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布褶藤治疗黄褐斑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6866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利用布褶藤治疗黄褐斑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布褶藤治疗黄褐斑的中药。
背景技术
黄褐斑也称为肝斑和蝴蝶斑,是面部黑变病的一种症状,是由于皮肤黑色素增多而不能有效及时排除,沉积于面部形成的。因黄褐斑对人体除不美观外,无其他不适症状,所以,通常人们仅将之视为一般的损容性皮肤病变。中医认为其病因为肾虚肝旺。目前,中西医都有很多治疗黄褐斑的方法,但是治疗效果都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疗效好的治疗面部褐斑的中药。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利用布褶藤治疗黄褐斑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毛药
13-17、云木香8-12、制首乌8-12、石龙芮10-14、桑白皮6-10、桔梗4-8、玉竹8-12、百合1-5、夏枯草4-8、杏仁13-17、白芷13-17、布褶藤8-12、滇茜草1_5、圆叶母草1_5、盐肤木8-12。一种利用布褶藤治疗黄褐斑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毛药15、云木香10、制首乌10、石龙芮12、桑白皮8、桔梗6、玉竹8、百合3、夏枯草6、杏仁15、白芷15、布褶藤8、滇茜草3、圆叶母草3、盐肤木8。布褶藤,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肝、肾经。功能主治补血,活血,通络。用于月经不调,血虚萎黄,麻木瘫痪,风湿痹痛。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配方利用布褶藤的补血活血性能,另外配合一些清热解毒、平肝解郁、以及美容养颜的中药,采用标本兼顾的方法,使得全身气血运行畅通,面部皮肤得气血温煦滋养,色斑快速消退,对于治疗黄褐斑具有很好的疗效,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一种利用布褶藤治疗黄褐斑的中药,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g)为毛药15、云木香10、制首乌10、石龙芮12、桑白皮8、桔梗6、玉竹8、百合3、夏枯草6、杏仁15、白芷15、布褶藤
8、滇茜草3、圆叶母草3、盐肤木8。称取上列配方,按照中药汤药的常规制法将其制成汤剂,一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为证明本发明具有很好的疗效,列举典型病例如下
病例一
黄某,女,34岁,主诉面部斑点二年余。体征褐斑分布于面部、呈月状、点状黄褐斑,不规则色素沉着。诊断黄褐斑。开始服用本发明中药一月后,褐斑颜色减淡,继续服用二个月,色素基本消除,效果显著。病例二赵某,女,45岁,主诉面部褐斑十来年。体征皮损分布于两颧部、鼻部和额部,可见分散的点状和月牙状的褐斑。诊断黄褐斑。服用本发明中药三周后,褐斑开始淡化;继续服用二个月,褐斑消除,效果显著。病例三 雍某,女,38岁。主诉平素体虚,近半年来因工作繁忙,加之心情不畅,而渐感头昏,神疲乏力,失眠多梦,面部渐生斑块。月经色暗,经量少,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诊为黄褐斑。开始服用本发明中药,一月后,精神好转,继续服用一个月,月经色恢复正常,褐斑明显淡化;再继续服用一个半月,色斑基本祛除。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布褶藤治疗黄褐斑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毛药13-17、云木香8-12、制首乌8-12、石龙芮10-14、桑白皮6_10、桔梗4_8、玉竹8_12、百合1-5、夏枯草4-8、杏仁13-17、白芷13-17、布褶藤8_12、滇茜草1_5、圆叶母草1_5、盐肤木8-12。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利用布褶藤治疗黄褐斑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毛药15、云木香10、制首乌10、石龙芮12、桑白皮8、桔梗6、玉竹8、百合3、夏枯草6、杏仁15、白芷15、布褶藤8、滇茜草3、圆叶母草3、盐肤木8。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布褶藤治疗黄褐斑的中药,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毛药13-17、云木香8-12、制首乌8-12、石龙芮10-14、桑白皮6-10、桔梗4-8、玉竹8-12、百合1-5、夏枯草4-8、杏仁13-17、白芷13-17、布褶藤8-12、滇茜草1-5、圆叶母草1-5、盐肤木8-12。本发明配方利用布褶藤的补血活血性能,另外配合一些清热解毒、平肝解郁、以及美容养颜的中药,采用标本兼顾的方法,使得全身气血运行畅通,面部皮肤得气血温煦滋养,色斑快速消退,对于治疗黄褐斑具有很好的疗效,无毒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K36/48GK102908515SQ20121036543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7日
发明者陈文中 申请人:陈文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