨证施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技术上的不足,提供一种疗效好、疗程短、 治愈率高,且无毒副作用的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制剂。为实现以上目的,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的组份组成内服药人参10 15g、黄芪8 10g、当归4 6g、刺五加6 8g、 桅子8 10g、黄连4 6g、玄参8 10g、麦冬4 6g、牡丹皮8 10g、丹参6 8g、紫草 6 10g、白芷6 8g、鸡血藤6 8g、三七花2 3g、甘草4 6g,水煎服。外用药大黄 15g、紫草15g、白芷15g水煎液加冰片6g研粉放入搅勻,患处湿敷。本发明中药配制简单,成本底、药源广,使用方便,疗效快,治愈率高,无任何副作用。本发明中人参、黄芪、当归、鸡血藤、刺五加具有益气养血功效,现代医药研究表明,可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功能,协调免疫调节因子,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抵抗病毒的侵势,改善症状。其中人参多年生草本,功能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
安神益智。现代医药研究可提高机体的适应性.......黄芪味甘,性微温。功能主治
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现代医药研究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应激,抗菌。当归具有补血,活血,散瘀止痛的功效。可增强T淋巴细胞活性, 调节T淋巴细胞群的平衡,协调免疫调节因子之间的平衡,从而增强机体全身的免疫力,改善症状。刺五加味辛、微苦、性微温。功能主治具有调节机体紊乱,使之趋于正常的功能。 有良好的抗疲劳作用,较人参显著,并能明显的提高耐缺氧能力。补中、益精、强意志、祛风湿、壮筋骨、活血去瘀、健胃利尿的功能。
桅子、黄连、大黄具有清热解毒、生肌的功效。其中桅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黄连味苦、性寒。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大黄具有解毒、生肌的功效。
玄参、麦冬、牡丹皮具有滋阴凉血的功效。其中玄参味甘苦咸,性微寒。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用于温邪入营,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痈肿疮毒.......
麦冬功能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牡丹皮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本草纲目》 “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
白芷、丹参、鸡血藤、紫草、三七花、甘草具有活血祛瘀、止痛、解毒、收敛的功效。其中白芷性温,味辛。功能主治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用于头痛、牙痛、鼻渊、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瘙痒。丹参味苦,微寒。具有活血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的功效,可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鸡血藤味苦、甘,性温,归肝、肾经。功能主治 补血、活血、通络。《饮片新参》去瘀血,生新血,流利经脉。紫草性寒,味甘、咸。具有凉血, 活血,解毒透疹、收敛功效,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疮疡。紫草对病毒、细菌等具有抑制作用。 三七花性凉味甘,有清热、平肝、降压的功效。甘草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本发明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内服和外用结合提高疗效,经过多年临床应用验证,能够有效地治疗带状疱疹,包括迁延性的带状疱疹患者,有效率为100%,治愈率 90%以上。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病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 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的组份组成内服药人参10 15g、黄芪8 10g、当归4 6g、刺五加6 8g、桅子8 10g、黄连4 6g、玄参8 10g、麦冬4 6g、牡丹皮8 10g、丹参6 8g、紫草6 10g、 白芷6 8g、鸡血藤6 8g、三七花2 3g、甘草4 6g,水煎服。外用药大黄15g、紫草 15g、白芷15g水煎液加冰片6g研粉放入搅勻,患处湿敷30分钟。实施例2 —种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制剂,由下列原料药物配比的组份组成内服药人参log、黄芪Sg、当归4g、刺五加6g、桅子Sg、黄连4g、玄参Sg、麦冬4g、牡丹皮Sg、丹参6g、紫草6g、白芷6 Sg、鸡血藤6g、三七花2g、甘草4g,水煎服。外用药同实施例1。临床疗效总结一、一般资料本发明的中药,多年来临床上应用,治疗病人上百例,特别对血热毒盛型侵犯机体,静滴抗生素无效或者免疫力低下的迁延性患者效果更佳。孕期、月经期妇女忌用。二、诊断标准常先有轻度的前驱症状,如发热、乏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局部淋巴结肿痛以及患处皮肤灼热、感觉过敏或神经痛等。典型的皮损为在炎症基础上出现成簇而不融合的粟粒至黄豆大丘疹,丘疹继而变为水疱,疱液澄清,疱壁紧张,围以红晕,疼痛难以忍受。实验室查到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阳性。三、服药方法内服药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外用药每日1剂,浓煎50ml 患处湿敷,每次30分钟。四、疗效判断标准痊愈皮损消失,无临床症状;显效皮损消退70%,轻度疼痛; 有效皮损消退30%,中度疼痛。无效皮损加重,重度疼痛。治愈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疱疹病毒指标呈现阴性。好转症状明显好转,血疱疹病毒颗粒减少。
五、治疗效果经内服与外用结合治疗该病,效果显著,疗效短,治愈率高,临床症状消失快、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恢复正常,疱疹病毒指标呈现阴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经统计有效率100%,治愈率90%以上。禁忌月经期、孕期妇女。六、典型病例1、张XX,女。患肺癌化疗后半年后,于2009年秋天就诊,右侧腰周围皮肤可见簇而不融合的粟粒至黄豆大丘疹,疼痛剧烈,查水痘疱疹病毒指标呈现阳性,经用阿昔洛韦、消炎痛口服症状无明显改善,经服用本中药20剂,神经剧痛缓解并逐步消失;皮损消退,血查疱疹病毒指标呈现阴性,至今未再复发。2、李XX,48岁,女。1周天前,右侧腰部皮肤出现丘疹继而变为水疱,疼痛,吃双氯芬酸钾,效果不佳。实验室查到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阳性。患者经服本发明中药15齐IJ, 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未再复发。3、周XX,女,52岁。患者主诉乳腺癌手术后化疗、放疗半年,半个月前,腰两侧皮肤丘疹、水疱,伴疼痛进行性加重,用偏方治疗,效果不佳。查体腰周部分疱疹已结痂,有新生疱疹出现。患者要求的用本发明中医20剂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未再复发。
权利要求
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配比的药物内服药人参10 15g、黄芪8 10g、当归4 6g、刺五加6 8g、桅子8 10g、黄连4 6g、玄参8 10g、麦冬4 6g、牡丹皮8 10g、丹参6 8g、紫草6 10g、白芷6 8g、鸡血藤6 Sg、三七花2 3g、甘草4 6g,水煎服。外用药大黄15g、紫草15g、白芷15g,水煎液加冰片6g研粉放入搅勻,患处湿敷30分钟。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配比的药物内服药人参10~15g、黄芪8~10g、当归4~6g、刺五加6~8g、栀子8~10g、黄连4~6g、玄参8~10g、麦冬4~6g、牡丹皮8~10g、丹参6~8g、紫草6~10g、白芷6~8g、鸡血藤6~8g、三七花2~3g、甘草4~6g,水煎服。外用药大黄15g、紫草15g、白芷15g水煎液加冰片6g研粉放入搅匀,患处湿敷。中医治疗本病,以扶正益气养血、清热解毒、滋阴凉血、收敛止痛为治则,临床常根据不同症型辨证施治,疗效短,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孕期、月经期妇女忌用。
文档编号A61P31/22GK102552673SQ201210028989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5日
发明者刘雪强, 衣翠红 申请人:衣翠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