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9185阅读:9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高胆红素血症是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可以出现在术后的任何阶段,其原因较复杂,主要为I.肝源性主要有移植肝急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原发病复发(肝炎及肿瘤)。2.胆源性主要有肝内小胆管狭窄及肝外胆道狭窄或梗阻。3.血管源性由于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肝损害而出现的胆红素升高。4.药物性肝移植常用药物中可导致胆红素升高的有生长抑素类、免疫抑制剂类(环孢素、硫唑嘌呤等)、抗生素类、静脉高营养(TPN)类药物。高胆红素血症鉴别诊断较困难,常致延误治疗,术前为重型肝炎的患者血总胆红素均值恢复至正常范围的时间明显长于非重型肝炎组,故重型肝炎患者的术后护肝、降黄疸 等对症治疗可适当加强。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中药制剂。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中药制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茵陈20 40份,大黄8 12份,丹参8 12份,白头翁8 12份,甘草8 12份,败酱草8 12份,桅子8 12份。所述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为将各原料药置于容器中,加水浸没,浸泡20 30分钟,然后加热进行煎煮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10 15分钟,过滤得药液,滤渣中加水浸没,继续煎煮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10 15分钟,过滤得药液,两次药液合并,即得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中药制剂。注武火、文火为所属领域常用的术语,武火为火力大而急,在最短时间内加热溶液至沸腾;文火为减少火力,使溶液保持微沸,为公知常识。煎煮时,最好选用砂锅、陶器、瓦罐;煎药用水以洁净为原则,自来水、井水、纯净水、蒸馏水均可,用水量以浸没超过药面2 3厘米即可。在煎煮过程中,要注意适度搅拌,以免糊锅,同时也能提高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率,但不宜过于频繁打开锅盖,以尽量减少挥发性成分的丧失。本发明的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的药理药性如下茵陈功能与主治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性味与归经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大黄功能与主治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nv),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丹参功能与主治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归心、肝经。白头翁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热毒血痢,阴痒带下,阿米巴痢。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胃、大肠经。
败酱草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热毒痈肿,并善治内痈,尤多用于肠痈症。血滞之胸腹疼痛。性味与归经苦、辛,微寒。归胃、大肠、肝经。甘草功能与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性味与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桅子功能与主治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性味与归经苦,寒。归心、肺、三焦经。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服用时,每日一剂,分早中晚三次服用,建议饭后半小时到一小时服用,五剂为一疗程。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具有清湿热、退黄疸、清热解毒、泻热通肠的功效,肝移植术后患者术后第一天从鼻肠管内滴入,待肠蠕动恢复后改为口服,结合其他护肝退黄西药,胆红素控制理想,可有效防止及减少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I制备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中药制剂 配方为茵陈40g,大黄12g,丹参12g,白头翁12g,甘草12g,败酱草12g,桅子12g。制备方法为将各原料药置于容器中,加水浸没,浸泡20 30分针,然后加热进行煎煮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15分钟,过滤得药液,滤渣中加水浸没,继续煎煮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15分钟,过滤得药液,两次药液合并,即得一剂。使用时,一日一齐U,一日三次,饭后半小时服用,肝移植术后患者术后第一天从鼻肠管内滴入,待肠蠕动恢复后改为口服。实施例2配方为茵陈25g,大黄9g,丹参9g,白头翁9g,甘草9g,败酱草9g,桅子9g。制备及服用方法同实施例I。实施例3配方为茵陈30g,大黄IOg,丹参IOg,白头翁IOg,甘草IOg,败酱草IOg,桅子10g。制备及服用方法同实施例I。实施例4配方为茵陈20g,大黄8g,丹参8g,白头翁8g,甘草8g,败酱草8g,桅子8g。制备及服用方法同实施例I。实施例5配方为茵陈35g,大黄iig,丹参iig,白头翁iig,甘草iig,败酱草iig,桅子Hg。制备及服用方法同实施例I。
临床资料患者资料本组病例总数68例,其中男59例,女9例,年龄30_70岁,平均50. 9岁,其中重型肝炎6例,原发性肝癌38例,肝硬化22例,其他2例。症状体征不同程度的皮肤粘膜黄染,严重者伴皮肤瘙痒;大便及小便颜色异常。实验室检查移植术后I和3天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为71. 50±45. 77umol/L、82. 23±67. 43umol/L。分组及治疗将本组68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正常应用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500-1000mg/天静脉注射,同时应用实施例3所配制的中药制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中晚三次服用,饭后半小时服用,五剂为一疗程。对照组正常应用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500-1000mg/天静脉注射,不应用本发明的中药制剂。
疗效标准治疗后观察皮肤粘膜黄染减退程度,皮肤瘙痒是否缓解;大便及小便颜色有无趋于正常,总胆红素值下降程度。显效皮肤粘膜无黄染,皮肤无瘙痒;大便及小便颜色正常,总胆红素值在正常范围内。有效皮肤粘膜无黄染或轻度黄染,皮肤瘙痒缓解;大便及小便颜色较前好转,总胆红素值有所下降。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总胆红素值无明显下降。治疗结果治疗五天后观察疗效,如表I所示。表I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茵陈20 40份,大黄8 12份,丹参8 12份,白头翁8 12份,甘草8 12份,败酱草8 12份,桅子8 12份。
2.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各原料药置于容器中,加水浸没,浸泡20 30分钟,然后加热进行煎煮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10 15分钟,过滤得药液,滤渣中加水浸没,继续煎煮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10 15分钟,过滤得药液,两次药液合并,即得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中药制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中药制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的茵陈20~40份,大黄8~12份,丹参8~12份,白头翁8~12份,甘草8~12份,败酱草8~12份,栀子8~12份。制备方法为将各原料药置于容器中,加水浸没,浸泡20~30分钟,然后加热进行煎煮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10~15分钟,过滤得药液,滤渣中加水浸没,继续煎煮过滤得药液,两次药液合并,即得。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具有清湿热、退黄疸、清热解毒、泻热通肠的功效,肝移植术后患者术后第一天从鼻肠管内滴入,待肠蠕动恢复后改为口服,结合其他护肝退黄西药,胆红素控制理想,可有效防止及减少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文档编号A61K36/744GK102641359SQ201210122680
公开日2012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4日
发明者任芳芳, 刘卫, 崔雪鹏, 李志强 申请人: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