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4313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一种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中药。
背景技术
习惯性流产,又名滑胎、胎漏,大多因脾肾双亏而致病,有腰痛、小腹累坠累痛、脉沉弱而无力、舌质淡或有齿痕、苔薄等症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一些处于生育阶段的妇女由于生活压力大、生活不规律、饮食不科学、情志失调等原因极易造成劳倦内伤,引起脾肾双虚。肾气亏损,不能固胎;脾气虚弱,不能载胎,从而最终引起习惯性流产。目前, 治疗此病多采用注射黄体酮等孕激素来保胎,这种治疗方式不但费用高、治愈率低,而且给孕妇身体造成极大的负作用。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想提供一种能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中药,采用该中药不仅能有效治疗习惯性流产,而且治愈率高,不会产生任何负作用。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中药制剂炙甘草5 —15份、熟地黄20— 25份、山茱萸7 —15份、炒白术20— 30份、党参25— 35份、山药15 — 30份、枸杞子10 — 30份、当归12—20份、棉花根15 — 30份、炒扁豆5 —12份、菟丝子25— 35份、复盆子9一20份、炒杜仲15 — 30份、续断9一20份、桑寄生10 — 25份、炒白芍12 — 20份。本发明的加工工艺为采用常规工艺将各种药材按以上配比取材,粉磨成沫,混合均匀,然后再制成颗粒,按照每小袋20克进行分装。饭后用水送服,一天3次,每次一袋,孕前进行治疗的需连续服用2个月,孕后进行治疗的需要根据胎儿发育情况决定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3个月,服药期间忌腥、冷、辣食物。本发明配方中所采用的炙甘草具有益气滋阴、通阳复脉的功效;所采用的熟地黄与山茱萸合用,具有滋肾益阴的功效,适用于肾阴不足所引起的各种病症;所采用的炒白术具有健脾益气、安胎的功效;党参为临床常用的补气药,功能补脾益气,适用于气虚不足者,与本发明中的山药、枸杞子、当归、棉花根等配伍应用;炒扁豆具有健脾和中、治疗脾虚呕逆的功效;菟丝子辛甘平,复盆子甘酸微温,二子同用,有补肾益精、强腰固胎之功效;杜仲甘温,补而不腻,温而不燥,能补肾安胎;续断、桑寄生合用有补肾安胎、治腹痛的功效;白芍具有敛阴养血、舒缓痉挛、止腹痛的功效。本发明按照“胎元系于脾肾,肾精足则胎元得固,脾气旺则胎有所载,脾肾功能正常,胎孕自然无恙”的中医原理,采用调补脾肾、补血养气、固肾壮腰、固胎防漏的方法治疗习惯性流产,其疗效显著,无任何负作用,确保流产后的女性能孕育正常,甚至滑胎5— 7次的患者,也能获得正常分娩,且婴儿体格、智力发育良好。七年来,通过对120名患者治疗表明,本发明对于不同年龄段、不同流产次数、不同流产病史的习惯性流产患者均有显著疗效。孕前就进行治疗的患者治愈率高达97. 7%,孕后进行治疗的患者治愈率也达到了 81. 8%,综合治愈率达到93. 3%。下面通过对表一至表三病例的情况分析,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表一患者人员结构情况
(岁)丨病例数(人)丨职业丨病例数(人)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中药制剂炙甘草5 —15份、熟地黄20— 25份、山茱萸7 —15份、炒白术20— 30份、党参25— 35份、山药15 — 30份、枸杞子10 — 30份、当归12 — 20份、棉花根15 — 30份、炒扁豆5 —12份、菟丝子25— 35份、复盆子9一20份、炒杜仲15 — 30份、续断9一20份、桑寄生10 — 25份、炒白苟12一20份。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中药制剂炙甘草5—15份、熟地黄20—25份、山茱萸7—15份、炒白术20—30份、党参25—35份、山药15—30份、枸杞子10—30份、当归12—20份、棉花根15—30份、炒扁豆5—12份、菟丝子25—35份、复盆子9—20份、炒杜仲15—30份、续断9—20份、桑寄生10—25份、炒白芍12—20份。本发明不仅能有效治疗习惯性流产,而且治愈率高,不会产生任何负作用。
文档编号A61P15/06GK102743551SQ20121028037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8日
发明者孙丽 申请人:孙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