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9835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因免疫机制使血小板破坏增多的临床综合症,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AITP),是较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为外周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寿命缩短,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血小板更新率加速。根据临床表现、发病年龄、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和治疗效果,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多见于儿童,常为自限性,慢性型好发于青年女性。

绝大多数慢性ITP患者没有前驱症状或病因,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起病隐袭、症状多变,有些病例除发现血小板减少外,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多数病例临床表现为皮肤瘀点和瘀斑。急性ITP是儿童中较多见的出血性疾病,发病年龄以2 5岁之间较多,成人少见,无性别差异,通常在冬春季节病毒感染高峰期发病较多。经检索,专利号为200910075890. I的专利公开一种治疗过敏性紫癜的药物,原料药为大蓟、小蓟、蝉衣、生地炭、黄芩炭、地榆炭、白茅根、丹皮、牛膝、云苓、白术、赤芍、生甘草等组分,该药具有清热凉血、化瘀止血及抗过敏作用,能治疗过敏性紫癜,但对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不甚理想,因此,需要研发一种疗效理想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见效快、花费低、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熟地6-12份、生地10-20份、玄参10-20份、黄芩9_15份、桅子9_15份、山豆根9-15份、地骨皮10-15份、白茅根30-60份、水牛角10-20份、泽泻6-12份、茜草10-15份、当归6-12份、牡丹皮6-15份、连翘10-15份、麦冬10-15份、甘草6_9份。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优选为熟地6-8份、生地10-15份、玄参10-15份、黄芩9_12份、桅子9_12份、山 根9_12份、地骨皮10-15份、白茅根30-40份、水牛角10-15份、泽泻6-8份、茜草10-12份、当归6-8份、牡丹皮6-10份、连翘10-12份、麦冬10-12份、甘草6_9份。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优选为熟地10-12份、生地15-20份、玄参12_16份、黄芩10-12份、桅子10-12份、山豆根10-12份、地骨皮10-12份、白茅根40-50份、水牛角15-20份、泽泻8-10份、茜草12-15份、当归8_12份、牡丹皮8_15份、连翘12-15份、麦冬10-12份、甘草6-9份。
所述中药组合物为按常规方法制成的汤剂、水丸剂或胶囊剂。服用方法制成汤剂,取原料药,以I : 5-8的重量比加水,煎煮,一日一剂,饭前服用。30天为一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见效,4-6个疗程治愈。制成水丸剂或胶囊时,每粒水丸剂或胶囊含有效成分3克,每日2次,每次1-2粒。本发明的药理分析本发明以祖国传统中医学理论为基础,发明人魏如庆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从事血液病的研究,经过四十余年的临床观察,形成了以“清热凉血活血”为主治疗血液病的独特方案。在临床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疾病中,发现大多数病人的病因属中医学上的内热所致,由于热邪入里,侵入机体的脏腑经络,日久化热,经过探索总结,摸索出了“清热凉血活血”的治疗药物。该药物用生地、牡丹皮、白茅根、水牛角凉血止血;用熟地、玄参、麦冬、泽泻滋阴清热;用黄芩、桅子、连翘、山豆根、地骨皮、甘草清热退烧;用茜草、当归 活血化瘀。综合应用各药,功效互补,可清热凉血活血,病乃自愈。各原料药的药理作用熟地即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功效熟地味甘微温质润,既补血滋阴,又补精益髓,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亦可用于肾阴不足引起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和消渴等症。生地即生地黄,性凉,味甘,入心、肝、肾经;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等症。玄参性甘、苦、寒,归入肺、胃、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泻火解毒和软坚散结等功效。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和安胎等功效;临床应用表明黄芩抗菌效果比黄连还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桅子性寒,味苦;入心、肝、肺、胃、三焦经;具有泻火除烦、凉血解毒、清利湿热等功效。山豆根性寒,味苦,有毒,归肺、胃经;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用于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湿热黄疸、肺热咳嗽和痈肿疮毒等症。地骨皮味甘,性寒,归肺、肾经;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具有凉血、清热、除疹、清肺降火和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白茅根;别名茅根、蓝根,味甘,寒,归肺、胃、膀胱经;主治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利尿;用于吐血、尿血、热淋、水肿、黄痕、小便不利、热病烦渴、胃热呕卩岁和咳嗽等症;白茅根能清肺胃热,故适用于上述诸症。水牛角性味、苦咸,寒;清热、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头痛、壮热神昏、斑疹、吐衄、小儿惊风和喉痹咽肿等症。泽泻性寒,味甘、淡,入肾、膀胱二经;主治(I)利水渗湿本品味甘淡而性寒,寒能胜热泄水,淡能渗利水湿;(2)泄热泽泻性寒,寒能清热,入肾经,则能泻肾经相火,可用于遗精、耳鸣、眩晕等症。茜草性寒,味苦,归肝、心、肾、脾、胃、心包经;凉血止血,活血化瘀;主治血热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经闭、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黄疸、疮痈和痔肿等症。
当归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和痈疽疮疡等症。牡丹皮味辛、苦,性凉;入心、肝、肾三经;主治⑴清热凉血,丹皮味辛、苦、性凉,为清热凉血之良药,常用于血热诸症,用于治疗热入营血、小儿惊风、风热头痛、血热出血、骨蒸潮热等症;(2)消淤散结,丹皮味辛、苦,性凉,辛能行能散,行气行血,苦可燥湿,泄热、通络,其凉可清热,故用于治疗因血瘀、气滞而致的病症,用于治疗痈肿、跌打损伤、血瘀经闭、癥瘕积聚、风热痹等症。连翘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疽、瘰疠、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和热淋尿闭等症。麦冬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和咽白喉等症。甘草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能缓解药物的毒性和烈性。本发明的积极有益效果(I)本发明根据中医传统理论,结合发明人的长期临床实践,形成了以“清热凉血活血”为主的独特治疗方案。该药精选原料,配伍合理,功效互补,能产生较好的协同作用。临床应用表明,该药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标本兼治,治愈后不反弹,疗效巩固,总有效率可达95%。(2)本发明为纯中药产品,安全,治疗费用低,见效快,一般1-2个疗程见效,患者痛苦小、不抗药,毒副作用小,易被患者接受,避免了大剂量使用西药的毒副作用。(3)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在患者中反应良好,深得患者好评。病例统计发明人从1994-2011年共收治有记载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62例,男54例,女108例,男女比例为I 2,患者年龄在2-48岁之间,平均年龄23. 5岁,病程6-18个月,平均病程14个月。在162例患者中,共治愈112例,占69% ;进步42例,占26% ;无效4例占2. 5% ;自动出院4例占2. 5 %,总有效率为95 %。以上病例的疗效标准是根据第五届中华医学会全国血栓与止血术会议的讨论标准统计的,标准如下(I)治愈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无出血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维持2年以上无复发者为治愈;(2)进步血小板计数有所上升,出血症状有所改善,持续2周以上者;(3)无效血小板计数及出血症状无明显改善或者恶化者。典型病例 病例I、赵某,女,22岁,安徽省界首市人。2008年11月发现双下肢出现血紫癜,当时未在意,而后刷牙时出现牙龈流血不止,并且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随前往安徽省人民医院就诊,查血常规提示血小板偏低,骨髓提示巨核细胞成熟,为障碍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又先后多次到省内各大医院就诊,均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西医、中医治疗未见好转。后经朋友介绍于2009年6月入我院治疗,入院时血象血红蛋白110g/L,白细胞7. 3X109/L,血小板18X109/L。入院后给予中药为主治疗。采用实施例一的组方,即熟地12g、生地20g,玄参20g、黄芩15g、桅子15g、山豆根15g、地骨皮15g、白茅根60g、水牛角20g、泽泻12g、茜草15g、当归12g、牡丹皮15g、连翘15g、麦冬15g、甘草6g。取原料药,以I : 5-8的重量比加水,煎煮,制成清热凉血汤,每日I付服用。按此方服药20天,双下肢紫癜部分消失;继续服药6个月后双下肢紫癜完全消失,复查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130g/L,白细胞6. 8X109/L,血小板118X109/L,血常规完全正常。继续巩固治疗4个月,治愈,随访多次,未复发。病例2、邱某,女,5岁,河南省上蔡县人。2009年7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黏膜出血点,一周后症状加重,前往驻马店医院,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先后前往天津、北京等各大医院就诊,未见好转。2010年11月经病友介绍入我院治疗,入院时查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110g/L,白细胞5.6X109/L,血小板27X 109/L。给予中药为主治疗,方用 清热凉血汤,用实施例二的组方制成汤剂,每日I付。服药30天后双下肢紫癜完全消失,继续治疗5个月,复查,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120g/L,白细胞5. 6X109/L,血小板146 X IO9/L,血常规完全正常。继续巩固治疗3个月,彻底治愈,随访多次,未复发。病例3、时某,男,4岁,河南省商丘市人。2007年5月患者低热伴双下肢紫癜,当时未重视,在当地诊所给予退热处理。而后症状加重,前往商丘市人民医院检查,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110g/L,白细胞4. 5X109/L,血小板20X 109/L。后患者多次前往全国各大医院就诊,均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西医、中医治疗未见好转。2008年8月患者经朋友介绍入我院治疗,入院后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120g/L,白细胞5.0X107L,血小板20X107L。给予中药治疗,用实施例三的组方制成清热凉血汤,每日I付。服用20天后患者上下肢紫癜症状消失;继续服中药5个月,复查后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120g/L,白细胞5. OX 109/L,血小板130X 109/L。血常规完全正常,继续巩固治疗6个月,彻底治愈,随访多次,未见复发。病例4、周某,男,21岁,河南省开封市人。2009年8月无明显诱因发现双下肢出现出血紫癜,当时未重视,而后出血点增多,前往河南省医学院一附院就诊,血常规提示血小板偏低,骨髓提示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又多次到多个城市大医院就诊,均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西医、中医治疗未见好转。后经朋友介绍于2005年7月入我院治疗,入院时血象血红蛋白115g/L,白细胞6. 5X109/L,血小板22X 109/L.入院后给予中药为主治疗,用实施例四的组方制成清热凉血汤,每日I付。服药50天后复查血常规,血小板开始回升,继续服药8个月,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135g/L,白细胞
6.5X 109/L,血小板146X 109/L,血常规完全正常。继续巩固治疗5个月,彻底治愈,随访多次,未见复发。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药组合物,原料药组方熟地12g、生地20g、玄参20g、黄岑15g、桅子15g、山豆根15g、地骨皮15g、白茅根60g、水牛角20g、泽泻12g、茜草15g、当归12g、牡丹皮15g、连翘15g、麦冬15g、甘草6g。
制法取原料药,以I : 5-8的重量比加水,煎煮,熬制成汤剂。实施例二 同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原料药组方熟地6g、生地10g、玄参10g、黄芩10g、桅子10g、山豆根10g、地骨皮log、白茅根30g、水牛角10g、泽泻6g、茜草10g、当归6g、牡丹皮9g、连翘10g、麦冬10g、甘草6g。实施例三同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原料药组方熟地8g、生地10g、玄参12g、黄岑9g、桅子9g、山豆根9g、地骨皮10g、白茅根35g、水牛角10g、泽泻Sg、茜草10g、当归Sg、牡丹皮7g、连翘Hg、麦冬10g、甘草7g。实施例四同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原料药组方熟地8g、生地20g、玄参20g、黄芩15g、桅子12g、山豆根15g、地骨皮15g、白茅根50g、水牛角20g、泽泻10g、茜草15g、当归8g、牡丹皮10g、连翘15g、麦冬15g、
甘草Sg。实施例五同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原料药组方熟地10g、生地15g、玄参15g、黄芩12g、桅子Hg、山豆根12g、地骨皮12g、白茅根40g、水牛角20g、泽泻10g、茜草15g、当归8g、牡丹皮10g、连翘12g、麦冬12g、甘草8g。按常规方法制成水丸,每粒水丸含有效成分3克。实施例六同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原料药组方熟地7g、生地15g、玄参15g、黄芩12g、桅子9g、山豆根10g、地骨皮log、白茅根40g、水牛角15g、泽泻8g、茜草12g、当归8g、牡丹皮10g、连翘12g、麦冬12g、甘草9g。按常规方法制成水丸,每粒水丸含有效成分3克。实施例七同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原料药组方熟地6g、生地12g、玄参12g、黄芩10g、桅子12g、山豆根12g、地骨皮15g、白茅根35g、水牛角10g、泽泻6g、茜草10g、当归6g、牡丹皮8g、连翘10g、麦冬10g、甘草6g。按常规方法制成胶囊,每粒胶囊含有效成分3克。实施例八同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原料药组方熟地Hg、生地i8g、玄参Hg、黄芩Hg、桅子Hg、山豆根i2g、地骨皮12g、白茅根45g、水牛角18g、泽泻10g、茜草15g、当归8g、牡丹皮10g、连翘Hg、麦冬12g、甘草Sg。按常规方法制成胶囊,每粒胶囊含有效成分3克。实施例九同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原料药组方熟地10g、生地20g、玄参12g、黄芩10g、桅子12g、山豆根12g、地骨皮12g、白茅根50g、水牛角15g、泽泻10g、茜草15g、当归8g、牡丹皮15g、连翘15g、麦冬10g、甘草9g。实施例十同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原料药组方熟地12g、生地17g、玄参18g、黄芩Hg、桅子13g、山豆根10g、地骨皮 log、白茅根40g、水牛角20g、泽泻10g、茜草12g、当归8g、牡丹皮8g、连翘15g、麦冬12g、甘草6g。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熟地6-12份、生地10-20份、玄参10-20份、黄芩9_15份、桅子9_15份、山豆根9-15份、地骨皮10-15份、白茅根30-60份、水牛角10-20份、泽泻6_12份、茜草10-15份、当归6-12份、牡丹皮6-15份、连翘10-15份、麦冬10-15份、甘草6_9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优选为熟地6-8份、生地10-15份、玄参10-15份、黄芩9_12份、桅子9_12份、山豆根9_12份、地骨皮10-15份、白茅根30-40份、水牛角10-15份、泽泻6_8份、茜草10-12份、当归6_8份、牡丹皮6-10份、连翘10-12份、麦冬10-12份、甘草6_9份。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优选为熟地10-12份、生地15-20份、玄参12-16份、黄芩10-12份、桅子10-12份、山豆根10-12份、地骨皮10-12份、白茅根40-50份、水牛角15-20份、泽泻8_10份、茜草12-15份、当归8_12份、牡丹皮8-15份、连翘12-15份、麦冬10-12份、甘草6_9份。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所述中药组合物为按常规方法制成的汤剂、水丸剂或胶囊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熟地6-12份、生地10-20份、玄参10-20份、黄芩9-15份、栀子9-15份、山豆根9-15份、地骨皮10-15份、白茅根30-60份、水牛角10-20份、泽泻6-12份、茜草10-15份、当归6-12份、牡丹皮6-15份、连翘10-15份、麦冬10-15份、甘草6-9份。本发明精选原料,配伍合理,功效互补,协同效果好,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能标本兼治,治愈后不反弹,疗效巩固,总有效率可达95%,服用安全,治疗费用低,患者痛苦小、不抗药、毒副作用低,易被患者接受。
文档编号A61K36/899GK102631584SQ201210146300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4日
发明者邱伟, 魏兴禹, 魏如庆, 黄卫卫, 黄杰 申请人:魏如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