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面部褐斑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6864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面部褐斑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面部褐斑的中药。
背景技术
黄褐斑也称为肝斑和蝴蝶斑,是面部黑变病的一种症状,是由于皮肤黑色素增多而不能有效及时排除,沉积于面部形成的。因黄褐斑对人体除不美观外,无其他不适症状,所以,通常人们仅将之视为一般的损容性皮肤病变。中医认为其病因为肾虚肝旺。目前,中西医都有很多治疗黄褐斑的方法,但是治疗效果都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疗效好的治疗面部褐斑的中药。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面部褐斑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制首乌13-17、白蔡藜8_12、石龙苘13_17、桑白皮4_8、桔梗8_12、当归6_10、玉竹4_8、百合4_8、夏枯草1-5、杏仁6-10、白芷6-10、红花13-17、八叶金盘4-8、八月札1-5。一种治疗面部褐斑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制首乌15、白蒺藜10、石龙芮15、桑白皮6、桔梗10、当归8、玉竹6、百合6、夏枯草3、杏仁8、白芷8、红花15、八叶金盘6、八月札3。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配方选用了一些清热解毒、平肝解郁、补血活血以及美容养颜的中药,采用标本兼顾的方法,使得全身气血运行畅通,面部皮肤得气血温煦滋养,色斑快速消退,对于治疗黄褐斑具有很好的疗效,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一种治疗面部褐斑的中药,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g)为制首乌15、白蒺藜10、石龙芮15、桑白皮6、桔梗10、当归8、玉竹6、百合6、夏枯草3、杏仁8、白芷8、红花15、八叶金盘6、八月札3。称取上列配方,按照中药汤药的常规制法将其制成汤剂,一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为证明本发明具有很好的疗效,列举典型病例如下
病例一
赵某,女,42岁,近半年来,因操劳过度,睡眠不佳,面部出现多处点状褐斑,纳谷尚可。自行涂抹祛斑膏药,效果不明显。后开始服用本发明中药一月后,褐斑颜色减淡,继续服用二个月,褐斑基本消除,效果显著。病例二
杨某,女,50岁,近年来,眼底及额头部出现多处褐斑,面色不华,精神不振。开始服用本发明中药,一个半月后,面色红润,精神好转;继续服用一个半月,褐斑淡化,效果显著。病例三陈某,女,36岁,因工作及家庭琐事操劳,月经紊乱,颜面多褐斑,饮食尚可,舌略红,苔微黄,脉细弱。开始服用本发明中药,一月后,精神好转,继续服用一个月,月经正常,褐斑明 显淡化;再继续服用一个半月,皮肤红润,色斑基本祛除。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面部褐斑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制首乌13-17、白蒺藜8-12、石龙芮13-17、桑白皮4-8、桔梗8-12、当归6-10、玉竹4-8、百合4-8、夏枯草1-5、杏仁6-10、白芷6-10、红花13-17、八叶金盘4-8、八月札1-5。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治疗面部褐斑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制首乌15、白蒺藜10、石龙芮15、桑白皮6、桔梗10、当归8、玉竹6、百合6、夏枯草3、杏仁8、白芷8、红花15、八叶金盘6、八月札3。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面部褐斑的中药,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制首乌13-17、白蒺藜8-12、石龙芮13-17、桑白皮4-8、桔梗8-12、当归6-10、玉竹4-8、百合4-8、夏枯草1-5、杏仁6-10、白芷6-10、红花13-17、八叶金盘4-8、八月札1-5。本发明配方选用了一些清热解毒、平肝解郁、补血活血以及美容养颜的中药,采用标本兼顾的方法,使得全身气血运行畅通,面部皮肤得气血温煦滋养,色斑快速消退,对于治疗黄褐斑具有很好的疗效,无毒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K36/8969GK102908514SQ20121036543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7日
发明者陈文中 申请人:陈文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