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寒凝气滞与寒凝血瘀型胃腕痛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6885阅读:15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寒凝气滞与寒凝血瘀型胃腕痛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治疗寒凝气滞与寒凝血瘀型胃腕痛的中药。
背景技术
胃溃疡及相关症状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胃腕痛”范畴,寒凝、气滞、血瘀是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景岳全书》曾指出,胃脘痛的病因“惟食滞,寒凝,气滞者多”。寒凝气滞与寒凝血瘀是由于寒邪侵袭机体而引起体内血行不畅、血脉不通、血液淤滞等中医病理变化,是寒区患者秋冬季节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西医学目前主要为抑酸、保护胃黏膜、营养素、根除幽门螺杆菌等对症治疗,虽然取得了一定疗效,但由于病因复杂,目前尚 无特异性治疗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治疗寒凝气滞与寒凝血瘀型胃腕痛的中药。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其组成及重量配比为,90g中药中,高良姜2 50g、炮姜2 50g、黄连2 50g、甘松2 50g、乌药2 50g、乳香2 50g、延胡索2 50g、姜黄2 50g、没药2 50g、海漂蛾2 50g、(煅)瓦榜子2 50g、甘草2 50g。其优选的组成及重量配比为,90g中药中,高良姜2 15g、炮姜2 15g、黄连2 15g、甘松2 15g、乌药2 15g、乳香2 15g、延胡索2 15g、姜黄2 15g、没药2 15g、海漂蛾2 15g、煅瓦榜子2 15g、甘草2 15g。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方中高良姜、炮姜为君,味辛大热,温中暖胃,散寒止痛。乌药、甘松为臣行气止痛,三药相配,一散寒凝,一行气滞,共奏行气散寒止痛之功。乳香、没药、姜黄辛温,活血化瘀、祛瘀止痛臣药。海螵硝、煅瓦楞子止痛止酸,收敛止血,具有抗胃酸作用,黄连苦寒燥湿共为佐药。甘草性温补益脾气,调和诸药,用之为使。纵观全方,各药相伍,共奏行气疏肝,祛寒、祛瘀止痛,温中健脾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香附、高良姜皆有镇痛作用,而高良姜更有抗溃疡、抗炎、抗菌等作用。香附醇提取物有抑制环磷酸腺苷二酯酶作用,如三萜类化合物具有镇痛效果,而挥发油无明显镇痛作用。高良姜的抗炎镇痛作用可能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释放有关。本发明以铝碳酸镁片为平行对照,观察本发明实施例I对120例寒区患者寒凝气滞与寒凝血瘀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与安全。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有一定疗效,但服用本发明后在第1、3、7、14天多个时间点,在腹痛腹胀在嗳气、纳差症状疗效指标的评价均优于铝碳酸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虽然在第1、3天在泛酸症状疗效指标显示,铝碳酸镁略优于冬胃颗粒,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第7、14天,本药对泛酸症状疗效指标评价优于铝碳酸镁(p〈0. 01),以有序logistic模型重复测量GEE分析方法,多点综合重复评价,本药对泛酸症状疗效指标评价优于铝碳酸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且未见副作用。因此认为,本发明可有效防治寒区患者寒凝气滞与寒凝血瘀型胃脘痛,快速缓解症状,无明显副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高良姜10g、炮姜8g、黄连4g、甘松4g、乌药8g、、乳香10g、延胡索8g、姜黄8g、没药8g、海漂蛾8g、(煅)瓦榜子8g、甘草6g。实施例2高良姜10g、炮姜6g、黄连4g、甘松6g、乌药10g、、乳香8g、延胡索8g、姜黄10g、没药6g、海漂蛾10g、(煅)瓦榜子6g、甘草6g。实施例3高良姜8g、炮姜8g、黄连5g、甘松5g、乌药10g、、乳香10g、延胡索6g、姜黄10g、没药6g、海漂蛾10g、(煅)瓦榜子8g、甘草4g。实施例4临床试验选取寒区部队冬季户外训练军人400名,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0例,均为男性,年龄18 34岁,对照组200例,均为男性,年龄17 3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服用以实施例I为组方的药物,3g药加温水IOOml溶解,Γ2次/日口服,对照组(200例)单纯给予温开水IOOml 2次/日口服,均于两餐间服用,共服4周,同时统计两组消化性溃疡相关症状发生情况。以胃溃疡(PU)的3个主要相关症状,即上腹痛、腹胀、反酸作为评分症状,根据其严重程度和频次评分,计算出每位接受调查者总积分(Sc)。症状严重程度评分标准0分,无症状;I分,症状轻,能忍受,不影响工作;2分,症状明显,但可以承受,但影响正常工作休息;3分,症状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需服药缓解。症状发作频次评分标准0分,无症状,或每月平均发作少于I次;I分,偶尔有症状,但每月平均发作I 3次;2分,症状时常发作,平均每周I 6次;3分,症状发作频繁,每日> I次。采用SPSS 13. O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率(构成比)的比较用X2检验。结果见表I。表I两组军人P U相关症状积分情况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寒凝气滞与寒凝血瘀型胃腕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及重量配比为,90g中药中,高良姜2 50g、炮姜2 50g、黄连2 50g、甘松2 50g、乌药2 50g、乳香2 50g、延胡索2 50g、姜黄2 50g、没药2 50g、海漂蛾2 50g、煅瓦榜子2 50g、甘草2 50g。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寒凝气滞与寒凝血瘀型胃腕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及重量配比为,90g中药中,高良姜2 15g、炮姜2 15g、黄连2 15g、甘松2 15g、乌药2 15g、乳香2 15g、延胡索2 15g、姜黄2 15g、没药2 15g、海漂蛾2 15g、煅瓦榜子2 15g、甘草2 15g。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治疗寒凝气滞与寒凝血瘀型胃腕痛的中药。其组成及重量配比为,90g中药中,高良姜2~50g、炮姜2~50g、黄连2~50g、甘松2~50g、乌药2~50g、乳香2~50g、延胡索2~50g、姜黄2~50g、没药2~50g、海漂蛸2~50g、(煅)瓦楞子2~50g、甘草2~50g。
文档编号A61P1/04GK102895639SQ20121036627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7日
发明者林一帆 申请人:林一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