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兰石草果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6869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利用兰石草果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 及一种利用兰石草果治疗偏头痛的中药。
背景技术
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种搏动性头痛,属众多头痛类型中的“大户”。发作前常有闪光、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先兆,同时可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它是一种可逐步恶化的疾病,发病频率通常越来越高。治疗偏头痛的方法很多,有针灸法,有的是发病时吃止痛片,这些止痛片只能起到缓解症状,不能治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兰石草果治疗偏头痛的中药,本中药具有行气活血、止痛的功效,治疗偏头痛有疗效好,见效快,无任何毒副作用。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兰石草果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兰石草果13-17、甘草1-5、柴胡6-10、石风丹6-10、白芷6_10、菖蒲6_10、火秧穷叶1_5、川芎8-12、一叶兰13-17、茯苓10-14、结香13-17、白芍10-14、远志4-8、大叶山桂1-5。一种利用兰石草果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兰石草果15、甘草3、柴胡8、石风丹8、白芷8、菖蒲8、火秧穷叶3、川芎10、一叶兰15、茯苓12、结香15、白芍12、远志6、大叶山桂3。兰石草果,功能主治行气活血;调经止痛。主月经不调;腹痛;便秘。有益效果
本发明配方重用行气活血、止痛的中药,对于治疗偏头疼具有很好的功效,见效快,无任何毒副作用,此外,还可以治疗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颈椎病性头痛、鼻炎头痛,额痛、眉棱骨痛、顶痛等其它类型的头痛。
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利用兰石草果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g)为兰石草果15、甘草3、柴胡8、石风丹8、白芷8、菖蒲8、火秧穷叶3、川芎10、一叶兰15、茯苓12、结香15、白芍12、远志6、大叶山桂3。用法与用量采用中药的常规水煎方法,煎水服用,每日I剂,分2-3次服完。一般7天为一疗程,一般服用2-3个疗程即可。典型病例 病例一
赵某,男性,22岁,主诉发作性眼花、肢麻、头痛2年。每次头痛发作前先无明显诱因出现眼花,表现为多条亮线波动,上下振荡,持续5至10分钟,继之出现一侧肢体麻木,时间持续约15分钟。头痛以两侧颞部跳痛为主,每次发作时间持续2小时左右,睡眠后头痛症状缓解或减轻。服用止痛剂后头痛可缓解,但是治标不治本。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诊断伴典型先兆的偏头痛性头痛。后服用本发明中药,一个疗程后,发作前眼花以及肢体麻木消失;连续服用两个疗程,头痛基本消失,随访无复发。病例二
万某,女,32岁。有偏头痛症状半年,以左侧太阳穴附近最为严重,痛时休息下感觉会好些,或用手不停按压。多梦、腰痛、口不干苦。服用本发明的中药。10剂服完后,头不昏痛,睡眠质量大有改善,继续服用本方10剂,患者恢复健康。病例三
辛某,男,28岁,淮南人。阵发性右侧偏头痛5个月,头痛时伴有眼花、鼻塞、饥饿感、腹 部不适等症状。服用本发明的中药。7剂服完后,眼花、鼻塞等症状明显好转,后继续服用15天,患者恢复健康。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兰石草果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兰石草果13-17、甘草1-5、柴胡6-10、石风丹6-10、白芷6_10、菖蒲6_10、火秧穷叶1_5、川芎8-12、一叶兰13-17、茯苓10-14、结香13-17、白芍10-14、远志4-8、大叶山桂1-5。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利用兰石草果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兰石草果15、甘草3、柴胡8、石风丹8、白芷8、菖蒲8、火秧穷叶3、川芎10、一叶兰15、茯苓12、结香15、白芍12、远志6、大叶山桂3。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兰石草果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兰石草果13-17、甘草1-5、柴胡6-10、石风丹6-10、白芷6-10、菖蒲6-10、火秧竻叶1-5、川芎8-12、一叶兰13-17、茯苓10-14、结香13-17、白芍10-14、远志4-8、大叶山桂1-5。本发明配方重用行气活血、止痛的中药,对于治疗偏头疼具有很好的功效,见效快,无任何毒副作用,此外,还可以治疗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颈椎病性头痛、鼻炎头痛,额痛、眉棱骨痛、顶痛等其它类型的头痛。
文档编号A61P25/06GK102908521SQ20121036544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7日
发明者宁中伟, 徐三能, 强泽明, 石华峰 申请人:安徽金太阳生化药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