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外科术后伤口感染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2103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外科术后伤口感染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外科术后伤口感染的药物。
背景技术
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患者最常见的手术并发症之一,手术切口感染容易造成患者伤口愈合不良,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带来生命危险。临床上常从术前准备、手术中无菌操作、手术后换药这这三个方面来降低手术切口的感染率。手术切口感染分为化脓性感染和特异性感染,化脓性感染由一般化脓菌所致,特异性感染由特异的病菌所致,具有特殊的临床特点。治疗原则是要消除感染的病因,清除脓液和坏死组织,增加病人的抗感染与修复能力。现有临床治疗外科感染的药物主要是抗生素药物和中药,服用抗生素对剂量和疗程均有一定要求,服用时间不宜过长,效果差、毒副作用大,乃至无法痊愈。现有的治疗外科感染的中药成分复杂、见效比较迟缓,效果不够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活血化瘀、促进肉牙组织生长、抗菌生肌,补气益血的治疗外科术后伤口感染的药物,其组方严谨、疗效显著、能更大限度的发挥药物作用,且制备方法简单、使用安全可靠、无任何毒副作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实施如下—种治疗外科术后伤口感染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蜈蚣草40 60份当归40 60份象皮20 45份凤凰衣30 50份珍珠粉25 50份血余35 55份川大黄15 30份元参15 30份三七30 50份赤石脂15 25份没药10 20份冰片5 12份制成上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蜈蚣草45 55份当归45 55份象皮25 40份凤凰衣35 45份珍珠粉30 45份血余40 50份川大黄20 25份元参20 25份三七35 45份赤石脂18 22份没药12 18份冰片7 10份制成上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蜈蚣草50份当归50份象皮32份凤凰衣40份珍珠粉38份血余45份川大黄22份元参22份三七40份赤石脂20份没药15份冰片8份上述治疗外科术后伤口感染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I)将蜈蚣草、当归、象皮、凤凰衣、珍珠粉、血余、川大黄、元参八味药粉碎,研细,过50目细粉,备用。
(2)将香油放入锅中烧沸后,将步骤(I)制备的备用药倒入香油中搅拌均匀,继续用慢火加热维持沸腾状态I小时 2小时,同时要不间断搅拌锅中药粉,待药粉完全和油液溶合后停火。(3)待步骤(2)中的药油温降到常温后,再把三七、赤石脂、没药、冰片四味药研细倒入其中,继续搅拌均匀,得膏剂。(4)将步骤(3)中制得的膏剂在搅拌均匀的状态下按35 40克/瓶,分装入玻璃瓶中密封保存得产品。上述治疗外科术后伤口感染 的药物,根据伤口大小及严重程度取适量的膏剂摊在药棉或纱布上,敷于患处包扎固定,每天换药一次。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蜈蚣草性温,味淡辛,无毒;入肝、肾、胃、小肠经。清热、利湿、消肿、解毒。当归性温,味甘、辛;归心、肝、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散寒、止痛。象皮味甘、气平、无毒;入脾经。止血敛疮、活血止痛、祛风胜湿。凤凰衣性温,味甘、无毒;入脾、胃、肺三经。敛疮、消翳。珍珠粉甘、咸、寒。安神定惊,明目消醫,解毒生肌。血余性苦涩、微温、味苦;入心、肝、肾经。消瘀、止血、煎膏长肉。川大黄味苦而微涩,气清香;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化瘀止血。元参味苦咸、性微寒,无毒;清热凉血、泻火解毒、软坚散结。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化瘀止血、活血定痛、消肿散瘀、合营通脉。赤石脂性甘、涩、酸、温、无毒;归脾、胃、心、大肠经。外用敛疮生肌、收涩,凉血止血。没药性苦、辛、平;入脾、肝、心、肾经。活血止痛、消肿生肌、行气舒筋。冰片性辛、苦、微寒;入心、肺经。开窍醒神,清热消肿止痛,通诸窍,散郁火。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药性平和、确切,取材方便,制备工艺简单,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治疗速度快,疗效可靠,组方紧扣化腐提毒,活血化瘀,生肌收口,益气补血,不留后遗症,能改善伤口的血运情况,能有效控制外科术后伤口感染并加速创面修复,加快伤口痊愈,解决了用中药治疗外科术后伤口感染久治不愈的问题。用法用生理盐水将伤口疮面局部清洗、消毒,根据疮面或伤口的大小,取适量的膏剂摊在药棉或纱布上,敷于患处包扎固定,每天换药一次,直至痊愈。一般疗程为7 8天,重症患者为8 10天。注意事项只能外用,严禁口服。副作用至今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禁忌症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补充,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实施例I本发明的药物由下述的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蜈蚣草40 60份当归40 60份象皮20 45份凤凰衣30 50份珍珠粉25 50份血余35 55份川大黄15 30份元参15 30份三七30 50份赤石脂15 25份没药10 20份冰片5 12份本发明上述药物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为(I)将蜈蚣草、当归、象皮、凤凰衣、珍珠粉、血余、川大黄、元参八味药粉碎,研细,过50目细粉,备用。(2)将香油放入锅中烧沸 后,将步骤(I)制备的备用药倒入香油中搅拌均匀,继续用慢火加热维持沸腾状态I小时 2小时,同时要不间断搅拌锅中药粉,待药粉完全和油液溶合后停火。(3)待步骤⑵中的药油温降到常温后,再把三七、赤石脂、没药、冰片四味药研细倒入其中,继续搅拌均匀,得膏剂。(4)将步骤(3)中制得的膏剂在搅拌均匀的状态下按35 40克/瓶,分装入玻璃瓶中密封保存得产品。实施例2本发明的药物由下述的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蜈蚣草45 55份当归45 55份象皮25 40份凤凰衣35 45份珍珠粉30 45份血余40 50份川大黄20 25份元参20 25份三七35 45份赤石脂18 22份没药12 18份冰片7 10份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同实施例I。实施例3本发明的药物由下述的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蜈蚣草50份当归50份象皮32份凤凰衣40份珍珠粉38份血余45份川大黄22份元参22份二七40份赤石脂20份没药15份冰片8份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同实施例I。实施例4本发明的药物由下述的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蜈蚣草48份当归48份象皮30份凤凰衣42份珍珠粉42份血余42份川大黄24份元参24份二七38份赤石脂21份没药17份冰片9份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同实施例I。临床资料作为抗感染的药物,经100例临床观察,选择手术之后感染为标准,手术之后创口感染、发炎、化脓、疮口不愈合。如上症状,即可确诊。在确诊观察的对象中,男性62例,女性38例,无其它严重疾病,年龄为18 60岁,平均年龄42. 8岁。疗效判定I、显效创口发炎明显缓解,发烧消退;红肿溃烂明显减轻;用肉眼可见肉牙生成,伤口愈合,疼痛明显减轻。2、有效创口发炎有所缓解,疼痛稍有减轻。
3、无效创口痛疼不减,伤口经久不见好转。临床实验时,停服其它药物和保健营养品。敷用本发明的中药膏剂,观察10天,为一个疗程,3天后症状有所缓解,10天后,症状明显改善。临床实验的100人中,显效72人,有效20人,无效8人,总有效率92%以上结果显示,使用本发明药物能够快速消除术后感染,加快伤口痊愈,减轻 了患者经济负担,解除了患者因术后伤口感染、组织坏死带来的痛苦。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外科术后伤口感染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蜈蚣草40 60份当归40 60份象皮20 45份凤凰衣30 50份 珍珠粉25 50份血余35 55份川大黄15 30份元参15 30份 三七30 50份赤石脂15 25份没药10 20份冰片5 12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治疗外科术后伤口感染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蜈蚣草45 55份当归45 55份象皮25 40份凤凰衣35 45份 珍珠粉30 45份血余40 50份川大黄20 25份元参20 25份 三七35 45份赤石脂18 22份没药12 18份冰片7 10份。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治疗外科术后伤口感染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蜈蚣草50份当归50份象皮32份凤凰衣40份 珍珠粉38份血余45份川大黄22份元参22份 三七40份赤石脂20份没药15份冰片8份。
4.一种治疗外科术后伤口感染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蜈蚁草、当归、象皮、凤凰衣、珍珠粉、血余、川大黄、元参八味药粉碎,研细,过50目细粉,备用。
(2)将香油放入锅中烧沸后,将步骤(I)制备的备用药倒入香油中搅拌均匀,继续用慢火加热维持沸腾状态I小时 2小时,同时要不间断搅拌锅中药粉,待药粉完全和油液溶合后停火。
(3)待步骤(2)中的药油温降到常温后,再把三七、赤石脂、没药、冰片四味药研细倒入其中,继续搅拌均匀,得膏剂。
(4)将步骤(3)中制得的膏剂在搅拌均匀的状态下按35 40克/瓶,分装入玻璃瓶中密封保存得产品。
5.一种治疗外科术后伤口感染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伤口大小及严重程度取适量的膏剂摊在药棉或纱布上,敷于患处包扎固定,每天换药一次。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外科术后伤口感染的药物,由蜈蚣草、当归、象皮、凤凰衣、珍珠粉、血余、川大黄、元参、三七、赤石脂、没药、冰片12味中药配伍,相得益彰,共凑扶正培本,药性确切,无毒副作用,取材方便,制备工艺简单,价格低廉,治疗速度快,疗效可靠,组方紧扣化腐提毒,活血化瘀,生肌收口,益气补血,不留后遗症,能改善伤口的血运情况,制备方法简单易行,能有效控制外科术后伤口感染并加速创面修复,加快伤口痊愈,解决了用中药治疗外科术后伤口感染久治不愈的问题。
文档编号A61K36/808GK102631465SQ20121008408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9日
发明者刘庆兰, 王有春 申请人:王有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