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1666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中药组合物,特别是用于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小儿秋季腹泻是因感染轮状病毒引起,多发于秋冬季节,发病年龄以半至4岁的婴幼儿最易被感染本病,初期发病特点为流涕、咳嗽、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继而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10次不等,大便稀薄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带有少许粘液, 无腥臭味,腹泻严重者出现脱水症状,如口渴明显、尿量减少等,部分患儿初期出现呕吐,本病程一般5-7天,体弱抵抗力下降者,腹泻时间会更长。目前,治疗以输液维持电解质平衡, 治疗病程长,疗效不佳。本方法治疗本病,在经络学说指导下及辩证诊治的基础上,在神阙穴(肚脐)敷一定的药物达到治疗的目的。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具有简单、经济、安全有效之特点,且患儿易接受,不需住院治疗等优点。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中药组合物,由包括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组成吴茱萸20-40克、白胡椒3-9克、木香3-9克,补骨脂10-30克、肉豆蔻10-30克、五味子10-30 克、车前子10-20克。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原料用量优选为吴茱萸30克、白胡椒6克、木香6克、补骨脂20克、肉豆蔻20克、五味子20克、车前子15克。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将吴茱萸、白胡椒、木香、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 车前子,诸药优选去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分别研细成粉状,然后将全部药物配伍混均成药粉,置于容器内加盖保存备用。
—种用于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中药制剂,其由上述的中药组合物制成。该制剂为粉状。
该中药组合物的主要功效是温胃散寒、涩肠止泻、降气止痛、调整胃肠功能等。该中药制剂治愈率高、治疗方法简易、患儿易接受,无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制成吴茱萸30 克、白胡椒6克、木香6克、补骨脂20克、肉豆蔻20克、五味子20克、车前子15克。
制作方法为吴茱萸、白胡椒、木香、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车前子,诸药优选去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分别研细成粉状,然后将全部药物配伍混均成药粉,置于容器内加盖保存备用。
取已配制好的上述药粉,小于1岁用1克,大于1岁用3-5克,加食用陈醋适量调制成干糊状,敷肚脐中即神阙穴,外用胶布固定,1日换药1次,连用3-4天,一般用药12小时吐泻即止二4小时痊愈。治疗期间,不用抗菌素、止泻药及抗病毒西药。有严重脱水者,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症处理。该中药组合物对皮肤过敏者禁用。
该中药配制后置于密闭容器内,干燥室温保存不超过半年。
试验例本发明实施例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观察
1、诊断标准
(1)有明显季节性,以秋冬季多发病,发病年龄半岁至4岁婴幼儿多发本病。
(2)患儿起病急,初期伴有流涕、咳嗽、发烧等上感症状,继而出现(1-2天内),大便次数增多,每日5-10次不等,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严重者伴有脱水症状,如少尿、皮肤弹性差等。
(3)外观大便无脓血,镜检正常或少许白细胞或脂肪细胞。血常规均正常。
观察指标
治疗前患」L大便次数较多,每天3-10余次不等,哭啼不安、呕吐腹胀或有感冒症状,体温37°C _39°C之间,严重有脱水症状,如少尿、啼哭无泪、皮肤弹性差等,大便镜检有少许脂肪细胞或白细胞。
治疗后大便成形,每日1-2次,体温正常,精神饮食状况逐渐好转。
2、治疗方法
取已配好的药粉3-5克,用适量食用醋(加温)调和成干糊状、敷肚脐中,1天换药一次,连用3-4天,一般用药1天后,腹泻即止,期间不用抗菌素及止泻药,严重脱水者,可静脉补液,对本药物过敏者禁用。
3、疗效平定标准
痊愈大便成形,每日1-2次,镜检正常,体温正常。
有效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每日2-3次,体温正常,精神饮食逐渐好转,部分脱水者逐渐恢复。
无效用本药腹泻不止,其他症状无改善,改用其他方法治疗。
4、疾病总体治疗结果用于80人,痊愈69人,有效7人,无效4人,痊愈率86 %, 有效率9%,无效率5%。
5、具体病例
例1 张永,男,3岁,于2009年10月30日就诊,母亲代诉“腹泻1天10余次,未进食”。1天前感冒,流清鼻涕,进食少,继而出现腹泻,每天10多次,大便呈水样,哭闹不安, 查体温37. 8°C,尿量少,脱水症状不明显。诊断为“小儿秋季腹泻”。给予配制脐敷药粉15 克(3袋),嘱咐每次用1袋,用温食醋调成干糊状,敷于肚脐中,外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一次,连用3天,治疗后回访痊愈。
例2 张心雨,女,1岁半,于2009年11月2日就诊,母亲代诉“发烧、咳嗽大便呈水样,每天10多次”。近2天腹泻,曾用止泻药未愈。查体温38°C,表情淡薄、精神不佳,尿少,有轻度脱水体症。诊断为“小儿秋季腹泻”。给予配制脐敷药粉9克(3袋),嘱咐每次用1袋,用温食醋调成干糊状,敷于肚脐中,外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连用3天。治疗后回访痊愈。
例3 吴亮亮,男,3岁,于2010年1月2日就诊,母亲代诉“哭闹不安,近2天大便每天10余次稀便呈绿色”。2天前因发烧呕吐,服消炎药未缓解,查体温39°C,少尿,脱水体征,精神饮食欠佳,镜检大便有少许脂肪细胞。诊断为“小儿秋季腹泻”。给予配制脐敷药粉15克(3袋),嘱咐每次1袋,用温食醋调和成干糊状,敷肚脐中,外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一次,连用3天,并配合输液,5天后回访,大便每天1次痊愈。
例4 李刚、男、2岁,于2011年12月5日就诊,父亲代诉“腹泻发热2天”。2天前因食不洁食物后呕吐,继而出现腹泻,每天6-8次,开始大便呈白绿色稀便,现呈现水样便, 服用止泻药未愈,查体温37°C,无脱水体征。诊断为“小儿秋季腹泻”。给予配制脐敷药粉 20克G袋),嘱咐每次用1袋,用食醋调在成干糊状,敷于肚脐中,外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 1次,连用4天。5天后回访,精神饮食逐渐好转,大便每天2-3次,有效。
例5 李良,男,2岁,于2011年11月27日就诊,母亲代诉“呕吐腹泻一天。”平常患儿身体尚好,因受凉后呕吐,随后腹泻,已腹泻10多次,大便呈水样,无脓血便,查体温 37. 6°C,精神不振,进食少,腹胀。诊断为“小儿秋季腹泻”。给予脐敷药粉15克(3袋), 嘱咐每次用1袋,用温食醋调和成干糊状,敷于肚脐中,外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用 3天。1周后回访,痊愈。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下列重量的原料药制成吴茱萸20-40克,白胡椒3-9克、木香3-9克、补骨指10-30克、肉豆蔻10-30克、五味子10-30克、车前子10-20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吴茱萸30克、白胡椒6克、木香6克、补骨脂20克、肉豆蔻20克、五味子20克、车前子15克。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精选原料药去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然后诸药分别研细粉状,再混和配伍,置于容器内加盖保存。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中药组合物,其由包括以下的中药材吴茱萸、白胡椒、木香、补骨脂、五味子、车前子制备得到。本发明提供中药组合制备方法。以及所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药剂中的应用。根据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其在用于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治疗中,获得了确切疗效,使用方便、费用低、无毒副作用,患者易接受的良好效果。
文档编号A61P31/14GK102552425SQ201210067519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7日
发明者王建中 申请人:王建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