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带状疮疹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6865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带状疮疹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带状疮疹的中药。
背景技术
带状疮疹是由水痘疮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症状性、神经性、病毒性常见皮肤病。中医称为“腰缠火丹”。易发于春秋季节,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成簇疱疹沿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常为单侧性,伴有疼痛易留后遗神经痛为特征。目前,医院使用的方法主要是抗病毒药物治疗,这些常规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会有并发症,患者恢复缓慢,不能及时解决患者痛苦,易留后遗神经痛,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治疗带状疮疹的中药,它的疗效明显,毒副作用小。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带状疮疹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冰片3-7、黄连3-7、生大黄28-32、蜈蚣1-5、鸡蛋清13-17、羊眼花1-5。一种治疗带状疮疹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冰片5、黄连5、生大黄30、蜈蚣3、鸡蛋清15、羊眼花3。中医认为,带状疮疹的病机为湿热毒邪,蕴结腠理,经络壅遏气血,而发为疱疹。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配方中,冰片通诸窍、散瘀火;羊眼花、黄连、生大黄清热解毒;蜈蚣攻毒散结、通络止痛,可以有效减轻带状疮疹患者的痛苦,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操作简单易行。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一种治疗带状疮疹的中药,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g)为冰片5、黄连5、生大黄30、蜈蚣
3、鸡蛋清15、羊眼花3。称取以上对应组的原料组分,将冰片、黄连、生大黄和蜈蚣共研细沫,再用鸡蛋清调均匀即可,外敷于患处表面,一日外敷2-4次。为证明本发明具有很好的疗效,列举典型病例如下
病例一
李某,男,40岁,半月前感肚腹一带皮肤不适,表面无明显疤,肌肤之里疼痛,经查为带状疮疹,遂进行中医治疗处方冰片5g,黄连5g,生大黄30g,蜈蚣3g,羊眼花3g,上药共研细沫,鸡蛋清调均匀,外敷于皮肤表面。治疗3天后,消肿止痛,患者恢复健康。病例二
陈某,女,54岁,一周前,出现腰脊疼痛,皮肤表面有红肿,斑疹突出皮肤表面,剧烈疼痛,舌红、苔略黄,脉浮数。处方冰片5g,黄连5g,生大黄30g,蜈蚣3g,羊眼花3g,上药共研细沫,鸡蛋清调匀,外敷患处。治疗5天后,消肿止痛,随访无复发。病例三胡某,男,60岁,近半月来出现肚腹周围皮肤红肿疼痛,表面有斑疹突起,并呈带状分布,西医治疗 无效,遂中医药治疗。处方冰片5g,黄连5g,生大黄30g,蜈蚣3g,羊眼花3g。上药共研细沫,鸡蛋清调均匀,外敷于患处。一周后,患处消肿,皮肤恢复健康,随访无复发。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带状疮疹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冰片3-7、黄连3-7、生大黄28-32、蜈蚣1-5、鸡蛋清13-17、羊眼花1-5。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治疗带状疮疹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冰片5、黄连5、生大黄30、蜈蚣3、鸡蛋清15、羊眼花3。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带状疮疹的中药,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冰片3-7、黄连3-7、生大黄28-32、蜈蚣1-5、鸡蛋清13-17、羊眼花1-5。本发明配方中,冰片通诸窍、散瘀火;羊眼花、黄连、生大黄清热解毒;蜈蚣攻毒散结、通络止痛,可以有效减轻带状疮疹患者的痛苦,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操作简单易行。
文档编号A61K36/718GK102908420SQ20121036543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7日
发明者陈文中 申请人:陈文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