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褥疮的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2104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褥疮的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一种治疗褥疮的药物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治疗褥疮的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褥疮,又称压疮,压力性溃疡,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是护理工作中较为棘手的问题。据有关文献报道,一般医院发生率为2. 5 % 8. 8 %,甚至高达11.6%,每年约有6万人死于褥疮合并症。现代医学认为,褥疮产生的原因多在于局部组织遭受持续性垂直压力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溃疡坏死。同时机体内因也参与其中,久病卧床导致基础代谢差,能量摄入不足,机体抵抗力下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菌易感性增高。治疗大致采用抗生素类药物涂敷,但这类药物对创面有较强的刺激性,换药时易损伤新生肉芽组织,不利于创面的愈合及再生。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疗效肯定且副作用小的治疗褥疮的药物组合物。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褥疮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侧柏叶10 30份、泽兰6 12份、牡丹皮6 12份、红背叶15 30份、透骨消6 15份、枣树皮5 9份、小棕包6 12份、蝉蜕6 12份、珍珠母10 25份。优化重量配比为侧柏叶20份、泽兰10份、牡丹皮10份、红背叶20份、透骨消12份、枣树皮6份、小棕包10份、蝉蜕10份、珍珠母20份。其中所述的侧柏叶,为柏科植物侧柏的嫩枝与叶。苦、涩,寒。归肺、肝、脾经。凉血,止血,祛风湿,散肿毒。泽兰,为唇形科植物地瓜儿苗的茎叶。苦辛,微温。入肝、脾经。活血,行水。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干燥根皮,功可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红背叶,为大戟科植物红背山麻杆的根、叶。甘;凉。归膀胱;大肠;肺经。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杀虫止痒。透骨消,为唇形科杆物白透滑消的全草。味辛;性温。祛风活血;利湿解毒。枣树皮,为鼠李科植物枣的树皮。苦辛,微温。归大肠;肺经。收敛、消炎、止痛、止痒。小棕包,为百合科黎芦属植物蒙自黎芦的根及全草。活血散瘀,止血镇痛,催吐利水。 蝉蜕,为蝉科昆虫黑蚱的幼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功可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
醫,解痉。珍珠母,为贝类珍珠层,功可平肝潜阳,安神定惊,清肝明目,收敛。
组方原理旧卧病床,阳气不运,阴气不通,气血阻塞,肌肤失养,若合并邪毒或湿邪入侵,郁久化热,热壅肉腐,可加重肌肤溃破,使病程缠绵,疮口难敛。本发明采用活血解毒,利湿止痛为治则。方中侧柏叶凉血止血,祛风湿,散肿毒;泽兰、牡丹皮、小棕包具有凉血活血之功效;红背叶、透骨消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枣树皮收敛、消炎、止痛;蝉蜕引诸药走皮走表,并有散风除热之功效;珍珠母有收涩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枣树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病原微生物有抑菌作用;红背叶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有抑制作用;小棕包具有抗菌消炎,降低全血和血浆粘度,降低红细胞压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等药理作用;侧柏叶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可直接对抗炎症病灶内H+浓度升高引起的血管扩张,并能增加白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能力,抑制细菌凝固酶的形成,有利于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际情况,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实施例1,原料药重量配比侧柏叶10份、、泽兰6份、牡丹皮6份、红背叶15份、透骨消6份、枣树皮5份、小棕包6份、蝉蜕6份、珍珠母10份。实施例2,原料药重量配比侧柏叶20份、泽兰10份、牡丹皮10份、红背叶20份、透骨消12份、枣树皮6份、小棕包10份、蝉蜕10份、珍珠母20份。实施例3,原料药重量配比侧柏叶30份、泽兰12份、牡丹皮12份、红背叶30份、透骨消15份、枣树皮9份、小棕包12份、蝉蜕12份、珍珠母25份。本发明中药可按下列方法制备而成将诸药混匀加3倍水量,煎煮2次,每次I小时,合并煎液,静置。使用时采用褥疮创面湿敷。每天2次,每次2小时。上述药物的有效组合,互相协调,有效达到治疗褥疮之目的,且副作用较少。上述结果为临床资料充分证明,有关资料如下,其中研究药物使用为实施例2中的原料药重量配比。I对象与方法I. I对象选择门诊及住院患者共80例,均为局部皮肤受压造成,均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中关于褥疮的诊断。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58 92岁,平均年龄68. 2岁;依据《基础护理操作规程》中褥疮分期标准1期8例,II期8例,III期15例,IV期9例。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59-94岁,平均年龄68. 5岁;褥疮分期I期9例,II期12例,III期11例,IV期8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体质、营养状况、褥疮部位、面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I. 2 方法I. 2. I治疗组治疗前常规消毒褥疮周围的皮肤,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后拭干,将本发明实施例2得到的药物进行褥疮创面湿敷。每天2次,每次2小时。I. 2. 2对照组治疗前常规消毒褥疮周围的皮肤后以碘酊涂敷创面,局部以妥布霉素8万单位褥疮创面湿敷。每天2次,每次2小时。I. 2. 3疗效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拟定。痊愈溃疡结痂并脱落,局部组织完全修复;显效溃疡结痂,溃疡面积缩小;有效溃疡面积缩小、变浅,渗出物减少;无效局部无变化或加重。
I. 2· 3统计学分析SPSS 13. O进行统计学分析。2 结果2. I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用药7d后进行统计,临床疗效见下表。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 0%,对照组为72. 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O. 05)。表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_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褥疮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加工制成侧柏叶1(Γ30份、泽兰6 12份、牡丹皮6 12份、红背叶15 30份、透骨消6 15份、枣树皮5、份、小棕包6 12份、蝉蜕6 12份、珍珠母10 25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治疗褥疮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加工制成侧柏叶20份、泽兰10份、牡丹皮10份、红背叶20份、透骨消12份、枣树皮6份、小棕包10份、蝉蜕10份、珍珠母20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褥疮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褥疮的治疗问题。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侧柏叶10~30份、泽兰6~12份、牡丹皮6~12份、红背叶15~30份、透骨消6~15份、枣树皮5~9份、小棕包6~12份、蝉蜕6~12份、珍珠母10~25份。临床实验证明本发明治疗褥疮具有疗效好和安全性较高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文档编号A61K35/64GK102614355SQ20121008410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7日
发明者孙静 申请人:孙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