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水修饰的聚乙烯亚胺及其作为蛋白质载体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6856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疏水修饰的聚乙烯亚胺及其作为蛋白质载体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疏水修饰的聚乙烯亚胺及其作为蛋白质载体的用途。
背景技术
治疗性疫苗旨在打破机体的免疫耐受,提高机体的免疫应答。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改善和增强对疫苗靶抗原的摄入、表达、处理、呈递和激活免疫应答,从根本上重新唤起机体对靶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它能在已患病个体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清除病原体或异常细胞,使疾病得以治愈。作为一种新兴的以治疗为目的的疫苗,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在肿瘤治疗方面。但目前以蛋白质抗原为基础的肿瘤疫苗的疗效有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诱导产生的免疫反应为体液免疫即以抗体反应为主的免疫反应,而能够对肿瘤细胞起到杀伤作用的免疫反应是抗原特异性激活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因此,控制抗原在抗原提呈细胞(APCs)内部的处理过程和使其通过MHC-1途径进行抗原提呈是激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关键,从而达到抗肿瘤效果。提高抗原交叉提呈反应效率对于提高治疗性抗原效用是非常重要的。聚乙烯亚胺(polyethy lenimine, PEI)是最常用的阳离子多聚物非病毒基因载体,PEI可把质粒DNA缩合(condense)成数百纳米大小的颗粒,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到细胞表面上,使其被细胞内吞。PEI在内吞体中保护DNA,减少其被酶降解。而且,PEI有质子海绵效应,导致内吞体破裂,使DNA进入胞浆,并促进DNA进入细胞核。 利用抗原蛋白在一定条件下带负电的特点,陈剑等人设计了一种基于PEI25K的新型抗原载体输送系统,带负电的蛋白质和带正电的PEI25K以静电作用结合形成纳米粒(参见文献 Jian Chen et al.1nt. J. Nanomedicine. 2011,6, 77-84)。研究表明,以 PEI 为基础制备的纳米粒子可以有效提高抗原交叉提呈反应,具有成为治疗性肿瘤疫苗的纳米载体系统的潜力。但PEI25K的细胞毒性大,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小分子量的PEI毒性明显低于PEI25K,但其作为基因载体,细胞转染作用较弱,应用较少(参见文献Bajay A. et al. Bioconjugate Chem. 2007,18,1537-1546.)。作为蛋白抗原载体,同样由于分子量小,结合蛋白能力弱,无法形成纳米粒。将小分子PEI进行疏水化修饰能够增强其与蛋白相互作用,同时维持低毒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疏水修饰的聚乙烯亚胺及其作为蛋白质载体的用途。由于PEI的细胞毒性与其相对分子质量呈正相关,故本发明合成的聚乙烯亚胺均采用相对分子量较小的PEI作为材料,同时在小分子量PEI上键合了两条碳链,使得PEI的亲脂性增强,更有利于载体系统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该疏水修饰的聚乙烯亚胺在提高抗原交叉提呈效果的同时,显著降低了细胞毒性,有助于提高免疫治疗效果。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疏水修饰的聚乙烯亚胺,其结构通式如式(I )所示
权利要求
1.一种疏水修饰的聚乙烯亚胺,其特征在于,其结构通式如式(I )所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水修饰的聚乙烯亚胺,其特征在于,所述η为7 15中的任一自然数。
3.—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水修饰的聚乙烯亚胺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Α、将聚乙烯亚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疏水修饰的聚乙烯亚胺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疏水修饰的聚乙烯亚胺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氢呋喃、甲醇、乙醇、丙醇或乙腈。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疏水修饰的聚乙烯亚胺作为蛋白质载体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修饰的聚乙烯亚胺与蛋白质复合形成稳定的纳米粒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疏水修饰的聚乙烯亚胺作为蛋白质载体的用途,其特征是,所述疏水修饰的聚乙烯亚胺结构式中的η为11。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疏水修饰的聚乙烯亚胺作为蛋白质载体的用途,其特征是,所述蛋白质为带负电的蛋白质。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疏水修饰的聚乙烯亚胺作为蛋白质载体的用途,其特征是,所述蛋白质为肿瘤抗原或病毒抗原。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疏水修饰的聚乙烯亚胺及其作为蛋白质载体的用途。该疏水修饰的聚乙烯亚胺的结构通式如下式所示其中,n为5~20中的任一自然数,X为Cl、Br或I。该疏水修饰的聚乙烯亚胺可与蛋白质复合形成稳定的纳米粒子,因此可作为蛋白质载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的疏水修饰的聚乙烯亚胺具有较强的蛋白质结合力,可以携带抗原蛋白被抗原提呈细胞识别并引起免疫反应;同时,该疏水修饰的聚乙烯亚胺在提高抗原交叉提呈效果的同时,显著降低了细胞毒性,有助于提高免疫治疗效果,是一种优良的治疗性肿瘤疫苗的纳米载体系统。
文档编号A61K39/12GK103059295SQ20121036506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6日
发明者陈剑, 王辉, 徐宇虹, 盛瑞隆, 曹阿民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