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皮肤溃疡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240963阅读:554来源:国知局
治疗皮肤溃疡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皮肤溃疡的中药制剂,该中药制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生黄芪1-3份、当归0.5-2份、丹参1-3份、红花0.5-2份、乳香0.5-2份、没药0.5-2份、儿茶0.5-2份、桂枝0.5-2份、玄明粉2-4份、黄连0.5-2份、制大黄0.5-2份。本发明中药制剂可制成片剂、合剂、颗粒剂和胶囊剂,外用具有益气活血、生肌敛疮之功效,主治各种皮肤溃疡后期,尤其适用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外伤性溃疡、感染性溃疡等皮肤创面脓腐脱尽,创面生长缓慢、肉芽色暗红、疮周肤色瘀暗为主要症状的病症。本发明还公开了各种中药制剂剂型的制备方法。
【专利说明】治疗皮肤溃疡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皮肤溃疡的中药制剂,此外本发明还涉及该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皮肤溃疡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外科疾病。各种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皮肤溃疡的发病率为3.6%,并且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及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发病率的增高,慢性皮肤溃疡的发病率也有所上升,而且容易反复发病,甚至有恶变可能。
[0003]目前常用的皮肤溃疡治疗方法,多集中于改善血液循环、抗感染,采用外科清创术、植皮术、局部皮瓣肌皮瓣转移术、封闭负压吸引、外用生长因子、多种敷料和创面覆盖物等,有一定疗效,但是对于菌株耐药、创面二重感染、疮面条件不适于清创植皮术等诸多问题,存在治疗的瓶颈。因此,寻找一种方便而有效的针对创面愈合后期的非手术疗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方便而能有效的促进创面愈合的治疗皮肤溃疡的中药制剂,并提供该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治疗皮肤溃疡的中药制剂,该中药制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生黄芪1-3份、当归0.5-2份、丹参1-3份、红花0.5-2份、乳香0.5-2份、没药0.5-2份、儿茶0.5-2份、桂枝0.5-2份、玄明粉24份、黄连0.5-2份、制大黄0.5-2份。
[0006]优选地,本发明上述治疗皮肤溃疡的中药制剂中,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生黄芪2份、当归1份、丹参2份、红花1份、乳香1份、没药1份、儿茶1份、桂枝1份、玄明粉3份、黄连1份、制大黄1份。
[0007]优选地,本发明上述治疗皮肤溃疡的中药制剂为片剂、合剂、颗粒剂或胶囊剂。
[0008]本发明上述治疗皮肤溃疡的中药制剂片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工艺步骤:按配比称取生黄芪、当归、丹参、红花、乳香、没药、儿茶、桂枝、玄明粉、黄连和制大黄,适当干燥后粉碎,过100目筛;称取淀粉1-5重量份加水制成浆;投入上述原料药份,充分搅拌均匀,制粒,干燥,轧片。
[0009]本发明上述治疗皮肤溃疡的中药制剂合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工艺步骤:按配比分别称取生黄芪、当归、丹参、红花、乳香、没药、儿茶、桂枝、玄明粉、黄连和制大黄,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水煎提取,合并煎液,静置沉淀,滤除不溶物,收集滤液,浓缩,加适量防腐剂、矫味剂和抑菌剂,分装。
[0010]本发明上述治疗皮肤溃疡的中药制剂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工艺步骤按配比分别称取乳香和没药,干燥后粉碎,过100目筛;按配比分别称取生黄芪、当归、丹参、红花、儿茶、桂枝、玄明粉、黄连和制大黄,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水煎提取,合并煎液,静置沉淀,滤除不溶物,收集滤液,浓缩成浸膏;按配比将浸膏与上述过100目筛的黄连和黄柏细粉及适量赋形剂捏合,加适量的润湿剂或黏合剂,制成软材,制粒,干燥,整粒。
[0011]本发明上述治疗皮肤溃疡的中药制剂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工艺步骤:按配比分别称取乳香和没药,干燥后粉碎成细粉;按配比分别称取生黄芪、当归、丹参、红花、儿茶、桂枝、玄明粉、黄连和制大黄,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水煎提取,合并煎液,静置沉淀,滤除不溶物,收集滤液,浓缩成浸膏;在浸膏中加入前述乳香和没药细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干燥,粉碎,过筛,填充。
[0012]随后的试验例将证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具有益气活血、生肌敛疮之功效,主治各种皮肤溃疡,能有效促进皮肤溃疡愈合,尤其适用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外伤性溃疡、感染性溃疡等皮肤创面以创面生长缓慢、脓腐脱尽、肉芽色暗红为主要症状的病症,具有显著的益气、活血、生肌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同样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0014]实施例1 (本发明中药制剂片剂的制备)
[0015]取生黄苗60g、当归30g、丹参60g、红花30g、乳香30g、没药30g、儿茶36g、桂枝30g、玄明粉90g、黄连30g、制大黄30g,适当干燥后粉碎,过100目筛;称取淀粉120g加水制成浆;投入上述原料药份,充分搅拌均匀,制粒,干燥,轧片,即得。
[0016]实施例2 (本发明 中药制剂合剂的制备)
[0017]取生黄芪60g、当归30g、丹参60g、红花30g、乳香30g、没药30g、儿茶36g、桂枝30g、玄明粉90g、黄连30g、制大黄30g,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水煎提取,合并煎液,静置沉淀,滤除不溶物,收集滤液,浓缩,加适量防腐剂、矫味剂和抑菌剂,分装,即得。
[0018]实施例3 (本发明中药制剂颗粒剂的制备)
[0019]取乳香30g、没药30g,干燥后粉碎,过100目筛;取生黄芪60g、当归30g、丹参60g、红花30g、儿茶36g、桂枝30g、玄明粉90g、黄连30g、制大黄30g,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水煎提取,合并煎液,静置沉淀,滤除不溶物,收集滤液,浓缩成浸膏;与上述乳香、没药细粉及适量赋形剂捏合,加适量的润湿剂或黏合剂,制成软材,制粒,干燥,整粒,即得。
[0020]实施例4 (本发明中药制剂胶囊剂的制备)
[0021]取乳香30g、没药30g,干燥后粉碎成细粉;取生黄芪60g、当归30g、丹参60g、红花30g、儿茶36g、桂枝30g、玄明粉90g、黄连30g、制大黄30g,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水煎提取,合并煎液,静置沉淀,滤除不溶物,收集滤液,浓缩成浸膏;加入乳香、没药细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干燥,粉碎,过筛,填充,即得。
[0022]实施例5 (本发明中药制剂片剂的制备)
[0023]取生黄芪90g、当归30g、丹参60g、红花30g、乳香30g、没药30g、儿茶36g、桂枝30g、玄明粉90g、黄连30g、制大黄30g,适当干燥后粉碎,过100目筛;称取淀粉120g加水制成浆;投入上述原料药份,充分搅拌均匀,制粒,干燥,轧片,即得。[0024]实施例6 (本发明中药制剂合剂的制备)
[0025]取生黄芪90g、当归30g、丹参60g、红花30g、乳香30g、没药30g、儿茶36g、桂枝30g、玄明粉90g、黄连30g、制大黄30g,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水煎提取,合并煎液,静置沉淀,滤除不溶物,收集滤液,浓缩,加适量防腐剂、矫味剂和抑菌剂,分装,即得。
[0026]实施例7 (本发明中药制剂颗粒剂的制备)
[0027]取乳香30g、没药30g,干燥后粉碎,过100目筛;取生黄芪90g、当归30g、丹参60g、红花30g、儿茶36g、桂枝30g、玄明粉90g、黄连30g、制大黄30g,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水煎提取,合并煎液,静置沉淀,滤除不溶物,收集滤液,浓缩成浸膏;与上述乳香、没药细粉及适量赋形剂捏合,加适量的润湿剂或黏合剂,制成软材,制粒,干燥,整粒,即得。
[0028]实施例8 (本发明中药制剂胶囊剂的制备)
[0029]取乳香30g、没药30g,干燥后粉碎成细粉;取生黄芪90g、当归30g、丹参60g、红花30g、儿茶36g、桂枝30g、玄明粉90g、黄连30g、制大黄30g,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水煎提取,合并煎液,静置沉淀,滤除不溶物,收集滤液,浓缩成浸膏;加入乳香、没药细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干燥,粉碎,过筛,填充,即得。
[0030]实施例9 (本发明中药制剂片剂的制备)
[0031]取生黄苗60g、当归60g、丹参60g、红花60g、乳香30g、没药30g、儿茶36g、桂枝30g、玄明粉90g、黄连30g、制大黄30g,适当干燥后粉碎,过100目筛;称取淀粉120g加水制成浆;投入上述原料药份,充分搅拌均匀,制粒,干燥,轧片,即得。
[0032]实施例10 (本发明中药制剂合剂的制备)`[0033]取生黄苗60g、当归60g、丹参60g、红花60g、乳香30g、没药30g、儿茶36g、桂枝30g、玄明粉90g、黄连30g、制大黄30g,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水煎提取,合并煎液,静置沉淀,滤除不溶物,收集滤液,浓缩,加适量防腐剂、矫味剂和抑菌剂,分装,即得。
[0034]实施例11 (本发明中药制剂颗粒剂的制备)
[0035]取乳香30g、没药30g,干燥后粉碎,过100目筛;取生黄芪60g、当归60g、丹参60g、红花60g、儿茶36g、桂枝30g、玄明粉90g、黄连30g、制大黄30g,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水煎提取,合并煎液,静置沉淀,滤除不溶物,收集滤液,浓缩成浸膏;与上述乳香、没药细粉及适量赋形剂捏合,加适量的润湿剂或黏合剂,制成软材,制粒,干燥,整粒,即得。
[0036]实施例12 (本发明中药制剂胶囊剂的制备)
[0037]取乳香30g、没药30g,干燥后粉碎成细粉;取生黄芪60g、当归60g、丹参60g、红花60g、儿茶36g、桂枝30g、玄明粉90g、黄连30g、制大黄30g,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水煎提取,合并煎液,静置沉淀,滤除不溶物,收集滤液,浓缩成浸膏;加入乳香、没药细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干燥,粉碎,过筛,填充,即得。
[0038]实施例13 (本发明中药制剂片剂的制备)
[0039]取生黄芪60g、当归30g、丹参60g、红花30g、乳香30g、没药30g、儿茶36g、桂枝30g、玄明粉90g、黄连60g、制大黄60g,适当干燥后粉碎,过100目筛;称取淀粉120g加水制成浆;投入上述原料药份,充分搅拌均匀,制粒,干燥,轧片,即得。
[0040]实施例14 (本发明中药制剂合剂的制备)
[0041]取生黄芪60g、当归30g、丹参60g、红花30g、乳香30g、没药30g、儿茶36g、桂枝30g、玄明粉90g、黄连60g、制大黄60g,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水煎提取,合并煎液,静置沉淀,滤除不溶物,收集滤液,浓缩,加适量防腐剂、矫味剂和抑菌剂,分装,即得。
[0042]实施例15 (本发明中药制剂颗粒剂的制备)
[0043]取乳香30g、没药30g,干燥后粉碎,过100目筛;取生黄芪60g、当归30g、丹参60g、红花30g、儿茶36g、桂枝30g、玄明粉90g、黄连60g、制大黄60g,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水煎提取,合并煎液,静置沉淀,滤除不溶物,收集滤液,浓缩成浸膏;与上述乳香、没药细粉及适量赋形剂捏合,加适量的润湿剂或黏合剂,制成软材,制粒,干燥,整粒,即得。
[0044]实施例16 (本发明中药制剂胶囊剂的制备)
[0045]取乳香30g、没药30g,干燥后粉碎成细粉;取生黄芪60g、当归30g、丹参60g、红花30g、儿茶36g、桂枝30g、玄明粉90g、黄连60g、制大黄60g,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水煎提取,合并煎液,静置沉淀,滤除不溶物,收集滤液,浓缩成浸膏;加入乳香、没药细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干燥,粉碎,过筛,填充,即得。
[0046]以下通过试验例来进一步说明阐述本发明中药制剂的有益效果,这些试验例包括了本发明中药制剂的临床疗效观察试验。
[0047]本发明以下试验例中,本发明中药制剂称为益气化瘀中药,其所在的试验组称为益气化瘀中药组。
[0048]试验例:本发明中药制剂治疗皮肤溃疡的临床观察
[0049]1、一般资料
[0050]入选标准:凡符合皮肤溃疡I个月以上未愈合者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中属于气虚血瘀证者。病例来源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7家医院的中医外科门诊和病房慢性下肢溃疡患者,病例收集时间为2011年2月至2011年12月。见表1.1。[0051 ] 所有入组病例均符合入组条件。按照研究方案,随机入组病例200例(益气化瘀中药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安全性分析集(SS) 188例(益气化瘀中药组93例、对照组95例),全分析集(FAS) 188例(益气化瘀中药组93例、对照组95例),符合方案集(PPS) 185例(益气化瘀中药组91例、对照组94例)。见表1.1。
[0052]表1.1入组病例及安全性、有效性分析人群
[0053]

益气化瘀中药组(%)对照组(%)合计(%)
随机入组100(100.00)100(100.00) 200(100.00)
不纳入统计分析病例7( 7.00)5( 5.00)12( 6.00)
*没有进行第2次访视,无数据7( 7.00)5( 5.00)12 ( 6.00)
安全性分析集(SS)93 ( 93.00)95 ( 95.00) 188 ( 91,00)
全分析集(FAS)93 ( 93.00}95( 95.00) 188 ( 94.00)
试验期间脱落2 ( 2.00)11 1.00)3( 1.50)
*失访2( 2.00)K 1.00)3( 1.50)
符合方案集(PPS)_91 ( 91.00)_94( 94.00) 185 ( 92.50)
[0054]入组病例数:200 完成病例数:185 脱落病例数:15 脱落率:7.5%
[0055]剔除病例数:0 剔除率:0.00%
[0056]2、诊断标准
[0057](I)西医诊断标准:皮肤溃疡I个月以上未愈合者。[0058](2)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属气虚血瘀证者。
[0059]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国家统编教材《中医外科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
[0060]主症:创面生长缓慢,肉芽色暗红,脓腐脱尽,创周肤色瘀暗。
[0061]次症:胃纳欠佳,自汗,神疲乏力,下肢酸胀不适;舌暗红或色淡,边有齿痕,脉细。
[0062]具备气虚血瘀证上述主症两项及次症两项即可作出诊断。
[0063]3、纳入标准
[0064](I)符合西医诊断标准者;(2)符合中医诊断标准者;(3)年龄≥18周岁且<85周岁,男女不限;(4)膝关节下方下肢溃疡创面面积> 2 cm 2且〈25 cm 2者;(5)如合并糖尿病,血糖控制稳定(〈10.9mmol/L) ; (6)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受试
[0065]4、排出标准[0066](I)不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2)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肿瘤或艾滋病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正常值上限1.5倍?级ALT >正常值上限;③有临床意义的心律失常;(3)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4)合并严重感染,病情危重者;(5)合并糖尿病,血糖控制不稳定O 10.9mmol/L)者;(6)合并神经营养障碍者;(7)动脉疾病性溃疡、癌性溃疡或结核性溃疡、放射性溃疡、褥疮、麻风性溃疡、梅毒性溃疡;(8)溃疡并见肌腱、骨骼暴露者;(9)膝关节上方下肢溃疡,或膝关节下方下肢溃疡疮面面积> 25cm2,或〈2 cm 2 ;(10)符合纳入标准,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11)根据研究者判断,具有降低入组可能性或使入组复杂化的其他病史,如工作环境经常变动,容易造成失访的情况;
(12)正在参加其他药物临床研究的受试者。
[0067]5、治疗方案
[0068]5.1试验药物
[0069]试验用药:随机选取实施例1-16制得的中药制剂,若是片剂、颗粒剂或胶囊剂(去除胶囊后)加适量水溶解制成中药饱和溶液。
[0070]对照用药:外用贝复剂Kb—FGF,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溶液,由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109800773,每次以150U/cm2喷涂于溃疡面。
[0071]5.2试验方法
[0072]试验组:常规外科换药+本发明中药制剂熏蒸治疗。
[0073]对照组:常规外科换药+贝复剂外用。
[0074]常规外科换药: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疮周皮肤,再用1:5000呋喃西林棉球轻轻拭净创面分泌物;药物熏蒸治疗后纱布盖贴;每日换药I次。
[0075]中药熏蒸治疗:用智能型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仪(长兴三洲电子科学仪器厂,型号:XJZA-1I)行中药熏蒸。熏蒸方法:取中药饱和溶液100ml,加水至1000ml~IlOOml加热,待温(水温40°C左右)后用药液蒸汽熏蒸患部,患处与熏蒸仪喷气口要保持25cm~30cm距离,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30min,每天I次。
[0076]分别于试验开始当天、14±3天、28±3天、42±3天、56±3天记录创面面积。
[0077]6、疗效评价指标[0078]6.1主要疗效指标
[0079]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率=(原始创面面积一未愈合创面面积)/原始创面面积X 100%。试验开始、结束,各测I次。
[0080]6.2次要疗效指标
[0081](I)创面愈合时间:从创面用药起到创面完全上皮化所需时间。持续观察,记录创面愈合的日期,观察满8周,如未愈,不再继续观察。(2)中医证候:采用证候积分判定。按创面面积、深度、新生肉芽组织、新生上皮组织等症状的无、轻、中、重、极重分别记0、1、2、3、4分,各单项症状分数累计为积分,治疗后积分与治疗前积分对比,按积分下降值判断。试验持续观察8周。
[0082]6.3安全性指标
[0083](I) 一般安全性指标: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2)不良反应观察。
[0084]7.疗效评价
[0085]7.1疾病疗效评价标准
[0086]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I)临床痊愈:创面完全愈合;(2)显效:创面明显缩小,^ 75% ; (3)有效:创面缩小,〈75%且> 25% ;
(4)无效:创面缩小,〈25%,甚至扩大。
[0087]7.2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0088]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制定。(I)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 95% ;(2)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 70% ;(3)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 30% ; (4)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注: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X 100%。
[0089]7.3安全性的评定
[0090]I级:安全,无任何不良反应,安全性指标检查无异常;2级:比较安全,有轻度不良反应,不需做任何处理可继续给药,安全性指标检查无异常;3级:有安全性问题,有中等程度的不良反应,或安全性指标检查有轻度异常,做处理后可继续给药;4级:因严重不良反应中止试验,或安全性指标检查明显异常。
[0091]8.统计分析方法
[0092]疾病疗效指标采用FAS和PPS两种数据集;其他疗效指标FAS集分析。安全性指标采用SS集分析。基线均衡性分析也将采用FAS集分析。统计分析内容包括实际两组受试者入选数量,脱落和剔除病例情况,人口统计学和其他基线特征,依从性,疗效分析及安全性分析。治愈率以%表示,疗效的评价采用CMH检验;治愈时间各项指标采用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和两样本均数t检验;证候观察表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使用SAS统计软件包。
[0093]9、治疗结果(见表9.1~9.5)
[0094]9.1创面愈合率
[0095]两组创面愈合率比较:对照组愈合率第14±3天为(53.86±38.75)%、第28±3天为(67.24±40.31) %、第 42±3 天为(76.48±37.59) %、第 56±3 天为(81.98±33.08)%。益气化瘀中药组愈合率第14±3天为(47.10±40.64) %、第28±3天为(65.68±39.54) %、第 42±3 天为(74.93±42.73) %、第 56±3 天为(83.11±32.98) %。
[0096]经统计学检验,益气化瘀中药组第28±3天、第42±3天、第56±3天创面愈合率分别与益气化瘀中药组第14±3天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第28±3天、第42±3天、第56±3天创面愈合率分别与对照组第14±3天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益气化瘀中药组与对照组创面愈合率第14±3天、第28±3天、第42±3天、第56±3天,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益气化瘀中药治疗慢性下肢溃疡疗效显著;贝复济外用法治疗慢性下肢溃疡疗效显著;而益气化瘀中药与贝复济外用法相比,治疗慢性下肢溃疡创面的作用无明显差异。FAS集与PPS集统计结果一致。见表9.1。
[0097]表9.1两组创面愈合率比较(X 土S )
[0098]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皮肤溃疡的中药制剂,其特征是,该中药制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生黄芪1-3份、当归0.5-2份、丹参1-3份、红花0.5-2份、乳香0.5_2份、没药0.5-2份、儿茶0.5-2份、桂枝0.5-2份、玄明粉2-4份、黄连0.5-2份、制大黄0.5-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皮肤溃疡的中药制剂,其特征是,原料药的重量份分别为:生黄芪2份、当归1份、丹参2份、红花1份、乳香1份、没药1份、儿茶1份、桂枝1份、玄明粉3份、黄连1份、制大黄1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皮肤溃疡的中药制剂,其特征是,该中药制剂为片剂、合剂、颗粒剂或胶囊剂。
4.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皮肤溃疡的中药制剂片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工艺步骤:按配比称取生黄芪、当归、丹参、红花、乳香、没药、儿茶、桂枝、玄明粉、黄连和制大黄,适当干燥后粉碎,过100目筛;称取淀粉1-5重量份加水制成浆;投入上述原料药,充分搅拌均匀,制粒,干燥,轧片。
5.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皮肤溃疡的中药制剂合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工艺步骤:按配比分别称取生黄芪、当归、丹参、红花、乳香、没药、儿茶、桂枝、玄明粉、黄连和制大黄,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水煎提取,合并煎液,静置沉淀,滤除不溶物,收集滤液,浓缩,加适量防腐剂、矫味剂和抑菌剂,分装。
6.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皮肤溃疡的中药制剂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工艺步骤:按配比分别称取乳香和没药,干燥后粉碎,过100目筛;按配比分别称取生黄芪、当归、丹参、红花、儿茶、桂枝、玄明粉、黄连和制大黄,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水煎提取,合并煎液,静置沉淀,滤除不溶物,收集滤液,浓缩成浸膏;按配比将浸膏与上述过100目筛的乳香和没药细粉及适量赋形剂捏合,加适量的润湿剂或黏合剂,制成软材,制粒,干燥,整粒。
7.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皮肤溃疡的中药制剂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工艺步骤:按配比分别称取乳香和没药,干燥后粉碎成细粉;按配比分别称取生黄芪、当归、丹参、红花、儿茶、桂枝、玄明粉、黄连和制大黄,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水煎提取,合并煎液,静置沉淀,滤除不溶物,收集滤液,浓缩成浸膏;在浸膏中加入前述乳香和没药细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干燥,粉碎,过筛,填充。
【文档编号】A61K36/718GK103655771SQ201210321787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3日
【发明者】阙华发, 唐汉钧, 王云飞 申请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