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坦克内伤员搬出及搬运的特种担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6984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坦克内伤员搬出及搬运的特种担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担架,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坦克内伤员搬出及搬运的特种担架。
背景技术
目前在坦克等狭小空间伤员的搬出、搬运无专门器械,主要以绳索捆扎、提拉为主或施救人员徒手提拉为主。绳索提拉或徒手提拉伤员施救过程会给伤员带来二次损伤,且昏迷、休克伤员全身瘫软,在坦克的仓门处受仓门的尺寸影响,提拉搬出伤员时较困难。然而目前市场上使用的担架主要由框架和固定在框架上的担架布组成。其中框架是整体形的,即该担架较长的边不可折叠,也就是说,该类担架在较长边上的距离不可变化,从而这种担架不适于在坦克等夹小空间内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穿刺芯针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坦克内伤员搬出及搬运的特种担架,其较长的边可折叠并且可使较长的边稳定地保持在该折叠角度,以便于方便搬运伤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坦克内伤员搬出及搬运的特种担架,包括担架框体和担架布,所述担架布固定在所述担架框体上,还包括活动关节、连杆和拉杆,所述担架框体由架管和中间连接管组成,所述中间连接管的两端通过所述活动关节与所述架管相连接;所述活动关节包括第一关节支架、第二关节支架、限位块、限位块支撑件和保持机构,所述第一关节支架和所述第二关节支架铰接,所述第一关节支架与所述架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关节支架与所述中间连接管相连,在所述第二关节支架的端部设外齿部,所述限位块支撑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关节支架上,所述限位块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支撑件与所述限位块滑移配合,在所述限位块的一端设有内齿部,所述外齿部与所述内齿部相适配,所述限位块具有内齿部与所述第二关节支架上的外齿部相啮合的第一位置以及相分离的第二位置,所述保持机构使所述限位块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连杆与所述限位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拉杆与所述连杆固定连接。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限位块支撑件为滚轮,所述滚轮的数量为2个以上并呈并排设置,在所述限位块上设有通槽,所述滚轮穿过所述通槽与所述第一关节支架轴向固定周向滚动连接。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还包括定位销,所述第二关节支架由第一支架节和第二支架节形成,第二关节支架通过该定位销与中间连接管相连,所述第一支架节和所述第二支架节铰接,外齿部位于所述第一支架节的端部,所述第二支架节上设有滑槽,所述定位销穿过所述滑槽与所述中间连接管轴向固定周向转动连接,所述定位销与所述滑槽相配合使所述第一支架节具有收容并保持在所述中间连接管内的第一位置以及使所述第一支架节从所述中间连接管内露出的第二位置。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在所述中间连接管上仅设有一个定位销,该定位销同时穿过位于所述中间连接管两侧的两个所述活动关节上的滑槽。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保持机构包括弹簧和弹簧支撑部,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弹簧支撑部、所述限位块相抵,使所述限位块保持在第
一位置上。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弹簧支撑部与所述第一关节支架固定连接。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弹簧支撑部与所述架管固定连接。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杆设置在所述架管内,在所述架管上设有长腰孔,所述拉杆安装在所述长腰孔上并且所述拉杆与所述架管可滑动连接。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在活动关节中采用了第一关节支架和第二关节支架的结构并且该第一关节支架和第二关节支架相铰接。架管和中间连接管之间通过该活动关节相连接,使得架管和中间连接管之间可沿其铰接轴转动;再者该活动关节中具有内齿部和外齿部并且该外齿部和内齿部可处于可分离或者啮合的状态,当其二者处于分离状态时,架管和中间连接管之间可沿其铰接轴自由转动;当其二者处于啮合状态时,使得外齿部和内齿部仅能作同向转动,则在架管和中间连接管之间形成刚性连接,使得架管和中间连接管之间可稳定地保持在转动后的角度上。采用这种结构的特种担架,其较长的边可折叠并且可使该担架稳定地保持在该折叠角度,即其较长边的两端距离变小,使得该特种担架更好适用于狭小的空间内搬运伤员,特别是在坦克内使用。


图I为本发明的主视 图2为图I的仰视 图3为本发明的活动关节整体结构示意 图4为活动关节的内部结构示意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状态结构示意 图6为本发明的另一种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I-图6所示,本发明一种新型坦克内伤员搬出及搬运的特种担架,包括担架框体I和担架布2,担架布2固定在担架框体I上,还包括活动关节3、连杆4和拉杆5,担架框体I由架管11和中间连接管12组成,中间连接管12的两端通过活动关节3与一个架管11相连接。即如图I所示,中间连接管有2根,通过采用4个活动关节3将中间连接管11和架管11连接成框形。活动关节3包括第一关节支架31、第二关节支架32、限位块33、限位块支撑件34和保持机构。第一关节支架31和第二关节支架32铰接,第一关节支架31与架管11固定连接,第二关节支架32与中间连接管12相连,在第二关节支架32的端部设外齿部321,该外齿部等同于齿轮或仅是局部齿轮的结构,限位块支撑件34设置在第一关节支架31上,限位块支撑件34用于支撑限位块33,限位块支撑件34与限位块33滑移配合,在限位块33的一端设有内齿部331,该内齿部等同于局部内圈的结构,外齿部321与内齿部331相适配,限位块33上的内齿部331具有与第二关节支架32上的外齿部321相啮合的第一位置以及相分离的第二位置,限位块33通过保持机构保持在第一位置,连杆4与限位块3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拉杆5与连杆4固定连接。其上的架管与中间连接管沿铰接轴转动时,需在拉杆上施加拉力通过连杆使内齿部与外齿部相分尚。在内齿部331和外齿部321相啮合的情况下,限位块支撑件34起着防止限位转动的作用,同时其也能为限位块3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提供导向的作用。本发明采用了活动关节3结构,使该特种担架较长的边可折叠并且可使该担架稳定地保持在该折叠角度,使得该特种担架更好适用于在狭小的空间内搬运伤员,特别是在坦克内使用。具体地,在活动关节中采用了第一关节支架和第二关节支架并且该第一关节支架31和第二关节支架32相铰接的结构,架管11和中间连接管12之间通过该活动关节3相连接,使得架管和中间连接管之间可沿其铰接轴转动;再者该活动关节3中具有内齿部331和外齿部321结构并且该内外齿部和内齿部处于可分离或者可啮合的状态,当其二者处于分离状态时,架管和中间连接管之间可沿其铰接轴自由转动;当其二者处于啮合状态时,使得外齿部和内齿部仅能作同向转动,则 在架管11和中间连接管12之间形成刚性连接,使得架管和中间连接管之间可稳定地保持在转动后的角度上。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限位块支撑件34为滚轮,滚轮的数量为2个以上并呈并排设置,在限位块上设有通槽331,滚轮穿过通槽331与第一关节支架31轴向固定周向滚动连接。采用滚轮结构,使得限位块3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得更加顺畅。当然限位块支撑件也可以采用表面光滑的圆柱体。作为本实施例的直接变形,限位块支撑件也可以由表面光滑的板状部件构成,该板状部件置于限位块下方供限位块在其上滑动。该板状部件可以固定在第一关节支架上,也可以是与第一关节支架一体型成;甚至该板状部件可以直接由架管的管壁形成。如图3-图4所示,本发明的新型坦克内伤员搬出及搬运的特种担架,还可以包括定位销35,第二关节支架32由第一支架节322和第二支架节323形成,第一支架节322和第二支架节323铰接,外齿部321位于第一支架节322的端部,第二支架节323上设有滑槽3231,定位销35穿过滑槽3231与中间连接管12轴向固定周向转动连接,定位销35与滑槽3231相配合使第一支架节322具有收容并保持在中间连接管内的第一位置以及使第一支架节从中间连接管内露出的第二位置,第二关节支架32通过该定位销35与中间连接管12相连。中间连接管的内径略大于第一支架节的外径,使该第一支架节在中间连接管内顺畅滑动。即每根中间连接管上采用2个定位销,每个定位销分别穿过一个滑槽,即每个定位销分别用于限制一个第二支架节的状态,最终达到第一支架节处于露出或隐藏的目的。在本实例中,滑槽呈圆底烧瓶形;该定位销中部,即与滑槽相接触的部位呈平键形。采用这种滑槽以及定位销的结构,通过沿定位销轴线转动定位销的方式,使得定位销处于可进入滑槽头部3232的位置,通过拉动架管,使得第二支架节相对于定位销向外滑出,最终达到整个第一支架节322从中间连接管12内露出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节和第二支架节采用铰接结构,可使架管和中间连接管完全折叠在一起,如图6所示。如图2所示,在中间连接管上仅设有一个定位销35,该定位销同时穿过位于中间连接管两侧的两个活动关节3上的滑槽3231。采用这种结构,可通过一个定位销同时控制两个第二支架节323的状态,达到结构更紧凑并且操作更方便的目的。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保持机构包括弹簧7和弹簧支撑部8,弹簧7的两端分别与弹簧支撑部8、限位块33相抵,使限位块33保持在第一位置上。在弹簧复原时,弹簧支撑部8为弹簧7提供支持力使限位块处于第一位置上。作为本实施例的直接变形,保持机也可以是采用销钉并相应地在第一关节支架上设有供该销钉插入的孔,使限位块保持在第一位置上。其中,弹簧支撑部8与第一关节支架固定连接。弹簧支撑部可以是与第一关节支架一体型成,也可以是分体型成。作为本实施例的直接变形,弹簧支撑部8也可以采用与架管11固定连接的结构。如图2、图5、图6所示,连杆4设置在架管11内,在架管11上设有长腰孔111,拉杆5安装在长腰孔111上并且拉杆5与架管11可滑动连接。作为本实施例的直接变形,也 可以设置成连杆设置在架管的外部的结构。采用连杆设置在架管内的结构,使该特种担架整体结构更紧凑。 本发明的具体操作方式拉动拉杆5,拉杆5通过连杆4带动限位块33使内齿部331和外齿部321相脱离,从而实现架管11与中间连接管12之间可转动,其转动后的一种状态如图5所示;松开拉杆由于弹簧7恢复作用外齿部321和内齿部331咬合,从而实现转动过程中在任何一个角度固定。转动安装在中间连接管12中的定位销35的位置,活动关节3在中间连接管12中处于可活动状态,即活动关节与中间连接管之间可相对滑动,继续拉动架管11使第一支架节322从中间连接管12中脱离出来,沿第一支架节和第二支架节的铰接轴翻转架管11从而达到完全折叠的目的,以便于该特种担架叠放,呈现的效果如图6所示。该特种担架具有占据空间小的优点。本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但任何基于本发明的精神所作的改进,都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坦克内伤员搬出及搬运的特种担架,包括担架框体和担架布,所述担架布固定在所述担架框体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活动关节、连杆和拉杆,所述担架框体由架管和中间连接管组成,所述中间连接管的两端通过所述活动关节与所述架管相连接;所述活动关节包括第一关节支架、第二关节支架、限位块、限位块支撑件和保持机构,所述第一关节支架和所述第二关节支架铰接,所述第一关节支架与所述架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关节支架与所述中间连接管相连,在所述第二关节支架的端部设外齿部,所述限位块支撑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关节支架上,所述限位块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支撑件与所述限位块滑移配合,在所述限位块的一端设有内齿部,所述外齿部与所述内齿部相适配,所述限位块具有内齿部与所述第二关节支架上的外齿部相啮合的第一位置以及相分离的第二位置,所述保持机构使所述限位块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连杆与所述限位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拉杆与所述连杆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坦克内伤员搬出及搬运的特种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支撑件为滚轮,所述滚轮的数量为2个以上并呈并排设置,在所述限位块上设有通槽,所述滚轮穿过所述通槽与所述第一关节支架轴向固定周向滚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坦克内伤员搬出及搬运的特种担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销,所述第二关节支架由第一支架节和第二支架节形成,第二关节支架通过该定位销与中间连接管相连,所述第一支架节和所述第二支架节铰接,外齿部位于所述第一支架节的端部,所述第二支架节上设有滑槽,所述定位销穿过所述滑槽与所述中间连接管轴向固定周向转动连接,所述定位销与所述滑槽相配合使所述第一支架节具有收容并保持在所述中间连接管内的第一位置以及使所述第一支架节从所述中间连接管内露出的第二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坦克内伤员搬出及搬运的特种担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连接管上仅设有一个定位销,该定位销同时穿过位于所述中间连接管两侧的两个所述活动关节上的滑槽。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坦克内伤员搬出及搬运的特种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机构包括弹簧和弹簧支撑部,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弹簧支撑部、所述限位块相抵,使所述限位块保持在第一位置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坦克内伤员搬出及搬运的特种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支撑部与所述第一关节支架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坦克内伤员搬出及搬运的特种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支撑部与所述架管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坦克内伤员搬出及搬运的特种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设置在所述架管内,在所述架管上设有长腰孔,所述拉杆安装在所述长腰孔上并且所述拉杆与所述架管可滑动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坦克内伤员搬出及搬运的特种担架,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坦克等狭小空间内伤员的搬出、搬运无专门器械造成搬运伤员不方便的技术问题。包括担架框体和担架布,所述担架布固定在所述担架框体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活动关节、连杆和拉杆,所述担架框体由架管和中间连接管组成,所述中间连接管的两端通过所述活动关节与所述架管相连接。采用这种结构的特种担架,具有较长的边可折叠并且可使较长的边稳定地保持在该折叠角度的功能,采用这种结构的特种担架能容易地搬运出伤员。
文档编号A61G1/013GK102813579SQ20121030381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4日
发明者金银洋, 叶光明, 陈伟南 申请人:金银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