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检测装置及图像检测方法

文档序号:1240960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图像检测装置及图像检测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检测装置及图像检测方法,用以检测待测物,图像检测装置包括光源、光遮罩、镜头模块、图像检测单元及控制单元。光源提供照明光束。光遮罩配置在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并具有透光开孔。照明光束经透光开孔通过光遮罩。镜头模块配置在来自透光开孔的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待测物将照明光束反射成图像光束。镜头模块配置在图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图像检测单元配置在来自镜头模块的图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控制单元根据图像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图像的偏移状态来使图像检测单元与光遮罩移动。图像检测装置及图像检测方法可适应于待测物的移动而获得良好的取像范围与图像品质。
【专利说明】图像检测装置及图像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图像检测装置及图像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在半导体科技与制程日新月异的进步之下,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complementary metal-oxi de-semi conductor sensor, CMOS sensor)与电荷率禹合兀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等图像感测装置的体积、成本及耗电量降低,因而得以广泛地应用在例如为手持式数码相机或是智能手机的摄相机等可携式产品上。然而,由于可携式装置上的图像感测装置常由于使用者的轻微晃动或是移动而使得图像模糊,进而增加使用者的困难度。
[0003]而在医疗仪器的应用上,例如在视网膜或眼底摄相机等生理图像捕捉装置中,由于通过狭小的瞳孔以对准视网膜,因此即使是微小的振动也会大幅影响光学系统的取像范围,且会造成图像模糊,进而降低图像品质。如此一来,往往使得医生难以根据错误的取像范围与模糊的图像判断病情。为了得到清晰的图像以供医生判别生理状况,通常将图像感测装置安装在固定桌台上,通过医护人员以人工方式调整图像感测装置而对正病患的瞳孔位置后再对焦在其视网膜进行摄相。如此一来,拍摄一张眼底视网膜的照片会花费大量时间,同时也易造成病患的眼睛更加疲劳。甚至对于罹患例如眼球颤动等特殊疾病的患者,其无法控制眼球或身体颤动,因而使得手动拍摄视网膜的难度及花费时间提高许多,也增加医护人员以及病患的负担。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检测装置及图像检测方法。
[0005]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检测装置,其可自我适应于待测物的移动,而达到良好的取像范围及捕捉良好的待测物图像。
[0006]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检测方法,其可适应于待测物的移动,而达到良好的取像范围及捕捉良好的待测物图像。
[0007]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检测装置,用以检测待测物,图像检测装置包括光源、光遮罩、镜头模块、图像检测单元及控制单元。光源提供照明光束。光遮罩配置在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光遮罩具有透光开孔,照明光束经透光开孔通过光遮罩。镜头模块配置在来自透光开孔的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以将照明光束投射至待测物,待测物将照明光束反射成图像光束。镜头模块配置在图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图像检测单元配置在来自镜头模块的图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镜头模块将待测物的图像成像在图像检测单元上。控制单元电性连接至图像检测单元 ,且根据图像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图像的偏移状态来使图像检测单元与光遮罩移动。
[000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待测物为眼球,并且控制单元辨识出图像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图像中的眼球的瞳孔图像,且判断出瞳孔图像在图像检测单元上的位置,并计算出瞳孔图像的位置的偏移量,且控制单元根据瞳孔图像的偏移量来使图像检测单元与光遮罩移动。[000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控制单元先确认瞳孔图像的位置是否在图像检测单元的中央区域,若为否,则计算出瞳孔图像的位置的偏移量。
[001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控制单元根据瞳孔图像的偏移量计算出光遮罩的第一对应移动量与图像检测单元的第二对应移动量,控制单元使光遮罩以第一对应移动量移动,且使图像检测单元以第二对应移动量移动后,照明光束入射眼球的瞳孔,且眼球的眼底在图像检测单元所形成的图像对准图像检测单元。
[001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图像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一致动器及第二致动器。第一致动器电性连接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通过第一致动器驱使光遮罩移动。第二致动器电性连接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通过第二致动器驱使图像检测单元移动。
[001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镜头模块包括前透镜群以及分光单元。前透镜群配置在来自透光开孔的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配置在来自待测物的图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分光单元配置在照明光束与图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分光单元使来自透光开孔的照明光束传递至前透镜群,且使来自待测物的图像光束传递至图像检测单元。
[001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图像检测单元的移动与光遮罩的移动皆为相对于光源与镜头模块的相对移动。
[0014]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检测方法,用以检测待测物,此图像检测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照明光束。使照明光通过光遮罩的透光开孔而传递至待测物。将待测物的图像成像在图像检测单元上。根据图像检测单元上的待测物的图像的偏移状态来移动光遮罩及图像检测单元。
[001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待测物为眼球,并且根据图像检测单元上的眼球的图像的偏移状态来移动光遮罩及图像检测单元的步骤包括辨识图像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图像中的瞳孔图像、判断瞳孔图像在图像检测单元上的位置、计算瞳孔图像的位置的偏移量以及根据瞳孔图像的偏移量来使图像检测单元与光遮罩移动。
[001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根据图像检测单元上的待测物的图像的偏移状态来移动光遮罩及图像检测单元的步骤还包括在计算瞳孔图像的位置的偏移量之前,先确认瞳孔图像的位置是否在图像检测单元的中央区域,若为否,则计算出瞳孔图像的位置的偏移量。
[001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根据瞳孔图像的偏移量来使图像检测单元与光遮罩移动的步骤包括根据瞳孔图像的偏移量计算出图像检测单元的第一对应移动量与光遮罩的第二对应移动量以及以第一对应移动量与第二对应移动量分别移动光遮罩与图像检测单元,以使照明光束入射眼球的瞳孔,且使眼球的眼底在图像检测单元所形成的图像对准图像检测单元。
[001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将待测物的图像成像在图像检测单元上的方法包括利用镜头模块将待测物的图像成像在图像检测单元上。并且,根据图像检测单元上的眼球的图像的偏移状态来移动光遮罩及图像检测单元的方法包括使光遮罩相对镜头模块移动以及使图像检测单元相对镜头模块移动。[0019]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检测装置及图像检测方法中,由于根据图像感测单元所检测到的待测物的图像偏移的状态来使图像检测单元与光遮罩移动,因此图像检测装置及图像检测方法可适应于待测物的移动而获得良好的取像范围与图像品质。
[0020]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示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图像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0022]图2是依照图1的实施例中光遮罩的详细示意图;
[0023]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的图像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0024]图4是依照图3实施例中的图像检测方法中根据图像检测单元上的待测物的图像的偏移状态来移动光遮罩及图像检测单元的步骤的流程图;
[0025]图5是依照图4中根据瞳孔图像的偏移量来使图像检测单元与光遮罩移动的步骤的流程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0:图像检测装置;
[0028]20:待测物;
[0029]100:光源;
[0030]110:光遮罩;`
[0031]111:透光开孔;
[0032]120:镜头模块;
[0033]122:前透镜群;
[0034]124:分光单元;
[0035]126:第一后透镜群;
[0036]128:第二后透镜群;
[0037]129:反射器;
[0038]130:图像检测单元;
[0039]131:第一致动器;
[0040]132:第二致动器;
[0041]140:控制单元;
[0042]B、B0、B1、B2:图像光束;
[0043]dl:偏移量;
[0044]Jl:第二对应移动量;
[0045]L、L0、L1、L2:照明光束;
[0046]Ml:第一对应移动量;
[0047]PL:瞳孔;
[0048]R:视网膜;
[0049]200、201、202、1300、1301、1302、F0、F1、F2、P0、P1、P2:位置;
[0050]S110、S120、S130、S140、S141、S1411、S142、S143、S144、S1421、S1441、S1442、S145: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0051]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图像检测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依照图1的实施例中光遮罩的详细示意图。请先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图像检测装置10用以检测待测物
20。在本实施例中,待测物20例如为眼球,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待测物20可以是任何能够利用图像检测装置10的光学系统检测到的物体。图像检测装置10包括光源100、光遮罩110、镜头模块120、图像检测单元130及控制单元140。光源100可为可见光光源,并可提供照明光束L。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光源100也可以是不可见光源,例如是用以提供红外光束的光源。光遮罩110配置在照明光束L的传递路径上。再请参照图1及图2,光遮罩110具有透光开孔111,照明光束L经透光开孔111通过光遮罩110。在本实施例中,透光开孔111例如可为环状开孔,照明光束L通过此环状开孔后可形成环状照明光束。其中,环状照明光束可避免于眼底产生较集中的反射光,并可均匀地通过瞳孔PL而照亮位于眼底的视网膜R,因此可增加图像品质。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透光开孔111可依照待测物20的类型与形状设计而具有不同的形状,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0052]在本实施例中,镜头模块120配置在来自透光开孔111的照明光束L的传递路径上,以将照明光束L投射至待测物20。待测物20将照明光束L反射成图像光束B。镜头模块120配置在图像光束B的传递路径上。其中,镜头模块120可包括前透镜群122以及分光单元124。前透镜群122配置在来自透光开孔111的照明光束L的传递路径上,且配置在来自待测物20的图像光束B的传递路径上。分光单元124配置在照明光束L与图像光束B的传递路径上。在本实施例中,分光单元124为分光镜(beam splitter),即部分穿透部分反射镜,例如为半穿透半反射镜。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分光单元124也可以是偏振分光器(polarizing beam s plitter, PBS)或其他类型的分光器。分光单元124使来自透光开孔111的照明光束L传递至前透镜群122,且使来自待测物20的图像光束B传递至图像检测单元130。
[0053]在本实施例中,镜头模块120还包括第一后透镜群126,配置在照明光束L的传递路径上,且位于透光开孔111与分光单元124之间。此外,根据实际的需求,镜头模块120可包括反射器129,配置在第一后透镜群126与透光开孔111之间,且将来自透光开孔111的照明光束L反射至分光单元124,例如是使照明光束L通过第一后透镜群126而传递至分光单元124。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镜头模块120中也可不设有反射器129,而让来自透光开孔111的照明光束L朝向分光单元124。或者,第一后透镜群126可以是配置在反射器129与透光开孔111之间。反射器129例如为反射镜(miiTor)或反射棱镜。
[0054]在本实施例中,镜头模块120还包括第二后透镜群128,配置在图像光束B的传递路径上,且位于分光单元124与图像检测单元130之间。此外,每一个透镜群可包含一片透镜或多片透镜,而在图1中是以一片透镜为例。再者,在本实施例中,分光单元124将来自透光开孔111的至少部分照明光束L反射至前透镜群122,且来自前透镜群122的至少部分图像光束B穿透分光单元124而传递至图像检测单元130。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来自透光开孔111的至少部分照明光束L穿透分光单元124而传递至前透镜群122,且分光单元124将来自前透镜群122的至少部分图像光束B反射至图像检测单元130。[0055]当眼球20的瞳孔PL位于位置200时,光源100发出的照明光束L O可通过位于位置F O的光遮罩110,经过分光单元124分光朝向眼球20传递并通过前透镜群122传递至眼球20的眼底。而眼底的图像光束B O可再通过前透镜群122成像在图像感测单元130的位置1300上。图像检测单元130配置在来自镜头模块120的图像光束B的传递路径上,镜头模块120将待测物20的图像成像在位于位置P O的图像检测单元130。其中,图像检测单元130例如可为电荷稱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 CO))或互补式金氧半导体感测兀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 de-semi conductor Sensor, CMOS Sensor),其可检测来自待测物20的图像光束B。在本实施例中,镜头模块120的结构与排列方式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0056]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40电性连接至图像检测单元130,且根据图像检测单元130所检测到的图像的偏移状态来使图像检测单元130与光遮罩110移动。其中,控制单元140例如为处理器(processer)或控制芯片。图像检测单元130的移动与光遮罩110的移动皆可为相对于光源100与镜头模块120的相对移动。举例而言,图像检测单元130与光遮罩110可图像检测装置10内部相对于整个图像检测装置10移动。亦即,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图像检测单元130及控制单元140的协同作用,当待测物20处于移动状态时,控制单元140可调整图像检测单元130及光遮罩110的位置以适应移动的待测物20的图像光束B,因此可降低待测物20的移动对图像的影响,进而得到正确的取像范围及改善图像品质。
[0057]在本实施例中,图像检测装置130可还包括第一致动器131及第二致动器132。第一致动器131电性连接至控制单元140,控制单元140通过第一致动器131驱使光遮罩110移动。第二致动器132电性连接至控制单元140,控制单元140通过第二致动器132驱使图像检测单元130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40可辨识出图像检测单元130所检测到的图像中的瞳孔图像,且可判断出瞳孔图像在图像检测单元130上的位置,并可计算出瞳孔图像的位置的偏移量,且控制单元140可根据瞳孔图像的偏移量来使图像检测单元130与光遮罩110移动。亦即,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控制单元140控制第一致动器131及第二致动器132调整图像检测单元130与光遮罩110移动以抵销瞳孔PL的偏移量并追踪瞳孔PL的位置,如此一来,当镜头模块1`20对焦于眼底(如视网膜R)时,视网膜R的图像才能够对应地成像在图像检测单元130上,而较不会有因取像范围错误而导致只有部分视网膜R的图像成像在部分图像检测单元130上,而另一部分图像检测单元130则接受到来自瞳孔PL以外的组织(例如虹膜)的反射光。如此一来,便能够有效改善因眼球移动造成取像范围错误的问题。此外,由于当眼球移动时,视网膜的图像也会跟着移动,而此时由于图像检测单元130也随着视网膜的图像的移动而移动,因此视网膜的图像相对于图像检测单元130而言接近于处于静止的状态。所以,此时当图像检测单元130进行取像时,所取得的视网膜的图像较不会有模糊的问题。
[0058]详细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40可先确认瞳孔图像的位置是否在图像检测单元130的中央区域。若为否,则计算出瞳孔图像的位置的偏移量。举例而言,当眼球20从位置200移动到位置201时,瞳孔图像的位置的偏移量为偏移量dl,亦即瞳孔图像从位置PO到位置Pl的距离时,控制单元140根据瞳孔图像的偏移量dl计算出光遮罩110的第一对应移动量Ml与图像检测单元130的第二对应移动量Jl。控制单元140使光遮罩110以第一对应移动量Ml移动(亦即光遮罩110从位置H)移动到位置Fl)且使图像检测单元130以第二对应移动量Jl移动后(亦即图像检测单元130从位置1300移动到位置1301后),照明光束LI入射眼球20,且眼球20的眼底在图像检测单元130所形成的图像对准图像检测单元130。亦或是,当眼球20移动由位置200到位置202时,其瞳孔图像成像在P2,而光遮罩110可通过相应地移动到位置F 2使得照明光束L2能对准瞳孔PL,以及图像检测单元130可相应地移动到位 置1302使得图像光束B2能对准图像检测单元130。因此,当瞳孔PL由于身体或眼部移动时,光源100所发出的照明光束L仍可对准瞳孔PL而均匀照明眼底,并且眼底的图像仍可被维持在图像检测单元130中,因此图像检测单元130仍可得到稳定清晰的眼底图像。上述的光遮罩110及图像检测单元130的移动方向仅用于举例说明,实际的光遮罩110的移动方向及图像检测单元130的移动方向可对应镜头模块120的光学结构而有所不同,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0059]在本实施例的图像检测装置10中,由于图像检测单元130与光遮罩110可相对于整个图像检测装置10移动,且使用者可以不用刻意移动整个图像检测装置10来改善取像范围错误或图像模糊的问题,因此本实施例的图像检测装置10可作为手持式眼底摄像仪,而使得手持式眼底摄像技术得以实现而符合需求。
[0060]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的图像检测方法的流程图。请参照图1、图2及图3,本实施例的图像检测方法可应用于图1的图像检测装置10中,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图像检测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首先,提供照明光束L(步骤S110),例如为利用光源100来提供照明光束L。再使照明光L通过光遮罩110的透光开孔111而传递至待测物(步骤S120),例如将照明光束L通过镜头模块120而传递至待测物20。然后,将待测物20的图像成像在图像检测130单元上(步骤S130),例如再通过透镜模块120将待测物20的图像光束B传递到图像检测单元130上。之后,根据图像检测单元130上的待测物20的图像的偏移状态来移动光遮罩110及图像检测单元130 (步骤S140),例如根据待测物20的图像偏移量dl来移动图像感测单元130以及光遮罩110。其中,步骤S120中的待测物20例如可为眼球,而透光开孔111可为环状开孔。详细而言,在步骤S130中,将待测物20的图像成像在图像检测单元130上的方法可包括利用镜头模块120将待测物20的图像成像在图像检测单元130上。而在步骤S140中,根据图像检测单元130上的待测物20的图像的偏移状态来移动光遮罩110及图像检测单元130的方法可还包括使光遮罩110相对镜头模块120移动以及使图像检测单元130相对镜头模块120移动。其中,光遮罩110相对镜头模块120移动的移动方向以及使图像检测单元130相对镜头模块120移动的移动方向例如可为同向或反向,可视镜头模块120的设计而定。图像感测装置130的运作方法的其他步骤可参照上述图像感测装置10的说明,在此则不再赘述,并且上述步骤的顺序为用以说明,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0061]图4是依照图3实施例中的图像检测方法中根据图像检测单元上的待测物的图像的偏移状态来移动光遮罩及图像检测单元的步骤的流程图。请参照图1、图2、图3及图4。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40包括辨识图像检测单元130所检测到的图像中的瞳孔图像(步骤S141)、判断瞳孔图像在图像检测单元130上的位置(步骤S 142)、计算瞳孔图像的位置的偏移量(步骤S143)以及根据瞳孔图像的偏移量来使图像检测单元130与光遮罩110移动(步骤S144)。详细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可于执行步骤S142前先判断图像检测单元130是否能辨识出瞳孔PL的图像(步骤1411)。若为否,则回到步骤S141而重新辨识。若为是,则进行步骤S142以判别瞳孔图像在图像检测单元130上的位置。藉此,以增加捕捉图像时的正确性。此外,步骤S140还包括在计算瞳孔图像的位置的偏移量之前,先确认瞳孔图像的位置是否在图像检测单元130的中央区域(步骤S1421),若为否,则计算出瞳孔图像的位置的偏移量。若为是,则可对眼底进行图像的捕捉(步骤S145)。在捕捉图像之后,可再回到步骤S141以准备后续的拍摄。藉此,图像检测单元130与光遮罩110可自动地追踪瞳孔PL的位置并稳定地将光通过瞳孔PL导入眼底,以提供眼底均匀且稳定的照明光源。
[0062]更详细而言,如图5所绘示,步骤S144还包括根据瞳孔图像的偏移量计算出光遮罩Iio的第一对应移动量Ml与图像检测单元130的第二对应移动量Jl (步骤1441)以及以第一对应移动量Ml与第二对应移动量Jl分别移动光遮罩110与图像检测单元130,以使照明光束L入射眼球的瞳孔PL,且使眼球的眼底在图像检测单元130所形成的图像对准图像检测单元130 (步骤1442)。图像感测装置130的运作方法的其他步骤可参照上述图像感测装置10的说明,在此则不再赘述,并且上述步骤的顺序为用以举例说明,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0063]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利用控制单元判别图像检测单元上的待测物图像的成像位置,若其成像位置发生偏移,则可通过控制单元(例如为处理器)计算待测物图像成像的偏移量以及需回馈给控制图像检测单元及光遮罩的对应移动量,再回馈给控制图像检测单元及光遮罩以改变图像检测单元及光遮罩的位置,因此可使得光源对准待测物(例如为眼球)并且使待测物的图像对准图像检测单元。藉此,图像检测装置可自动地适应待测物的颤动或移动,进而降低其颤动或移动对图像品质的影响,并且可降低检测图像的时间以及难度,例如在医疗图像的应用上,自动检测眼球瞳孔位置以及自动对焦在眼底以捕捉图像可节省医护人员手动对焦的时间及难度,患者也可通过此自动化的图像检测装置随时自行检测眼底图像, 而能节省大量医疗资源及就医时间即可取得良好的眼底图像以供医护人员做进一步的分析诊断,进而增加使用者的方便性以及诊断的准确性。
[0064]并且,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图像检测方法中,由于根据图像感测单元所检测到的待测物的图像偏移的状态以相应地使图像检测单元与光遮罩移动而降低待测物的图像偏移程度,因此图像检测方法可适应于待测物的移动而获得良好的取像范围与图像品质。
[006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以检测待测物,该图像检测装置包括: 光源,提供照明光束; 光遮罩,配置在该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该光遮罩具有透光开孔,该照明光束经该透光开孔通过该光遮罩; 镜头模块,配置在来自该透光开孔的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以将该照明光束投射至该待测物,该待测物将该照明光束反射成图像光束,该镜头模块配置在该图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 图像检测单元,配置在来自该镜头模块的该图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该镜头模块将该待测物的图像成像在该图像检测单元上;以及 控制单元,电性连接至该图像检测单元,且根据该图像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该图像的偏移状态来使该图像检测单元与该光遮罩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待测物为眼球,并且该控制单元辨识出该图像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该图像中的该眼球的瞳孔图像,且判断出该瞳孔图像在该图像检测单元上的位置,并计算出该瞳孔图像的该位置的偏移量,且该控制单元根据该瞳孔图像的该偏移量来使该图像检测单元与该光遮罩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单元先确认该瞳孔图像的该位置是否在该图像检测单元的中央区域,若为否,则计算出该瞳孔图像的该位置的偏移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单元根据该瞳孔图像的该偏移量计算出该光遮罩的第一对应移动量与该图像检测单元的第二对应移动量,该控制单元使该光遮罩以该第一对应移动量移动,且使该图像检测单元以该第二对应移动量移动后,该照明光束入射该眼球的瞳孔,且该眼球的眼底在该图像检测单元所形成的图像对准该图像检测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致动器,电性连接至该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通过该第一致动器驱使该光遮罩移动;以及 第二致动器,电性连接至该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通过该第二致动器驱使该图像检测单元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镜头模块包括: 前透镜群,配置在来自该透光开孔的该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且配置在来自该待测物的该图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以及 分光单元,配置在该照明光束与该图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该分光单元使来自该透光开孔的该照明光束传递至该前透镜群,且使来自该待测物的该图像光束传递至该图像检测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图像检测单元的移动与该光遮罩的移动皆为相对于该光源与该镜头模块的相对移动。
8.一种图像检测方法,用以检测待测物,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照明光束; 使该照明光束通过光遮罩的透光开孔而传递至该待测物;将该待测物的图像成像在图像检测单元上;以及 根据该图像检测单元上的该待测物的该图像的偏移状态来移动该光遮罩及该图像检测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待测物为眼球,并且根据该图像检测单元上的该眼球的该图像的偏移状态来移动该光遮罩及该图像检测单元的步骤包括: 辨识该图像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该图像中的瞳孔图像; 判断该瞳孔图像在该图像检测单元上的位置; 计算该瞳孔图像的该位置的偏移量;以及 根据该瞳孔图像的该偏移量来使该图像检测单元与该光遮罩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该图像检测单元上的该待测物的该图像的偏移状态来移动该光遮罩及该图像检测单元的步骤还包括: 在计算该瞳孔图像的该位置的偏移量之前,先确认该瞳孔图像的该位置是否在该图像检测单元的中央区域,若为否,则计算出该瞳孔图像的该位置的偏移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该瞳孔图像的该偏移量来使该图像检测单元与该光遮罩移动的步骤包括: 根据该瞳孔图像的该偏移量 计算出该光遮罩的第一对应移动量与该图像检测单元的第二对应移动量;以及 以该第一对应移动量与该第二对应移动量分别移动该光遮罩与该图像检测单元,以使该照明光束入射该眼球的瞳孔,且使该眼球的眼底在该图像检测单元所形成的图像对准该图像检测单元。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待测物为眼球,且将该待测物的图像成像在该图像检测单元上的方法包括: 利用镜头模块将该待测物的该图像成像在该图像检测单元上;且 根据该图像检测单元上的该眼球的该图像的偏移状态来移动该光遮罩及该图像检测单元的方法包括: 使该光遮罩相对该镜头模块移动;以及 使该图像检测单元相对该镜头模块移动。
【文档编号】A61B3/12GK103654710SQ201210321386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3日
【发明者】锺郁芬, 王芃祥, 林俊安 申请人: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