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1416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向观察窗喷射流体的流体喷射喷嘴的内窥镜。
背景技术
内窥镜在插入被检体内的插入部的前端部具备用于取入被检体像光的观察窗、用于向被检体照射照明光的一对照明窗、向观察窗喷射流体(清洁水或空气)的流体喷射(送气 送水)喷嘴。观察窗和流体喷射喷嘴配置于插入部的与轴向正交的平坦面。另外,一对照明窗夹着观察窗配置于大致对称的位置。一直以来,观察窗通常是其成为光入射面的表面配置于与插入部的平坦面大致同一面上,由于在观察窗的表面附着被检体内的流体或污物,因此,从流体喷射喷嘴的喷射口喷射水来冲刷观察窗的污物,并从喷射口喷射空气来吹散残留在观察窗表面的水滴。由于难以观察到在观察窗局部残留的污物或水滴,因此优选从流体喷射喷嘴喷射的流体遍及观察窗的表面整体。因此,在专利文献I记载的内窥镜中,使观察窗的表面相对于插入部的平坦面突出规定高度而配设,并且在观察窗的周缘整周上形成有以高度从平坦面向观察窗的表面逐渐增高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部。由于从流体喷射喷嘴的喷射口喷射的流体碰撞倾斜部的倾斜面,向观察窗的表面平滑地流动,因此可以使流体遍及观察窗的表面整体。通过观察窗表面的流体沿着与流体喷射喷嘴相反侧的倾斜面下降并向平坦面流动。通过如此设置倾斜部,观察窗的清洁性和喷射的水的除水性提高。另外,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内窥镜中,在从平坦面突出规定高度的突出段部(台阶部)的前端面设置观察窗,并且在突出段部的壁部形成倾斜面,以与该倾斜面对置的方式配置有流体喷射喷嘴。由此,可以使流体与倾斜面接触而将流体向观察窗引导。专利文献I :特开2003-210388号公报专利文献2 :特开2007-330529号公报被检体内的液体或污物不仅附着在观察窗的表面,而且往往也附着在照明窗的表面。弄脏观察窗的表面时,向被检体内照明的光量降低而难以观察。另外,在使用具备光量调节机构的光源装置的情况下,有时产生以下问题在被检体内的亮度由于内窥镜的照明窗的污物而降低时,光量调节机构以提高照明光的光量的方式进行动作,因此,由于发热而导致内窥镜前端部的原材料劣化、或干燥的污物附着在照明窗上。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I记载的内窥镜中,没有考虑对照明窗的清洁,从流体喷射喷嘴喷射的流体与观察窗及倾斜面接触而除去观察窗的污物,但流体并不与照明窗接触。另外,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内窥镜中,将一对照明窗中的一个照明窗配置在与流体喷射喷嘴的喷射方向接近的位置,因此能够进行清洁,但另一个照明窗配置在流体接触不到的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课题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向观察窗及照明窗可靠地弓I导流体而进行清洁的内窥镜。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平坦面,其形成于插入被检体内的插入部的前端部,且与插入部的轴向正交;观察窗,其用于取入被检体的像光,设于前端部,且作为光入射面的表面设置为从第一平坦面突出规定高度;一对照明窗,其设于前端部,且用于向被检体照射照明光;流体喷射喷嘴,其配置于第一平坦面,向观察窗喷射流体;倾斜面,其形成于观察窗周围,且配置于与流体喷射喷嘴对置的位置;流体引导面,其与倾斜面连续地形成,且向照明窗引导流体。 优选的是,流体弓I导面朝向照明窗从前端侧向基端侧倾斜。优选的是,流体引导面的相对于第一平坦面的上升角度从前端部的中心侧向外周面侧逐渐变大。 优选的是,前端部设有突出部,该突出部配置于隔着观察窗而位于与流体喷射喷嘴相反侧的位置,且与从流体喷射喷嘴喷射并跃过观察窗的流体接触。优选的是,形成有引导槽,该引导槽通过在流体引导面的一部分形成切口而构成,且从观察窗的周围向照明窗引导流体。优选的是,前端部形成有相对于第一平坦面位于前端侧且与第一平坦面平行地配置的第二平坦面,倾斜面及流体引导面是将第一平坦面及第二平坦面之间连接的面。优选的是,照明窗中的一个照明窗配置于第一平坦面,照明窗中的另一个照明窗配置于第二平坦面。另外,优选的是,在由如下的2条直线围成的范围内配置另一个照明窗,即,该2条直线在比流体喷射喷嘴靠下游侧的位置与通过喷射方向的直线不交叉,且通过喷射口的两端及观察窗的周缘。优选的是,前端部形成有以从第一平坦面向前端侧突出并从观察窗向照明窗延伸的方式配置的突条部,流体引导面形成于突条部并朝向照明窗从前端侧向基端侧倾斜。优选的是,流体引导面配设于包围照明窗整周的1/3以上的位置。优选的是,前端部具备前端部主体和在该前端部主体的前端侧安装的盖状的前端保护盖,倾斜面及流体引导面形成于前端保护盖。根据本发明的内窥镜,在观察窗的周围且与流体喷射喷嘴对置的位置形成倾斜面,并形成有与该倾斜面连续且向照明窗引导流体的流体引导面,因此,能够向观察窗及照明窗可靠地弓I导流体而进行清洁。


图I是内窥镜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表示插入部的前端部的构成的立体图;图3是沿着观察窗及流体喷射喷嘴的前端部的剖面图;图4是表示流体引导面的位置关系的前端部的俯视图;图5是由图2及图4的A-A线表示的切断位置⑷、由B-B线表示的切断位置(B)的剖面图;图6是表示形成有堤状的突出部及引导槽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形成有只向一个照明窗引导流体的流体引导面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前端部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前端部的俯视图;图9是表示在以从观察窗向照明窗延伸的方式形成的突条部形成有流体引导面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前端部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前端部的俯视图,是表示流体喷射喷嘴及观察窗周边的位置关系的要部剖面图;图11是表示将观察窗的表面配置在从倾斜面的最前端突出规定量的位置的例子的要部剖面图。符号说明12电子内窥镜 16插入部l6a、50、60、70 前端部21送气·送水通道22送气·送水喷嘴(流体喷射喷嘴)26前端部主体27前端保护盖27c第一平坦面27e第二平坦面28观察窗29a、29b 照明窗38、53、61、71 倾斜面39a、39b、52、63a、63b 流体引导面DA、DB上升角度α角度范围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所示,电子内窥镜系统11由电子内窥镜12、处理器装置13、光源装置14、及送气·送水装置15等构成。送气·送水装置15由内置于光源装置14且进行空气输送的众所周知的送气装置(泵等)15a和设于光源装置14的外部并积存清洁水的清洁水容器15b构成。电子内窥镜12具有插入被检者体内的挠性的插入部16、与插入部16的基端部分连接的操作部17、与处理器装置13及光源装置14连接的连接器18、连接操作部17和连接器18之间的通用软线19。连接器18是复合类型的连接器,分别连接处理器装置13、光源装置14、送气·送水装置15。插入部16由设于其前端并内置有作为被检体内拍摄用的摄像元件的CCD型图像传感器(参照图2。下面,称为(XD) 40等的前端部16a、连接设置于前端部16a基端的弯曲自如的弯曲部16b、连接设置于前端部16b基端的具有挠性的挠性管部16c构成。下面,将插入部16的前端侧简称为“前端侧”,将插入部16的基端侧简称为“基端侧”。处理器装置13与光源装置14电连接并对电子内窥镜系统11的动作进行统一控制。处理器装置13经由通用软线19及插通于插入部16内的传送缆线向电子内窥镜12供电,对(XD40的驱动进行控制。另外,处理器装置13经由传送缆线取得从(XD40输出的摄像信号,实施各种图像处理而生成图像数据。在处理器装置13生成的图像数据在与处理器装置13进行了缆线连接的监视器20上作为观察图像而显示。在插入部16及操作部17的内部配设有送气·送水通道21 (参照图3),送气 送水通道21与设于前端部16a的送气·送水喷嘴(流体喷射喷嘴)22 (参照图2 图4)连接。另外,送气·送水通道21通过通用软线19而与送气·送水装置15连接。在操作部17设有供在前端配置有注射针或高频率手术刀等的各种处置工具插通的钳子口 23、送气 送水按钮24、弯角钮25等。通过送气 送水按钮24进行送气操作时,送气装置15a产生的空气被送至送气 送水喷嘴22,进行送水操作时,通过送气装置15a产生的空气压力将清洁水从清洁水容器15b送至送气·送水喷嘴22。送气·送水喷嘴22选择性地喷射经由送气·送水通道21供给的空气、清洁水。另外,操作弯角钮25时,通过推拉插设于插入部16内的缆线,弯曲部16b向上下左右方向进行弯曲动作。由此,可使前端部16a朝向体腔内的所希望的方向。如图2、图3及图4所示,前端部16a具备前端部主体26、装载于该前端部主体26前端侧的盖状的前端保护盖27、观察窗28、2个照明窗29a、29b、钳子出口 30及送气 送水喷嘴22。前端部主体26沿着插入部16的轴向形成有保持送气 送水喷嘴22、后述的物镜单元36、光导管41 (参照图5)等各零件的贯通孔26a 26c。前端部主体26的后端与构成弯曲部16b的前端侧的弯曲挡块31连结。前端保护盖27由覆盖前端部主体26前端侧的前端板部27a和覆盖前端部主体26外周面的圆筒部27b构成。覆盖弯曲部16b外周面的表皮层32延伸到前端部主体26,将表皮层32的前端和圆筒部27b的后端对接并通过粘接剂等将端部彼此固接。在前端板部27a形成有与插入部16的轴向正交的平面状的第一平坦面33a。在前端板部27a形成有相对于第一平坦面33a向前端侧突出的台阶部34。台阶部34从前端板部27a的中央附近向送气·送水喷嘴22的相反侧延伸,与前端板部27a的外周面即前端保护盖27的外周面27c连续。在台阶部34的前端形成有与第一平坦面33a平行配置的第二平坦面33b。在前端板部27a形成有从前端侧看第一及第二平坦面33a、33b时,使观察窗28、照明窗29a、29b、送气·送水喷嘴22露出的贯通孔27d 27g及钳子出口 30。观察窗28配置于前端部16a中央附近的被第二平坦面33b包围的位置。另外,一对照明窗29a、29b配置于关于观察窗28对称的位置。观察窗28是构成物镜单元36的最前端侧的物镜并兼作玻璃罩。观察窗28是大致圆板状的外形,具有光入射面即表面28a和与表面28a连续的外周面28b。包含观察窗28在内的物镜单元36的光学系统被保持于镜筒37。镜筒37保持观察窗28的外周面28b的基端侧。观察窗28的外周面28b的前端侧与前端保护盖27的贯通孔27d嵌合。镜筒37与前端部主体26的贯通孔26a嵌合,并且前端面与前端保护盖27的前端板部27a相接触地安装。
观察窗28被安装于表面28a与第二平坦面33b成同一面的位置。在前端保护盖27中,在观察窗28的周围形成有倾斜面38。倾斜面38将第一平坦面33a和第二平坦面33b之间连接,高度从第二平坦面33b向第一平坦面33a逐渐变低并从前端侧向基端侧倾斜。另外,该倾斜面38形成为将观察窗28整周中的与送气 送水喷嘴22对置的大约半周包围的锥形状。另外,形成倾斜面38的范围不限于此,只要至少配置于与送气·送水喷嘴22对置的位置即可。另外,在前端保护盖27中,在倾斜面38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以延伸到照明窗29a、29b的周围的方式配置的流体引导面39a、39b。流体引导面39a、39b连接第一平坦面33a和第二平坦面33b之间并且与倾斜面38平 滑地连接。该流体引导面39a、39b以向照明窗29a、29b引导流体的方式从前端侧向基端侧倾斜,形成高度向照明窗29a、29b逐渐变低的研磨钵形状。在物镜单元36的内部安装有(XD40。(XD40例如由行间转移型的CXD构成,将通过物镜单元36的光学系统取入的被检体像成像于摄像面。另外,作为摄像元件,不限于CCD40,也可以为CMOS。照明窗29a、29b兼作照射透镜,向被检体内的被观察部位照射来自光源装置14的照明光。照明窗29a、29b被安装于表面(前端面)与第一平坦面33a成同一面的位置,面向光导管41的射出端。光导管41通过将多条光纤(例如,由石英构成)捆扎并在前端侧外嵌接头,再向外周面被覆管而形成。该光导管41将来自光源装置14的照明光通过插入部16、操作部17、通用软线19及连接器18的内部引导到照明窗29a、29b。钳子出口 30与配设于插入部16内的钳子通道(未图示)连接并与操作部17的钳子口 23连通。插通于钳子口 23中的各种处置工具的前端从钳子出口 30露出。送气·送水喷嘴22 —体形成有前端侧的喷射筒部22a和基端侧的连接筒部22b。连接筒部22b嵌合在送气·送水通道21的前端侧外周面,连接于送气·送水通道21。另夕卜,连接筒部22b及送气 送水通道21嵌合于前端部主体26的贯通孔26b。喷射筒部22a形成为从连接筒部22b向前端的喷射口 42平滑地弯曲的筒状,通过前端保护盖27的贯通孔27g露出于外部。另外,送气 送水喷嘴22的流体喷射范围至少以流体与倾斜面38接触的方式,优选以流体与观察窗28及倾斜面38双方接触的方式进行设定。参照图4及图5对流体引导面39a、39b的配置进行说明。符号α表示包围照明窗29a、29b的流体引导面39a、39b的角度范围,该角度范围α为120°以上,即,流体引导面39a、39b配置于包围照明窗29a、29b整周的1/3以上的位置。另夕卜,符号DA(参照图5(A))、符号DB(参照图5 ))表不流体引导面39b相对于第一平坦面33a的上升角度(流体引导面39b的母线角度)。另外,上升角度DA是与倾斜面38相接的位置的流体引导面39b上升角度,上升角度DB是与外周面27c相接的位置的流体引导面39b的上升角度。而且,流体引导面39b以上升角度从前端部16a的中心侧向外周面27c逐渐变大的方式形成。S卩,流体引导面39b以与倾斜面38相接的位置的上升角度DA最小、与外周面27c相接的位置的上升角度DB最大的方式形成。另外,流体引导面39a也与流体引导面39b —样,以上升角度从前端部16a的中心侧向外周面27c逐渐变大的方式形成。由此,与观察窗28或倾斜面38接触并被流体引导面39a、39b引导的流体在外周面27c附近停止于流体引导面39a、39b,容易流动到照明窗29a、29b。对使用上述构成的电子内窥镜12通过送气 送水喷嘴22的流体喷射进行观察窗28的清洁时的过程进行说明。从送气·送水用喷嘴22喷射的流体(空气或清洁水)的一部分与倾斜面38接触。与倾斜面38接触的流体一边向观察窗28的周向漫延,一边向倾斜面38上升。由此,在观察窗28的表面28a整体布满流体,将附着在表面28a上的液体或污物吹散。另外,通过空气喷射也可吹散清洁水。而且,跃过观察窗28及倾斜面38的流体(空气或清洁水)的大部分沿着流体引导面39a、39b流下。这样,从送气·送水喷嘴22喷射的流体可以被倾斜面38引导而充分清洁观察窗28,同时,由于跃过观察窗28及倾斜面38的流体被流体引导面39a、39b引导,因此也可以进行照明窗29a、29b的清洁。
如上所述,流体引导面39a、39b的上升角度以从前端部16a的中心侧向外周面27c逐渐变大的方式形成,因此,流体容易流动到照明窗29a、29b。另外,由于流体引导面39a、39b以包围照明窗29a、29b的方式配置,因此流体容易流动到照明窗29a、29b,可以提高清洁性。另外,如图6所示,作为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也可以在隔着观察窗28而位于与送气 送水喷嘴22相反侧的位置设置堤状的突出部45。另外,突出部45优选形成为从第二平坦面33b向前端侧突出且沿着外周面27c的圆弧状。在该情况下,从送气·送水喷嘴22喷射并跃过倾斜面38及观察窗28的流体与突出部45接触。由此,与突出部45接触并弹回的流体在第二平坦面33b及流体引导面39a、39b流下,因此流体容易流动到照明窗29a、29b。另外,也可以在流体引导面39a、39b的一部分形成切口,形成从观察窗28的周围向照明窗29a、29b引导流体的引导槽46a、46b。通过这些引导槽46a、46b,流体可以进一步容易地流动到照明窗29a、29b,可以提高清洁性。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平坦面33a配置照明窗29a、29b双方,形成分别对照明窗29a、29b引导流体的流体引导面39a、39b,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如图7及图8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前端部50那样,也可以将一对照明窗29a、29b中的一个照明窗29a配置在第一平坦面51a,将另一个照明窗29b配置在第二平坦面51b,并且形成对照明窗29a引导流体的流体引导面52,在送气·送水喷嘴22的喷射范围内配置照明窗29b。另外,在图7及图8中,对使用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一样的零件的部分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及第二平坦面51a、51b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平坦面33a、33b —样地形成于前端保护盖27,相互平行且第二平坦面51b配置于第一平坦面51a的更前端侧。另外,在观察窗28的周围形成有连接第一及第二平坦面51a、51b之间的倾斜面53。观察窗28的表面28a配置于与第二平坦面51b同一面上。倾斜面53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倾斜面38 —样地配置于与送气·送水喷嘴22对置的位置。另外,流体引导面52连接第一平坦面51a和第二平坦面51b之间并与倾斜面53平滑地连接。优选该流体引导面52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引导面39a、39b —样地形成为高度朝向照明窗29a逐渐变低的研磨钵形状并从前端侧向基端侧倾斜。另外,优选沿着送气·送水喷嘴22的喷射方向S(参照图8)将送气·送水喷嘴22、观察窗28及照明窗29b配置为大致一条直线状。具体地讲,喷射方向S处于通过送气·送水喷嘴22的喷射口42的中心和观察窗28的中心的直线上,照明窗29b相对于观察窗28位于喷射方向S的下游侧。另外,符号L1、L2是在比送气 送水喷嘴22靠下游侧的位置与通过喷射方向S的直线不交叉的直线,且是通过送气·送水喷嘴22的喷射口 42的两端及观察窗28的周缘的2条直线。优选照明窗29b配置于由2条直线LI、L2围成的范围内,更优选位于喷射方向S的延长线上。或者,即使在照明窗29b没有位于喷射方向S的延长线上的情况下,也优选在由直线LI、L2(参照图8)中任一条和喷射方向S的延长线围成的范围内配置照明窗29b。由此,可以对配置于第二平坦面51b的照明窗29b可靠地喷出流体。如上所述,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向一个照明窗29a通过流体弓丨导面52引导流体,向另一个照明窗29b吹附从送气·送水喷嘴22喷射的流体,因此,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可以充分清洁观察窗28并且也可以进行照明窗29a、29b的清洁。在上述第 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前端部16a或前端部50配置相互平行的第一及第二平坦面33a、33b或51a、51b,形成连接第一平坦面和第二平坦面之间的倾斜面38或53及流体引导面39a、39b或52,但倾斜面及流体引导面的形状不限于此,如图9及图10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前端部60那样,也可以在观察窗28周围形成倾斜面61,在从观察窗28向照明窗29a、29b的周围延伸的圆弧状突条部62a、62b形成流体引导面63a、63b。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形成从与插入部16的轴向正交的第一平坦面64向前端侧突出并在观察窗28的整周配置的圆环状突出部65,在该圆环状突出部65的外周面形成有倾斜面61。另外,观察窗28以使表面28a的位置与圆环状突出部65的最前端的位置一致的方式安装。流体引导面63a、63b形成于与圆环状突出部65连续形成的圆弧状突条部62a、62b。圆弧状突条部62a、62b以包围照明窗29a、29b的方式配置。优选流体引导面63a、63b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引导面39a、39b—样,形成为高度向照明窗29a逐渐变低的研磨钵形状并从前端侧向基端侧倾斜。另外,优选流体引导面63a、63b配置在包围照明窗29a,29b整周的1/3以上的位置。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与第二平坦面33b、51b或圆环状突出部65的最前端、即倾斜面38、53、61的最前端相同的位置配置有观察窗28的表面28a,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如图11所示的前端部70那样,也可以将观察窗28的表面28a配置为比倾斜面71的最前端突出规定量。另外,在图11所示的例子的情况下,优选将观察窗28的外周面28b前端形成为倾斜地切下的锥形面72。由此,跃过倾斜面71的流体容易沿着锥形面72流动到观察窗28的表面28a。另外,观察窗28的表面不限于平坦的形状,例如,也可以形成向前端侧突出的凸透镜面,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凸透镜面的周缘配置于与倾斜面71的最前端相同的位置或配置于比倾斜面71的最前端突出规定量的位置。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流体引导面39a、39b、52、63a、63b形成为研磨钵形状,但流体引导面的形状不限于此,只要形成为向照明窗29a、29b倾斜并且表面平滑的流线型形状即可。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观察使用摄像装置拍摄被检体的状态而得到的图像的电子内窥镜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适用于采用光学性的导像装置观察被检体的状态的内窥镜。
权利要求
1.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平坦面,其形成于插入被检体内的插入部的前端部,且与所述插入部的轴向正交; 观察窗,其用于取入被检体的像光,设于所述前端部,且作为光入射面的表面设置为从所述第一平坦面突出规定高度; 一对照明窗,其设于所述前端部,且用于向被检体照射照明光; 流体喷射喷嘴,其配置于所述第一平坦面,向所述观察窗喷射流体; 倾斜面,其形成于所述观察窗周围,且配置于与所述流体喷射喷嘴对置的位置; 流体引导面,其与所述倾斜面连续地形成,且向所述照明窗引导流体。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体弓I导面朝向所述照明窗从前端侧向基端侧倾斜。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体引导面的相对于所述第一平坦面的上升角度从所述前端部的中心侧向外周面侧逐渐变大。
4.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部设有突出部,该突出部配置于隔着所述观察窗而位于与所述流体喷射喷嘴相反侧的位置,且与从所述流体喷射喷嘴喷射并跃过所述观察窗的流体接触。
5.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形成有引导槽,该引导槽通过在所述流体引导面的一部分形成切口而构成,且从所述观察窗的周围向所述照明窗引导流体。
6.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部形成有相对于所述第一平坦面位于前端侧且与所述第一平坦面平行地配置的第二平坦面, 所述倾斜面及所述流体引导面是将所述第一平坦面及第二平坦面之间连接的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明窗中的一个照明窗配置于第一平坦面,所述照明窗中的另一个照明窗配置于第二平坦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在由如下的2条直线围成的范围内配置所述另一个照明窗,S卩,所述2条直线在比所述流体喷射喷嘴靠下游侧的位置与通过喷射方向的直线不交叉,且通过喷射口的两端及所述观察窗的周缘。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部形成有以从所述第一平坦面向前端侧突出并从所述观察窗向所述照明窗延伸的方式配置的突条部, 所述流体弓I导面形成于所述突条部并朝向所述照明窗从前端侧向基端侧倾斜。
10.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体引导面配设于包围所述照明窗整周的1/3以上且3/4以下的位置。
11.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部具备前端部主体和在该前端部主体的前端侧安装的盖状的前端保护盖,所述倾斜面及所述流体引导面形成于所 述前端保护盖。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窥镜,能够向观察窗及照明窗可靠地引导流体而进行清洁。在连接设置于内窥镜的插入部前端的前端部(16a)设有送气·送水喷嘴(22)、观察窗(28)、照明窗(29a、29b),且形成有相互平行的第一及第二平坦面(33a、33b)。观察窗(28)的表面配置在与位于第一平坦面(33a)前端侧的第二平坦面(33b)相同的位置。在与送气·送水喷嘴(22)对置的位置形成有连接第一平坦面(33a)和第二平坦面(33b)之间的倾斜面(38)。在倾斜面(38)的两侧形成有流体引导面(39a、39b)。流体引导面(39a、39b)向照明窗(29a、29b)倾斜。从送气·送水喷嘴(22)喷射的流体与倾斜面(38)接触并向观察窗(28)漫延,并且被流体引导面(39a、39b)引导而流动到照明窗(29a、29b)。
文档编号A61B1/00GK102652663SQ20121004219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日
发明者大木友博, 池田利幸 申请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