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肝癌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9182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肝癌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ー种治疗肝癌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肝癌是指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两种,日常说的肝癌多指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最新统计,全世界毎年新发肝癌患者约六十万,居恶性肿瘤的第五位。原发性肝癌在我国属于高发病,目前我国发病人数约占全球肝癌病人的55%,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健康和生命。目前治疗肝癌的手段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及药物,因为肝癌的早期表现不明显,患者很容易错过做手术的最佳时机,而放疗及化疗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对人体正常细胞产生伤害。药物治疗中,西药副作用大,费用昂贵,中药治疗肝癌副作用小,费用相对较低,但疗效好的此类中药缺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肝癌的中药组合物,该药物治疗肝癌疗效确切,有效率高。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治疗肝癌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云芝40-55、五味子40-55、茯苓35-50、黄芪35-50、八月扎35-45、柴胡20-30、麝香20-30、皂角刺45-55、壁虎25-35、茵陈25-35、莪术30-40、川芎20-30、当归 30-40、乳香 15-25、没药 15-25。本发明治疗肝癌的中药组合物,优选地,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云芝50、五味子50、茯苓45、黄芪40、八月扎40、柴胡25、麝香25、皂角刺50、壁虎30、茵陈30、莪术35、川芎25、当归35、乳香20、没药20。服用方法为单剂量260g,水煎服,每天ー剂,分早晚两次服用,20天为ー个疗程。组合物中各原料药的药理作用为云芝性味甘、淡、微寒,归肝、脾、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抗癌、保肝等功效。云芝中主要活性成分为云芝多糖,云芝多糖具有免疫调节功能,是良好的免疫增强剂,具有增强免疫细胞功能和识别能力;云芝多糖同时具有保肝护肝作用,可显著降低血清转氨酶,对肝组织病变和肝坏死有明显的修复作用。五味子温、酸、甘,归肺、心、肾经;中药功效在于滋补強壮之力,药用价值极高。五味子可以保护人体五脏-心、肝、脾、肺、肾,促进肝脏的解毒过程、保护肝脏免受毒害,并能再生因滥用酒精、药物或肝炎而受损的肝脏组织。五味子含有丰富的有机酸、维生素、类黄酮、植物固醇及有强效复原作用的木酚素,它也是兼具精、气、神三大补益的少数药材之 一,能益气强肝、增进细胞排除废物的效率。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肺、脾经。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黄芪味甘,微温。归肺、脾、肝、肾经。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八月扎味苦,性寒。归肝、脾经。具有舒肝理气,散结止痛的功效。主治肝癌、胃癌、肺癌、乳腺癌等肿瘤以及癌性疼痛。柴胡具有解热、镇痛、消炎和疏肝解郁作用,还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麝香磨香性辛、温、无毒、味苦。入心、脾、肝经,有开窍、辟秽、通络、散淤之功能。皂角刺性味辛,温,消肿排脓,中医临床用于痈疽肿毒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一般表现为脓未成者可消,脓已成者可使之速溃。现代抗癌药理研究表明,皂角刺具有抗癌抑癌 活性。壁虎咸、寒,有小毒,功能主治祛风,活络,散结。茵陈具有保肝利胆、抗炎、镇痛、解热、利尿、兴奋平滑肌、抑制肿瘤等作用;其中抗肿瘤活性成分为茵陈色原酮。莪术辛、苦,温。归肝、脾经,具有散结、破血祛瘀、行气止痛的功效,还具有保肝、消炎、抗肿瘤作用。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功效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当归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经。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乳香性辛、苦、温。人心、肝、脾经。活血,行气、止痛。没药有止痛、活血散瘀、行气舒筋、消肿生肌等功效。中医认为肝与胆相为表里,开窍于目,肝主藏血,主疏泄,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本发明按照中医理论君臣佐使组方,具有保肝、免疫调节功效的云芝、五味子、茯苓为君药,具有补气固表、舒肝理气功效的黄芪、八月扎、柴胡为臣药,具有活络散结、消肿排脓作用的麝香、皂角刺、壁虎和茵陈为佐药,具有补血活血、行气止痛作用的莪术、川芎、当归、乳香和没药为使药,方中各药协同作用,共奏补气固表、舒肝理气、活络散结的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保肝抗癌,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用于治疗肝癌疗效确切,有效率高。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一种治疗肝癌的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云芝50、五味子50、茯苓45、黄芪40、八月扎40、柴胡25、麝香25、皂角刺50、壁虎30、茵陈30、莪术35、川芎25、当归35、乳香20、没药20。实施例2—种治疗肝癌的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云芝40、五味子40、茯苓50、黄芪50、八月扎45、柴胡25、麝香25、皂角刺45、壁虎25、茵陈25、莪术30、川芎20、当归35、乳香15、没药20。实施例3一种治疗肝癌的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云芝55、五味子55、茯苓35、黄芪35、八月扎35、柴胡20、麝香20、皂角刺55、壁虎35、茵陈35、莪术40、川芎30、当归40、乳香25、没药15。实施例4一种治疗肝癌的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云芝50、五味子50、茯苓40、黄苗35、八月扎45、柴胡30、麝香30、皂角刺45、壁虎25、茵陈35、莪术40、川芎30、当归30、乳香15、没药25。实施例5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肝癌的临床试验效果。选择332例肝癌患者为例。I、诊断标准
I. I、西医诊断标准以我国卫生部编的《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中的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为依据。I. 2、中医诊断标准參照《新药(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指导原则》辨证分型标准,辨为血瘀肝郁证。2、病例纳入标准2. I、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2. 2、中医辨证为血瘀肝郁证型的患者;2. 3、Karnofsky评分40分以上,预计生存期2个月以上者;2. 4、年龄在25-65岁的患者;3、治疗方法按照上述实施例I配方,单剂量260g,水煎服,每天ー剂,分早晚两次服用,20天为
ー个疗程。4、疗效评定标准4. I、肿瘤大小变化按照卫生部《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中原发性肝癌疗效评定标准,以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B超或CT进行对照比较,以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进行疗效评定。4. 2、中医证候(治疗前后分别观测一次,进行比较)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 70% ;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減少> 30% ;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计算公式[(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X 100%5、结果分析5. I、治疗前后肿瘤大小变化(见表I)表I治疗前后肿瘤大小评定结果
疗效评定 Fcr I-Pr~I-SD rro~ 合计~
人数36165 8843 332
S■分率(%) 10.8 49. 7 26. 5 13.0 100由上表可见,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肝癌有效率为60.5% (CR+PR),稳定率占87% (CR+PR+SD),说明本发明中药治疗肝癌有效率高,具有抑制肝癌发展,稳定瘤体的作用。5. 2、症状改善情况根据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观察结果比较,症状改善有效率82%。5. 3、毒副作用分析 观察的332例患者中,服用本发明中药后仅有5例出现低热、3例轻度腹泻,出现副反应的几率仅为2. 4%,经对症处置副反应消失,其余无任何毒副作用。综上所述,本发明用于治疗肝癌的中药组合物,经临床试验,表明其可有效抑制肝癌发展,改善患者症状、体征,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典型病例病例I :张某,男,45岁,患者诊断为肝癌中期,食欲差,消瘦,倦怠乏力,腹胀,肝区疼痛,按照上述实施例I配方,单剂量260g,水煎服,每天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20天为一个疗程,服用2个疗程后,患者精神和食欲转好,体能增强,肝区疼痛明显减轻。病例2 :姜某,男,60岁,患者症状为腹部闷胀,消化不良,有时恶心、呕吐,不明原因的发热,肝区持续性疼痛,确诊为肝癌,经腹部CT检查发现肿瘤大小为3cmX4cm,按照上述实施例3配方,单剂量260g,水煎服,每天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20天为一个疗程,服用3个疗程后,患者腹部闷胀、发热、恶心症状明显减轻,食欲增加,经检查肿瘤缩小为2cm X 3cm,病情好转。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肝癌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云芝40-55、五味子40-55、茯苓35-50、黄芪35-50、八月扎35-45、柴胡20-30、麝香20-30、皂角刺45-55、壁虎25-35、茵陈25-35、莪术30-40、川芎20-30、当归30-40、乳香15-25、没药15-25。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肝癌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云芝50、五味子50、茯苓45、黄芪40、八月扎40、柴胡25、麝香25、皂角刺50、壁虎30、茵陈30、莪术35、川芎25、当归35、乳香20、没药2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肝癌的中药组合物,属中药领域。该中药组合物由云芝、五味子、茯苓、黄芪、八月扎、柴胡、麝香、皂角刺、壁虎、茵陈、莪术、川芎、当归、乳香和没药15种原料药制成,具有补气固表、舒肝理气、活络散结的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保肝抗癌,用于治疗肝癌疗效确切,有效率高,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K36/9066GK102626508SQ201210122650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4日
发明者杨咏梅, 毛海婷, 高莉 申请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